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07阅读
  • 35回复

[首都][转帖]北京“国家行政中心”东迁的设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4-19

北京“国家行政中心”东迁的设想


http://www.cb-h.com/shshshow.asp?n_id=18454
新闻周报记者 刘晶晶
(新闻周报2005年4月19日报道)一直以来,环渤海经济圈都缺乏一个核心热点,长期缺少像深圳、浦东这样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热点项目。首都东扩、构建国家行政中心正是构建一个能够拉动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这也是北京走出“灯下黑"误区的一条捷径。

城市规划的“灯下黑"误区
记者:您提出首都东扩的出发点是什么?
卞洪登:最开始酝酿首都东扩的想法是由于一场交通瘫痪事件。2001年12月7日,北京的一场中雪让近万人滞留在首都机场,当时我从上海乘飞机返回北京,晚10点多在机场落地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回到家。当晚,一些赶往机场的乘客误机长达6小时;被大雪困在天安门广场的一批大学生,被迫下车步行到第二天早晨才赶到学校。这起交通瘫痪事件让我感到震惊,北京市斥资多年苦心经营、堪为全国领先的交通网,仅仅因为一场中雪一下子就变成了185万辆机动车的大停车场,由此我联想到北京频频发生的因堵车而怨声载道的问题。作为首都的北京,是禁不起任何交通瘫痪事件的,因为由此而引发的多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是东扩的初衷。
记者:据了解,由交通问题而引发的城市规划调整已经做过多次尝试,这次东扩与前几次规划有什么不同之处?
卞洪登:“首都东扩"规划的核心是构建国家行政中心。事实上,针对交通问题北京已经经历过3次大规模城市规划: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时为了节省财力搞建设,许多专家倾向于向北京老城区借砖盖房。一时间,在老北京的旧城址上建设国家行政中心的呼声盖过了所有声音。把二环以内的居民搬出,拆四合院、老民宅,扒墙修路把北京城变为了“蜘蛛城",这样做的结果是交通越来越堵。第二次,为了能够保住北京老城区内古建筑群的完好无损,梁思成曾提出“一都双城”的规划方案,提出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的建议,但这个建议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流产。最近,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又提出了“大北京规划"。然而,北京数次城市规划都忽视了行政中心在疏散交通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形成了“灯下黑"的误区。
记者:北京市之所以在多次规划中都没有涉及到行政中心的转移,是否是因为构建国家行政中心难度太大?
卞洪登:难度一定有,但是没有想像中那么复杂。东京东扩、马来西亚首都南扩、印度首都德里南扩等成功的扩都行动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从国内来看,很多城市没有经验、不敢做大胆尝试,实际上青岛、西安已经进行了成功的政府搬迁,并且没用政府一分钱。
记者:为什么构建行政中心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卞洪登:据专家分析,造成北京市拥堵的症结出在50万辆办公用车身上。如何把分散的行政中心机构集中起来,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核心。东扩不仅能够拉动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发展,解决市场疲软、失业增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首都东扩可以促成一场“造城运动",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环渤海经济圈缺少核心
记者:首都东扩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卞洪登:首都东扩是把分散的行政中心集中起来,通过长安街继续向东延伸,将国务院部委办局东移30公里,将地方“跑步前(钱)进"的人流、车流引出闹市,以缓解老城内的交通压力。国家行政中心东移到通州以东一带与廊坊、天津、唐山辖区接壤之后,将会形成一个比美国纽约和墨西哥城还大的世界顶级大都市,北京引以为豪的长安街也将会变成世界之最的百里长街。通过这条主轴线的延伸,将会形成东边是国家行政中心新城、西边是繁华古都老城的“一都双城”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使西部地区沿街许多办公楼一夜之间变成遍地流金的旺铺,而且京东的新城区也能够在东扩中获得土地、房屋的巨大升值利益。
记者:首都东扩与吴良镛教授提出的“大北京规划"有什么区别?
卞洪登:吴良镛教授提出的“大北京规划"是把首都建设和周边城市发展统一起来,兼顾西南的保定、西北的石家庄以及东南方向的廊坊、沧州和天津、东北方向的唐山、秦皇岛,面积达到7万平方公里,形成北京、天津、河北一体的国际大都市。然而,这个计划由于涉及范围太大、没有重点,所以实施起来困难很大。
实际上,从北京的客观地理环境来看,西方和北方都是多山地区,城市如果朝多山方向发展会大大增加建设、发展成本,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应该是朝东南方向发展的定向“大北京"、在长安街延长线上做文章,使北京的发展越来越靠近港口,更方便北京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这样,扩展的北京也越来越靠近承德避暑山庄和北戴河、更方便领导办公,又兼顾了大城市之间市场发展的共振效应,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举多赢的举措。
记者:据悉,针对北京以东地区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关的京津唐经济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计划,这次的东扩计划与这两个经济圈是否有所重叠?
