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90阅读
  • 70回复

[首都]南方周末:中国迁都:发乎民间,止乎民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0-06
"即使迁都不可能实施,但仅仅考虑和规划迁都的信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源向北京过度集中的趋势,从而缓解其严重的城市病。"

“惊天大堵”

一次被媒体称为北京交通史上最严重的堵车,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迁都的议论和记忆。

9月17日,中秋节前的星期五当晚,一场细雨让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次日北京媒体给出了“惊天大堵”的标题。

当晚,央视《新闻1+1》直播中,白岩松用上了“令人崩溃”,“睹不忍惨”的字眼,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

迁都的民间情绪再度被激发。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提迁都话题,他说,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似乎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网友纷纷支持,这注定又是一场夹杂着对于北京交通状况无奈的情绪表达。

其实,早在1980年,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汪平就提出过迁都一说,希望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数年,缺水、沙尘暴频袭北京。2000年2月22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以整版篇幅刊登青年建筑学者方可的文章《北京城会被迫迁都吗?》,尖锐指出:“精华日遭蚕食,京城‘撑’破在即”,这是难得一见的呈现在官方媒体上的对迁都的回应。

沙尘暴过后的这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浑善达克沙地时挥笔写下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行”十六个大字,勒石为证,当时美国的《新闻周刊》记录下朱总理的一句话,“如果治理不好沙案,北京就有迁都的危险。”

没有回应的民间猜想

不仅仅是情绪表达,迁都也几乎负载了民间对于北京城市定位、职能分工,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的诉求。

已届古稀之年的黎鸣曾就职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他从未停止过对迁都的构想。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早在1984年,他就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厚厚的迁都计划书。与近年的迁都理由多摆出环境、人口等因素不同,黎鸣是从社会控制论的角度,融入了对体制改革的期待。然而计划书犹如石沉大海。

而关于北京城市的性质定位、空间布局的讨论经年未绝。始自新中国成立时的“分散集团式”布局,给北京未来陷入恶性循环的发展怪圈埋下了隐患。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城市病愈发凸显,关于迁都的提法渐渐兴起,但均若黎鸣那样遭到冷遇。

2005年1月,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出台,规划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市域空间发展战略,以求北京市建设从“摊大饼”转向“葡萄串”。一些专家从中读出了未来将“分散北京职能”的解读,民间亦嗅出了“迁都”味道。两院院士吴良镛曾公开表示,应在一定时期、条件允许时,考虑新行政区的可能。

太多人心里掺杂着对北京承载过多职能的不满情绪,一经遭遇环境事件,就成为一次次触发迁都大讨论的导火索。

2006年3月,北京正值全国两会,这一年的沙尘暴来势尤为凶猛。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

4月17日,北京扬尘再起,天空一片橙色。第二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时隔三周,胡星斗又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该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次年11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梅说,“如果北京继续充当首都,不仅对整个国家发展构成了额外的负担,城市自身也走入了死胡同。”

有板有眼的依据激发着网友们的追捧热情,好事者甚至以人口、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指标,列出了中国迁都地成都、重庆、西安、武汉、汉中等五大候选城市名单。

2008年2月,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一直关注迁都问题的胡星斗向记者表示,所有迁都论经网络披露后,每一次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仍不见官方回应。“有关迁都之说,其实均是民间的猜想。”梅新育如是感慨。

“抢都”从未停息

虽然“迁都”之说鲜见高层表态,但地方“抢都”之势一度如火如荼,所虑重心多为经济发展和地区平衡。

“抢都”大战中更占上风的显然是中原派,郑州、南阳等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城市,无疑成为讨论热点。《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中说,应该把首都迁往南阳。

为何偏偏是南阳?胡星斗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南阳地处中原,是中国南北、东西的分界线,也是中国版图中心。如果定都南阳,能最大程度辐射全国,有助于开发落后地区,能起到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

作为另一个抢都的热门省份,陕西民间从未停止过努力。陕西师大一位副校长曾撰文建议将首都迁到宝鸡,而陕西省社科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义成则认为至少应当将西安设成“陪都”。9月26日,胡义成在电话中回忆,2000年前后,陕西便有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迁都西安的构想,以期通过迁都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合,彻底打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历史。

