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127阅读
  • 40回复

[地名由来]徽州改名黄山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2-26
·一个没有历史、地理文化常识的千古笑谈
<P>·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P>
<P>·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P>
<P> </P>
<P>      赫赫有名的徽州在1987年改名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关注和不满,至今已有9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7年对徽州改为黄山市提出严厉批评纠正的建议和提案;全国已有90多家媒体(不包括网站)连续9年发表200多篇批评文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舆论,一致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P>
<P>  那么,徽州为什么要改名黄山市呢?许多人感到很不理解:徽州在长达近九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成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代表之一(藏文化、敦煌文化、徽文化),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去戴上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而让世人啼笑皆非和唾弃呢?其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恢复徽州之名又是如此艰难?本人是历史见证人,亲眼目睹了徽州改为黄山的历史变迁及其带来的种种恶果,并且为此进行了长达16年的奔走呼吁,现将这段历史和现实的真相向广大读者予以披露,请大家来评判徽州改名黄山的是非得失。</P>
<P>  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实际,加强保护黄山;发展旅游事业,民主决策科学化的典型</P>
<P>        ——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P>
<P>  1979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安徽省委第—书记万里同志陪同下视察了黄山。下山后,万里召集安徽省委常委到黄山听取邓小平同志指示。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安徽省委明确提出:“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邓小平同志走后,万里、顾卓新等省委常委连续一周在黄山开会,为落实邓小平同志指示,省委决定: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的黄山管理处升格为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积极筹建包括太平县全县、歙县汤口在内的黄山旅游特区。随后,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顾卓新主持的黄山总体规划办公室,聘请各方面专家教授来黄山实地考察论证,制定规划。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为防止风景区出现城市化倾向,必须扩大黄山管理局辖区,就近建立一个黄山旅游依托基地,对游客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对职工实行“上班上山,下班下山”,以减少风景区内的旅游和生活设施,保护黄山自然原貌。根据黄山四周客观的地理地形特点、水源条件,坐落在黄山北大门的太平县政府驻地——甘棠镇是黄山未来发展的惟一理想之地。这是因为:1.这里地势开阔平坦,面积达270平方公里,水源充足,为黄山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这里距离黄山风景区二龙桥仅9公里,距黄山山上精华游览观赏区北海、西海仅半个多小时行程(索道及公路),有利于加强黄山的保护、管理和方便职工、游客上山下山;3.这里处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三大景区中心,为以后形成两山一湖的旅游区创造条件;4.这里有完善的医院、学校、公安、商业、通讯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和职工。</P>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2-26
1983年12月1日,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根据《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黄山规划评议会上专家们提出的“保护第一,坚决防止风景区出现城镇化,就近在太平县建立黄山依托基地,以加强黄山保护”的战略,突破人口、产值的框框,正式下达254号文件,撤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script>

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紧接着,安徽省政府又下发[1983]190号文件,确定黄山市性质为风景旅游疗养城市,按地市级待遇,黄山管理局暂时保留,逐步过渡,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一套领导班子,市政府驻地设甘棠镇。安徽省政府文件明确指出:“黄山市的设立,有利于对以黄山为中心包括太平湖风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黄山旅游区,对于我省旅游事业和皖南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设立黄山市的意义。”

  黄山市的设立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战略设想。这个重大决策对黄山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山上山下的关系作出重大改革:1.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发展空间,使过去山上山下分割的局面、不同的隶属关系改为同属省政府直接领导,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风景区的管理机构、职工生活和旅游接待设施迁出景区,加强黄山的保护;2.将黄山和太平湖周边的两个乡镇(歙县的汤口和石台县的广阳乡)和太平县全部划人黄山市,两大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山水一体的完整自然风景区。

  撤销太平县改为黄山市符合地名管理法规,符合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新设立的黄山市面积不大,仅1669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全部坐落在该市境内,游客只要进入黄山市境就可以见到黄山,尤其是在市府驻地开门推窗即见黄山北海三十多座奇峰,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名副其实,没有出现黄山地名混乱现象。

