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82阅读
  • 28回复

[宏观区划体系]中国政区发展述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6-02
历代政区形态与沿革
一个国家存在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土地和人民,而政区就是这两者的政治组织形态。政区的设置、划分,与一个国家的地理、民族、文化、历史、经济、经济、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历史悠久,政区发展亦是源远流长。早在夏朝人们就产生了划分九州的地理概念,随着国家的建立发展,政区制度也日益丰富完备。国家形成以前,社会是以部落和氏族为基本单位的。国家形成初期,其政权组织形式,仍然沿袭了这种制度。上古时代,各部族迁徙不定,人口流动大,与地域没有紧密的联系,国家多以管人为主。后来农业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各部族活动的范围稳定下来,定居于相对固定的地域。于是部族便与其活动地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国”。国这个名词在古代的概念,既是地域,也指当地部族。例如商、徐、秦、赵、周这些国,都有这两层含义在里面。其后大国兼并小国,在此基础上划区分治,便形成了最早的政区制度。记得小时候玩打仗游戏,小伙伴们各自拉帮结派分地盘,见面便问你是哪国的?现在想来,当时看似幼稚的游戏实则正是政区制度的原形。这种原始的政区制度,我们姑且将之称为部族制。
但是这种制度缺陷很大,对下属各“国”控制能力很弱,各部族叛服无常。属下的这些部族,看到你强大了,便来投靠你,喊你作老大。看你不行了,就另换个老板,或者干脆自己当老大。商与淮夷,同属东夷系统,按说是一家。可是淮夷这个小弟,照样是我行我素,经常不把商老大的话当回事。惹得商老大经常生气,屡次征伐。商朝灭亡,与当时淮夷叛乱,商军主力东调平叛也有关系。一家人尚且如此,外人就更难说了。所以古人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周人代商之后,介于管蔡之乱的教训,为了更好地控制降服的各部族,大举东征,从辽东到江南建立了一系列武装殖民据点,分封了八百诸侯。这些诸侯在当地建城立国,大肆兼并,推行宗周文化,大大加强了周人对地方的控制,客观上也推进了华夏族的最终形成。有人说周朝封疆裂土削弱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实则当时实行分封恰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虽然是封疆,但绝不是裂土,而是拓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人所封之土,本非周人之地,周人封疆,乃是殖民。以当时的实际情形来看,周人想直接控制辽阔的土地,技术上难以操作,能力上难以实行。周公做的非常精明,实行包产到户,把土地承包下去,充分发挥了大小贵族的主观能动性,后来的事实证明成效非常显著。(关于周王朝的政治制度,以后我在周朝的专题中将会详细论述,这里点到为止。)分封制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创举,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分封制是以采邑为中心的,所以我们把它也称之为封邑制。
经过周人几百年的不懈努力,中原境内的各部族基本被同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秦统一之后,面对这偌大的版图人民,如何进行有效的统治管理呢?有人建议继续实行分封。然而此时不同于彼时。而且分封制本身有重大缺陷,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独立自主,权力很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上防微杜渐。在此之前,郡县制在各诸侯国已经实行了几百年,并且成效卓著。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郡县制,既有必要性,又有充分性,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序幕。
秦王朝倒掉后,分封制的呼声再次响起。在各方诸侯的强烈要求下,楚霸王项羽又恢复了分封制。刘邦打败项羽后,实行郡县与分封并存,这是对旧势力的一种让步,而绝非社会的退步。以后汉朝廷又削夺异姓王,逐步削弱同姓王,强干弱枝。但是中央的削潘政策引起了诸王国的不满,于是导致了七王之乱。战争的结果以皇帝的胜利告终,郡县制作为我国的根本行政区划制度确立下来。