他曾就迁都写就一篇万言长文,借古说今,历数自古以来中国迁都传统以及后续影响,并将长文发表到了西安一份名为《经济观察》的杂志上。然而,杂志尚未广泛发行就被省领导禁止,仅有部分流出陕西省。从此,这个话题就被“封杀”。

现实最终还是裨益了这座千年古都。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将西安打造成“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国际大都市”,一时间陕西民间纷纷猜想陕西将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新的增长极。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尽管对迁都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但仍不掩饰对新都的期许,“要是真能迁的话,我确实希望能迁到西安来,至少西安的水比北京好”。

而梅新育主张在长江中下游之交处选择一个周边空地比较广阔的中小城市。他认为,新首都应能够提供其他现成大城市所无法提供的地皮,建设中央政府各个部委;新首都还应满足一个条件:本地人口不宜太多,容易全部使用普通话交流。

武汉、襄樊、合肥、荆州民间纷纷对号入座。而重庆、沂蒙、洛阳、西安、兰州、成都、徐州、开封等历史悠久的地方也不甘示弱,列出自己更适合当首都的种种理由,连南边的广州和海口等城市的民众也加入了这场硝烟四起的口水仗,上演了一出出充满地域本位思想的争夺战。能否列入民间考察对象,仿佛成为城市重要性的指标之一。

首都依旧,城市病依旧

北京还是北京,还是首都。

曾多次沿着长安街从木樨地步行至建国门的梅新育,总会恍惚感到自己是在触摸民族历史的脉搏。他告诉记者,无论是长安、洛阳、汴梁、扬州,还是西方的“永恒之城”罗马,世上没有永不没落的城市,而一个城市假如过度发展,在度过转折点之后,其没落很可能就会是崩溃式的。

而今,北京正遭遇着城市病的折磨,尽管改善的努力从未间断,但缓解的趋势也是跬步般艰辛。

今年早些时候,一个名为通勤痛苦研究的调查项目(又称通勤痛苦指数)对全球20个城市的8192驾驶人员进行了访问,北京和墨西哥城均得99分(总分100分),交通拥堵状况在世界上最为严重。而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

风沙威胁更是北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测算,最近的风沙源距离北京已经只有70公里,且沙漠处在北京的上风口,一遇刮风,黄沙便直扑京城。作为首都的北京也几乎是城市病的中心集合。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撰文称,究其原因,有些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通病,并非首都特有;有的则与首都所特有的城市发展体制有关。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张正河甚至怀疑,“如果这类体制不改的话,这种发展模式不改的话,迁了都那个地方会很快发展起来,但以后一样会堵起来。”

在梅新育看来,即使迁都不可能实施,仅仅考虑和规划迁都之举,相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源向北京过度集中的趋势,从而缓解北京严重的城市病。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0640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11-09-20
引用第10楼kingofeast于2010-10-08 10:56发表的  :
如果迁都的话,肯定是重大变革的前兆 ;就目前和谐的态势看,迁都几乎不可能
有道理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1-09-20
呵呵,一说迁都,把北京人吓坏了。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1-09-20
既得利益者怎么会把利益相让!
我们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我们只有一个国家!中华□国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1-09-16
引用第63楼桔梗琉璃于2011-09-16 10:53发表的  :
在建都之前,北京本來就連省會級別都達不到,連幽州刺史都在薊縣;最輝煌的時期無非就是作為范陽節度使駐地那幾年



嗯?幽州刺史驻地的蓟县难道不是北京吗?莲花池不是北京的一部分吗?
sz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1-09-16
传统上说渔阳鼓动是幽燕中央化的先声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1-09-16
引用第62楼匆匆过客于2011-09-16 09:07发表的  :
那怎能假设北京不是首都就一定落魄呢??
这种假设意义不大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至少我找不出它发达的理由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1-09-16
引用第62楼匆匆过客于2011-09-16 09:07发表的  :
那怎能假设北京不是首都就一定落魄呢??
这种假设意义不大


因為北京在不是首都的時候一直就很落魄
做首都的這幾百年也沒見好到哪兒去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1-09-16
引用第58楼chuoshi于2011-09-15 11:44发表的  :
江南人谁不蔑视?这不能成为一个标准

我沒有將江南人的蔑視作為一個標準
至于北京,至少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天下都会之一,不能说是全国经济中心,至少是经济中心之一

我無話可說
金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自然不会多发达,但近代以来沿海经济地位提高,作为沟通沿海与内地的桥梁,京津怎么会和保定、邯郸一样?