  黄山市设立后,立即得到安徽和全国上下的热烈拥护,开发建设黄山的项目、资金、人才纷纷流向新生的黄山市。短短三年多时间,黄山脚下的北大门就已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旅游城市,接待床位由建市前的800张猛增到10000多张,大大减轻了黄山风景区内接待压力。黄山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游客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 1985年,黄山的游客便达到了160万人次,远远超过15年后(2000年)的117万人次。与此同时,黄山周边社区为了顾全大局,将集体山场12.6万亩无偿划给黄山风景区,占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的54.5%,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带,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山林纠纷,大大有利于黄山的保护。设市后,引进项目160余个,多种技术30多项,技术人才190余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名茶、水果、蔬菜、渔业、粮食、蚕桑等六大基地开始兴建;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32亿元,比1983年增长172%,财政收入876万元,比1983年增长112.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2-26
1985年,黄山以高分选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是惟一入选的山岳风景区(泰山、庐山、峨眉山、张家界、武夷山、武当山、九寨沟这些赫赫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未选上,可见全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含金量之高),而这成就就是设市后两年内取得的。1986年,建设部又拟定将黄山列入申报世界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script>
遗产的名单之中。1985年7月,105所大学的德育教师在黄山市(太平甘棠镇)举办德育讲习班,被黄山、太平湖的大好河山所感染激动,联名向全国发出倡议:“全面援助、加快建设未来的世界公园黄山市”;1986年,全国各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和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卢嘉锡、李可染、王朝闻、刘海粟、黄胄、于光远、侯仁之、胡絮青、叶恭绍、童小鹏、于若木、贾春旺、张瑞芳、谢添等两批10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中国各大媒体纷纷作了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万里副总理在这份建议工作了重要批示:“我认为是可行的……”,并请建设部负责人叶如棠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落实。

  黄山设市短短三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充分证明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邓小平改革实践的重大成果,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了!如果这个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稳定不变,时至今日,黄山世界公园肯定会在全世界打响,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级风光的旅游疗养城市将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并且必将促进日后安徽省委提出的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黄山风景区也绝不会出现今日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大破坏!

  无视法规,背离科学,割断历史,践踏民意。长官意志,独断专行,违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突出典型——1987年撤销赫赫有名的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把一个领导和专家已经解决贯彻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合理的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搞乱并扼杀。激起民众公愤,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黄山市的迅猛发展引起邻近的徽州地区一些人的另类眼光,他们感到黄山和黄山市的牌子是一块大肥肉,有大利可图,于是不顾国家大局,不顾保护黄山的战略规划,对新生的黄山市不是支持,而是拆台,在省领导面前汇报假情况,贬低黄山市。由于后来的安徽省领导不了解真实情况和某些人的真实意图,牵就地方主义者的无理要求,加上对黄山保护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黄山管理局非但没有过渡下迁,反而一步步倒退——1986年6月,将省辖黄山市交给徽州代管,实行交叉兼职的管理体制,徽州地委书记当上了省辖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这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严重影响了黄山保护战略的实施和黄山旅游依托基地的建设。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和当地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刘海粟、王朝闻、刘开渠、胡絮青等著名人士就这一问题联名提出提案,要求重点加强黄山的保护,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其中王朝闻、刘开渠在 1980年参加过建设部黄山总体规划的征询意见会议)。尽管此时黄山市已被徽州行署代管,但黄山管理局仍属省辖,黄山市的经济计划单列,徽州行署一些人仍感到意犹未尽,为了完全控制黄山风景区,抢到黄山市的牌子,把黄山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从黄山北大门转移到徽州中心城市屯溪去,专门拨经费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这个写作班子秉承旨意,歪曲事实,编写假材料,制造“大黄山”舆论,否定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的省辖黄山市,夸大屯溪的地位和作用,对黄山的问题是保护和屯溪与黄山的远距离避而不谈,却大谈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工农业,走旅工农道路;等等。当地人非常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徽州的一些人是想把黄山这个极其珍贵的资源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谋取政治、经济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以假材料拼凑起来的空头理论,立即遭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有关部门专家的驳斥和黄山市人民的坚决反对。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江美球和他的研究生为此专门在黄山、徽州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长篇论文,彻底否定在屯溪设立大黄山市的理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2-26
1987年5月,国务院参事室12位参事在黄山、徽州调查20多天,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最后结论是:山上山下应重新合二为一,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为了加强黄山市的政治地位和有利引进资金人才,建议不扩大行政区域,将黄山市升为地级市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script>
。这个建议也符合1986年5月29日万里副总理在刘晖有关黄山问题的报告上所作的明确批示。