秦汉迄今,我国的行政区无论分为几级,名称如何,都是从郡县制基础发展而来的。随着国家疆域的拓展,人口的增多,郡县设置越来越多。山高皇帝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庞大的帝国,命令的上传下达实在是个大问题。那时没有卫星转播,没有电话会议,没有高速公路。怎么办呢?皇帝又不放心了,便又划出大区,进行监察。于是在郡县之上,又出现了一层行政区划——州,由此形成了三级制的基本结构。
南北朝对峙,州郡制大坏。州郡设置泛滥,在行政职能上,州成了过去的郡,郡则名存实亡。隋统一天下后,便撤销了一级行政区划,恢复了两级制。有时称州县,有时称郡县,但无论称法如何,其两级制的本质是一样的。面对庞大的国家,州县(或郡县)两级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这众多的州县无法直接驾驭,只好再设立一级行政区划。于是道的设置应运而生。在这里,我发现唐时期的道与汉时的州有着惊人的相似,不仅职能一样,都是监察区。而且发展也如出一辙。州道长官的权力逐渐增长,由监察而行政,进而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最终导致了割据的产生。鉴于唐的历史教训,宋将地方进行分权,特别是路一级,权力一分为四,设置了四套领导班子。军务属安抚使,财政属转运使,司法属提点刑狱。还有一个专管常平新法的,称提举常平。俗称帅司、漕司、宪司、仓司。根据四司职能不同,各司路制也有所不同。辽的同级区划,承唐仿宋,名称为道,实质具有宋路的特点。(关于辽的政区发展,我在重识辽朝专题中作详细论述)。其后的金也沿袭了宋的路制。
行省建置产生于金,确立于元。其后逐步完善,成为行于中央与地方州郡之间的一级大行政区划。元代疆域辽阔,为了统治需要,政府划分各个区域,分设行中书省。将中央命令达于地方。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虽然元的行省下面也有三套班子,但是行省有一个行政总长——行省丞相,他的权力很大,在行省说一不二,不受制约。元的行政级别是历代最多的。全国分为若干省,省下又分道,道下又有路,路下又有府州,其下才是县。有的府下还辖有州,并且这些州还有属县。如此这般,全国最少有五级行政区,有些地方甚至有六级、七级。 过多的行政建置,造成了冗员等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将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依据职能不同,分设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因为职能不同,故三司管辖区域也有所不同。后来又派设总督,监察两三省事务。省下又分为道,道又有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之分。清代基本沿袭明代的制度,所不同的是地方大员皆以满人担任,又在地方设立满洲将军、都统,使其涂上了一层殖民色彩。
民国初废府、州,合并道为九十七。后又撤道,实行省县两级制,由于行政不畅而又于省县间设专区。其间又借鉴西方制度,设立市制,试行城乡分治。又于边疆地区设置了若干特别行政区,其中大有改土归流,化生番为熟番的目的。中山先生的宗旨是结合本国实际,将中国的政区逐步改良,并最终转变为以代议民主制为基础的联邦共和制。如今在台湾已经基本完成了这种转变,在大陆也已初现端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种先进的政区制度必能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综上所述,我国的政区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探索阶段(夏——秦)以部族制与封邑制为主。
二、确立阶段(秦——隋)确立了郡县制,发展了州、郡、县三级制。
三、完善阶段(隋——民国)于三级制基础上分化长官职能,加强中央控制。
四、转型阶段(民国迄今)借鉴西方制度,从中央集权制向联邦共和制转变。
如前文所述,最初的“国”是定居的部族及其所在的地域。那么中央集权制建立以后,这些“国”哪里去了?答案是他们在民间仍然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人是据族而居的,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家族。中央集权制打破了“国”的上层建筑,但这个基层组织并没有被破坏,反而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乡里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政区逐步形成了双环相套的基本建置结构。以省、州、县构成一环,代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我们可以不必管其实际称呼如何,姑且称之为省、州、县三个级别。)县、乡、里构成一环,代表地方的内部自治。两环之间以县为连结点。