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89阅读
  • 2回复

[经济]“猎身”经营——不平等社会结构与印度IT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2-26
项飚 2010-02-23 15:38:39
核心提示: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是因为印度社会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不平等的
内在结构和跨国资本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对接。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则是作为全球化
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猎身”。

“印度的明天是IT”,这是印度前总理阿·比·瓦杰帕伊的宣言。印度信息产业(IT)近
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它不仅被认为是印度 1992年实行经济改革以
来最大的亮点,而且被看作冷战后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是平的》一书开篇就用
印度班加罗尔的例子来宣布一个全新世界的到来;班加罗尔成了我们进入新纪元的一个
入口。但是IT不能当饭吃,究竟IT对印度社会和世界经济在长期会有什么作用,仍然是
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IT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除了其在短期内迅速创造大量财富的能力
,除了和印度在国内、国际政治上的某些考虑有关(印度IT业的发展是和印度右翼势力
的上台、宗教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逐渐亲美的外交策略有关的),也反映了上世纪末
以来席卷全球的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即对所谓“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推崇。

“信息革命”是我们今天所能够谈论的唯一的“革命”。信息技术通常被说成是当今人
类社会一系列重要变革的主要动因之一,甚至被视为一种要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历
史阶段的力量。主流媒体和官方话语都强调知识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甚至有人说,未
来的战争将是争夺人才的战争。在解释印度IT业为什么成功时,一般的观点都认为,IT
业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而对一般的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的需求有限,所以印度可以凭借
其大量的受英语教育的科技人才在这个领域迎头赶上。在几次技术股市崩盘、特别是在2
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对新经济的信念可能有所动摇,但是人才战略的正确
性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印度和中国作一个简单对比,技术人才的决定性可能不再显得那么不
言自明。印度IT业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其IT人才以空前的数量和速度外流的时期;美
国的技术工作签证H-1B签证因此获得“印度人签证”的绰号。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的海外人才回归在2000年以来速度迅猛递增,以至于“海归”变成“海待(带)”甚
至“海藻(照)”。回归者中IT人才是主要的一部分。而中国IT业的发展却无法和印度相
比。为什么印度在IT人才存量上迅速外流的情况下迅速增长,而中国在IT人才数量高速
增加的条件下作为一般?看得更广泛一点,印度的识字率不到65%,中国是93%;不到2%
的印度人口拥有电脑,只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一。这一令人疑惑的现象,正是中国各界
对印度IT业的经验特别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这些看似矛盾的情形,可能正解释了印度为什么在IT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上发展如此
迅速的原因。印度IT业的发展,靠的正是大量的人力外流而不是回流(印度的全国软件
服务业协会在每年的经济预测中,都要把美国的签证政策当作一个影响)。印度的IT业
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要归功于高等教育上的成绩,但也很可能是其社会结构的失
衡和基础教育方面的失败而造成的意外结果。当我们用人力资本的概念来解释印度IT业
的成绩时,我们沿用的是一个以国家为基本单位、把资源秉赋看作决定条件的思路。在
这样的思路下,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存量多,这个国家在整体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某
一方面就发展得快。对印度经验的分析,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视角。

我要强调,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是因为印度社会的内在结构和国际经济形成了某种特
殊的对接。这是全球经济和地方社会的对接;国家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但不是决
定性的单位。同时,资源秉赋是在特定的结构性条件下才被动员和利用起来的,它在很
大程度上是果而不是因。【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2-
23/166012.html

作为全球化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猎身”
把印度的内在社会结构和当前的国际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的,是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
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的体系。业内称这一作法为“猎身”。在国际、国内对印度“I
T奇迹”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到这个问题。猎身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印度人在世界各地开
办咨询公司(bodyshops,本文称它们为“劳力行”),从印度招收IT工人,然后根据客
户企业的项目需要把这些劳动力提供给客户。不同于传统的中介招聘机构,劳力行不是
简单地把雇员介绍给雇主就完了,而是直接代表雇主管理工人,包括为工人提供担保、
办理临时工作签证、支付工资、安排食宿等等。


