切换到宽版
  • 7966阅读
  • 49回复

[综合]长三角呼唤宁杭城市带崛起 浙江开始着手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9-06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04-09-06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在给浙江省政府的课题报告中指出,长三角的发展应从目前的“以上海为核心,以沪杭、沪宁线为两翼,各城市主要和上海形成紧密关系”的“点轴发展形态”,走向“各主要城市间建立直接联系通道、相互合作”的“网络发展形态”

在课题报告中,陈建军提出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建设杭宁发展带的梯形城市结构。第一层次将南京、杭州发展成为600万—800万城市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发挥两市带动宁杭城市带发展的主导作用;第二层次是宜兴和湖州,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为50万—100万的大城市;接着是将溧水、溧阳、句容发展成为小城市,以这种规模形成梯形城市结构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6日电  上月初,南京市建委研究室主任陆玉龙推出了一份《长三角呼唤宁杭城市带崛起》的研究报告。本报迅速推出报道《宁杭城市带能为长三角镶上“金边”吗》,引起苏浙两省有关部门的关注。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此作出如下批示:“有关专家建议,江浙联手繁荣宁杭城市带,应引起注意,可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要求杭州、湖州两市领导研究此事。

本报记者从杭州市计委获悉,8月13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接到该批示后,将此事交由市计委牵头研究这一重大课题。随后,杭州市政府开始就如何加强杭州与南京联动,在两地间建立“发展走廊”开展专门研究。8月23日、31日,湖州市建设局与计委又分别与陆玉龙取得联系,向他了解报告的详细内容。

“目前杭州市计委课题报告已送相关部门,正等待浙江省以及杭州市领导的决策”。报告起草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向记者透露。他表示,一旦得到批示,将尽快落实宁杭线浙江段城市的开发规划。

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

8月16日,受杭州市计委邀请,曾担任浙江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重点课题执笔人的苏浙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陈建军开始了有关建设“杭宁发展走廊”的调研。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陈建军认为,长三角的发展应从目前的“以上海为核心,以沪杭、沪宁线为两翼,各城市主要和上海形成紧密关系”的“点轴发展形态”,走向“各主要城市间建立直接联系通道、相互合作”的“网络发展形态”,并将此课题报告送交习近平书记及杭州市领导,希望由苏浙两省及相关城市进行合作共同研究这项问题。

该报告将开发杭宁发展带(走廊)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提升杭宁城市地位,构筑浙苏合作平台,拓展民企成长空间,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杭州市计委发展规划处朱处长表示,目前正在等待浙江省以及杭州市领导对此课题报告的批复,预计下星期将有指示,但在尚未取得相关领导批文前不便公开具体内容。

“接到习近平书记的指示后,杭州方面将与江苏省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一旦达成共识就马上制定具体规划。”陈建军告诉记者,首先需要讨论的可能是杭宁铁路的修建问题。

与陆玉龙的报告不谋而合,陈建军在给浙江省政府的课题报告中指出,宁杭线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江苏与浙江的联系不多,交通线路尚未打开。其首条建议就是完善宁杭铁路实现高速运行。

他向记者解释,目前杭州通向南京的铁路修到宜兴后就变道转向江阴大桥,宁杭铁路剩下宜兴到南京一段150公里左右的路程;如果将这段铁路修建并进行提速加以完善,再连接杭甬线通往宁波,就可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二条铁路出海大通道,将南京和杭州紧密连接。

据了解,未来5年内,浙江将投入600多亿元建成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江苏也将力争在3年后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500公里,届时浙、苏之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将增至4条。

“从‘点轴发展形态’,走向‘网络发展形态’,首要前提是必须建立交通网络。然后辅助于宁杭城际轨道交通、杭州湾大桥等的建设,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形成一个点对点的交通多边形。”

陈建军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开创“教育兴城”、“旅游兴城”、“商贸兴城”、“物流兴城”、“房地产兴城”、“都市农业兴城”等新型城市化道路。

梯形结构规划城市带

“我在杭宁公路沿线进行调研考察时发现,宁杭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南京和杭州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古城不必多说了;从杭州出来到德清,就是避暑胜地莫干山;接着往北走是古镇湖州;再到长兴是优美的太湖风光;接着宜兴又是我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再往江苏方向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不同的旅游景点。”陈建军对此体会颇深。他认为这条旅游路线一旦开发出来是绝不亚于杭州到黄山的旅游线路。