这是客观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适应行政需要的必然趋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曾经一度废除了地方内部自治,代之以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然而实践证明这是不符合客观要求的,因此七十年代末在村一级又相继恢复了农民自治组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政区制度一直是多种政区制度并存的。一是封邑制。秦统一天下之后,郡县制就成了主流。但是功臣你总得打赏,子女亲戚你也得安排。所以封邑制仍然长期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历史。西晋有八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三藩之乱。割据地方的藩王始终或多或少地威胁着中央,与中央进行着或明或暗的斗争。二是部族制。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概括地说就是以藩制藩。它与封邑制有相似之处,中央对其进行名义上的管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逐步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唐在广大边区设置了八百羁縻府州,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由部族制向郡县制过渡的一个转变。到明清时,又实行改土归流,至当代完全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政区改革。郡县 制是以地为本的,不因人口的迁移而存亡。部族则不然,它是以人为本的,因为人口的变动迁移而改变,设置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还与中央政府的强弱有关,强则多,弱则少。明初在北边 、西边都设有许多卫所,如哈密、大宁、兀良哈等卫,但到永乐之后都相继放弃。边防的后撤说明了中央已经在悄悄衰落。三是属国制,这可以说是古代版的联邦制,也可说是部族制的升级版。在朝贡体制下,属国与主体国订立合同,写明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属国称主体国为老大,按时拜见老大,交点保护费,使用主体国的年号,老大打斗时要带上家伙出去帮忙。主体国作为老大,要罩着属国小弟,人家拜见你,你也要打赏,有人欺负小弟,你更要打抱不平。他们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现在美国与波多黎各的关系。与部族制不同的是属国的封号较大,首领都是国王衔。拿到古惑仔里说,属国就像陈浩南那样的级别,部族最多也就是阿鸡那样的身份。纵观古今,我国的属国里面,做的最好的小弟当属高丽。到日本迫其独立之前,高丽一直事中国甚谨,民间使用崇祯年号竟达二百七十六年。
政区建制不能不繁,也不能太简,它有其自身规律。大凡一朝一代,初置政区数量较少,其后数量日增,又加设名目,由繁而乱,最后导致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故每新立朝代,必对以往政区大加省并,裁汰冗余。而后又渐繁乱,又省并,如此周而往复,恶性循环。如汉时设十三州,晋增为二十一。至南北朝,天下竟有二、三百州。其下所领郡县也日益减少。汉时一州领郡十余,郡领县十余。南北朝一州仅领郡二、三,一郡又领县二、三,更有甚州,有一郡一县而称州。故隋时省并郡县,撤去一级行政区划。然而面对广阔的疆域,州县两级又难以驾驭全国。唐时不得不增设一级行政区划——道。初时天下共分十道,后来变为十五道,至唐末已有五十道。其发展情形极似汉代之州。宋时设路,增置无多,但其下府州增设日多,元时行政级别最多,有省、道、路、府、州、县六级。宋元时期,出现了散州。所谓散州,名虽为州,实质是县,隶于府或直隶州。散州的出现,使府州一级行政数量大增。至清末全国有府两百,州二百。原来府州其下领县较多,大州十余,小州三四。到后来,有的府下都只领两三县,还包括附郭,甚至不领县。而且名称、辖属极为混乱。有的以一县地为一府,有的府下有直隶州,直隶州下又有散州、县,府州之下又有道,州厅还有直隶、散之区别。此时府州这一级建置已是形同虚设。民国遂撤去府州,后又撤去道,精简机构,以省统县。然而一省之内,少则三四十县,多则百十余县,又有曾为府州治所的大邑,管理谈何容易,不得已而在全省各处派出专员,设立相应的专区,进行督察。实质上又恢复了一级行政区划。当代沿袭民国旧制,以省统县,省下又设地区进行督察。其实这地区虽然名义上不是一级行政区,但实际上却享有一级行政区划的各种权力,从各方面管辖下一级行政区。它是事实上的一级行政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区这一级的权力不断增大,现在全国大多数省的地区已经相继改编为市,设立了一级行政机构,其下直接统县。这中间一方面是疆域拓展的结果,一方面也是出于安置副余人员的目的。