因此,在猎身中,工人们与他们的真正雇主不发生任何直接的法律关系,从而雇主随时
可以减裁他们;如果雇主不再需要这些工人,劳力行可以将他们派给另一个客户,或者
让他们“坐板凳”——等待下一个职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劳力行之间会互通有
无,如果你有工人而我有项目,他们就采取联合行动,随时将 IT工人送往有需求的地方
。虽然我们不可能精确估计全球猎身的业务规模,但毫无疑问它相当庞大。在2000年至2
001年期间的任何一个时点,在全美国可能有上千家公司专门提供临时印度IT工人。我的
一位调查对象曾告诉我,当他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申请一份会计工作时,却被安排了一个
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当她询问为什么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你是印度人,你能干
这个。”

这里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这个全球化的劳动力供给和管理办法,与印度官方所鼓励的技
术劳务出口,虽然都叫“猎身”,但并不是一回事。在“正版”的猎身模式下,印度公
司将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派到海外为客户提供现场软件服务;外派雇员在印度保留他们
的常规工资,同时领取海外津贴,在海外计划完成之后他们将回到原来的公司。

“猎身”的提法最早可能出现于1974年,那时印度第一家出口导向型的软件服务公司,
塔塔资讯科技顾问服务公司(TCS),在孟买成立。TCS当年就靠正规的猎身起家。与我
们通常设想的大大相反,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编程、测
试和检错(排除程序设计中的错误)的阶段尤其如此。大多数被猎身到海外的印度IT工
人正从事这些沉闷乏味、单调、且收入偏低的所谓“驴活”。一些被访者表示,正因如
此,猎身被称为猎身:身(而非 “头”)者,简单劳动也,“猎”者,迅捷寻找和购买也
。这与针对高级IT职位和其他专业的“猎头”一词相对应。

TCS当年正规的猎身经营为印度日后的IT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是IT业真正高速发展是
在1990年代,这是和新版的猎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版猎身和早先的“正规版”至少
有两个重要的区别。首先,“板凳”工人是它的一个普遍做法。简单地说,劳力行在没
能确认在接受国存在工作空缺之前即把IT工人用临时工作签证招到目的地国家,这样工
人在到达时就闲置在冷板凳上。在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得到新的项目之前,工人又被闲
置。板凳期间工人只有象征性的基本生活费(“板凳费”)而没有工资。第二,劳力行
在猎身中很少单独行动,而总是和不同规模的的职业代理公司合作,从而形成“中介链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公司客户现在将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一个或少数
几个大规模的职业中介公司,而劳力行的经营者们都是清一色的小老板,几乎不可能和
大公司客户挂上钩,因此不得不通过与大型职业中介公司、甚至和与这些中介公司有关
的小型公司合作,来获得工作空缺。链条上每一环的代理人都要扣下工人每月工资的一
部分作为利润。我用“劳力行”一词,仅指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从事“新版”
猎身业务的印度咨询公司。【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
2-23/166012_2.html

如果说早先的猎身(现场软件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填补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缺
口,那么像板凳工人、中介链条等现象则反映了全球IT产业发展中的新逻辑。要理解这
个新逻辑,我们必须超越IT业本身来看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个经济部门
的生产和管理的“去地域化”(即生产和管理不受地域限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厂
商为赶上去地域化的潮流而产生对IT工人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软件包要适应不同项
目的特殊需求而必须“客户化”,这就需要 IT专业人员不断从一个项目现场转移到另外
一个,把软件包调试成符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工具。如果说这是猎身业兴起的技术性原因
,那么高科技工业在1990年代后期的“金融化”,则是提供了猎身业兴起的经济动力。