  此后不久,民政部、建设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来黄山和徽州地区调查黄山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在报告中指出:将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将带来地名混乱等严重后果,明确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中国地名委员会也写了报告坚决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市。同时,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也一致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指出只要加强县级黄山市的行政功能就行厂。黄山市和徽州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甚至连屯溪市的领导和群众也反对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然而,徽州的一些人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仍然高喊大黄山,并且采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中央,不顾法规,不顾徽州历史,不顾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不顾客观实际,不顾专家意见,不顾人民意愿,一意孤行,强行推行撤销徽州地区将其改为大黄山市的方案——撤销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学合理,具有强大生命力,正在欣欣向荣迅猛发展的黄山市将其改为市辖区;将安徽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改为市辖,为日后黄山出现大破坏埋下隐患;将黄山市政府驻地从黄山脚下的甘棠镇改到远离黄山79公里的屯溪;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将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组成部分绩溪县划到宣城地区……这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变动,未经任何科学论证,被安徽人嘲笑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国务院参事刘春芳等怒斥为“胡闹!根本不懂行政区划!胡搞!乱弹琴!”徽州改为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安徽省及华东地区哗然,当地人民怨声载道,有一首民谣为证:“绩溪哭,歙县告,屯溪跳,旌德恼,山上叫,山下闹。”

  从此,徽州名牌消失,被黄山之名所取代,黄山和徽州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被这个极端错误的决策所破坏,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玩弄“打黄山牌”,拉大旗作虎皮,歪曲篡改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由于严重违反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个决策对国家对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弊端立即暴露出来,这种1+1=3的常识性错误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且愈来愈强烈。面对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省辖黄山市的呼吁,新设立的大黄山市的一些人便玩弄起政治游戏,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精神,以抵制各方面的意见,甚至数次花巨款买下全国有影响的一家党报的广告版,公然说1987年撤销徽州设立地级(大)黄山市是国务院为了落实邓小平“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当地人民和有关部门的专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非常清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是指把黄山的美丽风光介绍出去,扩大黄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山观光,根本没有要把徽州地区改成黄山的意思,而且当时邓小平同志已明确向万里等安徽省委领导提出“建立黄山特区”,而且还特地明确具体提出徽州地区要“禁止破坏山林……要搞经济林,发展经济林,何必种玉米,既影响水土保持,又收入少!山区经济林搞好了,将来生活肯定比淮北要高得多。要很好发展竹木加工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要种草,办养殖场……”等等。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明确指示,他们却只字不提。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就是落实邓小平同志的建立黄山特区,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难道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还不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吗?非要由徽州一些人提出撤销徽州建立大黄山市才是落实“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2-26
我们再来看看,徽州的一些人是怎样玩弄“打黄山牌”的:

