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09阅读
  • 3回复

[上海]崇明上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12-09
标  题: 崇明上岸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作者:高渊

  在很多人眼中,崇明始终是个奇特的存在。

  看上去,这个中国第三大岛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矛盾。比如,它拥有最
好和最坏的区位条件。远远望去,它就倚在上海的怀抱中。而地图上的距离,它与市
中心更是咫尺之遥,似乎可以尽享种种繁华与便利,没有任何平庸的理由。

  但凑近了细瞧,横亘在崇明与市区之间的长江,使这个岛屿成了那个繁华都市的
异类。将近40分钟的高速客轮航程,把它与上海的经济血脉割裂开来。守望着身边的
人气与物流,崇明却一直无奈而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农耕文化。以至于风格务实的县
长孙雷一开口,便是农田水利和农村合作医疗,不像一般意义的“大上海官员”。

  又比如,崇明正在不断变大,但似乎总也无法真正“长大”。作为世界最大的河
口冲积岛,崇明的成长性让人侧目。解放初,崇明的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而最新
的测绘结果是,它已长大到1229平方公里。短短50多年时间里,面积增加了整整一倍


  但是,它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始终难以水涨船高。目前,崇明的GDP约占上海的
1?70,而贫困人口却占全市的1?3。随之而来的,是在行政上也长不大。前些年,
上海已有9个县改成区级建制,惟余被长江阻隔的崇明依然是“县”。

  几乎每个崇明人都认为,这个岛屿要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关键是要“上岸”。
言下之意,就是要打通长江天堑,建一条连接岛屿与陆地的通道。

  再过几天,谈论数载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将正式动工建设。眼下,虽然官方
的口径还是12月中下旬开工,但崇明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在为12月18日的开工仪式作准
备。这个耗资123亿元的庞大工程,在历经多年坎坷之后,终于接近启动的关键时刻


  这似乎在说,久居江中的崇明就要上岸了。而与这座岛屿一同浮出水面的,可能
还有各种交织在一起的新旧矛盾,以及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新一轮发展格局之变。

  当了1300多年孤岛的崇明,即将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彻底投入南岸大
都市的怀抱。不管它的未来指向何方,从这一刻起,崇明的平静与悠闲就已经被打破


  平静表象背后,水与岛引发的矛盾面临突破性转折

  以前,不会有人在地图上费劲地寻觅陈家镇。现在,若有人还不识陈家镇,崇明
人会觉得十分诧异。这一切的变化,皆因这个崇明东部的小镇,被确定为越江通道的
岛上登陆地。

  但出人意料的是,陈家镇并无大开发前的喧闹。

  上午10点多,镇政府办公楼内几乎空无一人,走廊上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刚刚从
外面回来的镇委书记钱学培,处理了一些事情后,又匆匆赶到县城开会。用他的话来
说,这段时间以来,很多镇干部忙得嘴上都起泡了。

  表面依旧平静的,还有如今还是芦苇遍地的崇明海塘8号丁坝。这个位于陈家镇
协隆村的堤岸,是越江通道在岛上的具体登陆点。虽然路过的村民常会在这里指指点
点,但除此之外,这里丝毫看不到大工程即将启动的热闹场景。

  而平静背后的忙碌,是许多人看不到的。“现在,我们43个在编镇干部都实行任
务包干,下到每个相关生产队。县里给我们的任务是,用一个月时间完成5000亩地的
土地流转,为连接越江通道的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做好准备。”一位镇干部有些急迫地
说,“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大多数流转合同还没有签。”

  其实,陈家镇只是崇明现状的缩影。在平静如昔的表象背后,蕴藏的是大开发来
临前的热切、焦躁与不安。

  崇明因水而生,也为水所困。如果没有长江冲积下来的泥沙,原本这个岛就不会
出现。而如果没有这条江水的阻隔,也许崇明就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

  近10多年来,上海的整体快速发展,隔江相望的江苏启东、海门等地经济腾飞,
都使崇明显得落后了。崇明中部的富国村,最好的房子属于到上海市区开出租车的年
轻人。崇明西部的牛棚港,看着对岸的海门市,当地人自惭形秽。因为他们清楚,依
靠种田的收入,将一辈子无法偿还修建房屋所借的数万元钱。但是,这里的封闭性,
又使它的生态环境优于上海的其它地区。

  一个崇明人说,他们为解决水与岛的矛盾,已经做了数十年的梦。而每当梦到关
键处,总是被各种因素无情地打断。现在,眼看这个梦就要做成了,反而因经历得太
多,内心的喜悦化作了充满甜酸苦辣的复杂情怀。

