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03阅读
  • 1回复

[设计更名]强烈要求禹州改名为阳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7-04

    yáng dí
      阳翟,古地名。即今河南省禹州市。传说为禹之都。《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县下班固自注:「夏禹国」。应劭曰:「夏禹都也」。《帝王世纪》载:「禹受封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在阳翟」。《水经.颍水注》:「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 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 夏第一都。”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历”,也叫“农历”。

    钧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 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城郭之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汤的地方。后商汤强盛,联合各诸侯国攻夏,缚住夏桀,放逐于现巢亭山(今 安徽境)。三年后,夏桀忧愤而死,商汤便建都于亳(bo薄,河南商丘东南) ,但仍封禹之后代于夏亭。夏亭旧址在今禹州市鸿畅镇夏寺村。后又将诸侯历 封于夏地,所以商末和西周初期,禹州一度称“历”地,或“栎”地。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困其地 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 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 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 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比如“禹都阳翟”,其实应为“禹都夏邑 ”。

  明洪武年间,因禹州有“钧台”故,改阳翟为钧州。明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避避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钧州为禹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7-15
支持,否则禹城和禹州容易混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