[ 此帖被曲径通幽在2009-01-20 14:51重新编辑 ]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6-02
当代行政区划
我国当代的政区建制,虽然引入了西方一些新名词,但是其实质不变,仍然是以三级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其中一级行政区为省,省下设地区。地区本为省派出机构,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其后地区权力增大,纷纷设市,进而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与省同级有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名为自治区,其实质为省。直辖市地位同省,而实质是中央直隶州。当今之地区、地级市、自治州,实质为州。今之特区、林区、自治县相当于过去的厅或散厅。其实今天的许多行政区都有其历史渊源。过去的府、直隶州就是今天的地级市、地区。过去的散州、直隶厅就是现在的县级市。过去的羁縻州、土府州县就是现在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以及盟旗。名称虽有差异,实质却相差无几。
相对孙中山崇尚西方体制而言,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实际的造诣更深。他熟读史书,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现状。在他的带领下,我党借鉴中西经验,对政区制度作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创新。一、撤销热河、察哈尔、绥远、西康等省,设置六大区,合并大县,精兵简政。二、参照中西分权制衡制度,在地方设立党、政、军、人大、政协五套班子。三、参照京府制度,设置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四、借鉴改土归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借鉴屯田与府兵制度,在边疆设置建设兵团。五、借鉴苏联经验,在农村设置人民公社与生产大队,以之取代以宗族为中心的地方自治。尽管后来在村一级恢复了地方自治,但是中央在乡一级设置了政权。六、借鉴辽代的南北官制,设立了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开发。
尽管我国的政区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没有完成最终转型。存在着旧制度的许多弊端,主要表现有如下两方面。一是层次过多,政区设置有偏多泛滥的倾向。我国古代的政区制度,以县为基础,县以下为地方自治。但是现在又在乡一级设置了政权机构,无疑又增加了一级政区层次。而且在不同地区建制不统一,个别地区建制相当混乱。自治州、地区本为同级行政单位,但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下又有阿尔泰、塔城、伊犁三个地区。在这里还存在着自治区、自治州、地区、县四级行政区。此种情况,不若分设三个自治州。除了在新疆外,在四川省的一些地方,行政区建置也比较繁琐,市下辖县,县又分若干区,区下又分辖镇,镇又管乡,乡管村,村下还有社。这样光一个县就五级行政区了。
再说建置泛滥的问题,特别在地级市一级尤其严重。由于地级市有较大的自主权,又能对属下各县刮地皮。于是便成了香勃勃,这个要做,那个要抢,结果导致地级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小。有的地级市,听起来是地级单位,但其下只领两三县,甚至有的只有一县之地。为一县地,徒增双重建置。如安徽之淮北,河南之济源,山东之莱芜,广西之北海。如此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其所设建置并无意义。其最甚者,莫过于宁夏。宁夏本为甘肃一府,民国置省,其后建制日增。然地狭民寡,面积不满七万,人口不足六兆,领县仅有二十,以之置省,终不妥矣。如此地不广,人不众,县不多,以之建五市,于国于民何益焉!
二是名目、辖属混乱。当代的政区是名目过多,令人眼花缭乱。全国省级行政区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四种,地级行政区有地区、地级市、盟、自治州四种,县级行政区有县、自治县、旗、区、特区、林区、县级市七种。乡级有乡、民族乡、苏木、街道四种。