  在很多人看来,崇明的历史就是用长江水书写的。

  1896年,清朝政府开辟了一条从崇明岛到上海市区的轮渡航线,这是崇明历史上
第一条官方的用于岛民摆渡的航线。现在崇明的车客轮渡航线已增加到四五条,依然
以水运作为惟一的对外交通工具。

  黄挺一家三代,见证了崇明交通的历史变迁。解放前,祖父坐船到上海去贩西瓜
,当时是帆船,逆风时,航行时间要七八个小时。解放后,崇明的水上运输主要由上
海市港务局管理,开始使用机帆船。上世纪60年代起,几万上海知识青年到崇明插队
落户,使崇明的对外交通不堪重负。于是,全国内河航运领域最大的客运船双体客轮
在崇明起航。现在,则用上了高速轮,把摆渡时间缩短到45分钟以内。

  如今,黄挺和他的父亲都在船上服务。在崇明,像黄挺这样从上海市区大学毕业
后又回岛工作的年轻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崇明的前景,让黄挺既乐观又有点不知所
措。因为越江通道的建设,将给他们带来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但站在崇明人的角度
看,这样的通道又是他们日夜盼望的。

  其实,早在10年前,建立一条连接市区与崇明、进而沟通江苏的沪崇苏沿海大通
道的设想,就已经正式提出。当时,上海的规划部门对此提出了东线、西线和中线三
种设想。后经专家认证,普遍认为以东线方案最为可行。因为东线通道对于进一步促
进浦东以及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开发,连接航空港、深水港、化学工业区以及杭
州湾大通道,从而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的综合交通网络都十分有利。同时,与在建的苏
通长江大桥间距也比较合适。

  但事情总有波折。先是就方案讨论了数年,后又因100多亿元的工程投资,让人
伤透脑筋。好不容易去年工程获国务院立项,今年正式审批时,又适逢宏观调控,审
批进度也因此放慢。

  不过,尽管好事多磨,结局毕竟还算圆满。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上
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务院批准。

  按理说,消息传来,崇明人应该欢天喜地。但事实是,当地人表现得要冷静得多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一月前就有预感了。

  宋友法的家在崇明北部的前卫生态村。7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村里,了解
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开展情况。年近七旬的老宋回忆说:“总书记来作客时,告诉我们
越江通道工程中央已经批了,并指着上海市和国家发改委的领导说,现在实权都在他
们手里。”

  显然,崇明人把总书记那次不同寻常的到访,看作一个标志:在经过了上千年的
孤岛生活后,崇明终于要上岸了。但他们不确定的是,一条通道能否真正解决水与岛
缠绕几个世纪的矛盾。更让他们不敢现在就开怀大笑的是,随同崇明一起浮出水面的
,不仅有美好的前景,可能还有以前深藏在江水中的各种新旧矛盾。

  整体发展与“诸侯割据”会矛盾丛生吗

  孙雷并不讳言,他这个县长所能管辖的,是860多平方公里土地,而不是崇明全
岛1229平方公里。

  这是崇明的一大地方特色:一岛由五方辖制。前些年,上海农工商集团在岛上拥
有8个农场,现在合并为两个公司和两个社区,占全岛土地近20%。上海市政府的窗
口公司上实集团,在崇明东滩拥有84平方公里的土地。江苏的海门、启东两市,在崇
明北部有两块飞地:海永乡和启隆乡。同时,岛上还有驻军,再加上崇明自身,便构
成了“五方”。

  在过去的岁月里,崇明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耕色彩。而处在开发的沉睡状
态时,岛上的各方可以彼此相安无事,维持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而一旦开发的
号角吹响,这种平静的局面就可能被打破,甚至出现各方博弈的局面。

  现在很多人担心的是,崇明的最大特色会不会转化为最大矛盾,即整体开发与“
诸侯割据”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近来岛上“诸侯”的动向,成了外界关注的
一大焦点。

  淡淡的夜幕下,新海社区的马路上已几乎看不到人影。而大约一个小时前,这里
还人来车往,放学的孩子是其中的主角。或许,夜色是面最好的镜子,能真实地反映
出一个地方的繁华或寂寞。

  这是原先崇明新海农场的所在地,岁月流转,现已人气渐失。国有农场是这个岛
屿的一大特色,它的形成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数十万知青上岛垦荒,形成
了200多平方公里的国有农场。