在“金融”格局下,产业的兴衰不完全取决于其实际的经济业绩,而在很大程度上由股
票市场的起伏所决定,这使得大规模的人员雇用和解雇成为日课。因此,IT工业所需要
的不仅仅是能满足缺口的劳动力本身,而且更需要一个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劳动力
群体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市场波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网络公司的大起大落,猎身
和板凳则成为业内的普遍做法。

除了这些经济原因之外,猎身的兴起也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一方面,发达国家近年来
大幅度改革它们的移民政策以吸引外国IT专业人员;如美国在 1992年出台H-1B签证制度
,允许外国专业人士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续签直到六年。超过一半的H-1B签证持
有者都是IT专业人士。但是另一方面,为保护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尽量减低国家福利的
负担,政府仍旧对用人单位多有限制。比如在澳大利亚,公司不能在没有确认工作职位
空缺的情况下为外国工人提供入境担保,而一旦工人入境,不管有没有活公司都必须付
工资,否则工人都能把公司告上法庭。

然而同时,IT行业迫切需要一个完全没有阻碍的彻底“自由”的劳动力市场。猎身靠逃
避国家的法规而解决了这一矛盾:劳力行把自己假装成雇主,在没有实际工作的情况下
宣称自己将雇用工人引进,让他们“坐板凳”,这一做法使得客户公司可以在任意时间
挑选和辞退工人;在“中介链”中,劳力行的小头目负责 “灰色操作”,大型的IT公司
和职业中介代理因此避开劳动法规的制约,又没有违法之虞。一个高度自由灵活的劳动
力市场必然是高度外部化的市场,即用人公司不直接雇用劳动力,而依赖于数目巨大的
工人个体与众多的大小中介随时撮合,满足用工需要;“中介链”的安排使得这样高度
外化的市场从用人公司的角度看变得有序和容易控制(比如说,用人公司一般只跟非常
少数的中介联系,出了问题知道该找谁)。中国国内近年来,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同时劳动力管制又逐渐规范化的情况下,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应
运而生,也有类似的原因。此外,由于移民工人自己承担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不稳定而
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比如接受“板凳费”而非工资),猎身对劳动力接收国的国家
和公众利益几乎毫无损害。

这样,劳力行不仅可以将工人从印度带到另一个国家,比如说澳大利亚,而且还可以通
过澳大利亚将他们送到第三国或者第四国。短时间内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完成多次流动,
这对于其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印度的IT工人却稀松
平常。猎身使流动的劳动力与流动的资本相匹配,猎身因此深刻整合入全球化的新经济
之中。这样,猎身可以越滚越大。同时,猎身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员外流、劳动力输出过
程,而是一项技术服务项目,从而每个人的外流在统计上就直接体现为印度IT服务业的
产值【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3/166012_3.html

这显然和中国科技人才的流动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人才外流的主要途径是留学生出国学
习,是个体或者国家行为,根本没有嵌入到国际的科技产业和市场脉搏中去;而中国人
才近年的回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政策鼓励,虽然科技园、技术投资洽谈会等等
意在鼓励科技的市场转化,但是其流动本身仍然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科技产业内部的一部
分。中国的人才流动,基本上还是被看作人力资源的问题。

印度IT业的兴起与“做人的生意”
猎身可以把IT人才外流和印度的IT产业发展直接联系起来,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印度IT
科技人员借猎身把自己转变成企业家。在印度,IT人员是和原先科技人员很不一样的一
个新阶层。印度早期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大量流到西方的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大部
分是来自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等主要都市的上层社会,他们崇尚知识,但是很象中国
的士大夫,推崇为学术而学术,而不愿意涉足工商之事。而大部分的IT工人来自于印度
的中小城市,大部分不是婆罗门,很多人有从商的家庭背景。相当多的IT人来自不讲印
地语的南部,他们对美国社会更熟悉、更向往,象比尔?盖茨这样在车库里发起IT商业革
命的神话在那里耳熟能详。他们具有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一个20多岁IT人员告诉我,
他“心中燃烧着一股怒火”要自己做生意。