特别是市这一级,有直辖、地级、县级三种,级别不同称呼一样。当这几种市出现统辖关系时,说法极其别扭。如重庆市永川市,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镇江市句容市,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福清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市,云南曲靖市宣威市。陕西咸阳市兴平市。此种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不胜枚举。
市制设立的同时,全国又设置了大量的区,或将一大城市分而置之,或将属县改称为区,或将市的行政中心改称为区。这种建置也并不合理,导致了许多混乱现象。在山西省,运城、晋中、忻州、忻州四地改市,就出现了很矛盾很尴尬的称呼。譬如我所在的忻州地区,改为地级市后,原忻州市(县级)改称为忻府区,而忻州市境内原有原平市(县级),当忻府区、原平市放在一起时,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外省人闻之,皆以为原平市管忻府区,而不知忻府区乃是市政府、市委驻地。在晋中市有榆次区、介休市。在临汾市有尧都区霍州市,在运城市有盐湖区永济市。不独山西,此类现象在全国亦极为普遍。称区的行政区划有地区、市辖区、自治区、林区、特区、特别行政区,有些地方还残留着过去的县辖区,还有的地方出现了开发区,也在向一级行政区划转变。近来城市中又出现了基层政权组织——社区。这些地方级别相差很大,但全用区来称呼。在出现从属关系时,不仅叫法繁复,而且很难区分。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省级,但人们往往简称为特区而贵州也有两个特区万山、六枝,却是县级。再如重庆的万州,既是重庆的一个市辖区,又是分管渝东各县的地区。当说到重庆万州区时,人们很难分清这个万州区到底是仅指原来的万县市一地,还是管辖渝东八县的万州地区。尽管新近命名为开发区,然则开发区含义太广,一个乡的地方可以是开发区,一个县的地区也可以是开发区。而且地区一词本就是个极为宽泛的地理名词,用法极多,有东亚地区、北极地区、天安门地区、阿拉伯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珠海等特区,其级别是地级市。这样光特区就有三种级别。如此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区级建制混在一起,谁能分清谁是谁非。如果想从名称上搞清一个地方的政区地位、从属关系,看来必须标明它是什么级别。如此一来,在人们说某地的具体位置时就要加一长串的字符了。例如山西省忻州地级市原平县级市,重庆市直辖市永川县级市,重庆直辖市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市辖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县级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县级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县级区。有些地方设区不仅没有提高该地区的地位,反而起了反作用。涪陵本是一个地级市,并入重庆后,地位大大下降。忻州设忻府区以后显得比原平县治还小。
此外,在地名的命名原则上,没有统一的原则,完全以个别领导的个人喜好和庸俗目的出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一、通用名乱用,特别是州字,省也用,市也用,县也用。原来作过州的用,原来没作过州的还用。似乎在地名上加个州,就高人一等。更有甚者,完全倒置原来的政区从属关系,例如山西的晋城市泽州县。二、不尊重历史文化,只从当前利益出发,胡乱改名。特别是开发旅游为目的,肆意摧残有悠久历史悠久的地名,徽州改为黄山即是其中典型一例。三、政区地名用字欠佳,有的没有特色,千篇一律,比如市中区、城关镇、郊区、矿区这样的地名,全国一抓一大把,如果不加前缀,人们完全不知其所在。有的用字粗俗,与其地位不相称,如大石桥市、鲅鱼圈鹰手营子矿区、老河口市。地名是一个地区的名片,特别是政区地名,更要典雅规范,保持良好形象。
其实名称本身是为了人们区分事物方便之用,如果加缀过多定语,或刻意标新立异,反而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一个地方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要在实质上落实好就行了,大可不必玩标题党之类的文字游戏。修饰的太多,反而给人落个不厚道的印象。
从根源上讲,行政区建置越多,相应官僚机构就越多,政 府办事效率就越低,中央对地方控制越弱。从历代政区发展来看,概莫能外。要改变当今这种混乱的政区状况,从根本上要对政治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将中央集权制逐渐转变为以代议民主制为基础的联邦共和制。应切实做到政经分开,城乡分治。其次要根除制度性腐败,不仅要精简机构,更要精简人员。三要统一行政区划层次与名称,改变混乱的区划建置。可将地级单位统一称州,县级单位统一称郡,大城称市,小城称镇。

