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83阅读
  • 17回复

[自然地理]西藏林芝地区自然类地理补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09
林芝地区气候万千,人类适应的环境各有不同,林芝地区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很多参数全国没有,即使有的也不全面,或者不准确。以下探讨林芝一些自然地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慧眼者能多多指正和提意见。

问题一:我控林芝地区含氧量超过在78%、70%的地区有多大?

青藏高原赖以让人生存或舒适的指数首当推含氧量。以西宁市为标准,超过78%含氧量为适宜人居的氧量。以西海镇—德令哈市为标准,超过70%的含氧量,直到西宁标准为止的含氧量为半适宜人居的含氧量。

林芝地区(实际控制区),这些含氧量标准的地方是多大,的确没有任何现存数据可供参考。因此我们先参考林芝地区的领土和平均海拔,逐渐可以得出一个大致估算范围结果。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介绍,林芝地区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我国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
印度控制的林芝地区海拔低,平地多,森林大,其面积为4.1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上这片土地,林芝地区平均海拔不会超过3000米(约在2600—3000左右)。
我控墨脱约有8000平方公里左右,我控察隅面积约有16000平方公里左右。
印控墨脱为26000平方公里左右,印控察隅为15000平方公里左右。

我控察隅墨脱和察隅平均海拔均低于3000米左右。
林芝县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郎县海拔3200米左右。
工部江达县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米林县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
波密县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
大林芝地区平均海拔(不包括印控区),大约在≤3300米。3300米两边的的土地刚好形成对称,因此3300米以下土地(我控区),不会低于3.8万平方公里。


第一类型:在雅鲁藏布江暖气主通道(包括墨脱、林芝排龙、鲁郎)、波密河谷大部分地区、米林东部,另外还包括其他印度洋暖气通道(察隅的上下察隅、吉公南部和独龙江地区),这一区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由于受强暖气流的影响,78%含氧量地区最高的可达3500米左右,最低的也能达到3300米左右。70%含氧量最高的海拔可达3800米以上。

第二类型:在雅鲁藏布江副通道(林芝中西部、米林中西部、工布江达、波密东西两头、察隅吉公以北),这一区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因为受到暖气流支流继续上升影响,78%的含氧量最高的可达3300米,最低的也能达到3100米左右。70%含氧量最高的海拔可达3500—3600米。

第三类型:朗县和察隅察瓦龙、古拉怒江地区,这一区域面积,刚好在一万多平方公里。该地区略受气流影响,但对氧气上升显然影响不够。所以在察瓦龙、古拉仍然按照青藏海拔氧气一般常例,即2200—2300米为含氧量78%左右。而郎县3100左右含氧量仍然可超过70%。

综合上述,结合林芝地区平均海拔≤3300米的特点,大致可以推出,林芝(我控区)地区含氧量在78%的土地,大致在3—3.8万平方公里之间。含氧量在70%的土地大致≤3/4。其中冰川雪峰(排除印度控制区后)约有6000平方公里。
[ 此帖被风儿在2009-10-23 08: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10
问题二,西藏能提供给未来的大林芝地区多少工业原料资源?
目前回答这个问题为时尚早,主要是看未来西藏城市间整体的分配布局,也要看未来的资源变化量,因为资源量统计量是也是在变动的,不过也能够列出一些数据加以基本分析。

1、牧业(2008)年。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和可利用草场面积

西藏还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8207万公顷天然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地约7077万公顷,不过多属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场,利用率较低,同时,西藏天然牧草成分中的蛋白质和无氮侵出物普遍较高,是我国牧草地中草质最好的。全国畜牧第一名的内蒙古,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从这层来看,内蒙古可利用草场略低于西藏,但完美结果却不是这样。同属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草原面积达3646.6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3345万公顷。


西藏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

载畜量通用的是绵羊单位,1个绵羊单位=1只绵羊=1只山羊=1/4头牛=1/6骡=1/6马

西藏全区天然草场的载畜能力为3765.6万个羊单位(其中“一江两河”地区饲草理论载畜量为1171.9万羊单位),理论载畜量全国第二,而目前实际载畜量为4323个羊单位,全国第三。

而内蒙全区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4420万羊单位,目前实际载畜量已经超过了一亿多个羊单位。

青海省理论上为3625.45万羊单位,目前实际载畜量为2900万羊单位。

内蒙古在羊单位上不比西藏多很多,仅仅略高于西藏,可在天然草场实际载畜量上,却是西藏的2倍多。这是因为,内蒙古部分地区牧草恢复情况强,并且内蒙临近产粮大区,便于在冬季使用农副剩料,而西藏的草场由于地处高寒,牛羊今年吃过后,也许明年都无法完全恢复,特别是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区,甚至有的高原草场每两公顷只能供一只羊。

不过,科学总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目前西藏开展休牧和放牧相结合,人工植草和天然草场相结合的办法,实际载畜量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的。比如,在高海拔的阿里噶尔县就开始种植紫花苜蓿草2000亩,(紫花苜蓿草属高产草种,每亩产鲜草达4000公斤,比天然草地产草量高5至20倍。)