卞洪登:京津唐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所以没有取得像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那样的成功,是因为一直以来环渤海经济圈都缺乏一个核心热点,长期缺少像深圳、浦东这样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热点项目。深圳牵头“珠三角"、上海牵头“长三角",而作为中国东部经济第三级的环渤海经济圈,由于缺乏核心热点项目而难以形成凝聚力、缺乏内部合作,经济活力明显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记者:既然京津唐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都没能很好地带动经济发展,东扩计划又怎能取得突破?
卞洪登:这主要靠行政中心的带动力量。以前的数次规划都忽视了行政中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如果东扩计划顺利推动国家行政中心动工上马,以其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社会吸引力,将会成为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核心热点、在环渤海经济圈形成向心力,吸引众多的国内外资金投入,以国家行政中心为核心的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就很快会出现在京津唐地带。
这必然会带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海岸线上山东、河北、天津等20多个地区城市遥相呼应、上万家大型企业会聚一堂。在交通方面,这里拥有天津、大连、青岛等60多个大小港口。一旦北京、天津及唐山、廊坊合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必将会带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甚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和最密集的港口之一。因为很多商家为了寻求商机都喜欢围着中央机关转,这样由行政中心凝聚的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很有可能会超过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
行政中心是京津唐经济发展关键
记者: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唐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有着更加优越的政治、经济条件,可是为何发展却相对落后?
卞洪登:越是有条件发展的地方,改革起来越是不易,阻力要比其他地区都大,因为它涉及到更多人的利益。一直以来,京津唐、环渤海地区改革的呼声都比较高,近年来也陆续提出一些改革方案,但最后都因为阻力太大无疾而终了。包括这次首都东扩计划提出以后,也遭到很多人的责备,说我是“神经病”。可是在50年前,我们就曾经错过一次梁思成提出的首都西扩、“一都双城”的机遇;如果今天不东扩,将来也要被交通堵塞逼着东扩。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国务院已经有把通州作为行政中心的考虑。
记者:首都东扩有什么样的阻力,能如何缓解?
卞洪登:行政中心的转移,阻力主要来源于各大部委工作人员的反对。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觉是抛家舍业,短时期内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给行政中心公务员提供更有诱惑力的搬迁条件。
上海市政府就有搬出外滩办公区的类似经历。原来,上海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即“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人们都喜欢往闹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搬。上海市规划改造的第一个动作是把黄浦江外滩沿线搬迁,结果并没有取得很好成效。后来,直到人们感觉到进出办公不方便了,又发现浦东道路宽广、高楼林立时,大家又都赞成把市政府搬往浦东了。之后,上海市政府只用了60亿元启动资金,就引来2万亿元社会各界投资建设金。
如果当初在第一次决策时就把市政府搬到浦东,不但浦东会发展得更快、建得更美,而且至今还能保留浦西人民广场的大众活动空间。
记者:首都东扩以后,很多老北京人最关心的是国家机关东迁会不会冷落了北京老旧城区?
卞洪登:凭今天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点担心有些杞人忧天。早在“文革"前,梁思成等人为了保护北京古迹不被破坏,曾提出过把首都西扩到公主坟一带的计划,当时就是因为多数人怕老北京冷落而放弃了这个设想。后来,老北京发展不下了,还是发展到了西边一带。另外,从印度首都德里南扩计划后新德里与旧德里发展成一片大首都的繁荣景象来看,北京冷落说并没有根据。
记者:首都东扩是否会影响目前的经济发展,会不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
卞洪登:首都东扩的出发点就是可持续发展,它还是科学经营城市、科学规划首都未来的重要举措,不会带来经济不均衡发展。现在拥堵的北京城需要这样做,将来的广州、杭州、南京、成都等省会城市的行政中心都应该转移到周边建的新区办公,因为这是降低老城土地拆迁建设成本的良方。一些北京房地产商就曾对我抱怨,北京的房地产利润已经很低,动辄数万元的地皮费和拆迁费使建设成本膨胀到了极限。尤其在现今整顿开发区占地、紧缩银根、对房地产实行强降温的宏观调控政策中,为那些资金没出路和钢材没销路的银行、钢厂打开直通市场的大门,也是平衡经济的重要方式。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峡工程、多建高速路、实施西部大开发等举措就有效缓解了房地产大滑坡和钢材、建材、银行大萧条的状况。