本文原是退伍之后学习时写的一篇札记。这几天,结合这几年学习的心得体会,又作了一次修改。谨以此献给行政区划论坛的各位网友,作为我对论坛尽的一点绵薄之力。同时发在我的天涯博客,以作备份。鄙人才疏学浅,文中多有错误纰漏,望大家批评指正。
2003年四月原稿,2008年六月修订。
满江碧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6-02
新注册的ID满江碧不能发帖子,所以只好使用原来的ID发帖.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6-04
中国的政区确实很乱,楼主的叙述还是比较真实的现象。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6-04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6-05
可将地级单位统一称州,县级单位统一称郡,大城称市,小城称镇。
====================================================
县,就此消失?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6-05
楼主与吾暗同!幸哉!
当然,县不用改!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6-06
引用第5楼hand于2008-06-05 17:24发表的  :
可将地级单位统一称州,大城称市,小城称镇。
====================================================
县,就此消失? [表情]

县级单位统一称郡,是为了统一行政区名称.之所以以郡代县一是为了遵循国际惯例,二是为了适应政体改革的需要,主要是将中央集权之县转变为联邦共和之郡.三是为了照顾那些已经为了照顾那些由县改为市的地方.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找问题,查原因,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简单例举一下,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6-06
那天注册这个ID,给我提了一个问题:除了新疆外,哪个省级行政区还有维吾尔民族自治地方,我答了湖南,竟然不对,真是奇怪了?问一下各位高手,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6-06
还有为什么要限制新注册会员的发帖权限,我以前注册ID时没有这种情况啊。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6-06
因为我没有发帖权限,所以一并在这里提问,请管理员解答。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6-06
引用第7楼满江碧于2008-06-06 16:36发表的  :
县级单位统一称郡,是为了统一行政区名称.之所以以郡代县一是为了遵循国际惯例,二是为了适应政体改革的需要,主要是将中央集权之县转变为联邦共和之郡.三是为了照顾那些已经为了照顾那些由县改为市的地方.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找问题,查原因,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简单例举一下,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第一,中国不用遵循国际惯例,再说美国、德国的都称为县,而且只是翻译。
第二,中国不用联邦,而且联邦的政区州啊郡啊完全是翻译的,也只是一些通俗称法,完全没有必要。像日本的县以前称过国、州!
第三,照顾县级市的情绪,可以考虑!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6-06
无论县、市,一律升级称郡,大家扯平,皆大欢喜。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6-06
引用第7楼满江碧于2008-06-06 16:36发表的  :
县级单位统一称郡,是为了统一行政区名称.之所以以郡代县一是为了遵循国际惯例,二是为了适应政体改革的需要,主要是将中央集权之县转变为联邦共和之郡.三是为了照顾那些已经为了照顾那些由县改为市的地方.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找问题,查原因,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简单例举一下,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大哥,国外区划是翻译成州、邦、郡、县,都是我们中国人在翻译的时候根据情况最终约定的,并不是原先的外文就只能翻译成现在翻译的名字。
就像建国早期翻译成“军”的词现在的标准译法是“集团军”,而当时翻译成“军团”的词现在的标准译法是“军”。“美八军”,是很多电影里有的一个词,现在的翻译是“美国第八集团军”。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6-06
引用第13楼firestone于2008-06-06 17:06发表的  :
大哥,国外区划是翻译成州、邦、郡、县,都是我们中国人在翻译的时候根据情况最终约定的,并不是原先的外文就只能翻译成现在翻译的名字。
就像建国早期翻译成“军”的词现在的标准译法是“集团军”,而当时翻译成“军团”的词现在的标准译法是“军”。“美八军”,是很多电影里有的一个词,现在的翻译是“美国第八集团军”。