西藏主要的牲畜是绒山羊、牦牛、藏绵羊、奶牛......等。如果另加上大面积喂养的藏猪、藏鸡......等,以及高原水产品(西藏湖泊和水系巨大,湖泊总量占全国的30%,湖泊和河流等水域面积8409.40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67%,生活着71个种或亚种鱼类,其中很多都为当地特有类群。规模较大的自然鱼种有羊卓雍湖的高原裸鲤,雅鲁藏布江水系的异齿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纳木湖的纳术错裸鲤、班公错的西藏裂腹鱼.....,由于西藏空地多,许多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西藏有潜力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和捕捞。)

作为藏东南城市,未来是可以大量利用藏区的原料加强毛纺业、皮革业,以及肉、奶、蛋等的贸易和加工的。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1 14:0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11
2、林业(2008年)

西藏有森林面积717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这个数值包括印控藏南。

西藏实际控制线内(不包括印占区)森林有396.3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6亿立方米。其中林芝地区(不包括印占藏南)森林面积264万公顷,活立木储积量8.82亿立方米。

全国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最大的仍是黑龙江,森林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8亿立方米。

活立木蓄积量排名其次的是四川15.82亿立方米,云南13.8亿立方米,内蒙古12.9亿立方米,西藏全国排名第五(不包括印占区)。

西藏森林总面积在各森林大省中位置较靠后,连活立木蓄积量仅有4亿立方米左右的广西省(森林1252万公顷)也排在其前面(排名第四)。但它的活立木蓄积量密度却是全国第一,利用率密度也是森林面积第一大省——黑龙江的四倍到五倍。西藏森林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达311立方米,最高蓄积量超过3000立方米,世界也罕见。

这是为什么呢?

西藏森林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实际控制区)、藏东,以及藏南八颗亚热带边界明珠城镇、那曲嘉黎县境内。森林从墨脱(实际控制区)开始,一直向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形成了多样的森林奇观。全区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分属160余科,1200余属,其中,木本植物约110多科,300余属;17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40多种。木林以喜马拉雅云杉、喜马拉雅冷杉、急尖长苞冷杉、铁杉、大果红杉、西藏柏、圆柏、乔松、高山松、云南松、西藏落叶松等,也有木棉、高山栎、杨、桦等阔叶树。其中,云杉、冷杉和铁杉组成的针叶林带分布最广,占西藏森林总面积的48%和总蓄积量的61%。西藏松林面积约92.6万公顷,其中西藏长叶松和西藏白皮松是特有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云杉林的储蓄量9.67亿立方米占总储蓄量的71.6%,冷杉林的储蓄量1.26亿立方米占总储蓄量的9.3%,松类的储蓄量2.16亿立方米占总储蓄量的16%。

成熟林大:幼林占林分蓄积的3.44%,近熟林占林分蓄积的1.7%,成熟林占林分蓄积的44.3%,过熟林占林分蓄积的50.46%。

树种优秀:西藏常见的铁杉、落叶松、喜马拉雅冷杉、云南黄果冷杉、西藏柏木,都是能长成胸径2米、树高60米、每公顷蓄积量300立方米以上、每公顷年生长量超过10立方米的速度丰产的树种。

根据以上数据罗列,西藏,特别是藏东南森林有着非常高的开采价值。目前藏东南森林,由于交通不便,藏东南有价值近千亿元的5亿立方米的过熟林在自然腐烂。这就可以想象到未来在藏东南交通完善后,藏东南城市木材加工业业、造纸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西藏由于地处各种温度带,药材、水果业和其他经济林木花草也注定要发达,随着西藏交通完善,也由于这些农产品不占平地、不占好地资源,可以适宜在山地上大量开种。

西藏是名贵药材之乡,常见药用植物达1000种以上,常用中草药400多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藏药300多种,如“虫草”、贝母、天麻、胡黄连、雪莲花、麝香、熊胆、鹿茸等。国内许多大医药公司也在西藏划地种药,比如奇正集团就在米林规划7000余亩(西藏药材,可参见药洲蜕变药都——米林城市之光 )。

西藏也是最能种植水果、坚果地方之一,西藏每种自然带都具备,最显著的在藏东南,西藏有苹果、梨、柠檬、水蜜桃、柑橘、石榴、杏、文冠果、葡萄、核桃、板栗.....都是成片成块,其中有几个县还能产香蕉、芒果、菠萝等一切亚热带的,甚至热带水果等。

西藏是花的海洋,尤其在藏东南。西藏野生花卉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数百种(含变种),以高山花卉最具特色,其中杜鹃、报春、龙胆是举世闻名的三大高山花卉。西藏拥有杜鹃属植物190余种,龙胆属植物110余种。此外,马先蒿、绿绒蒿、紫堇、凤仙花等的种类也很多。乔木花卉有小果紫薇、乔木刺桐、绒叶含笑和蔷薇科的光核桃等多种。下木层的木本花卉有纸叶越橘、多种花楸、毛叶绣球、大花溲疏和馥郁郁金香等。草本花卉有大、中型的血红蕉、多种南天星、多种姜科花卉等。此外还有多种藤本、蔓性花卉和附生花卉。全国稀有的野生花卉还有大花黄牡丹、木兰杜鹃、西藏独花报春、墨脱玉叶金花、墨脱虾脊兰等。