  1983年底,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徽州地委一些人不是积极支持、贯彻,而是在背后拆台。时隔不久,在徽州地区就出现了“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舆论,对汤口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script>
的移交迟迟不办,制造麻烦,甚至还向省政府转交了歙县要求归还汤口的报告,遭到省政府断然否定。此时,某些人怎么不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在“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目的未达到后,便又改变花样,进行大量活动,终于在1986年6月初取得了由徽州行署代管黄山市的权力。代管后不久,1986年7月,《光明日报》发表了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50多位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联名向国务院的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对已被徽州行署代管的黄山市出现如此大打黄山牌的大好事,徽州地委机关报——《徽州报》理应头版大力报道,然而,该报却只字不提此事。此时,一些人又怎么不提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相反,却有人在安徽省领导面前极力贬低黄山世界公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而在1987年底,当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全省人民的普遍反对,要求恢复徽州的时候,他们便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肆意歪曲篡改作挡箭牌,以抵制恢复徽州;当1997、1998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他们便无理提出要恢复徽州必须以“黄山区改为太平区”为条件,拒不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又把黄山市搞得没有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坚持打黄山牌了。黄山被他们控制,就叫打黄山牌;黄山回归省政府直接领导,把黄山市的牌子还给太平就不叫打黄山牌,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恢复了徽州,恢复了原黄山市,就打不响黄山牌?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就停止不前?难道徽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如黄山牌?吸引不了游客?不能发展旅游了?别的省没有黄山,怎么旅游发展得比安徽还快还好?绩溪县在1987年离开了黄山市(徽州),没有依靠黄山,反而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了全省的富裕县;邻近的宁国市没有黄山资源,怎么一个36万人口的小市的总产值竟然和145万人口的大黄山市3区4县的总产值相差无几?最近几年来,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一件件先后被媒体曝光,戳穿了他们打黄山牌的真实面目后,他们无言以答,便把自己的形象与黄山自然美的形象等同起来,以破坏黄山形象,给黄山抹黑来威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提出“谁砸黄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谁给黄山脸上抹黑就严肃查处谁!就追究谁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公然伪造假黄山总体规划图,假床位数字,欺骗中央和人民,推卸责任;一方面无视宪法,侵犯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在地方上开会点名批评举报人,要和举报人进行“坚决斗争”,不但停发举报人的工资,而且还对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媒体反映真实情况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他们以黄山市委、市政府名义向报社发信,以制造假新闻炒作和诉讼相威胁,不准媒体继续曝光黄山问题。与此同时,又花巨款在全国性大报的广告版上自己写文章,大肆为自己歌功颂德,把自己美化成保护黄山的功臣,弄虚作假,掩盖严重问题,进行反舆论宣传,以抵销媒体对黄山问题曝光的影响。此外,他们又请记者和领导到黄山给予高级接待,汇报假情况,提供假材料,不让看被破坏的地方,不提供真实情况,请记者和领导为他们说好话,写报道,压制舆论监督。其中“黄山是人类生态第一山”就是典型一例。黄山山上常住人口6千多人,每年游客 100多万,而且搞了那么多的人工建筑,在皖南都够不上生态第一山,怎么能成为人类生态第一山呢?被北京专家当作笑谈。当“题词者”了解到黄山的真实情况后,对他们利用他的题词到处宣传,以掩盖黄山遭到的破坏,压制舆论监督很生气。黄山市一些人的作法,大大损害了黄山的形象。这是真正在给黄山脸上抹黑,砸了黄山的牌子!

  撤徽州搞大黄山市严重违反了“三个代表”,是真正损害党和人民政府形象,破坏黄山形象,给安徽丢脸;根本不是打黄山牌,而是毁了徽州名牌,砸了黄山的牌子 。真理是压不住的,纸是包不住火的,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是掩盖不了的。朱镕基、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民主监督,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不准人民说话是办不到的,公仆必须受到广大人民的监督。现将黄山徽州问题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主要事实列举如下:

  (一)侵犯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严重违反地名法规,误导广大游客。徽州改名黄山,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造成黄山地名错位,“皖南处处皆黄山”,每年误导游客数十万,南辕北辙,弯弯绕,打乱了游客的游程安排计划,耽误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减少了游客在黄山的游览时间,影响游兴,游客对此怨声载道,叫苦连天。这种不讲诚信,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以欺骗游客、损人利己来发财的行为,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怒斥为“没有公德”。严重侵犯最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是一个违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突出典型,严重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这叫什么“打黄山牌”,什么发展大旅游?

  (2)破坏了世界遗产黄山的真实与完整。 (大)黄山市为追求高额经济利益,在黄山核心区内大搞开发建设,成立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为提高房价,追求利润,大建豪华宾馆、饭店,大建水库、水厂,铺设供水管道,开山炸石,筑坝截流,凿岩挖槽,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又因大建豪华宾馆,增加大量常住人员(工作人员)及其生活没施,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使一个仙境般的世界遗产地变成了繁华闹市,出现了黄山有史以来的恶性循环大破坏,严重损害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的真实性、完整性,严重背弃了中国政府对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承诺。不能将一个真实完整的黄山传给全人类的子孙万代,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的信誉,这又叫什么“打黄山牌?”

  (3)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地名与管理体制,使行政管理幅度过大,层次过多,给国家财政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黄山风景区十年(1988-1997年)的税收才6000多万元,而绩溪县、黄山区、黄山市三地增加的车旅费、汽油费、接待费就超过3个亿!大黄山成了大浪费的无底洞,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利益。这难道是“打黄山牌?”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2-26
(二)毁灭了优秀传统文化,不利弘扬先进文化

  (1)赫赫有名的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代表之一。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文化的地名载体消失,历史中断,徽州文化名牌也随之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资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script>
产的损失,全国一切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1997年3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说:“徽州改为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后到徽州各地参观说:“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1年9月15日)。没有徽州地名,如何弘扬和世代相传?怎么能打出徽州文化名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打黄山牌”难道就要取消徽州牌?