作者简介:卞洪登,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曾撰写过《中国资本运营方略》、《统一中国》、《国策百谏》等颇有影响的书籍。
卞洪登现任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等50多个职务,在走访过100多个国家、1000多座城市之后撰写了大量关于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论文。


书中段落 东扩的核心
在北京东部构建国家行政中心,是顺着长安街延长线在通州以东一带建立一座集中办公的行政机关,而不是党中央机关。率先进入的是国务院及其下属的国家行政机关,例如管中央钱袋子的财政部、管项目审批的国家发改委、管全球化经贸发展的商务部等等。到后期形成了高楼林立的新都时,才可以让更多中央机关一同东移到新的国家行政中心办公区。当然,作为中央象征的党中央核心机关仍然会留在中南海办公;而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仍然作为全国人大的开会办公场所,使这一带成为中国真正的政治中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4-19
里面很多论据太假了。东京东扩,东京东部是东京最破烂的地方。上海市政府前浦东更是无中生有。不过还是支持北京这样的城市往一个方向扩展比摊大饼好。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4-19
好规划;京津唐合并吧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4-19
如果真要实施的话,廊坊的北三市县,河北省要留不住了.
我是一个孤独的旅者,一直走在向前的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4-20

一个首位度的问题应予考虑:水资源.

随着矿物能源的枯竭和新能源的开发,人类最不能或缺也不可替代的是水资源.调水可以解决耕作用水,却解决不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用水, 因为中心城市吸引人口和人均用水的几何级数成长效应, 引水效果会短期内被经济成长吞噬并产生更大需求,是个无底洞.考虑引水和排污的困难,水源的利用应尽量遵循在地原则.

长远来说,中原和华北大平原应确保农业供水和国家粮食安全,不适合成为以大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心.相反,随着交通建设的一日千里,除水以外的资源和产品调配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京津地区在完成首都和服务首都的经济次中心的职能之外,不应谋求成为超级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否者其成本和安全风险(粮食和国防)无可估量.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5-24

国家行政中心东迁这篇文章很好,应引起党中央的思考,我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很好,优点多于缺点,北京的地理区位很好,地理形势也很好,基本在中国的中部东边,近海,而且有渤海海峡的保护,所以说海上门户很好,北京的地理位置对东北黑龙江,对上海,广州,昆明,新疆等地都够上指挥,这是首都很重耍的职能,如果到黄河以南,就有鞭长莫及之势,北京地处燕山太行山环包之势,南面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势难得,现在修建临河市--------哈密的大铁路,去新疆也方便多了,所以为了保护余下的40%老北京故城,为了解决老北京的交通问题,国家行政东迁,非常正确,北京的缺点是缺水,解决调水问题是必须做的,就是首都南迁后,北方缺水问题,也必须解决,不是首都搬走了,水就不用管了,我见到报戴资料,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地下核定向暴破技术,从西藏向青海打通一条200多里长的隧道,将雅鲁藏布江的水流入黄河,流向华北大平原,这是很壮观的科学研究成果,有志之士等着吧,咱们伦坛上有帖子,四川大学教授研究将雅鲁藏布江的水送到塔里木盆地,变沙莫为良田,解决三亿人口生话,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5-24
北京不是自身整合的问题,而是必须壮士断腕,彻底迁都中部.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5-25
这篇文字很好,要迁就是整个党政军机关全部迁到东部,仅甾下企事业单位不动,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5-25
这篇文字很好,要迁就是整个党政军机关全部迁到东部,仅甾下企事业单位不动,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5-25