其它经济农林,西藏农业林主要有茶叶、甘蔗、桑树、油茶、花椒等等。在墨脱(我控区)甚至可以种植橡胶。

另外西藏还拥有70余种芳香植物,菌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芩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羊肚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松茸等甚至远销日本。
鞣料 ( 单宁、“烤胶”、树脂(胶)植物资源有橡胶、漆树、油桐、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桦木属、杨属和西藏红杉等。据统计,1995 年油桐和生漆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 33% 和 23%。纤维植物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西藏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

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形成藏东南药材、水果、油料、麻纺、花卉等一系列加工业,由于藏东南、藏东和藏中地区,有的交通是不便,有的是产业落后,导致要么生产力不足,影响山地种植业(例:纤维植物);要么是从属于原料低附加值输出的地位(例;药材和鞣料原始输出东部),要么是交通不足,影响输出(例:墨脱水果和藏东南过熟林完全烂掉),有么是交通不便,成本很高,而影响了继续扩大经济种植的信念(如花卉、水果等)........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1 04: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11
广东人民期盼西藏林芝地区富裕发达。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11
还是根本上受限于自然客观因素,开发滞后,总的来说资源不是很丰富。。
少时梦志成为川东小霸王,时到成年却还在拼命寻找能立足的LUCKYBALL。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3-11
引用第4楼wodmai于2009-03-11 14:30发表的  :
还是根本上受限于自然客观因素,开发滞后,总的来说资源不是很丰富。。

这样看这么说了,从目前来看,西藏林业全国第五,牧业全国第三,有色金属业位居全国前十位,西藏水面位居全国第一(估计潜在开发后,内陆渔业产值可以位列全国前十位)。
西藏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一,西藏野生名贵药材全国第一,自然旅游资源全国前列,经济农林作物山地(西藏水果、花卉、药材等质量和附加值往往比内地的好)种植潜力估计全国前列.,以及其他的...........

其实这些因素,在加上未来的交通、建筑和中国南亚商贸的扩充,喂养我以前列举的那些潜力西藏城市是绰绰有余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3-11
手里人民日报的数据是

西藏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

农牧民3170元

城镇居民12,300元

1959年以来中央对西藏财政转移支付累计1600亿元(不知道有无币值统计基准)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3-11
引用第5楼风儿于2009-03-11 14:48发表的  :
这样看这么说了,从目前来看,西藏林业全国第五,牧业全国第三,有色金属业位居全国前十位,西藏水面位居全国第一(估计潜在开发后,内陆渔业产值可以位列全国前十位)。
西藏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一,西藏野生名贵药材全国第一,自然旅游资源全国前列,经济农林作物山地(西藏水果、花卉、药材等质量和附加值往往比内地的好)种植潜力估计全国前列............
其实这些因素,在加上未来的交通、建筑和中国南亚商贸的扩充,喂养我以前列举的那些潜力西藏城市是足足有余了。

说真的,谁不想西藏更好,更稳定,更现代。。。。但是西藏的地理环境、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制约了西藏本身的开发和投资。高寒、强紫外线、缺氧、交通极不便、民族构成等因素使许多汉人不愿长留于此。我的观点是必须要有3个重要的伴随条件:修好广泛而又便利的地空交通路线;提供优惠的投资开发政策;维护好本地的治安稳定。
我想,总的来说西藏的开发经济意义远小于国防意义,无论是对于藏毒,还是印度,还是西藏本身。
少时梦志成为川东小霸王,时到成年却还在拼命寻找能立足的LUCKYBALL。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3-11
引用第7楼wodmai于2009-03-11 15:04发表的  :
说真的,谁不想西藏更好,更稳定,更现代。。。。但是西藏的地理环境、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制约了西藏本身的开发和投资。高寒、强紫外线、缺氧、交通极不便、民族构成等因素使许多汉人不愿长留于此。我的观点是必须要有3个重要的伴随条件:修好广泛而又便利的地空交通路线;提供优惠的投资开发政策;维护好本地的治安稳定。
我想,总的来说西藏的开发经济意义远小于国防意义,无论是对于藏毒,还是印度,还是西藏本身。

你说得很对,“观点是必须要有3个重要的伴随条件:修好广泛而又便利的地空交通路线;提供优惠的投资开发政策;维护好本地的治安稳定。”这就是要我们必须要下大代价寻找的东西,我以前的每篇文章都不断重复这个问题,那就是急需要的政策倾向。我的西藏系列总究写的是“果”,但对于提议性文章,只有让人看见了最大潜力的“果”,他们才能努力去摘种的欲望和动力,或支持这个“结果”的一切行动。
还有您说的高寒、缺氧、寒冷不是全部西藏,西藏的牧业、高原农业、高原矿采等原料性生产工作可以继续使用藏胞,而西藏其他和内地一样的地区适应发展生产城市,我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几乎都是介绍的对内地人身体没有一点伤害的西藏地区,有人称它们为“西藏的江南”,“西藏的中原”。他们自然和气候生活条件真的还没有我国华北苦。
最后,没有经济意义的开发,国防意义也是单薄无力的,我们不能忽略政治,只有军事加上政治经济,才能永远太平的,如果某地高度如此,乱象不断,另也没有人能保证一国永远强大的,世代永恒的,英国、苏联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呀。要看远点,看在百年和千年之后。希望您能看完我的每一篇文章,您才能真正了解西藏地理知识了。很遗憾的是,里面几乎每一篇都常识性的地理知识。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1 18:4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3-11
引用第6楼近江八幡于2009-03-11 14:55发表的  :
手里人民日报的数据是
西藏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
农牧民3170元
.......