多谢指教,不过常用翻译还是郡,所谓约定俗成嘛。
我的天涯博客http://mangjiangbi.blog.tianya.cn/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7-10
名称换个叫法而已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7-12
应该很好的统一规范,特别是市和区的使用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7-15
当官的都是短视,因为只能干几年,都是一些短视行为。从长远角度来讲,行政区划带来混乱肯定是要整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7-17
看起来就是一头雾水 更别提实际运做了
以州为自治单位
州--县、市-社区
分省为州,虚州、强市县,基层自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1-18
引用第7楼满江碧于2008-06-06 16:36发表的  :
县级单位统一称郡,是为了统一行政区名称.之所以以郡代县一是为了遵循国际惯例,二是为了适应政体改革的需要,主要是将中央集权之县转变为联邦共和之郡.三是为了照顾那些已经为了照顾那些由县改为市的地方.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找问题,查原因,关于行政区划的改革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简单例举一下,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论述.

为甚要遵循国际惯例,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1-26
写得非常好,看来有很深的研究,希望与你保持联系。
写得非常好,看来有很深的研究,希望与你保持联系。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1-27
面向未来的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基本上是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盟)、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等)、乡(镇等)五级政府管理,层次过多过细,社会成本过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就拿省级来说吧,有的人口过多,比如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有的面积广大,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古,内蒙古东西狭长,跨度达3000千米;有的面积过小、人口也少,比如宁夏。特别是宁夏,面积仅6.6万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竟分设5个地级市,县级单位(包括市辖区)只有21个,地级市完全没有必要设立,自治区可以直接领导县、市。重庆市面积达8.23万平方千米,人口3169万。这样的城市世界罕见!但事实上它的建成区仅占很小部分,城市人口也不足1/3。

再说地级,有的学者提出地级市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地级市只会刮县。

县级中,有些市辖区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香港就不设市辖区);河北省的有些平原县,面积只有200多平方千米,人口只有一、二十万,规模太小了。

有的学者也提出乡镇一级不应该设政府,实现乡镇自治,只设乡镇公所。

由此可见,我国的行政区划改体制到了应该改革的时候了。

二、改革的方向

行政区划改革的主题应该是分省,撤地级市、自治州、盟,省直辖市、县,乡镇自治。

分省的原则是地域、人口基本平衡。省的职能是研究、协调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公共事务,不直接插手经济建设。

保留少部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市,大部分市改为县,市辖区撤消并人市,市直辖镇、街、乡。内蒙古地区的县级仍然可以叫旗。县市的职能类似于省。

乡镇街不设政府,实行自治,设乡镇街公所。

省、县两级民族地方,虽然不再冠以“自治”之名,但是仍然享受自治权。

省、县两级政区基本稳定,不做大的更名、调整。

这样改革就减少了行政层次,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未来的新省

此为初步方案,有的省的个别县还可以调整。希望大家共同来讨论。

1、北京省辖现在的北京市及河北的张家口、承德,面积92926平方千米,人口1993万。(数据据2007年版行政区划简册)

2、天津省辖现在的天津市及河北的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面积52033平方千米,人口3016万。

3、石家庄省辖现在的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面积71222平方千米,人口3988万。

4、太原省辖山西除去晋城、运城以外的地区,面积133514平方千米,人口2593万 。

5、呼和浩特省辖现在的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面积367898平方千米 ,人口964万。

6、沈阳省辖现在的沈阳、鞍山、辽阳、丹东、本溪、铁岭及通辽,面积136306平方千米,人口2464万。

7、大连省辖现在的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及赤峰,面积163229平方千米,人口2479万。

8、长春省辖现在的吉林省及兴安盟,面积250102平方千米,人口2834万。

9、哈尔滨省辖现在的哈尔滨、绥化、伊春、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面积266184平方千米,人口2724万。

10、齐齐哈尔省辖现在的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大兴安岭及呼伦贝尔,面积460898平方千米,人口1321万。

11、上海省辖现在的上海市及苏州、无锡、泰州、南通、盐城,面积45072平方千米,人口4490万。

12、杭州省辖现在的浙江,面积103617平方千米,人口4602万。

13、南京省辖现在的南京、镇江、常州、扬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铜陵、黄山、滁州(除去凤阳定远)、和县、含山、淮安南部三县,面积72093平方千米,人口3208万。

14、合肥省辖现在的合肥、淮南、蚌埠、阜阳、六安、安庆、巢湖三县市、凤阳、定远、利辛、蒙城,面积74549平方千米,人口4033万。

15、徐州省辖现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北部、枣庄、商丘、宿州、淮北、亳州、涡阳,面积65269平方千米,人口4619万。

16、青岛省辖现在的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面积68533平方千米,人口3791万。

17、济南省辖现在的济南、淄博、莱芜、泰安、济宁、荷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及濮阳,面积88531平方千米,人口5427万。

18、郑州省辖现在的郑州、开封、焦作、新乡、鹤壁、安阳、许昌、周口、漯河、驻马店,面积70641平方千米,人口5542万。

19、洛阳省辖现在的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济源及晋城、运城,面积85905平方千米,人口3223万。

20、武汉省辖现在的武汉、孝感、随州、咸宁、黄石、鄂州、黄冈及信阳,面积78976平方千米,人口3721万。

21、宜昌省辖现在的宜昌、十堰、襄樊、荆门、荆州、天门、潜江、仙桃、神农架、恩施,面积124918平方千米,人口3066万。

22、长沙省辖现在的长沙、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张家界、怀化(南部三县可以换)、湘西,面积122885平方千米,人口3819万。