对此,陆玉龙在研究报告中也作了重点解释。他认为城市发展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范畴,也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构成诸城市个性特色的物质基础。

宁杭沿线城市历史悠久,尤其是宁杭两市是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宁杭线城市建设与发展,可塑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历史文化与现化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生态型城市带。

在课题报告中,陈建军提出的第二条建议就是建设杭宁发展带的梯形城市结构。

第一层次将南京、杭州发展成为600万—800万城市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发挥两市带动宁杭城市带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是宜兴和湖州,要发展成为城市人口为50万—100万的大城市;

接着是将溧水、溧阳、句容发展成为小城市,以这种规模形成梯形城市结构。

其中,陈建军特别强调了宜兴的发展规划。

他认为,目前江苏的“市管县”体制需要进行改革,由于宁杭线上江苏段五个县市分别属于沪宁铁路上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四城市管辖,没有独立的财政,因此常常被遗忘在苏南的角落里,如宜兴要成为大城市,前提之一可能就是要从市管县体制中解脱出来,发挥其潜力。

以民资促宁杭线

当记者就宁杭城市带的建设再度采访陆玉龙时,他对宁杭城市带江苏段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了。

“首先对宜兴、溧阳、句容、溧水等城市构造城市体系规划,将其目标定位在大中城市。”

陆玉龙认为这些城市的落后根源在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发展中,未能赶上吸引外资的发展机遇。但他表示,这些城市仍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一旦能够引入资金,发展潜力很大。

目前,长三角吸引外资已经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已经开始转变为挖掘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发展显得更具有可持续性。但是,中国的民间资本尤其是浙江拥有高达3000亿的民间资本,仍处于一个“盲流”状态,没有找到一条发展出路。

“如果用来打造宁杭城市带,带动宁杭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能为宁杭带以及浙江的民间资本带来可持续发展。”陆玉龙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03年底,浙江已有约30万家私营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位。2003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超过4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1%。经济增量的72%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资料显示,2003年浙江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7亿元,其中非国有投资3198亿元,增长45.8%,占全社会投资的64.7%。

陈建军最后也提出,江苏与浙江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区别就在于民资与外资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宁杭线城市发展不能走沪杭线、沪宁线的老路,需要新的发展观来进行规划,建立内资为主或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宁杭线的投资环境对于浙江民企来说比较适宜,也可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范俊)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5-12-30
以下是引用狴犴花在2005-12-30 11:30:01的发言:
>


第一,滨江区不老。


第二,主城区不是老城区。



呵呵,这位仁兄看样子不怎么了解杭州啊!


看看杭州六个老城区,哪里还有农村的样子呢,虽然有农村户口,房子造得比居民楼房好多了。我要是农民就好了,不用种地,就有村分红,房租也好多。讲市政建设的话,就是丁桥、康桥、转塘这些较远的镇的建设丝毫不比城市差!


讲人口的话,这些农村户口的人也不多,里面房子都是别墅型,住的很多外来打工的人。


就算滨江,也是老城区搬过去的学校和企业,还有新的房地产。难道靠滨江原来三镇的人口么》

建议稳省分地撤县并乡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地级一分为二、三,称市或县(副厅级);原来的县拆分(大致按原来的县辖区大小),2、3个乡镇街合并,称区(街道)、乡、镇,为副处级。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5-12-30
以下是引用cdh518在2005-12-13 19:17:56的发言:

大哥,不懂可以不要乱说!你查过数据没有?杭州老的六城区户籍人口就190多万,离200万差一点点,现在估计已经到了,这个不包括外来人口的。

加上萧山、余杭,八区的话是300多万!



