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上海的土地面积一直在悄然“扩张”,尤其是滩涂地带。数字显示,上海土地面积的15%是由长江泥沙淤积后围垦出来的。但是今后,随着泥沙淤积量越来越少,上海的“扩张”不仅将放缓,甚至现有的面积也有可能受到海水侵蚀——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子课题负责人之一杨世伦完成的相关成果表明,每年泥沙减少的量,有30%是由三峡大坝造成的。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地学类顶级刊物GRL上,得到国际地学界同行高度评价。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入河口泥沙减少
课题组经过5年多努力,通过对长江分段调查发现,2003年到2005年期间在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后,三峡附近大通观测站输沙率平均每年减少约0.85亿吨,与三峡大坝不运行时相比减少约31%,由此可见,三峡水库运行是长江入海口泥沙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揭开长江三角洲海涂泥沙淤积之谜
上游来沙淤积仅仅会影响滩涂面积增长,还是会使上海的地域出现蚀退?如果泥沙沉积状况改变,三角洲的不同部位会不会同时发生变化?
课题组发现,三角洲的总体淤涨速率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而下降,当来沙减少到一定量时,侵蚀就会发生。
在长江口入海区,在10年内,当长江来沙减少到每年只有3到4亿吨时,20米水深以下的区域都会发生侵蚀;当来沙减少到每年只有2到3亿吨时,则连5到20米的水深区域都会发生侵蚀;而当来沙小于2亿吨/年时,则5米以上的滩涂都会保不住。
人类活动对冲积岛影响日益强烈
实施“堵截南水道、圈围黄瓜沙、连靠崇明岛”的造陆工程,将是一项治理衰退和开发相结合的有效工程。这是杨世伦教授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结论。
对长江口第二、三代冲积岛的面积、体积、冲淤量等进行计算后发现,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三代冲积岛浅滩总体上呈淤涨趋势,并沿东南方向向海扩展。随着长江流域开发强度增大和河口工程日益增多,人类活动对冲积岛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浅滩的自然演变过程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