西藏根本没有身们工业,开采的资源低价进入内地。
更多的是没有开采和发展的资源,却让它浪费掉或一直沉睡。
这是目前西藏经济落后的原因,但绝不是根源
根源就是交通和政策
如果全国交通规划网西藏部分,现在就开始实施,五年后结束,西藏就会逐渐有所改善。西藏是目前中国交通最落后的地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3-11
注意上图:图著者按积温标准来划分气候带,即:

温度带 ≥10℃积温 分布范围 热带 >8000℃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亚热带 4500℃—800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暖温带 3400°—4500℃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中温带 1600°—3400℃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寒温带 <1600℃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青藏高原寒带区 <2000℃(大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

按积温标准来划定气候带,西藏的亚热带气候区仅仅有察隅南部、墨脱、亚东南部、吉隆南部、以及樟木、陈塘等地区。

不过,采用积温标准来针对受印度洋气候和西南气流强烈影响,而又属于特殊高海拔地区,是不够严谨和全面的,对于农业品种的定性也无所帮助。

比如,按照积温定理,林芝县的积温只有3134.2℃,刚好对应中温带。中温带一月平均温度均在-10至-20之间,温度很低,对应树林主要是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而林芝平原一月平均气温仅仅只有0度左右,既有常绿阔叶林植物分布,也有常绿落叶植物 分布,而非针叶林植物。这是因为林芝和米林等平原地区受印度洋暖流影响,也由于在高海拔地区,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也因为云雾多,夏天不热,所以积温不高,形成了准亚热带植被分布群落。

林芝气候概况(来源:西藏旅游局 )

林芝气温表
一月最高气温11℃;平均气温3℃;最低气温-4℃
二月最高气温9℃;平均气温2℃;最低气温-3℃
三月最高气温12℃;平均气温4℃;最低气温-1℃
四月最高气温14℃;平均气温4℃;最低气温2℃
五月最高气温19℃;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6℃
六月最高气温21℃;平均气温15℃;最低气温10℃
七月最高气温22℃;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11℃
八月最高气温23℃;平均气温15.5℃;最低气温11℃
九月最高气温20℃;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10℃
十月最高气温17℃;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5℃
十一月最高气温15℃;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0℃
十二月最高气温11℃;平均气温3℃;最低气温-4℃


目前世界地理也按林带分布来对应气候带,即:

热带,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等

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等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寒温带 ,针叶林

所以,按这个意义来看,得出下列气候带数据:
西藏热带(我国实际控制区)在藏东南墨脱,主要有墨脱、背崩等。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

西藏亚热带(我国实际控制区)在藏东南的察隅、波密、林芝和米林的平原上(林芝和米林亚热带仅限于平原,稍高点就进入温带气候)、藏南边境上的八颗明珠城镇、藏东三江峡谷的部分花儿镇乡。平均温度在8度以上,最高平均温度15度左右,最低平均温度≥0度或早0度附近范围

西藏温带,这个范围就大了,藏东南的工布江达县和朗县均在这个范围。

西藏寒温带,多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寒冷地区。

藏东南由于山地落差大,各县也都有温带和寒温带区域分布。

综合积温和林带这两项化带指标,更要根据当地复杂的气候具体现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西藏土地利用率:全区土地利用率为69.2%。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是藏东、藏南和藏中地区,个别县达到90%。在藏西和藏北地区,由于地势过高和水热条件的限制,土地利用率低,一般为50%~60%。在双湖办事处辖区内,土地利用率仅有27%。

目前西藏拥有宜农耕地680. 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净耕地面积523 .43 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 %;牧草地9693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 72 %。林地1071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7%。居民及工矿用地50.45万亩,约占 全 区土地总面积的0.03%;交通用地32.92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水域8291 .9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31. 8%。

藏东南耕地情况(几乎全集中在平原、坝子、山台、河谷缓坡等地区),约28万亩

米林县耕地面积4.4万亩
工布江达耕地面积5万亩
波密耕地面积7万多亩
察隅耕地面积 3.5万亩
郎县耕地面积1.8万亩
墨脱耕地面积2万亩
林芝耕地面积3.8万亩

关于林芝地区究竟有多少宜农耕地,目前争论较多,有资料说全地区宜农面积45万亩,

比如:尼洋河流域,包括林芝和工布江达县,一些数据表明尼洋河宜农面积大约在400多平方公里左右。

也有研究数据是宜农荒地114 万hm2(hm2:公顷,即11400平方公里)