  (2)歙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法律规定,必须保护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布局的完整性。然而1987年,有些人竟然把歙县一分为二,新成立一个(大)黄山市辖的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历史上徽州是一府辖县的范围,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而今却缩小为一个仅辖一镇七乡的小小县级区,这对徽州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的嘲弄,引起所有徽州人民的强烈不满。另外,划出去的这个地区有徽州民居博物馆、宝伦阁、古塔、新四军兵站等重要历史文物和古迹,是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分割,显然违反了国家文物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布局完整的规定,大大降低了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价值,引起歙县上下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难道“打黄山牌”就可以如此胡来,不顾法规?

   (3)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徽州的名字就是来源于绩溪县的徽岭、徽水、徽村。绩溪的徽菜、徽墨、徽商、徽州民居、文化名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屯溪仅57公里,而1987年却无视绩溪县18万人民的意愿,一夜之间划给了远离143公里的宣城地区,激起了极大的民愤,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顾民心?

  (4)特色是发展旅游的生命,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原徽州地区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特色,地域达一府六县,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方;黄山是一座只有 154平方公里的山岳名胜,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是全国、全世界风景名胜的代表,黄山与徽州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特点和内涵,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特色全无,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千古笑话。徽州之名的消亡,不仅是当地,也是安徽、中华民族、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计这笔巨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后果?

  (三)严重束缚和阻碍了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两山一湖地区)和徽州地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安徽主要风景名胜资源。三者地理位置集中(黄山、九华山直线相距40公里,中间夹一太平湖),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如在行政上进行优化组合,三者合在一起,将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而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放在两山一湖之间的黄山北大门,不但能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可带动整个皖南地区和安徽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1987年却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改到远离黄山南大门的屯溪,远离两山一湖,这种本末倒置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严重失衡,使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无法实现,也使两山一湖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无法发挥。

  (2)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由于总有那么一些人极力阻挠山上(黄山风景区)、山下(黄山区)合二为一,使黄山成为黄山区境内的一块“飞地”, 结果严重制约了黄山区牛产力的发展,导致闻名世界的黄山坐落地——黄山区成了贫困区,成为安徽省扶贫攻坚目标。为保护黄山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又受到黄山因发展旅游而带来污染危害的黄山区人民得不到黄山旅游发展的利益,靠山不能吃山,全区16万人口,竟有1.5万人外出打工谋业,5000多人人均收入在730元以下,这种山上山下分割,责、权、利极不统一,极不公正的管理体制,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

  快速发展,天下不公,莫此为甚!冤比天高,以此为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明确指出:维护好世界遗产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世界遗产的生死存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只有维护好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他们保护遗产的积极性、责任心,这是任何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侵犯世界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利益就是侵犯全人类的利益。专家还明确指出,目前的黄山行政建制导致黄山与黄山区存在极不公正、极不平等、极不正常的关系,对保护黄山遗产极为不利!难道这就是“打黄山牌”应产生的后果?这叫搞“大黄山”?

  (3)大黄山市并没有大发展。原徽州地区是一个大山区,山区农村经济占绝对优势。改为大黄山市后,大黄山市的整体经济水平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处于安徽省末位。 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全省倒数第一,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大黄山市(3区、4县150万人口)的总产值竟然和邻近的资源贫乏、只有36万人口的宁国市相差无几。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2-26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黄山市广大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大量事实有力地揭露了黄山市一些领导的谎言和虚假政绩:到2002年黄山市特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共6万人,比 1997年末多27f人,黄山市4县3区中有3个县是重点扶持的贫闲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脱贫的休宁县到了90年代中期又返贫了,巾重点扶持的贫困村比以往增加了20%。安徽省三个不通公路的乡全在黄山市,不通柏油路的乡镇占了安徽省近一半……铁的事实证明,当初提出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纯粹是骗人的鬼话!这难道叫“打黄山牌”?

  人民的意愿岂能置之不理!“三个代表”岂能挂在嘴上?拨乱反正更待何时?