  “从去年开始,崇明的前哨、前进、长征、东风、长江、红星、跃进和新海八大
农场,先后实施了三轮合并。组建了长江和跃进两大公司,以及东平和新海两个社区
,它的核心是政企分离。”作为新海社区管委会主任,张建英是2.7万社区居民的行
政首脑,行使着相当于一级乡镇的职能。

  眼下,农工商集团已经开始与崇明县商讨岛内农场社区的移交工作。这意味着至
少可以减少五方中的一路“诸侯”,削弱其对地区规划的影响。不过,崇明方面有关
人士表示,这个过程将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关键是涉及国有资产的转
让以及农场债务的归属。更重要的是,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归属两个公司,而社区是有
人没地。如果只向崇明移交社区,恐怕县里不会有很大积极性。”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至于上实集团的介入,则是在1998年底。当时,上海市政府为增强这家在香港窗
口企业的实力,以划拨形式将崇明东滩84平方公里土地授权上实统一经营。目前,上
实的设想是搞一个观光区和赛马场,并带动周边服务设施的建设。

  有人认为,不论是农工商还是上实集团,毕竟都是上海自己的企业。只要市里定
下方案,他们都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施行。最难办的,倒可能是江苏的那两块飞地。


  不过,在黄允昌看来,办法是现成的,而且很简单,那就是把海永和启隆两个乡
划归上海。作为启隆乡的乡长,他的想法似乎有点“越轨”,但他向记者坦言:“这
其实是当地老百姓的心声。”

  五十开外的老黄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启东到崇明北面的新隆沙来围垦的。“我
刚来的时候,新隆沙只有24平方米大,现在已经长到3.84万亩了,我是看着这里长出
来的。”由于崇明的土地充满“活性”,当年的政策是“谁围垦谁所有”。而因为启
东人在这块滩涂的开发上先走一步,因此现在这里便成了启东的飞地。

  “七八年前,上海和江苏对新隆沙的归属还有过争议,后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
调下,其中7140亩归上海,其他大部分给了江苏。”在老黄的记忆中,除了那次短暂
的“吵架”,其他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与上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12-09
他有个小故事,是专门用来印证两地情谊的。“2002年11月,一位上海市领导要
到启隆乡来走访,可乡里只有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前一天晚上,我们组织沿路居民
,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往路上泼一次水,当天上午又泼了两次。结果,上海领导来时环
境一片洁净。但我们后来想,老这样不行,去年花2750万元修了一条24公里长的水泥
路,连上海的地段也一起铺上了。”

  在黄乡长看来,启隆乡的发展一定要服从全岛的整体规划,而他们现在做的就是
保护好环境,不让污染超标的企业搬到岛上来。不过,在一些崇明人看来,这样的承
诺终究不保险,如果没有行政上的约束,谁能保证今后两块飞地的发展思路会不会变
化。

  一位上海的专家认为,要协调好岛上各方面的利益,也许光靠上海市政府的力量
还不够,必须由国家来出面进行统一部署,就像当年浦东开发成立浦东新区管委会那
样。但组建这样的机构,可能还需要时日。

  显然,崇明的这种“割据”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岛屿
自身淤积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依然维持崇明的原生农耕状态,因分割而形成的矛盾便
可能被限制在较低程度。但根本的解决办法,应当不是靠降低活力来减小矛盾,而是
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化解矛盾。

  或许,崇明的开发凸现了行政分割的矛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为解决问题提供
最佳契机呢。

  生态岛还是野生岛?富民与生态建设能否双赢

  李永祥坐在管护站前的长凳上,手里拿着一块停车指示牌。他每天的主要工作,
就是劝阻没有通行证的车辆进入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同时,他还会指着远处天
边飞起的野鸭子,告诉扫兴的游客:“在这里远远地看,一样也能看到飞鸟。”

  一年多前,这个49岁的上海奉贤人,还是旁边前哨农场的职工。自从30多年前迁
居崇明以来,他和他同事的工作就是要改造这个荒岛。而现在,他的工作由改造变成
了保护。

  也许,李的工作变化具有某种具体而微的象征意义。在他的背后,是崇明正在和
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由以散乱的小农方式进行的农耕开发,转向以工业化手段操纵
的生态保护性开发。

  眼下的崇明,是上海地区惟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崇明水、土、空气洁净,生
态过程活跃,自净能力强。位于崇明岛东端的东滩,地处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
线中端,是在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之间迁徙的候鸟重要的“补给站”。

  “现在,虽然关于崇明开发的整体方案还有待市里面最后审定,但有一点是肯定
的:崇明岛将以发展生态产业为主,未来将成为上海美丽的后花园。”在接受记者专
访时,孙雷如是说。