印度IT技术人员要做生意,但是不一定要做猎身的生意。事实上,大多数的劳力行老板
告诉我,他们并不喜欢“做人的生意”;因为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希望自己的公司成为
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公司,以开发自己的原创软件包为最高目标。因为开发一旦成功,收
益也将非常可观。但是要开发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软件包,所需要的资金量相当大,经
济风险也高,不是一般企业可以随便涉足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可以如此稳固地垄断市
场的原因之一。并且即使公司把软件成功地开发出来,营销也将是一个更大的障碍。我
问一位在澳大利亚的雄心勃勃的劳力行行主,他为什么还不能实现自己的技术创业的梦
想,他解释说:

市场销售和程序开发完全是两回事。打包销售需要巨大的投资。你必须要有一大笔利润
让给交易商。比如微软Windows2000在市场上的售价是 120澳元,但微软卖给我的华人供
应商是85澳元,他再用115澳元的价格卖给我。软件包的销售必须要依靠这样的销售链。
我们怎么可能去培养这样的销售链呢?

一般而言,要成功营销一种软件程序,其营销投入可能要比开发这一程序高出四倍。一
个新的企业很难跻身这个成熟市场。即使退一步,假如公司甘心做辅助性的技术服务而
不是软件包,公司也必须要和大的国际客户有关系,取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对于身在印
度的公司来说,让有型的IT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就更加困难。

而猎身则不一样。它所需要的初始投入很低,只要有人,有信息就可以。同时,猎身生
意中跨国性的“中介链”的结构使得小型的,甚至是单人的公司可以方便地进入市场。
这有点象中国在1980年代乡镇企业搞“挂靠”的形式,乡镇企业名不顺,不受信任,拿
不到贷款,不得不“戴红帽子”,装扮成某个集体企业的隶属单位,以进入受国家控制
的有限市场。它也有点象目前的建筑行业,个体的包工头可以进入大型项目,因为总承
包商层层分界项目,层层发包。通过跨国的“中介链”,在印度的企业可以通过走进世
界,并且可以顺藤摸瓜,和一些巨头公司挂上钩。一位IT企业家非常看重猎身生意,他
对我解释为什么【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3/16601
2_4.html

猎身能带来快速的现金流,让企业尽早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猎身又有效促进其
他IT生意的发展。比如,在海外的劳力行经常利用板凳工人的免费劳动力,发展IT培训
以及尝试性的软件开发。从而,不同生意之间的重叠性成为劳力行经营的一个主要特色
。随着这些重叠性业务的发展,劳力行在劳务上的生意通常并不会发展扩大,有时甚至
会萎缩,它们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其它IT业务;当这些劳力行升级为技术公司时,新的
劳力行不断成立,填补以前的劳力行遗留下来的市场,将更多的印度工人源源不断带入
世界劳务市场。

“IT人”与印度的社会结构
对于在印度的劳力行来说,其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并不是来自海外的佣金
,而是直接向工人们收取的中介费。劳力行向每个去美国的工人收取 10~30万印度卢比
(大约为1.75万元人民币之间),去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则需要10~20万,去新加坡
也要6~12万。这还不算各种要随时加上的 “附加服务”,比如每提供一封证明信、或
者假证书,都需要1.5~2万卢比。越是那些缺乏IT专业背景的,就越需要这些附加服务
,所以也就越需要多付费。如果工人们超过规定时间仍不能够付费,劳力行就会直接取
消他们的签证申请。因此,劳力行并不在靠向海外公司兜售劳动力(工人)来赚钱,其
生意的本质是向印度工人出售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在IT业萧条的时期,国外工作变得更加稀缺,但是劳力行向工人收取的费用却变得更高
,而不是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办出去的工人数量减少,因此要靠涨价填
补收入上的损失。一位在印度等待出国的IT工人这样解释:“(正因为)现在拿到签证
更难了,所以你要付更多的钱!”

