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21阅读
  • 9回复

[经济]揭开“金融工程”画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1-15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合并操作(2015-09-24) —
沈联涛/文  总第224期 出版日期:2008-11-10  Single Page

理性投资系列之三十六

  “金融工程”的假设,是我们可以在今天消费未来的产出。但这种做法没有考虑真正
的风险因素

  在苏联计划经济时代,苏联工人曾说:“我们假装工作,他们(指政府)假装给我们
发工资。”现在,西方金融工程师自称,他们在创造价值,政府也装作这种价值真的存在

  土木工程建造真实的建筑物,有的金融工程却在建造空中楼阁。我们可以看到,刚刚
大学毕业的金融工程师的收入是土木工程师的4倍。为什么华尔街可以占所有公司利润总额
的40%,而实体经济只占60%?答案是:今天赚走明天的利润,把成本转嫁给纳税人。

  “金融工程”的假设,是我们可以在今天消费未来的产出。这是用极低的利率折现未
来的现金流,但这种做法没有考虑真正的风险因素。通过有选择地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我们可以在今天表示明天的价值,可以消费未来。但是,公允价值也难逃经济周期波动
,这意味着我们将为消费未来付出代价,纳税人、投资者和储蓄者都将受到惩罚。
  有的金融工程师认为,他们能通过场外交易(OTC)将个人风险分散化(也称为公众化
),从而将风险转移给公众。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对监管者和交易者自身都是不公开的
。他们这样说服每个人:分散风险就像播散肥料,对土壤是有利的。不幸的是,土壤慢慢
变得贫瘠甚至有毒,同时,有人把土壤中肥沃的那部分拿走了。最后,只有华尔街大亨赢
了。
  他们已经通过政府的最终援助把风险社会化了,因为如果要私人清算庞大的场外交易
,费用会高得无法估计。我们本来应该建立交易所和中心网络,用以清算大宗的场外交易
,以确保这些交易是透明的,交易双方有偿付能力,并且随时了解、控制和监管他们的信
用风险。可是我们却看到,场外交易市场的平仓是在一个网络化的系统中进行的,并且这
个系统将危害传播给实体经济。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我们利用极低的银行利率制造了金融泡沫。利率是货币
的价格,当名义利率低于自然回报率(资本的真实回报)时,就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显
著高于它们真正的价值。当年日本金融泡沫发生时,日元的利率不得不降低到几乎为零,
以防止金融资产崩溃。
  如果日本的股息率和长期利率接近全球利率水平——4%,而不是1.5%,那么,日本
的股市和债券市场将大大低于现在的水平。可是,没有人想让损失立即发生,所以,在日
本若干年的经济停滞和谁该为此承担责任的政治争论中,损失转移给了日本的储蓄者。

  到如今,日本投资者仍然在为17年前的泡沫破灭所带来的经济低效率付出代价。许多
节俭的日本家庭主妇为了增加收入,去进行日元—澳元的息差交易,因为她们自己的存款
几乎没有利息。这不能不说是一出悲剧。
  零利率补贴了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致使他们认为息差交易中产生的高额收益,是由
他们神奇而“专业”的投资技巧带来的。于是,这些金融工程师就有胆量大举提高杠杆率
,创造出能带来更多“虚拟价值”的新产品。其实,华尔街在复制日本上个世纪的泡沫,
而且,我们现在又通过降低利率来救助混乱的市场。
  流动性危机经常是偿付能力危机的表现形式。其实,这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是对
交易对手的偿付能力缺乏信心。目前,商业银行和投资者正在试图找出哪些资产是泡沫,
哪些资产是真实的。只有当还债结束时,才能回归到现实中。例如,银行系统的杠杆率回
到12倍左右,而不是30多倍。有两种还债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延长债务偿还期,假装泡沫
仍然有利于经济;另一种是增加银行系统的资本。延长债务偿还期就是让泡沫不要破灭,
这个方法愚蠢得就像丹麦王子命令潮水不要退去一样。
  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实质上是将银行国有化。如果银行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它的破产
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么,不妨暂时将其国有化,前提是保持银行经营的竞争力和透明
度。但是,通过国有化救助银行会带来政治经济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现有的股东和政府之
间分担损失。
  正如1993年-1998年间的日本选民,现在美国的社会大众理所当然地愤怒了,因为引起
动荡的那些金融工程师希望公众来承担损失。不幸的是,这次没有别的选择,因为经济损
失已经发生了,只是还没有在会计上确认。在历次危机中,如果想尽快渡过危机,就要尽
快确认经济上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天都盯住市场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样可以立
即发现经济损失。
  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一种会计准则,而在经济衰退中转用另一种会计准则,那
么,后果就是让全社会来承担少数人贪婪造成的损失。所以,重组银行的资本结构,才是
应对危机的正确方法。■
  作者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0-22
国际金融新秩序谁领头?
直到半年前,全球金融市场几乎全听命于华尔街为数不多的几家投资银行。无论跨国企业并购,还是评估某国或某企业的投资价值,这五、六家金融机构的决策通常成为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