  对于一些生态学家的忧虑,崇明县发展计划委主任陆一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崇
明岛作为我国特大城市身边一块大面积未经全面开发的净土,生态价值可谓“独一无
二”,所以其最基础的一个定位是“生态岛”,是一片永远的“城市绿洲”。

  引人关注的是,在几乎没有争议的生态开发思路大背景下,有些专家就此提出了
更进一步的想法。

  他们认为,崇明岛下一步怎么发展,有两种思路:其一是按照常规,不管付出多
少代价,先进入工业文明再说;其二是跳过工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尽管这种
生态文明极可能只是初级水平的。崇明岛这些年发展的缓慢不一定是坏事,在一定意
义上讲还是大好事,因为这使崇明岛没有工业文明的包袱和惯性,而完全有条件直接
进入生态文明。

  这个跨过工业文明的激进设想,却引来一些反对声。尽管对这个质疑声,很多人
认为不合时宜。但如果不听听这方的想法,谁又能说一定没有道理?

  反对的声音认为,崇明要建的是“生态岛”,而不是“野生岛”。这就必须有较
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岛上居民不能富起来,生态岛建设将只是纸上谈兵。更何况
,这种“跨越工业社会”的设想,似乎不符合客观规律。

  由此看来,在富民与生态的问题上,如果不能实现协调统一,便可能成为崇明开
发进程中的又一大难题。

  其实,在富民的问题上,是没有争论的。矛盾的焦点在,不靠传统工业,是否也
能快速富起来?

  过去,无工不富曾是国内乡村开发一度流行的信条。其主旨是通过工业化来推进
乡镇城市化,最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专家们认为,崇明是上海最后一块水清气洁土
净的发展战略要地,不能走其他郊区发展走过的老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
态定位为坐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一个集科技研创、森林花园、生态社
区、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海上花园”。

  正因为放眼长远的绿色生态规划,崇明有关领导表示,当前发展不求速度求质量
,不会为眼前利益而一哄而上,要实现两个“留足”。首先是留足生态涵养空间,全
岛近半面积列为永久保护区,600平方公里的东滩生物圈保护区、中部森林地带、基
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将成“绿色银行”。其次是留足未来发展空间,全岛有
10%至15%的战略储备区,作为上海长远发展的预留空间。

  根据生态岛的理念,崇明已确定未来着重发展的“五大产业”:包括保护基本农
田、稳定粮食生产在内的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包括绿色食品加工、环境良好的指向
性高科技产业在内的清洁型先进工业,包括世界主题乐园在内的度假旅游和户外运动
产业,以及贴近大自然的现代办公、会展、科研产业和生态型房地产业。

  这话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也有人说,那些没有污染的先进工业,就像长得最漂
亮的美女,任何一个地方都想迎娶,凭什么让人到崇明来落户?要知道,即便建成了
越江通道,过江费毕竟还是不小的成本。

  在这个问题上,陆一的思路很明确:崇明一定要有大项目带动。当然,他所指的
并非工业项目,而是世博会和类似迪斯尼那样的主题公园来落户。

  为争取2010年世博会改址崇明,当地曾作过不小的努力。即便是今年5月,在上
海黄浦江两岸建世博园的规划出台时,陆一还在做最后的争取工作。他起草了一份报
告,提出世博会择址崇明的八大好处,刊发在上海的一份内部刊物上。但最终的事实
证明,这只是崇明的一厢情愿。

  现在,包括陆一在内的很多人,开始把目标锁定在主题公园项目上。去年10月,
崇明岛2020年综合开发方案公开招标,向社会公布的4个方案中,就有两个划定了主
题公园区。其中,一家法国公司的规划图上,更是明确地将预留的一块土地标识为“
迪斯尼主题公园”。另外一家日本设计公司也参加了这次竞标,其规划图也设计了主
题公园区。虽然这种做法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但至少说明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这似乎说明了一个简单思路:生态建设是需要较高经济基础的,而崇明显然不适
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那就必须引进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服务业项目,否则崇
明开发便成了无本之木。

  显然,崇明需要全新的思路。这种大项目带动的想法,虽然有些老套,但应当还
是有用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把崇明从农耕文化的沉睡中唤醒,并希望赋予它更高
层次的宁静。但在现代社会中,在一般状况下,心静的条件是富裕。

  而这,崇明能办到吗?