一些劳力行老板为了撑过萧条期,他们甚至在自己的劳力行公司内部创造出比如“实习
生”和“软件开发师”这样的职位,然后将其卖给失业的IT人。比如,要成为一个实习6
个月的实习生,工人要给公司10万卢比,而工人们的月实习工资只有2,500?3,000卢比。
创造和出售内部职位可以带来不小的利润,帮助劳力行渡过难关。

我举一个自己在2001年在印度调查时直接碰到的例子。M-站台有限公司是在印度南部海
德拉巴市的一家劳力行,老板名叫萨伊。M-站台在2000年 10月之后就找不到海外的工作
机会,人送不出去,经济上没有进项,在2001年初陷入生存危机。2001年2月份的时候,
萨伊创造并出售了3个短期(4个月)职位,每个收费7万卢比。由于人们在当时普遍预计
美国经济会在2001年7月左右复苏,人们愿意掏钱买这些职位以期在经济恢复的时候能被
尽快被送往美国。4月份M-站台又卖了2个工作,6月份则卖了3个。对于萨伊来说,光是
这些卖工作得来的钱就是一笔数额巨大的现金,保证劳力行不会倒闭;更重要的是,这
些钱使萨伊有能力进行风险投资,开始软件开发的生意。

M-站台很快得到了两个软件开发的发包项目,一个来自于州政府,另一个来自于当地银
行。萨伊能够政府和银行签下项目,主要秘诀就是靠这些付费工人的免费劳动力,他要
价很低,而且在项目完成之前不收取任何前期费用。靠着这些自掏腰包的工人们所提供
的现金和技术,M-站台随后甚至开始开发软件包,实现了公司在IT业务上的转折性的突
破。如前所述软件包的开发经济风险非常高,但是萨伊毫不担心,因为那些技术工人是
完全免费的:“如果(开发出来的软件包)能卖出去,当然最好;如果卖不出去,也没
有关系。我不会赔掉任何东西……我培训他们(工人们),任用他们,为他们出具证明
,在每个环节上我都可以向他们收费。”同样的原因,免费的,甚至是付费的工人们为
小型IT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工人们在资金上的贡献
,劳力行不仅渡过难关,而且逐步发展【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
HTML/2010-2-23/166012_5.html

那么,为什么IT技术人员会愿意掏这么多钱出国,甚至去买一个毫无保障的空口承诺呢


当我向印度的一位前部长,同时是现在一个州的IT产业方面专门顾问,提出这个问题时
,他的回答是“他们又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一位我所采访的付费工人告诉我,如果
没有基本的工作经验,他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他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的职业生涯就无法
起步,正因为如此,花钱买工作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第一个突破的办法”。

印度IT人热切渴望移居国外,有它社会结构上的原因。印度的全国失业率在8%?9%之间,
印度的“过度教育”和“文凭病”(即中上层家庭盲目追求高等教育和文凭,而与社会的
实际需要脱节)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异军突起的IT业似乎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就业世
界。如果能在大公司里找到工作,一名刚毕业的IT技术员可以拿到每月1万卢比的薪水;
这几乎是非IT企业里顶级工程师们的工资。我在海德拉巴和中产阶级家庭聊天,我常常
听到某个IT人前往美国淘金、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全家人生活的故事。于是,在就业
市场上挣扎的受过教育的劳动者纷纷涌向IT。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极大量的资源被动员起来培训IT人才,私营技术学院疯狂扩张。
其结果是大规模的IT人才过剩和IT产业中的高失业率。在本世纪初,根据我的估计,在
印度南部海德拉巴市的IT毕业生中,大约只有40%的人能够在毕业后的半年之内找到工作
。官方估计的结果并不乐观多少:有半数左右的IT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一个具有硕士
文凭的IT技术人员通过他小舅子的关系,在海德拉巴市一家中型公司买了一个职位,他
说:
这(买工作)也不一定就那么坏。只要你别把自己弄得负债累累,到那家公司买个工作
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你有了一份工作……如果你曾经是学校里的金牌学生(他自己曾
是大学里的优秀生),而毕业后两年了还找不到工作,你就会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IT人员能够付这么多钱?印度社会又从哪里组织起这么多资源培养这
些IT人才呢?