第一,滨江区不老。


第二,主城区不是老城区。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5-12-13

建议杭州方面重新审视对湖嘉的政策,抑制省内亲苏势力的抬头!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5-12-13


全市人口情况



 


2004年末总人口(万人)


全 市 651.68


市 区401.59


上城区31.51


下城区 34.45


江干区 41.00


拱墅区 30.07


西湖区 54.27


滨江区12.98


萧山区 116.67


余杭区 80.64


桐庐县 39.64


淳安县 45.16


建德市 50.82


富阳市 62.78


临安市51.89

建议稳省分地撤县并乡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地级一分为二、三,称市或县(副厅级);原来的县拆分(大致按原来的县辖区大小),2、3个乡镇街合并,称区(街道)、乡、镇,为副处级。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5-12-13
以下是引用八佰伴在2004-10-23 10:39:17的发言:
杭州市区有200万人口的提法我不能接受.杭州是杭州,萧山是萧山,余杭是余杭.连现在百强县评比都还参加,萧山,余杭凭什么完全算到市区去呢?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杭州主城区也就140到150万人的样子.不比无锡,苏州大多少

大哥,不懂可以不要乱说!你查过数据没有?杭州老的六城区户籍人口就190多万,离200万差一点点,现在估计已经到了,这个不包括外来人口的。

加上萧山、余杭,八区的话是300多万!

建议稳省分地撤县并乡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地级一分为二、三,称市或县(副厅级);原来的县拆分(大致按原来的县辖区大小),2、3个乡镇街合并,称区(街道)、乡、镇,为副处级。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5-12-13

从浙江省把国家委派的实习领导、增经验领导不加思索的就安排在嘉兴很明显的看的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是这些领导的通病,反正干段时间就调走了……
重视亦或是扶持的一个地方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看那个地方有没有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就像投资公司一样,我钱投下去有没有效果,出效果快不快,明显不明显。说的专业点就是投资效益比高不高。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旅游资源被重视可以理解,但以嘉兴的杰出地理优势条件,人文底蕴,轻工基础有什么理由不被重视,不被扶持?!怕发展了嘉兴,万一嘉兴并入上海,浙江亏了?请问,浙江是你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上海难道不是国家的?
宁波还好有个国家重点照顾,得以一些发展,在浙江省领导的眼里宁波依然是懒的理,但顾及国家的面子,稍微吱吱声,表个态。宁波的发展靠的是自己和中央,可不是省的大力支持!
在浙江真正得到重视的就只有杭州,而且一直就是杭州,某些领导的短视和窄浅令人咋舌,想经营螺蛳道场一样看着家了后园的一小块地,不时安个假山啦,修个小门廊啦,对户外自己的广阔稻田却听之任之,由天应之,真是苦笑不得。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5-08-19
市管县这一变态体制早该结束了,市管市更加乱了套。中国特色吧!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5-08-18
希望浙江省的县级市从地级市代管的模式脱离出来(既不合法,又对县市发展带来屏障)。省辖市、县。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5-08-16

嘉兴自己没干劲怪不得别人,别台温差远了

省里的钱全在杭州,不然杭州也好不到哪去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5-08-12

我是嘉兴人,现在在宁波。

我对嘉兴人的感觉是,嘉兴人普遍胆小怕事,没有其他地方的人那样的敢闯敢拼,安于现状,喜欢按部就班,并且有点自视清高。

另外一点要说明,嘉兴地区大部分地方属于越地,而非吴地,仅桐乡北部,秀州区一部分属于吴,其他都属于越。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5-08-11

我想的一个问题是:城市大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如何解决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5-08-11
事实上宁杭城市带的建设江、浙都不重视,尤其是江苏,沿江、沿海、沿陇海线开发一浪高于一浪,惟独没有沿宁杭线的份。韦良玉在江苏时规划宜兴为江、浙、皖界区的中心城市,如今新的省领导早把此事给忘了,有利于宁杭线发展的铁路——宁宜铁路(宁杭铁路)就遥遥无期。好在宜兴正在自强不息,不久前开工建设的直至太湖边的80多平方公里的“东氿新城”就是一个例子,宜兴发展应该还有希望。当然溧阳近年发展也很有气色,但湖州好象还睡着了似的。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5-08-11
嘉兴湖州人民的闯劲没有绍兴人民强,这是很明显的,自然富翁也少了。要说绍兴受到什么特殊照顾,我真没看出来。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5-08-11

中国500强富人的名单已经公布,浙江占了105席,为全国之首,其中大部分位于杭州,绍兴,宁波和温州及其下榻的县级市, 而湖州,嘉兴地区几乎一个都没有,连湖州首富织里阿祥童装集团总裁潘阿祥也傍上无名,有兴趣地可以去看一下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50428/19121560551.shtml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5-08-11

另外,太湖地区浙江省是有权开发的,湖州在太湖岸边修建了太湖山庄和太湖水上乐园,并有每年一届的国际极限运动,皮艇,汽艇等项目都要在太湖里面才能进行.太湖周围的十几个乡的渔民也是靠养殖"太湖三宝"为生的.