差距之大,但各有道理。

第一种只包括平原、河谷缓坡地、较大河谷坝子,而不包括山地、水域。平原和河谷缓坡地未来将是城市、工厂、蔬菜和农副养殖业主要的基础。

第二种包含了尼洋河流域的山地和平原。山地可以大力种植经济木材、水果、药材和其他山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所以综合上述来看,林芝地区未来主要种植方向应该主要是山地经济作物基础,特别是在含氧量78%以上的3万平方公里地区,是很有潜力的。而平原和河谷缓坡地的农业,也只能满足城市和区域性需求。

西藏适宜种植冬青稞、冬小麦、春小麦、春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油菜(西藏油菜籽含油比内地的优越,有着相当重要的榨油前景)、甜菜 等喜凉作物,以及甘蓝(莲花白、包心菜) 、大白菜、油菜、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莴笋、大葱、大蒜、韭菜 等喜凉的蔬菜。这些作物均可以放在西藏广大温带地区。在高原季风亚寒带气候区,选择优良的小气候环境,种植有早熟的青稞、油菜、圆根、萝卜等作物。

而藏东南广大亚热带平原、坝子、高坡台地、河谷缓坡地,可以选择性的、分区域性的种植各种亚热带蔬菜。

尼洋河平原、东雅鲁藏布江平原、波密平原是藏东南最大的平原,三平原面积据粗量(包括水域、河谷斜缓破)总面积至少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而察隅平原和河谷缓坡总面积也至少大于100平方公里。在5—30平方公里的河谷小平原、台地缓坡、小盆地有鲁朗镇盆地、古玉乡盆地、东久乡河谷平地、墨脱镇台地缓坡、格林(上背崩)台地缓坡、格当乡河谷平地、忠玉盆地、朗县河谷等,另还有更多小于5公里的平地、台地。

这些地方未来将是藏东南城市和工厂主要集中的地区,也是藏东南蔬菜和农副养殖(包括猪、兔、狐狸、熊、鹿、麝、蜜蜂、鸡、鸭、鱼等等)地区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1 20:0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3-11
从我个人的专业知识来说,我可以肯定LZ对于西藏畜牧业和渔业潜力的评估是错误的


首先谈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特别是能够商品化的畜牧业,早已不再想象中的依赖天然草场的放牧,更多的是利用农副产品发展的集约饲养。  中国的畜牧业产值的头几位并不是草原面积广大的内蒙、青海、西藏这些地方,而是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这些农业省份。 广告中我们印象好像以为内蒙古的几家奶企的原料来自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这些大草原,其实真正的大头是在河北、黑龙江。
就算利用现有的放牧产量,由于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运费必须考虑在内。加工皮毛或许还行,如果是加工肉奶的话在经济上也行不通。

再说渔业,青藏高原虽然湖泊众多、面积广大,但实际上由于积温低、贫营养化,野生鱼类生长极慢,况且原有的资源早已被人为不可持续的捕捞破坏(搜索一下青海湖的湟鱼就知道了)。 至于养殖的话,首先一是至今还没有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养殖品种,二是天然饵料极为贫乏的情况下势必需要投喂饲料,而由于低温原因鱼的利用率并不高,首先经济上不划算其次也污染了天然水质。

农业来说,在林芝海拔偏高、经度靠西也就是受印度洋暖流影响较小的地区我觉得至少还要考虑灌溉问题。  或许能拿黄土高原甚至是渭河北岸打个比方,虽然河水就在下面流淌,但没有水利设施没法给它提上来,提灌的话还要算经济成本。
水利只是一方面,考虑到昼夜温差、年内极端气候等原因,商品化的农业还需要考虑温室等各种农艺设施,这些都还需要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营人才,即使是东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也未必能搞得起来。


最后说说林业,首先从环保角度讲国家已经禁止砍伐天然林,其次开发利用藏东南的森林还是要考虑运输和经济问题。类似的森林原来在滇西北和川西也不少,能够大规模利用是因为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等地处长江上游,砍完木材只需丢进河里冲到下游的攀枝花、宜宾等处就可捞起,而藏东南不能利用水运;而且这一块的大规模砍伐不仅造成了1998年下游的特大洪水,也造成了当地的生态恶化和群众贫困。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3-12
保护西藏文化的最好途径是发展



  
  
● 韩方明
  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一直极受海内外关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2001年11月首次发表《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白皮书,2008年9月又发表《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白皮书,让人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政府和民间为保护藏文化和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海外某些人称之为“宣传”,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至少是太简单化了。

需要豁达的包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度,56个民族早已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随着时代在前进,所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同时也在自我改善,互相融合。

  在这个进程中,有些落后于时代的习俗逐渐淡出,有些古老的民间工艺、传统的生活形式被移到博物馆或者记载在典籍中。有时候,这一点显得有些残酷,但也许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和科学的态度与方式。我们是不能抗拒时代进步趋势的,更不可能将历史的方向逆转过来,而应该吐故纳新,豁达地包容不同的东西。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人们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主张全盘放弃旧东西去接受全新的世界,要么就是抗拒现代文明,回归到过去。实际上,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无论是旧有的还是全新的,若它能给人类带来舒适和安全,那就不必故意予以抗拒。故意地去破坏或者故意地去抵抗,都违反人性的需求。