首先,IT人员所占有的资源是历史形成的不平等社会结构的一个折射。IT人员至少要有
大学文凭,但是大学入学人口只占同龄人口的6%。从社会背景上看,尽管IT人员不来自
于社会最高层的精英,大概80%多的软件专业人员出身于“先进”种姓(也即原来所谓的
“高级种姓”),只有9%来自“落后”种姓(即原来所谓的“低级种姓”),这与“落
后”种姓占印度总人口52%的基本事实显然是极不相称的。

其次,家庭成为资源动员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年轻人要接受IT培训或者要出国,在家
族圈子借钱将是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已经出了国的IT人员,让他们支持家族中的
后来者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南印度,婚姻和嫁妆又是一个特殊的资源动员方式。IT
工程师的嫁妆通常是非IT业工程师的身价的两倍还多。如果IT新郎在美国,他的嫁妆额
可以飙升到12万美元,比在澳大利亚的印侨新郎多一倍。

第三,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农业盈余是印度得以培养出这么多IT技术人员的一个基本原
因。在我调查的9个在印度南部沿海的村庄中,高等教育平均吸收了25% 左右的农业盈余
。同时,在南部的一个州,大概80%的投入私立学院的投资来自于农业盈余。大多数私立
IT学院是由大地主、教育者(比如退休校长)和当地政要们联合兴办的。

农业所以可以产生大量盈余,又是和印度社会中高度不平等的种姓、性别和阶级关系联
系在一起的。我在印度遇到的很多家庭,仍不允许低种姓的女仆做饭、甚至不允许她们
进厨房,因为他们认为低种姓者是不干净的,会“污染”食品。有时候一个家庭会雇佣
不止一个女佣:低种姓的负责打扫卫生,而出身于和雇主相似的种姓的女佣则煮饭烧菜
。种姓不平等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的报酬大大低于他们付出的工作,从而积累了大量
的剩余价值,为地主(包括大量的居于城镇的“不在地主”)提供了高额租金,使得印
度能够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大量的IT劳动力。【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
21cbh.com/HTML/2010-2-23/166012_6.html


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导致大量的妇女充当工资低廉的佣人。大多数妇女们的日常劳动——
这些劳动对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幼儿的抚育、病者的照顾,
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维持)——都是“无价”的,即不体现为货币价值。阶级差别也非常巨
大。在我所访问的印度中小型企业中,不管是劳力行还是专业的IT公司,几乎都雇用8?1
5岁的男孩,从事端茶倒水、购买午餐、清洗地板之类的工作,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大概在
500?800卢比之间。
如果说中国曾经通过政策上的“剪刀差”,对农村进行剥夺,那么印度则是通过文化上和
意识形态上无形的剪刀差汲取剩余资源。
印度的“IT三角”与国际资本主义

猎身、印度IT产业、印度地方社会和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深层关系,可以从对一个印度I
T三角的描述中体现出来。在所谓的印度IT奇迹里,有两股并行发展并相互促进的力量:
一方面,在印度国内,由以Infosys、Wipro和Satyam等大型公司为代表的IT工业;另一
方面,在海外,印度侨民经营的中小IT企业蓬勃发展。这两个部门都被作为全球化的标
志性发展而被津津乐道,而大家对猎身都几乎视而不见。而我要强调,印度IT业中的这
两股力量,事实上都依赖于一个“非正式的IT部门”。这个非正式部门的主体是劳力行
。在印度的正式IT部门、在海外的印侨部门,和在印度的非正式部门,通过劳动力的流
动而联系在一起,一起构成了全球IT工业中的“印度三角”。