23、衡阳省辖现在的衡阳、邵阳、永州、郴州、株洲(株洲市等北部可以划入长沙省),面积88965平方千米,人口2855万。

24、南昌省辖江西除赣州以外的地区,面积127467平方千米,人口3536万。

25、福州省辖现在的福建,面积123114平方千米,人口3385万。

26、深圳省辖现在的深圳、汕头、揭阳、潮州、梅州、河源、惠州、汕尾及赣州,面积101339平方千米,人口3994万。

27、广州省辖现在的广州、清远、韶关、肇庆、云浮、江门、佛山、中山、珠海、阳江、茂名、湛江(湛江也可以划入柳州省),面积116014平方千米,人口4754万。

28、海口省辖现在的海南,面积34087平方千米,人口819万。

29、南宁省辖现在的南宁、河池、百色、崇左、防城港、钦州、北海,面积129613平方千米,人口2215万。

30、柳州省辖现在的柳州、桂林、贺州、梧州、玉林、贵港、来宾,面积108081平方千米,人口2679万。

31、重庆省辖现在的重庆市,面积82368平方千米,人口3169万。

32、成都省辖现在的成都、德阳、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乐山、眉山,面积81427平方千米,人口4377万。

33、南充省辖现在的南充、遂宁、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广安,面积89632平方千米,人口3398万。

34、雅安省(也可以叫西昌省)辖现在的雅安、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面积320088平方千米,人口867万。

35、贵阳省辖现在的贵州(威宁可以划入昆明省,把镇雄、威信划入),面积176555平方千米,人口3868万。

36、昆明省辖现在的昆明、曲靖、昭通、玉溪、楚雄、红河、文山,面积184061平方千米,人口2837万。

37、大理省辖现在的大理、保山、临沧、普洱、丽江、迪庆、怒江、德宏、西双版纳,面积209968平方千米,人口1433万。

38、拉萨省辖现在的拉萨、山南、林芝、昌都、那曲东部六县,面积404213平方千米,人口180万。

39、日喀则省辖现在的日喀则、阿里、和那曲西部四县,面积870697平方千米,人口88万。

40、西安省辖陕西除延安、榆林以外的地区,面积125376平方千米,人口3156万。

41、延安省(可以驻绥德)辖现在的延安、榆林、鄂尔多斯、乌海,面积168796平方千米,人口729万。

42、银川省辖现在的宁夏及平凉、庆阳、阿拉善左旗,面积185256平方千米,人口1072万。

43、兰州省辖现在的兰州、白银、定西、天水、陇南、甘南、临夏,面积145022平方千米,人口1664万。

44、西宁省辖现在的青海(可以把玛曲、石磲划入),面积714694平方千米,人口504万。

45、酒泉省辖现在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及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面积439485平方千米,人口471万。

46、乌鲁木齐省辖现在的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昌吉、五家渠、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博尔塔拉,面积599631平方千米,人口991万。

47、阿克苏省(或库尔勒省)辖现在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孜勒苏、巴音郭楞、阿拉尔、图木舒克,面积1063199平方千米,人口971万。

48、首都特区。

这样设省一般以原来的省会或中心城市为新省的省会,新的省会可以用原来的省政府或地级市的市政府办公。新的省名也和原来的不同。

再经过撤市辖区,并小县,每个省下面最多四、五十个县市,省直辖县市就可以做到了。

以后的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把少数全境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改设市,乡改设镇,镇改为街。这就减少了现在争着设市、设市辖区、升格、更名的大麻烦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鹤鸣九皋

                                                       2007、08、14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1-27
楼上的,和你探讨两句
分的原则是对的,但是这么切是否有理容当别论。我以为,分省后的省级政府应该侧重在经济发展,分省的原则也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县市政府,则应该侧重在民生、治安等问题。这样,省政府和县市政府设置的侧重点不同,才能有效避免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的出现。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41216&page=3&fpage=1

请参看我建议的分省原则,共勉之。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1-27
可以可以,有道理有道理,基本原则是可行的,可以深入研究和探讨。
省直辖县,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5-31
为什么我的级别又变回村级了?
[ 此帖被收取五十州在2017-12-07 15:53重新编辑 ]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