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容易引起疑惑的是三者的关系和位置。其实,只要了解历史就会很清楚,三者的名称不仅仅是由于它们的相对位置,还和历史形成原因有很大关系。
三者是不同时间出现的,顺序为,南-东-西。
南楚:是最早形成的,在华夏诸国看来,楚国位于“南蛮之地”,楚人扩张后,占领两湖、河南南部、安徽西南、江西等地区。春秋时期,由于楚国位于中原南部,所以中原各国称其为“南楚”“南蛮”。
东楚: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后,越国胜利,占领江苏、浙江两省(徐州除外),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占领吴越地。这块新的领土,由于在故地东面,所以称为“东楚”。
西楚:楚国衰落后,首都郢都被秦朝攻克,并遭到屠杀和毁坏,为了躲避锋芒,楚人东迁,这时南楚故地已经不是楚国中心。楚国向北发展中,灭鲁国,并占领徐州周边、安徽淮河以北,并大量向淮北移民。这块地区由于位于东楚的西面,所以叫西楚。
从性质来看,南楚是发祥地,东楚是征服、同化地区,西楚是殖民地。
楚汉争霸时期,南楚地广人稀,已经没落,位于中原西楚成为楚人中心,而西楚的中心是徐州。
(参考辞海、战国史等,保证资料翔实)
————————
keating加注:以上对三楚范围的解释,虽作者声称翔实,实际却是因陋就简。对三楚之解释,说法不一,读者如有使用,请务必谨慎。
第一种说法来自《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此说流传最广,目前一般所谓三楚之划分均根据司马迁之说。原文对三楚划分如下:
“越、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第二种说法来自《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音义》称旧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而《太平寰宇记》则以郢为西楚,彭城为东楚,广陵为南楚。
还有一种说法更为奇特,认为三国故事多发生在楚地,所以称“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