    金融危机爆发终结了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时代,也危及美国领导世界金融的地位。随着这场金融风暴加剧,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的话题逐渐升温,而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对此却各有打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0-22
日本:议员要“抄底”

    日本自民党议员田村太郎的名字最近频频见诸美国报端,因为他主张“抄底”欧美金融市场,认为日本可以成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救赎者。

    “日本地位特殊,能够拯救世界……因为我们有充足资金,”田村16日说。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日本金融机构鲜有涉及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金融衍生品业务,因此几乎未受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波及。欧美资本市场信贷紧缩之时,日本仍有充裕资金可动用,包括价值9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5万亿美元公共养老基金和15万亿美元个人金融资产。

    “我们应该表示,愿意用这些钱拯救世界。”田村认为,现在出资救市相当于长线投资。“如今(全球股市)每种产品都非常便宜,而10年后我们将赚大钱。”田村认为,此举在政治上也有利于日本。“如果我们能挽救美国经济,那美国政府会以其他方式感激我们,”他说。

    对于田村的投资建议,日本政府尚无评价,而日本私营部门似乎已经采取行动。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在本月中旬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完成交易,购得对方20%的股份。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公司9月22日则击败其他竞争对手,赢得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亚洲地区业务。

    日本国内部分政治家赞同田村的建议,认为日本应该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采取主动,发挥更大作用。自民党成员柳泽伯夫认为,日本应加大对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贷款和援助,这有利于日本成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拯救者”,还将推动日本机械设备等产业的出口。

    “我们必须创造新需求,否则全球经济将面临问题……单纯的金融手段不足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柳泽说。

    曾担任过金融担当大臣和厚生劳动大臣的柳泽还说,日本有计划组织金融专业人士向欧美等国提供援助,帮助清理不良资产以及重整债务等工作。日本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危机,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专业金融人士对清理银行呆、坏账经验丰富。

    日本政经各界也有不少人反对田村和柳泽等人的建议。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虽然日本金融机构无呆坏账,但本国经济仍然面临衰退危险,自保是首要考虑。此外,日本虽然资金充裕,但公共债务负担沉重,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82%,而美国的公共债务负担所占比例只有36%。

    智库经济研究日本中心主席小岛明乐(音)认为,田村等人的主张难以得到大众支持,因为日本国民有较强的规避风险意识。尽管日本的存款年利率只有0.5%,全国个人金融资产中仍有8万亿美元为银行存款。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0-22
美国:感受“领导真空”

    田村的主张并非日本政坛的主流,但却引起《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两家美国主流媒体注意,认为这反映了全球金融体系缺乏领导的“真空”状态。

    《纽约时报》记者马丁·法克勒认为,田村等人的主张未必能够付诸实践,但“其得到讨论的事实表明,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崩溃之初全球范围内感受到领导真空。”他说:“事实上,这种讨论在一贯甘愿追随美国领导的日本出现,正反映了当地不少人称之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趋势,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占支配地位。”

    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意识到这种经济新秩序的兴起。他说:“随着美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相对衰退,美国的领导地位不可避免也将衰退,我们正目睹一个新的、多极经济格局开始出现。”

    盐崎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守护者,而是包括中国、印度、欧洲和日本等多方共同监管世界经济。

    对于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政府并非全无知觉,但仍有意努力保持其领导地位。

    在18日与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等欧洲领导人会晤之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将召集全球峰会,与各国领导人共同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改革金融体系。

    布什宣布,将在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之后召开峰会,届时将邀请八国峰会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建议,以纽约联合国总部为这次全球峰会会址,并希望扩大会议规模,但遭到布什政府谢绝。