  对于上述严重弊端,当地人民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呼吁上访,一致要求尽快纠正这—重大失误,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全国广大旅游消费者和新闻舆论界多年来一直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实现“两个恢复”。然而(大)黄山市的一些人对人民的意见置之不理,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答非所问,我行我素,惟我独尊,以虚假的成绩掩盖弊端,非但不如实向上级反映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反而压制广大干部群众向上面反映真实情况,并且以莫须有的所谓带来不稳定,破坏大好形势来威胁要挟上级领导,百般抵制,以图维持现状。

  大量事实表明,他们高喊“打黄山牌”是假,骗游客的钱、掠夺黄山的钱是真;他们打着发展大旅游的幌子,把全人类全民族共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据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一个局部地区所私有。确实,十多年来,黄山市府驻地屯溪是发展了,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黄山区 (原黄山市)的发展而发展,以误导游客、牺牲游客的利益而发展,以破坏黄山世界遗产的真实完整而发展的。黄山门票、食宿费的大提价就是明证。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赚钱,不顾公德,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只顾局部和少数人眼前私利,不顾国家,不顾子孙后

  代的所作所为为广大人民所不齿!正义何在?公道何在?任凭他们华丽的词藻,高昂的口号都掩盖不了他们的狭隘私利!孰是孰非,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明白得很!人民不是白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气愤地说:“我们还没有得老年痴呆症,我们还有判断分析能力,我们还能分辨真假是非黑白!”“难道我们政协委员提出恢复徽州,就是破坏稳定?破坏大好形势?” “难道800多年历史的徽州能改成黄山,而才十几年的大黄山市就不能改回徽州?” “搞了20多年的全国性的人民公社都改掉了,都没有出现不稳定,而恢复徽州就会出现不稳定?稳定谁的利益?”目前这种真正在败坏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形象,败坏邓小平同志形象,由少数人炮制出来的、为少数人所得利,被少数人所利用的、侵犯最广大人民利益、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民不拥护!人民不赞成!人民不高兴!人民不答应!如果任其旷日持久拖延下去,国家赔不起!人民赔不起!共产党的声誉赔不起!

  2002年6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重点提案黄山问题,专门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和安徽省政府、建设部、民政部及黄山市政府的领导在北京开座谈会。会上,两次去黄山徽州进行过调查深受蒙骗体验的安徽籍的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徐志坚委员在听了黄山市政府领导汇报后,对黄山市的领导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气愤地说:“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政府一层层说假话那还得了!这是绝不允许的!黄山的问题不能再拖了!要听听黄山区人民的意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0年的实践证明,1983年按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在黄山北大门设立省辖黄山市,山上山下合二为一的黄山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是切实保护好,开发利用好黄山的惟一正确决策,它符合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符合黄山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黄山的可持续发展,是真理,是科学,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坚持这个真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好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利于徽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弘扬徽州名牌;更有利于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有利于维护广大游客利益;是真正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国上下的支持,真正出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最后的建议:请所有关注黄山与徽州问题的领导、专家、记者和各界人士有机会深入到黄山脚下的黄山区 (太平)广大民众之中,找些老干部、知情者、历史见证人进行调查暗访,再到黄山四个大门查看地理地形,所有的疑问便会得到解答]

  (原载中国方域杂志2003-第5期 本文作者刘晖为民革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www.hslh.net)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2-26
好文章,这群领导只知道纸上画画,嘴上说说,其它饭桶一个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2-27

黄山区市区是人口刚过万的小镇,仅担负黄山5%游客的中转任务.另95%从屯溪方向通过铁路,航空,公路经汤口上黄山.汤口到黄山区40公里,屯溪60公里.

黄山区的能力有待提高.黄山区和徽州不应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可从原黄山公社(汤口)归属歙县看出.

徽州高山区部分确有贫困区,北京,浙江,重庆高山区也有这种情况.这不是现黄山市独有的.徽州,宣城两地唯一的贫困县是宣城径县.徽州人均GDP超过USD1000,高于宣城.

太平县成为黄山市的真正理由是有太平湖.作为黄山的接待,150万徽州人应比16万太平人做得更好,这可从游客的选择看出.太平方向的上黄山大门越开越多,游客比例逐年降低.

这么多年来,不应说上山交通不便,害的游客满徽州转.而是徽州底韵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不是太平湖可比,也骗不了人的.今年徽州山下旅游超过了山上旅游,这是一种进步.

