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交通设施
加快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构筑“南北快捷、东西畅通、内外衔接、海城一体”的交通体系,形成“陆海空”配套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公路。要以完善高速公路骨架、提高公路网技术水平和密度为重点,继续改造干线公路,加快国、省道路网建设,提高县乡公路通达水平,建设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形成“七纵三横”的交通主框架(七纵:羊口—青州公路,大沂路大家洼—济青高速公路,潍九路延伸,进港路,靶场—杨庄公路,灶户—朱里公路,下小路下营—石埠;三横: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新河—海兴公路,羊口—下营滨海公路)。实现规划区内20分钟上高速,1小时到潍坊的交通时限目标。到2007年建成威海—乌海高速公路潍坊段约85公里、进港路50公里、潍九路向北延伸新海路至大家洼段15公里、下小路下营至石埠段40公里、大沂路大家洼至济青高速公路43公里、下营至营里公路62公里、昌邑206线至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连接线11公里等重点公路项目;到2010年建成潍乌高速至日照高速公路潍坊段约140公里、港口至海化开发区疏港公路等项目,新建改建县乡及专用公路300公里;以沿海防潮大堤为基础,尽快贯通羊口至下营滨海公路。
铁路。2010年前建成羊角沟至东营段铁路9.63公里,连接朔(州)黄(骅)铁路、大莱龙铁路和益羊铁路。建成进港铁路22公里,建成央子货运站和客运站。
港口。加快潍坊港一类口岸开放进程,推动港区的开发建设,不断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以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积极搞好3000—5000 吨级泊位建设,论证建设万吨级泊位。2007年前建成3000—5000吨级泊位3个,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量达到600万吨;2010年前再扩建万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后,随着条件具备与发展需要,相应扩建更大的泊位,提高吞吐能力。
机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需要,在威乌高速公路以北、进港路东侧,预留大型国际机场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