    自从8年前上台以来,布什政府在经济、外交等领域推行单边主义,甚至因为对伊拉克动武而疏远了美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如今却有意寻求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实为形势所迫。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霍华德·拉弗朗基认为,布什的上述转变显示,美国政府意识到全球金融体系“需要改革”,但却不甘心放弃其领导地位。文章说:“呼吁召开峰会显示,一个曾经一心单干的总统如何转变为不仅拥抱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坚持其国际领导地位。”

    在同意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同时,美国政府强调其一贯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布什说,任何改革和新的国际监管制度应该改善而并非阻碍自由市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0-22
欧洲: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二代”

    至于如何构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格局,欧洲自有主张,希望彻底推翻世界现行经济体系,建立全新的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和欧洲难免因此产生分歧。

    美国认同对监管体系实施“结构性改变”的必要性,但布什强调“我们有必要保留民主资本主义的基础,即致力于自由市场、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

    欧洲对此不能完全认同。法国总统萨科齐对此说:“美国总统说得对,关闭一国边境实施保护主义是灾难……但我们不能再继续同样的方法,因为同样的问题会引发同样的灾难。”

    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则言简意赅地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美国政府已表示将支持改革下述领域,包括改革国际投资基金流动规则、增强对全球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提高国际金融交易和市场透明度。但欧洲希望改革更为坚决、彻底。

    萨科齐和英国首相戈登·布朗等欧洲领导人呼吁,重新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萨科齐呼吁推到现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能再用20世纪的国际经济管理工具管理21世纪的经济,不能再用过去的观念考虑今天世界的问题。”

    1944年7月,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就打败德国和日本后的世界金融问题进行研讨。根据这次国际会议的有关协议,组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奠定了当今全球金融格局基础。

    当前这轮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欧洲国家最初各自为阵出台救市措施,后来逐渐统一寻求合作,以更为主动的姿态推动国际合作。

    欧盟领导人在12日召开首脑会议,推出联合救市计划。会议闭幕时,萨科齐预言,年底之前将举行全球峰会应对金融危机,因为对此“欧洲有要求,欧洲有需要,欧洲会得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0-22
全球金融体系理当推倒重建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过度金融投机和过度消费,无疑是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美欧利用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已使他们遭受巨大损失。发展中国家要想不再沦为发达国家的盘剥对象,就必须以这场危机为契机,对现有的全球金融、贸易和货币体系进行彻底的重建。

    现有的全球金融、货币和贸易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产物。在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方面,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几乎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然后通过美元的贬值以减轻外债负担。这一地位也被用来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就印制美钞来弥补赤字,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美国不滥发美元,造成美元不断贬值和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哪里还会产生目前的危机?

    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巨额经常项目(贸易)和财政双赤字却安然无恙,而东南亚的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由于出现经常项目(贸易)赤字,迅速爆发了金融危机。难怪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把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控制全球硬通货和掌握国际资本市场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中的三项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还主导和控制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的游戏规则,借助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等盘剥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无条件开放本国市场的同时,却设置诸多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并且对本国的农业等进行高额补贴。发达国家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控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和金融业,赚取巨额利润。与此同时,他们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从本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他们分给发展中国家的利润少得不能再少,而后者却要承担环境严重污染和温室气体剧增的恶果。

    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上述不平等局面的声音和力量,正变得日益强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1990年至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5.9%上升到2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30%。在此背景下,现有全球金融、货币和贸易体系,逐渐成为制约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也给西方带来了目前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