  现代化就像一列快速行进的列车,我们可以躲闪却无法制止。现代化早已对原有的生态、原有的生活方式、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影响,只是在一开始,人们都不情愿改变,因为改变过去,在短期内难免会让人感到不舒适和不安全。

  笔者走遍了几乎所有藏区,在观察和体会藏族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时,也看到因为固守某种古老生活方式而使生活长期处于不理想状况,创新能力更是处于落后水平。那些走出去开阔眼界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藏人,在与其他民族认识、交往和贸易的过程中,解放了思想,变得更加聪明,拥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这就使我发现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藏民族在原有的土地上产生了分化,最先是思想和观念,紧接着就是生活方式。比如,从前民间工匠手工制作的家具是十分精美的,而且经久耐用,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工。而后来,藏人发现,其他民族使用机器生产的家具,更加精致、美观和大方,而且价格低廉。这样就必然有一道选择题摆在眼前:选择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传统文化无法避免的挑战,不是一个集团或者个人的破坏,而是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淘汰法则,没有人能够阻止或改变。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固步自封,最终结果必然是衰败。
因此,我们要反对滥用“文化保护”的口号。部分传统文化形式应该留在民间,但有部分只能放在博物馆。汉民族不可能再把汉朝服装拿出来穿上,蒙古族牧民也不会放弃摩托车而永远骑马奔跑。笔者向来主张:发展是最好的保护。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藏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普查和登记,对藏区各地传统手工艺、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承较好的民间艺人、文学家、艺术家,进行登录和编制名册,同时也可以颁令要求和鼓励藏民主动申报项目。

  二是对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自治区内立法保护,拿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和保护那些仍然被很多藏民推崇和使用的民间传统,予以保护和弘扬。

  三是建立国家级的藏文化博物馆,将那些已经和即将淡出生活的工艺品、文化传统、舞蹈、绘画形式,还有藏区不同地方的民情风俗都在博物馆里展示,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录和保护方式。

  四是坚持每年出版诸如白皮书这样的出版物,增加更多实例,多语种、多形式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让世界充分了解藏民族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并关心和支持藏民族文化的未来,继而消除误解和偏见。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以上为个人观点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3-12
恩,谢谢提醒。您的意见都很好。不过,您说的那些,现在西藏政府已经都有规划了,而且有的已经在初步实施,所以讨论这些感觉可能性的问题,已经是很多余了。我的意思是,把这些规划的资源,在未来都拿来养林芝城市群,并且在人工牧草、山地经济植物种植和木材加工等等更加扩大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而已,不是说现在西藏没有或者不能,希望您能明白,也希望以后多多探讨,互相学习。

一、你说的我明白,你列举几个省中,很强的是黑龙江,2007年年末有肉牛(黄牛等)存栏量625万头左右(2007年末,西藏674头),2007年末,黑龙江省奶牛存栏量达到195万头。山绵羊(山羊和绵羊类)存栏量不足1000万只(2007年末西藏1707万只)。按照天然牧场的绵羊单位还不到4300万个羊单位(西藏4403),略低于西藏,参见黑龙江政府网http://www.hlj.gov.cn/zwgk/xxgkml/szygbm/hljxmj/zdgz/200804/t20080429_114123.htm,西藏统计年鉴http://www.pinggu.org/nianjian/xz2008/left.htm,黑龙江和西藏文件估计2008年绵羊数量还要减少下降9.7%呢,不过黑龙江和西藏很接近,2008年如果牛继续大幅增加,超过西藏也是很可能的。我没有2008年的黑龙江资料,如果您有,可以提供吧?
强省黑龙江远没有内蒙高(如果都转变成绵羊单位的话,内蒙古一亿两千绵羊单位),

二、加工肉奶行不通?之所以附上这个资料,就是为了补充未来西藏铁路网和公路网成型后,藏东南城市能够利用的东西,而不是现在就要去发展的。在交通完善的基础上,高原纯净品派、高附加工包装、收购网点和牧场规科学范化是可以减低成本的。西藏目前养殖业也是聚集在一定范围的,也并非全部草原都是。目前西藏政府希望工程中的人工优质牧草,一江两河上的畜牧业,是非常有希望的。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目前,西藏奶业也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而我的意思是把它转移到林芝来,巩固林芝在川滇藏铁路的地位。

三、西藏没有鱼可养?西藏现在就有鱼养殖场(如西藏乃东县发展冷水鱼养殖 ,以及拉萨、亚东、林芝很多地方鱼类养殖区,目前也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拉萨达孜县就在打造300亩养鱼场参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4/987/20000721/154395.html),怎样养的,我不够专业,您可以去了解。我设想的西藏鱼业也不是主导产品,而是补充副业。西藏有很多适应该地气候的独特鱼种,内地是没有的,而且这些鱼经济价值高,肉质鲜美,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养殖并不是不可能的,比如在一江两河流域,积温相当于东北,东北是可以养鱼的。至于天然鱼,目前单是羊卓雍错湖的鱼类蕴藏量可达4~6亿斤鱼。至于饵料不用担心,西藏卤虫也是丰富的,目前都在大量外销。

