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63阅读
  • 4回复

[地名由来](转贴)历史上,〝台湾〃名称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3-09
【夏禹 - 島夷

《尚書·禹貢》揚州之項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註:卉服─綿衣;織貝─鑲有貝殼的布料;錫─承受旨意。)

根據尾崎秀真先生的說法,「島夷」應該是指台灣的當時的居民,貢物的織貝是當地居民泰雅人的珠衣。

《禹貢》是《尚書》的一個篇名,而《尚書》是中國一部最古的歷史書,《禹貢》敘述四千年前的中國地理,把當時的中國分九州,揚州是東南方的一州,北到淮河,東南到海。

《尚書·禹貢》篇中的意思是:東南海島上的夷人,穿著錦服,用竹器裝著綴系有亮貝的布料,包裹著橘柚特產,等待錫命來進貢,沿著長江大海,到達淮水、泗水。

台灣地處東南海上,所說島夷的情形,與台灣當時的居民的情形相同,所以有的學者根據這一記載,認為台灣已與大陸有交流。


【周朝 - 雕題

《山海經》之《海內南經》記載:「伯盧國、離耳國、雕題國、北胊國、皆在郁水之南」。

時人的解釋是:離耳國似指海南島,而雕題國民黥面紋身,類似台灣原住民,故雕題國是指台灣。


【秦朝 - 夷州

《史記·始皇本紀》記載:「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來、方丈、瀛洲,仙人居之雲」。

時人的解釋是:三山依北而南排列,蓬來為日本、方丈為琉球,瀛洲為台灣。


【西漢 - 東鯷

漢朝的《漢書·地理志》記載:「江南多濕,丈夫多夭,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二十餘國,以歲時來獻見」。

後來有一部份日本與中國的學者,推測東鯷非今日之琉球,而是指台灣。


【三國 - 夷州

《三國誌·孫權傳》記載:「將軍衛溫遣諸葛直以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但洲,但洲在海中,所在絕遠,不得卒至。但得夷洲,數千人而返」。

沉瑩《臨海水土志》記載:「夷洲在臨海東南」,「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齒」,「戰得頭,著首還,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衛溫、諸葛直到達夷洲後,「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

據沉瑩的《臨海水土志》,對於夷州方位、地形、氣候、居民、物產、習俗,均有詳細的敘述。

有不少學者把「夷州」認為是今日的台灣,並以「臨海水土志」為有關台灣的最古文獻,特別是中國學者大體上都持這種說法。


【隋朝 - 流求國

《隋書·東夷列傳》記載:「流求國居海東,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將軍陳稜要求土著投降,被拒,遂擄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返」。

《隋書》所稱之流求,所述的風土習俗、方位和文化系統皆與三國夷州頗多相似之處,所以學者之間多認為《隋書》所指之流求即為台灣。

從隋朝到明朝,台灣一直被稱為流求或琉求。到明洪武受封時,才將台灣改稱為小琉球,而與日本統治下的琉球有所區別。


【南宋 - 毘捨耶國


【元朝 - 留求


【明萬曆 - 東番大員小琉球

明朝陳第之《東番記》(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記載:「東番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裡、大幫坑,皆居其也。」

台灣稱為「小番」、「東番」甚明,陳第之《東番記》是繼三國吳沉瑩之《臨海水土志》夷州、《隋書》之流求國、宋趙汝適之《諸番志》琉求國、元汪大淵之《島夷志略》琉球等之後,有關台灣之最具體紀錄,文中所記大員一地,後來演繹為台灣全島名稱。



【明永歷 - 東都東寧

明朝楊英之《從征實錄》記載:「永歷十五年五月初二改赤崁地方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改台灣平安鎮。」

明夏琳之《海紀輯要》記載:「永歷十八年三月,招討大將軍世子至東都,以諮議參軍陳永華理國政,改東都為東寧,置天興、萬年二州。」

故明鄭經略台灣,名曰「東都」、「東寧」。


【清朝 - 台灣

清靖海將軍施琅之《陳台灣棄留利害疏》 (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記載:「竊照台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數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紆回,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隔離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遙。……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也。」

所指「台灣」已為全島之專稱,翌年四月清廷詔設台灣府於今之台南市,隸屬福建省,正式之「台灣」名稱自此始。
尔今死去奴收葬
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奴知是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3-10
明朝有一段时间是大小琉球不分的。。。

连朝廷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楚台湾和琉球哪个大哪个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3-10
引用第2楼bruin于2008-03-10 19:53发表的  :
明朝有一段时间是大小琉球不分的。。。
连朝廷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楚台湾和琉球哪个大哪个小


那很正常

台灣那時候是只有原始民族的蠻夷之地

天朝上國肯給起個名字

她們自己認為已經是給這個地方的無上恩寵了
尔今死去奴收葬
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奴知是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3-11
我见过一幅很奇怪的明代地图, 把台湾画得比流求小不说, 还把二者的位置颠倒过来

搞得台湾比流求还远

难道当时去台湾的水路非常不通畅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3-15
不管台湾还是琉球,陆地居民都很难上岛,只上岛最多的应该是渔民,军舰是没那个准备去打海外岛的。渔民用的船,不可能测绘全岛,也没有那个闲情去测绘全岛,所以哪个岛大,哪个岛小,渔民根本搞不清;甚至同一岛被说成两个岛,两个岛被串成一个岛也是正常的事。
另外,渔民上岛绝大多数并非捕鱼,而是避海灾,由于没有六分仪,所以船上岛的航线和距离都是目测,各人说法都有不同,因此地图绘制者绘错是十分正常的事。
而因为琉球有国家,经常向中央政府朝贡,所以有相对精确的航线,而朝贡者为了吹墟自己,不免把自己的岛说得很大。但台湾基本不向中央朝贡,自然很容易就被认为是比琉球还小还远的岛了。
不过楼上也可以测试一下,用古典式捕渔的小型木帆船试试横渡台湾海峡,就会知道水路是怎么个通畅法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