在这一三角关系中,低级别的非正式部门和印度国内的高级别的正式部门之间,没有直
接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条跨国的环路:非正式部门中的劳力行将劳动力送
往海外,它们靠此积累资源,进而向上流动到印度国内的高级别部门中去。这些低级别
的非正式部门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它们通过把基层社会中的劳动力动员组织起来、
送往全球市场,而汲取当地社会的剩余资源(主要包含在劳动力中),从而维系整个“
印度三角”。

如果没有这些非正式部门,海外的部门将不能招到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失去其竞争优势
;印度国内的高级别正式部门则不但要缺失人力资源,还将丧失非正式部门企业在向上
流动时所带入的经济资本。

和我们通常想象的不一样,不是大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实际
情况是恰恰相反,主导型的IT部门建立在非正式部门的基础上,而非正式部门又依赖于
当地基层社会作为更大的资源基地。正因为如此,印度的IT业能够迅速发展,并且在新
千年来临之际的全球市场萧条之时坚持下去。在风险之中,非正式的部门将商业风险分
摊到工人们的头上,甚至通过向工人卖工作这样的方式,让工人向资本家直接贡献金融
资本。

印度的“IT三角”与东亚地区的“地方-全球”的经济关系显然不同。乍看起来,彼此十
分相似: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是东亚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础,类似的,IT工业也是外向
型的,而且因为其增值率更高,它被看作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带动力。但是,在东亚
地区,“地方-全球”的经济联系一般体现为直线型的垂直关系——大公司从全球市场上
接到订单,然后把订单中的某些部分转包给中型公司,中型公司再把任务分解,发包给
更小的公司。这样,小制造商、甚至是家庭企业都可以加入全球市场;这种情况在中国
——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的东南沿海乡村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21
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2-23/166012_7.html
--

这种模式里当然也包含剥削关系,但是这种模式创造了相对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它在保证高较就业率的同时,实现了速度比较快、覆盖面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然而,
在印度的IT三角中,绝少有财富资源从全球市场流入地方基层社会;相反,基层的经济
价值被源源不断地向上、向外抽取,流向西方的发达世界。该三角还显示出,印度的IT
工业高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而与国内市场的关联则十分有限。

我所遇到的多数印度IT人都认为,如果印度的总人口减少一半,而像他们这样的“能干
的”、“有竞争力的”IT人才又增加一倍,印度就会自然变得跟美国一样繁荣。然而,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那些被他们看作是包袱的另一半印度人不复存在,他们IT自己
也会失去竞争力,被世界市场抛弃。

正是阶级、种姓和性别的严重不平等,使得从全社会动员吸取的剩余价值集中到这样一
个人数有限的精英群体中,从而生产出具有特别竞争力的IT劳动力。因此,在下列的几
个人群中很难说究竟谁对硅谷的辉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是那些出身“贱民”种姓的
在印度的清洁女工,是身在美国、持H-1B签证的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还是走
运时日进斗金的美国风险投资家?

我质疑人才决定论,但是决不是要否定人力和人的重要性。恰恰相反,人才决定论、所
谓IT靠人力资本而无须金融资本的说法,把人简单化约为要素,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即生产IT劳动力的本身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投资。我之所以称其为“生产”,是因为这
个过程是一个集体性的工程,涉及到制度性的安排,同时它构成当地经济与社会生活整
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去印度之前,心里也有一个问号:在国际上和印度官方炒得轰轰烈烈的IT热,普通
老百姓是不是关心呢?我在印度基层看到了实实在在的IT热;但是它热的不是关于IT的
产品或者产业,而是IT人:青年人争相要当IT人、拿国际水平的IT工资。不均衡的国内
社会结构造成了这一特别强烈的愿望,促成了剩余价值从社会低端向高端的转移,使得
IT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IT业反过来也确实给印度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只有关注关于
人的生产的过程,我们才能理解国际资本主义的复杂性,理解资本主义激发财富的功能
和强化社会不平等的后果,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的机制,在跨国范围内相互缠
绕的。【21世纪网】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2-28
这个文章很不错 顶下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2-28
长文都应该有摘要的 一对应今天人们的阅读障碍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