四、藏东南平原需要提灌?林芝平原是无须提灌的,顶多修渠,可以仔细了解高差,至于山地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无须大量浇灌,可参照内地山地经济作物办法。林芝西部(除郎县)外,印度洋暖流影响并不算小,单是尼洋河流域就水系发达,水量充裕。奇正集团就准备在藏东南中米林山地打造7000亩药材基地。目前西藏花卉业在规划未来,打造高原独特花卉大开发。目前一江两河流域平原土地开发规划已经政府立项,专家论证,这可是事实啊。

五、西藏未来不可能有技术?发展的确要技术、资金,也要基础设施和政策偏向,任何一地,如果你放任不管,就根本没有发展,如果没有过去政府大力扶持青海新疆建设,青海新疆也不可能有今天。不过不管怎么说,没有良好的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永远都不会有多人、多少资金来。这就是藏东南最大的软肋,所以我在西藏系列里,每每都要重复谈到国家规划中的交通。西藏和藏东南,有很多东西都是东部缺乏和没有的,这就不能算为重复开发无法取得效果的头上了。

六、林芝不能种蔬菜和花卉?昼夜温差和年内极端气候,这个在西宁和新疆等西北省区,以及云南西部也是是容易发生的。目前林芝地区已经有N种亚热带种类的蔬菜种植,加上林芝地区天然的N多种——种植的或天然的经济类花卉和药材,可以先调查它们是怎样适应的,正因为它们适应,我的提议是以后可以扩大而已。送君一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精灵。

七、西藏不能开采木料?四川用水运,是因为具备天然降低成本的方式。目前藏东南林芝、波密木材加工所需的高山木料都在砍伐,西藏木材开采办法是很多,比如通用的在主要交通完善的情况下,修建伐木土路。而在没有土路的高山上,也有一些盗木者。可实地了解。西藏木料之所以至今无法大量利用,仍然是主体交通制约(如墨脱,砍伐了也运不出去,不过随着波墨公里的开通,问题会得到很大的解决),川滇藏铁路和墨脱公路修通后,森林开采是会扩大的,因为藏东南几家木料厂规目至今无法扩大,原因再于运出去的交通和成本制约,以及生产工艺和资金。
谢谢!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2 18:2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3-12
引用第8楼风儿于2009-03-11 18:13发表的  :
你说得很对,“观点是必须要有3个重要的伴随条件:修好广泛而又便利的地空交通路线;提供优惠的投资开发政策;维护好本地的治安稳定。”这就是要我们必须要下大代价寻找的东西,我以前的每篇文章都不断重复这个问题,那就是急需要的政策倾向。我的西藏系列总究写的是“果”,但对于提议性文章,只有让人看见了最大潜力的“果”,他们才能努力去摘种的欲望和动力,或支持这个“结果”的一切行动。
还有您说的高寒、缺氧、寒冷不是全部西藏,西藏的牧业、高原农业、高原矿采等原料性生产工作可以继续使用藏胞,而西藏其他和内地一样的地区适应发展生产城市,我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几乎都是介绍的对内地人身体没有一点伤害的西藏地区,有人称它们为“西藏的江南”,“西藏的中原”。他们自然和气候生活条件真的还没有我国华北苦。
最后,没有经济意义的开发,国防意义也是单薄无力的,我们不能忽略政治,只有军事加上政治经济,才能永远太平的,如果某地高度如此,乱象不断,另也没有人能保证一国永远强大的,世代永恒的,英国、苏联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呀。要看远点,看在百年和千年之后。希望您能看完我的每一篇文章,您才能真正了解西藏地理知识了。很遗憾的是,里面几乎每一篇都常识性的地理知识。

其实本人对西藏也有点感兴趣,有空一定拜读。但您所说的“西藏的江南”,“西藏的中原”有多好,西藏资源多么丰富并能一一利用,我不敢苟同,因为西藏地理地质状况决定了不能像对待其他地方一样开发所有可开发的具有潜力的资源,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
少时梦志成为川东小霸王,时到成年却还在拼命寻找能立足的LUCKYBALL。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3-12
引用第14楼wodmai于2009-03-12 09:20发表的  :
其实本人对西藏也有点感兴趣,有空一定拜读。但您所说的“西藏的江南”,“西藏的中原”有多好,西藏资源多么丰富并能一一利用,我不敢苟同,因为西藏地理地质状况决定了不能像对待其他地方一样开发所有可开发的具有潜力的资源,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