省界的概念不同于国界,并没有侵犯"省界"这一说法.有权利开发,自然也要有义务保护,1999年1月1日凌晨0点,太湖"零点行动"正式开始,凡不能按要求达标的高污染企业将在这一天被停产或关闭,以达到保护太湖的目的,参与此次活动的就是太湖周围的四座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和湖州.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5-08-11
楼上少来挑拨离间了。浙江省的政策资金除了倾斜在杭州和丽水衢州外,看不出绍兴比嘉兴多占了什么便宜。宁波用的是国家政策,这不好比。实际上,嘉兴湖州的人均GDP、社会发展指标等并不比绍兴差。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5-08-11

浙江政府不重视嘉湖地区是有其原因的 因为上海这个中心城市不断地扩张极有可能会像"黑洞"一般吸干周围所有的资源,金山,奉贤,南汇,青浦等撤县并区后并没有因次而得到好处,相反经济倒不如昆山,太仓和常熟.上海市区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可以通过各种行政手段侵犯周边城市的利益,等到当苏州发展到一定时期,并成为上海名下的一个区时,真正的悲剧才刚开始,到时候一切政策都得听上海的,再也没有能力和上海抢外资了,同样是招商引资,上海会选在闵行和浦东,而不是苏州.

有"先见之明"的浙江政府不会重蹈苏南将来可能会出现的覆辙,将政策和资金有力度地倾向在了宁绍地区,目的就是有计划地将浙东地区培养成牵制上海发展的后方,所以北仑港扩建,萧甬高速公路提前完工,投巨资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在意料之中了,在苏南大喊无缝隙融入上海的时候,宁波却提出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口号.浙江人聪明就聪明在不会把浙北建设好,然后拱手相让给上海人的!所以嘉兴和湖州受到冷漠也就不是什么希奇事了,他们成了浙江未来经济蓝图的陪葬品.(PS:我是湖州人,当然不是有意攻击自己人,但这是事实)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5-02-25
要求苏南回归浙西路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5-02-25

难道浙江不是“市管县”体制么?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5-02-24
以下是引用中华大帝在2005-2-24 18:03:35的发言:

蓝兄,常驻人口近30万(包括外来的),这个数据有点夸张了,可以去看一下2000年的五普数据,再这个基础上推断一下.




五普数据更夸张,32.6万呢,不知道怎么统计的,呵呵


本站数据:


http://xzqh.info/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895&star=1&page=4

新开了个blog,欢迎访问。http://lemonjoe.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5-02-24
以下是引用蓝梦舟在2005-2-24 17:58:51的发言:
溧阳市区2000年前建成面积就有14了,可能是这个数据一直没更新。2003年《常州年鉴》的统计数据是21.6平方公里(溧城镇和经济开发区),上面户籍人口没算开发区的。估计市区常驻人口近30万(包括外来的),感觉城里人口很拥挤,连去大超市购物都要排队结帐。

蓝兄,常驻人口近30万(包括外来的),这个数据有点夸张了,可以去看一下2000年的五普数据,再这个基础上推断一下.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5-02-24
以下是引用lhqsrc在2004-9-20 21:20:11的发言:
截止2003年底
溧阳城镇:总面积92.4平方公里,城 区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居民委员会27个,行政村委会31 个,总人口181858,其中:非农业人口113474人。
资料来源:http://www.liyang.gov.cn/sz2ReadNew.asp?NewsID=285


溧阳市区2000年前建成面积就有14了,可能是这个数据一直没更新。2003年《常州年鉴》的统计数据是21.6平方公里(溧城镇和经济开发区),上面户籍人口没算开发区的。估计市区常驻人口近30万(包括外来的),感觉城里人口很拥挤,连去大超市购物都要排队结帐。
新开了个blog,欢迎访问。http://lemonjoe.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5-02-24
真心希望我们宜兴尽快崛起,成为大城市!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5-01-24
嘉湖两地是平原,其他地区多为山区。这就是发展的条件差别。直接导致发展不均的结果。从地缘角度说,嘉湖地区是太湖平原城市,更多地和无锡苏州相近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