我查看了老帖子,对迁都的理由不够充足,其中最大原因就是缺水,另外说北京地点偏北,不能成立,我们国家北部有大片国土,不能只看内地18省,北京的地理形势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5-25
建议首钢搬迁后,中央行政区西迁!那边比较空荡! 减少拆迁成本! [em05]
繁华落近,
一声憔悴在风里,
回头是无情也无雨;
明月小楼,
孤独无人诉情真,
人间有我才梦未醒。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5-25
如果真的东迁,那原来的国家机关大楼派什么用场?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5-25
以下是引用区区在2005-5-25 10:52:04的发言:
如果真的东迁,那原来的国家机关大楼派什么用场?

高价出售,肯定赚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5-25
以下是引用fanweng22在2005-5-25 10:25:55的发言:

我查看了老帖子,对迁都的理由不够充足,其中最大原因就是缺水,另外说北京地点偏北,不能成立,我们国家北部有大片国土,不能只看内地18省,北京的地理形势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北京一线以北的国土只占全国的1/4左右,人口只占全国的1/5左右,正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北京是严重偏北的,所以一定要迁都。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5-25
以下是引用一点好在2005-5-25 10:39:22的发言:
建议首钢搬迁后,中央行政区西迁!那边比较空荡! 减少拆迁成本! [em05]


这个方案较为可行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5-25

首钢地方太小,容纳不下中央行政区,还是东迁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5-25
一定要迁都,确实须要认真考虑,世界上有些国家迁都,各有不同原因,我们迁都的原因是1.不在国土中心.2.缺水.3.城市太大.4.还有什么理由,这些理由是否能成立,仍须研究,我想我们国家正在发展经济,目前不可能研究迁都事,就是中央行政区东迁事,也未提上议程,而是在通州东予甾地,最近北京日报大篇报导甾地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5-30
北京的问题不是位置而是发展模式。论位置,北京东方近海,又有渤海海峡的保护;东北方出山海关可以控制东北;北方越过阴山山脉一马平川的蒙古草原直通新疆;南方则俯视整个中原汉族地区。正如fanweng22兄所说,我们的国土不只18省还有新疆、蒙古、西藏和东北。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8-04
18楼意见很好,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8-05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5-5-25 14:21:48的发言:
>

北京一线以北的国土只占全国的1/4左右,人口只占全国的1/5左右,正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北京是严重偏北的,所以一定要迁都。



东北地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是以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比例来衡量的.


东北的重要决定了北京的重要,因为北京的位置恰恰就在联系东北和中原的咽喉位置.


按你的理论,人的大脑应该长在肚子里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8-05
以下是引用tigerto2001在2005-8-5 6:18:01的发言:


东北地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是以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比例来衡量的.


东北的重要决定了北京的重要,因为北京的位置恰恰就在联系东北和中原的咽喉位置.


按你的理论,人的大脑应该长在肚子里了?


我认为北京正是处在中国关内汉族文化经济圈与关外少数民族文化经济圈,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汇点上。加之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永恒--唯一--不可动摇的首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如缺水,单中心,面积大可以通过将中央政府迁移新城的方法解决,我赞同将其迁往京津之间的通县--三河--廊坊之间,这样还有利于发展京津大都市带。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8-07

以上20楼和21楼意见很好,支持。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8-09
迁到有水的地方去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8-10
以下是引用ncyq在2005-8-9 9:55:34的发言:
迁到有水的地方去

南水北调2010年中线就进京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8-11
以下是引用ncyq在2005-8-9 9:55:34的发言:
迁到有水的地方去


任何一个地方放上一个1000多万人的大都市都会缺水


上海也缺水,香港曾经发生严重水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