溝通沿海和內地要靠偏處北隅的北京?北京往哪兒溝通?蒙古嗎?
何况明清时期东北还未开发,内蒙和山西的矿产也未发掘,时至今日,作为华北与东北、内亚交通枢纽的北京也不会有多差。

有河北地區的幾個大城市在,即使開發了內蒙山西和東北,也似乎沒有必要專門發展一個北京作為交通樞紐吧
当然作为首都拔高了北京,但把它说成连省会级别都达不到未免过分

在建都之前,北京本來就連省會級別都達不到,連幽州刺史都在薊縣;最輝煌的時期無非就是作為范陽節度使駐地那幾年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1-09-16
引用第59楼庄明仁于2011-09-15 12:27发表的  :
美国、日本不是只有沿海才发达,但发达的主要是沿海



那怎能假设北京不是首都就一定落魄呢??
这种假设意义不大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1-09-15
迁迁迁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1-09-15
引用第15楼tigerwu于2010-10-08 15:24发表的 :
北京的位置明明不在国土中心或者偏中心位置,也不在人文地理中心位置,但是铁路,高铁,高速公路都要以北京为中心。
北京在解放前只是教育中心之一,现在北京高校数量之多,质量之强,估计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加起来才能抗衡。
北京不是名义上的经济中心但是确实实实在在的经济中心,各大中字头开头的国企总部基本上都在北京。
.......

如果按照秋海棠的造型来看,北京恰好位于叶脉汇聚叶柄之处。也算建都的好地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1-09-15
引用第56楼匆匆过客于2011-09-15 08:48发表的  :
为了历史假设而假设,还争论的这么激烈,真是有趣!!
假设共和国没定都北京,假设毛大人死的早,假设中国早就对外开放,那么
发达的未必都是沿海、口岸,美国、日本也不是只有沿海才发达吧
.......

美国、日本不是只有沿海才发达,但发达的主要是沿海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1-09-15
引用第44楼桔梗琉璃于2011-09-09 02:50发表的  :
北京在成為首都之前經濟文化就沒怎麼發達過
金元明清當了幾百年的首都,經濟和文化發展也不過爾爾,江南人蔑視得很
當然,其軍事地位倒是一直很重要
.......


江南人谁不蔑视?这不能成为一个标准
至于北京,至少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成为天下都会之一,不能说是全国经济中心,至少是经济中心之一

金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自然不会多发达,但近代以来沿海经济地位提高,作为沟通沿海与内地的桥梁,京津怎么会和保定、邯郸一样?

何况明清时期东北还未开发,内蒙和山西的矿产也未发掘,时至今日,作为华北与东北、内亚交通枢纽的北京也不会有多差。

当然作为首都拔高了北京,但把它说成连省会级别都达不到未免过分
sz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1-09-15
引用第56楼匆匆过客于2011-09-15 08:48发表的  :
为了历史假设而假设,还争论的这么激烈,真是有趣!!
假设共和国没定都北京,假设毛大人死的早,假设中国早就对外开放,那么
发达的未必都是沿海、口岸,美国、日本也不是只有沿海才发达吧
.......


no
力量的源泉不在中央政权,而在于西方文明世界

所以市场才决定上海的历史地位
而中国发达的必然是沿海

青岛大连没有长三角的旧社会商品经济不可能有上海这样的程度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1-09-15
为了历史假设而假设,还争论的这么激烈,真是有趣!!

假设共和国没定都北京,假设毛大人死的早,假设中国早就对外开放,那么
发达的未必都是沿海、口岸,美国、日本也不是只有沿海才发达吧

再说北京,假设不定都,假设它没遭大的破坏
在如今至少是个古城吧,比西安有气势吧,比保定、邯郸肯定要好吧,总也是个旅游城市
也不见得如有些人说的那么惨

换言之,中国目前这些发达的城市,都与建国初的定位和改革开发后的政策有巨大关系,假设的意义不大,假设把浦东、把上海的政策放在青岛,放在大连,不见得比上海差多少。没了上海滩,照样有别的什么滩!
当拿举国之力来建设一个城市的时候,能有多大的差异。
sz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1-09-15
引用第44楼桔梗琉璃于2011-09-09 02:50发表的  :
北京在成為首都之前經濟文化就沒怎麼發達過
金元明清當了幾百年的首都,經濟和文化發展也不過爾爾,江南人蔑視得很
當然,其軍事地位倒是一直很重要
.......