  为何老错失良机?崇明在上海的定位,将决定这座海岛的未来

  眼下的崇明,正在艰难地爬上岸。而无论它久为孤岛的生活,还是连通上海的进
程,其背后,都写满了这个岛屿与身边那个繁华都市的深情与疏离。而两者之间的关
系与定位,或许将是影响崇明发展的根本因素。

  这些年来,崇明坊间有句打油诗:“机遇错失一瞬间,积重难返几十年。”也许
是流传得太久,让许多人错以为这是岛上的老话。而当地人说,这句话足以概括崇明
这数十年的历史。

  1958年,崇明管辖权由江苏划归上海。据说,当时中央的考虑是上海的地域面积
太小,要给一块发展的腹地。但这之后,尽管背靠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但由于多次错失发展的机遇,造成其原生态的岛域风貌,缓慢的工业化进程和落后的
城市化进程。

  有人算过,崇明至少错失了两个大发展的机遇。

  先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崇明和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一起,进入了国家建立
经济特区的比选方案。最终,深圳被选中,从此开始了它风光的旅程。

  此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中央同意上海建一个类似特区性质的新区。
而崇明在与浦东竞争中,最终“东进方案”战胜了“北进方案”。其后的浦东,天下
谁人不识君,而崇明则依然沉睡。

  对于这种境遇,崇明人有过抱怨。甚至有人说,若崇明还在江苏,可能早就开发
了,也就没有现在的张家港什么事了。但在陆一看来,崇明沉睡的关键因素可能还是
时机未到,与上海发展的节拍没有踩到一起。

  而现在,崇明面临第三轮发展机遇。有意思的是,这与上海发展新动向完全合拍


  眼下的上海,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中。而这一轮发展的矛盾主要是6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和整个6300平方公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是上海经济正面临第三轮突破。第一次突破是于上世
纪20年代实现对苏州河的跨越;第二次是始于1971年至上世纪末对黄浦江的跨越;第
三次突破就是将要实现的对长江的跨越。

  而这,或许能从更深层次解释崇明错失两次机遇的原因。不是崇明的命不好,而
是它与上海的发展需求不一致。

  与此同时,崇明大开发还涉及周边属于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小岛的发展。专
家们指出,三岛同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上像三颗明珠散落在长江口、东海边,相
互呼应,有着天然的联系。三岛联动,整体开发,能取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既各具特色,又形成有机整体。有一种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三岛定位基本为:崇明生
态岛;长兴工业岛;横沙休闲度假岛。

  显然,连通崇明之后,上海资源配置范围将直入苏北腹地。崇明在这里发挥了“
岛桥”的功能,它位于舟山─大小洋山─上海─崇明─南通港的纵轴线和长江沿岸港
口群─崇明─上海的横轴线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无可比拟。就长三角而言,崇明将起
到连通东翼的关键作用。

  这将是上海继浦东开发之后,所实施的又一次战略性拓展。但崇明开发将不会重
复浦东的历史。因为,浦东是一块完全开发的空间,是一块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地,
而崇明要以保护其生态环境为前提,人口容量不能过高。同时,崇明岛的开发意义,
不能完全体现在它对上海市的GDP增长做了多少贡献,它主要是为上海这样一个国际
大都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它的功能应更多体现在资源贡献方面。

  最近,上海实业筹划在崇明东滩建一个赛马场。这个场地除了用于特奥会赛事,
还可能进行一些商业化的经营运作。从这个角度看,崇明还可能成为一块新的试验田


  一度感觉边缘化的崇明,现在又感到了大上海怀抱的温暖。或许,崇明从来都没
有被谁抛弃,而只是要服从上海整体发展的需要,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现在的崇明,在故作平静的表象下,能看到大开发前夜的躁动,能看到集中在它
身上的种种矛盾,也能看到不安与猜测。但最重要的是,这块1229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上海的未来发展留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间。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
岛再过长江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暂接陈海公路,全长25.5公里。

  工程经过对桥梁和隧道多方比选,综合地质、水文、河势、通航等建设条件,最
终确定采用“南隧北桥”方案。即以隧道形式穿越南港水域,长约9公里,设计时速
拉桥桥型,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长兴岛陆域及两端接线公路长约6.5公里;全
线在浦东五号沟、长兴岛、陈家镇等3处设置互通式立交。项目总投资约123.1亿元。


  隧道部分将采用盾构法施工,工程所需的盾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盾构,国内外目
前尚无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建成后,崇明越江通道将与崇启大桥、通启高速与
江苏连接,形成我国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

  《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08日 第五版)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12-09
南方周末的风格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12-10
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12-9 22:51:33的发言:
南方周末的风格


新闻报道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