打死徽州,未必会使太平人活的更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2-27
另,非要把95%从屯溪上黄山的游客从山南的屯溪先引入百公里外山北的太平,再向南折回40公里到主景区山南的汤口上黄山.我看不到你的好心.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2-27

这家伙到处贴这个贴子!我估计是有点东东啦!

其实黄山之于徽州就是子与母的关系。黄山是徽州的黄山。明代徐霞客有言:纵揽天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观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1、1983年安徽省成立小黄山市(原太平县及歙县的黄山公社和黄山风景区),则是一个错误,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那时的游客都是从南门上山的!都是从歙县、屯溪方向到汤口后上山的。
2、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同时撤消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应该说从大的方向上没有错,只是城市的名称取错了,应该叫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最好是包括婺源县),另外不应该把绩溪从“徽州市”划到宣城市,这样一来,大家到黄山后就不会搞错了。而且同样可以做好“打响黄山牌。做好徽文章”。
3、建议改黄山市为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婺源县。真正发挥徽州和黄山两大名牌的影响,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徽州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em01][em01][em01]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2-27
小平同志说的好,多做,少说,不争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3-06
领导决策水平不高嘛,不要追究了。还是改回叫徽州好,文化!黄山叫区好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3-08
徽黄市,冥顽无知派和地域文化派两派都不吃亏,读起来意义又很好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3-08
以下是引用区区在2005-3-8 12:43:56的发言:
徽黄市,冥顽无知派和地域文化派两派都不吃亏,读起来意义又很好


这个名字无新意 念上去好别扭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3-09

辉煌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3-09
现在的黄山市是不是简称徽?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3-09

没有这个简称。政府发文一般是黄政字**号。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3-09
以下是引用chinahshz在2005-2-27 14:49:27的发言:

其实黄山之于徽州就是子与母的关系。黄山是徽州的黄山。明代徐霞客有言:纵揽天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观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1、1983年安徽省成立小黄山市(原太平县及歙县的黄山公社和黄山风景区),则是一个错误,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那时的游客都是从南门上山的!都是从歙县、屯溪方向到汤口后上山的。
2、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同时撤消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应该说从大的方向上没有错,只是城市的名称取错了,应该叫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最好是包括婺源县),另外不应该把绩溪从“徽州市”划到宣城市,这样一来,大家到黄山后就不会搞错了。而且同样可以做好“打响黄山牌。做好徽文章”。
3、建议改黄山市为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婺源县。真正发挥徽州和黄山两大名牌的影响,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徽州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em01][em01][em01]

这正是我对黄山名称问题的看法!

与我的看法完全一致!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3-10
以下是引用徽州蛇在2005-3-9 20:58:20的发言:

没有这个简称。政府发文一般是黄政字**号。



惨!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3-11

歙县的政府发文到是些的如

徽卫准字99-××号,我看到过的。

华夏浪子
为大华夏民族之光复徽州奋斗一生。。。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3-11
应该不会,徽州区发文如此能理解。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3-11

徽州文化,其实也是没落腐朽的文化。

邓小平没错。发展是硬道理嘛。现在的黄山市比起以前的老徽州如何?

不要总是抱着老皇历嘛。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3-11
以下是引用ahqmwyg在2005-3-3 20:42:24的发言:

这家伙到处贴这个贴子!我估计是有点东东啦!


其实黄山之于徽州就是子与母的关系。黄山是徽州的黄山。明代徐霞客有言:纵揽天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观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1、1983年安徽省成立小黄山市(原太平县及歙县的黄山公社和黄山风景区),则是一个错误,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那时的游客都是从南门上山的!都是从歙县、屯溪方向到汤口后上山的。
2、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同时撤消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应该说从大的方向上没有错,只是城市的名称取错了,应该叫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最好是包括婺源县),另外不应该把绩溪从“徽州市”划到宣城市,这样一来,大家到黄山后就不会搞错了。而且同样可以做好“打响黄山牌。做好徽文章”。
3、建议改黄山市为徽州市,辖:太平区、黄山景区、屯溪区、歙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婺源县。真正发挥徽州和黄山两大名牌的影响,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徽州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同意!!!!!!

坚决同意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3-12
以下是引用刘罗锅在2005-3-11 21:03:14的发言:

徽州文化,其实也是没落腐朽的文化。


邓小平没错。发展是硬道理嘛。现在的黄山市比起以前的老徽州如何?


不要总是抱着老皇历嘛。

任何人都有错 历史会给公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