在近代事业发达以前,北京主要是士大夫赶集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1-09-15
Re:Re: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引用第52楼zhaohz于2011-09-14 11:33发表的 Re: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
我觉得桔梗琉璃说的是过去,假设没有金元明清建都北京的历史,就不会有作为大城市的天津。而你说的是未来,若北京不再做首都,天津如何。
二者不是一个问题。


我指的是当初老毛不是定都北平的情况 明清的天津并不繁华 还是天津卫 人口并不多 我觉得53楼说的对天津因为北方的通商口岸 绝对会是大城市 但有可能不叫天津 交塘沽啥的
大道无道 大象无形
大道无道,欲行难行。修持之苦,在于就算苦苦修行,仍不一定就能得道。孽欲欲重的人,修行时孽障愈多,以为修着佛道,其实已入魔道。人一出世,本是空的,但迅
即便充塞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讯息,使到真诚蒙昧,正如知道要追求‘幸福’,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又从何追求呢?又如会写‘快乐’二字,却一点也不‘快乐’,所以必须要懂得‘空性’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1-09-14
Re:Re: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引用第52楼zhaohz于2011-09-14 11:33发表的 Re: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
我觉得桔梗琉璃说的是过去,假设没有金元明清建都北京的历史,就不会有作为大城市的天津。而你说的是未来,若北京不再做首都,天津如何。
二者不是一个问题。


也不是那么绝对!
清代无论首都放在那里,清末通商口岸的开通是基本无法避免的,事实上天津也就是从开埠以后才发展成大城市的。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天津也有可能会成为大城市,可参考上海!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1-09-14
Re: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引用第51楼无道于2011-09-13 21:15发表的 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
北京不做首都不见得比现在的南京好 但天津还是会在的 而且比北京经济发达的可能性更大些 这不过不会有现在的政治地位了 也就华北经贸中心 比照苏州 估计河北省省会都捞不到

我觉得桔梗琉璃说的是过去,假设没有金元明清建都北京的历史,就不会有作为大城市的天津。而你说的是未来,若北京不再做首都,天津如何。
二者不是一个问题。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1-09-13
Re: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引用第46楼桔梗琉璃于2011-09-09 12:00发表的 Re:回 44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
北京不做首都的話,天津能不能存在都難說

北京不做首都不见得比现在的南京好 但天津还是会在的 而且比北京经济发达的可能性更大些 这不过不会有现在的政治地位了 也就华北经贸中心 比照苏州 估计河北省省会都捞不到
大道无道 大象无形
大道无道,欲行难行。修持之苦,在于就算苦苦修行,仍不一定就能得道。孽欲欲重的人,修行时孽障愈多,以为修着佛道,其实已入魔道。人一出世,本是空的,但迅
即便充塞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讯息,使到真诚蒙昧,正如知道要追求‘幸福’,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又从何追求呢?又如会写‘快乐’二字,却一点也不‘快乐’,所以必须要懂得‘空性’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1-09-13
想一想大有为的魏孝文帝和永乐帝,2次大迁都所遭遇的反对声;
何况当今没有孝文帝和永乐帝......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1-09-09
引用第4楼彩虹沙漠于2010-10-07 10:04发表的  :
官方才不会想迁都,他们在北京有很多的既得利益,民间说了不算

既得利益说是小看当今官方了,怕乱求稳,得过且过。
没有魄力,没有眼光的假说更确切一些。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1-09-09
Re:回 46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引用第47楼境由心造于2011-09-09 13:49发表的 回 46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
天津之于北京,犹于仁川之于首尔。

汉城不错,仁川、釜山仅从朝鲜战争中听说过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1-09-09
回 46楼(桔梗琉璃) 的帖子
天津之于北京,犹于仁川之于首尔。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