呵呵,其实西藏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再生的,
比如西藏牧业就是最好的再生工具,目前西藏大量引进推广碱草、苜蓿、老芒麦、黑麦草、煎舌豌豆、冰草、茅牧草等等优质草,这些草有的生长快,有的耐碱性,都比当地土生草长得好,随着人工牧草和科学牧业的继续发展,西藏牧业仍然可以排在全国第三。
西藏养殖副业目前也很看好,西藏的各种副业动物都相当有价值的,比如藏猪比一般猪肉贵50%左右,藏鸡比内地鸡贵一倍,西藏冷水鱼也比内地鱼贵无数。
西藏药材看好,目前藏东南药材规划要地很厉害,而且大多都是山地,藏东南药材都是内地缺乏或没有名贵药材,价值很大。
西藏水果业,特别是藏东南水果业未来是非常看好的,一旦交通便利,西藏温带、亚热带水果一定会畅销全国。
西藏花卉前途巨大,很多名贵花种在内地是没有的,种植名贵高原名贵花种潜力巨大。
西藏水资源丰富,目前西藏的矿泉水也是很不错的,而且西藏水能资源巨大,目前已经有很多论证,就只等交通了。目前直流电网可输送3000公里,连北京香港都可以用这里的电。
西藏其他再生性资源著名的有名贵的西藏茶、蚕桑、芳香料等等。这些种植项目也是很多的。
西藏过熟林多,可以多下工夫,也别忘了藏东南有我介绍的集中速生大围树种
西藏有的矿产资源是很难用完的,比如锂,它是许多科技产业要需求的。
西藏有许多农作物,由于气候地理不一样,和内地相异,比如西藏油菜紫出油量就比内地的含油高得多,而且质量好,所以都是出口的。(如果未来交通加强,粮食可以从东部运来,那么一些高价值农作物就更能扩大或体现优势了。)
未来西藏铁路和南亚的贸易是永恒的,藏东南拥有我国最密集的自然风景区,在未来交通和城市发达的基础上,超越黄山张家界都有可能。
.......................................................
一定要了解西藏,西藏资源目前最缺的是交通、资金、人才和技术。没有这些,它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2 09:5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3-12
"强省黑龙江远没有内蒙高"


这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对畜牧业的理解还停留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概念上。
靠天然放牧永远不可能支撑起商品化的畜牧业发展。

至于比较内蒙和黑龙江而言,两者产值相差五倍以上,原因一是牛羊不关要看存栏数,更重要的一年中的出栏率和商品率,一年养两批羊和两年养一批羊根本是两码事;二是对产值贡献更大的是猪、鸡而不是牛羊,前者更适合汉族人的饮食习惯。
话说回来,如果供应藏东南移民所需的话,没人愿意天天吃羊肉。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3-13
引用第16楼jianchihu于2009-03-12 22:11发表的  :
"强省黑龙江远没有内蒙高"
这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对畜牧业的理解还停留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概念上。
靠天然放牧永远不可能支撑起商品化的畜牧业发展。
.......

这个我很清楚的,过去西藏养的牛羊,信仰佛教的藏民都舍不得杀,常常等待它老死才使用,以至出栏率大大低于存栏量的一般比例。这造成了牛羊更新慢,草场浪费的情况。所以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藏牧民改变思想,这就是自治区政府目前面临的工作。所以西藏政府根据藏胞习惯,因地制宜发展绵羊、奶牛等。不过,也因为高寒等原因,每头出奶量也受影响,但却有特色(比如牦牛奶)。
绵羊单位无法包括吃杂粮的鸡、鸭、鹅、鸡、猪等。所以从牛羊马驴单位上来看,西藏2007年大于黑龙江,位列全国第三,当然这仅仅是从一年中某个时期来定性的。
目前通行的计算法的确有出栏量和存栏量两种表示法,但出栏量代表的一般是形成肉羊、肉牛、马肉、骆驼肉等待屠宰数量。而存栏量包括了全部的绵羊单位蓄类(肉羊、绵羊、肉牛、奶牛、马、驴等)的某一个定点时期。
国际上通用的总体畜牧业单位是静态存栏量。另外,您也不要高估了黑龙江,而轻视内蒙古,国家和新闻单位的资料上,黑龙江除了肉牛存栏量以外,都比不过内蒙,但商品附加值显然没有黑龙江做得好。内蒙之所以更新慢,是由于绵羊、奶牛、马等这些长期养殖的蓄类太多。如果单纯的追求全年的存栏量和出栏量的话,那内蒙最好不要养殖奶牛、绵羊和马了,最好都养殖肉牛和肉羊,所以单纯用全年存栏率和出栏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畜牧强弱,也是不正确的。
而代表肉内产出的单位是出栏量。
两个概念意义的不一样。出栏量单一用于一省的畜牧水平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忽略了奶牛、奶羊、马、驴、绵羊等长期非宰杀蓄类。所以我国通用的统计法是出栏率和存栏量并用,静态都用出栏量,动态用出栏量(或者是出肉总吨量)、出奶量、出毛量等。
猪、鸡、鸭等不属于牧业,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
西藏也有藏猪、藏鸡,目前也是要扩大的产业,由于藏猪和藏鸡非常特色,西藏的藏猪质量更为优秀,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世界都羡慕。所以未来川滇藏铁路修通后,养殖更可以扩大百倍,就算西藏本地饲料不够,也完全可以从四川运入。
谢谢。
[ 此帖被风儿在2009-03-13 01:14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