    事实表明,这一体系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加以重建。全球金融、货币和贸易新体系必须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必须改变发展中国家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危机转嫁对象的现状。改革首先从协调和管理全球经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开始,增大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发言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后不能再以贷款为条件强迫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推行“经济殖民主义”(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语)。世界贸易组织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也应该多敦促发达国家削减农业补贴,不应再逼迫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等服务业市场。发展中国家还应该积极考虑以自己的货币代替美元,成为结算货币。例如,从今年10月初起,巴西和阿根廷双边贸易将允许使用两国货币支付结算,而非美元结算。乌拉圭和巴拉圭也可能会这样做。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最近也呼吁俄中贸易不再以美元进行结算。重建新体系的萌芽,可能已蕴含在这些举措之中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0-22
没有中国做领导都不算。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0-22
引用第4楼上善若水于2008-10-22 10:05发表的  :
全球金融体系理当推倒重建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过度金融投机和过度消费,无疑是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美欧利用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已使他们遭受巨大损失。发展中国家要想不再沦为发达国家的盘剥对象,就必须以这场危机为契机,对现有的全球金融、贸易和货币体系进行彻底的重建。
    现有的全球金融、货币和贸易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产物。在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方面,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几乎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然后通过美元的贬值以减轻外债负担。这一地位也被用来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就印制美钞来弥补赤字,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美国不滥发美元,造成美元不断贬值和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哪里还会产生目前的危机?
.......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过度金融投机和过度消费,无疑是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现有的全球金融、货币和贸易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产物”、“如果美国不滥发美元,造成美元不断贬值和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哪里还会产生目前的危机?”——说得完全正确,所以“全球金融体系理当推倒重建”。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1-04
金融风暴下谁在“裸泳”
巴菲特的名言终于再一次成为了现实,“只有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在世界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下,世界家电的第一个裸泳者涌出了水面。成立于1947年的三洋,最近传出要被松下并购的传闻。当年姐夫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松下,终于把当年也是松下创业元老井植岁男的三洋要纳入囊中。

    无独有偶,虽然还没有处于裸泳状态,但格兰仕以一个鱼跃姿势跳出了水面,是不是裸泳无人知道,但来赶潮的目的很明显。我们看到,格兰仕手里拿着抄子,正在沙滩上四处逡巡搁浅的虾兵蟹将们—或者说大龙虾!

    没有人告诉我格兰仕打捞这样一批搁浅英雄的真正目的何在,我只感觉到有这样几个方面要跟格兰仕商榷:

    一、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是否意味着要从一个价格屠夫变成一群价格屠夫,真这样,我看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请;

    二、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有用武之地。试问,以微波炉为主打的格兰仕是不是需要技术创新的高端人才。众所周知,与其他大家电相比,微波炉技术基本已经成为大路货了。真正需要微波炉技术人才,我看从世界微波炉产量第一的格兰仕输出还差不多;

    三、其实,格兰仕真正需要的是进行品牌创新的人才,但我们看到多年以来包括最近的格兰仕一直在价格战场上冲冲打打,空调等白电产业也乏善可陈,不知道这样的人才到了格兰仕如何施展拳脚。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意欲在世界金融危机大潮中抄底搏一把的格兰仕确实提供一个新鲜的思路,但可能仅仅是一个思路。

    1947年单干的三洋,曾经一番奋斗,终于到2001年依靠强大而广泛的OEM代工,达到三洋的顶峰状态,企业利润超过500亿日元,股价远远超过松下和东芝。在日本,曾经为此专门创造了“3S”一词,把三洋、夏普、索尼相提并论。

    好日子转瞬即逝。从2001年开始,因为过分迷恋代工,忽视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三洋的产品很快出现一系列问题,从洗衣机、电池、电视等纷纷退市,终于到现在颓势尽显,落了一个万般寥落人寂寞的程度。

    这只是表层原因。创业开初的三洋一直到最近,自诩为“斗士”,以打败自己的老师为荣,这开始跟日本企业广泛推广的财团文化、会社文化以及“和为贵”文化大相径庭,三洋虽然跟财团也有合作,但无不以利益为目的。实际意义上,三洋并没有真正加入多少财团。失去了财团的引导和鼎力支持,离群的三洋终于发现自己其实连一条内裤也没有穿。

    冬天来了。我们看到光鲜时的格兰仕与当年的三洋何其相似,当然不仅仅是格兰仕,还有很多很多中国家电企业。

    毛病大概都一样:一,忙于代工,耽于于代工,极端忽视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就是有,也微不足道,仅仅是个幌子,忽悠别人也忽悠自己;二,好斗出名,能打麻将决不打桥牌,以格兰仕为例,跟同城的美的吵个不亦乐乎,跟同省的格力也打过不少仗。家电行业的所谓联盟很少有哪一个超过半年的,刚刚握手言欢,马上你死我斗。

    天气好的时候打打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真裸泳的时候需要的更多是抱团取暖。除了未必靠谱的抄底以外,格兰仕带带头吧。

    要不真正练练技术和品牌的内功也行。真游泳,衣服并不重要。关键是身体好、泳技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1-04
楼主深刻 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来自广东省顺德市区容桂街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