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85阅读
  • 7回复

[安徽]第一批皖江示范区与皖北地区劳务结对合作县名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2

皖江县(市、区)
皖北县(市、区)
南陵县
亳州市谯城区
芜湖县
蒙城县
繁昌县
涡阳县
无为县
泗  县
当涂县
利辛县
城市
萧  县
天长市
砀山县
广德县
灵璧县
东至县
阜阳市颍泉区
太湖县
阜阳市颍东区
肥东县
临泉县
宣城市宣州区
太和县
铜陵县
五河县
巢湖市居巢区
怀远县
枞阳县
固镇县
绩溪县
寿  县
宁国市
凤阳县
长丰县
霍邱县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2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意见
各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为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ZF《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扩大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规模,为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意义
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劳动力大量富余的发展中省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解决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保障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长远意义。特别是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充分发挥路途近、成本低、风险小、照顾家、能务农的优势,在县域内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既能有效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就业稳定性,也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必须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保障合法权益、增加收入水平为中心,坚持ZF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统筹和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省内流动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跨省转移就业等多种就业渠道,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继续完善省内劳务合作和岗位对接机制,切实改善农民工的务工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劳务中介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服务能力,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在务工环境上更为优良,在就业规模上稳步扩大,在就业质量上不断提升,在工资收入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一)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制订农民工转移就业计划。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全面掌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规划、承接产业转移计划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对人力资源数量、结构、素质等需求情况,结合本地人力资源现状,及早制定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计划,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同时,根据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加快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
(二)大力开发工业园(区)就业岗位。大力依托市县工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工业点,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进入企业就业。要将在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方面规范可靠、招工数量大的用工企业,特别是产业转移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作为重点,优先推荐和优先满足用工需求。
(三)积极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通过“企业+农户”的形式,发展来料生产、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引导农民工居家就业、灵活就业。
(四)进一步畅通第三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工从事食品加工、宾馆餐饮、批发零售、家政服务等商业和服务行业,支持农民工开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项目。
(五)充分发挥基础建设拉动就业的积极效应。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工参加河塘疏浚、村容整治、乡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乡镇公共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文化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六)加快传统农民向农业工人的转变。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业,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等行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空间。
四、切实推进省内外劳务合作
(一)加快完善“皖江示范区与皖北地区”劳务结对合作机制。在巩固和扩大第一批皖江示范区与皖北地区县(市、区)劳务结对合作成果基础上(名单见附件),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劳务结对县(市、区)的规模、完善对接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定期组织皖江示范区企业到皖北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探索建设县级对....流视频招聘系统,要把单向劳务交流拓展为培训、社保、**等方面的双向协作。积极探索“乡企对接”新模式,引导皖江示范区大型用工企业和皖北乡镇对口挂钩,通过企业直接进村入户招聘或组织农民工参观企业等形式,帮助农民工与企业实现供需见面。
(二)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省内劳务对接。按照“ZF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全省联动、多方参与、双向对接的协作机制,认真落实输出输入双方ZF之间、部门之间和工作机构之间的对接内容和工作职责,完善就业服务、培训、**、社保等劳务协作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对口劳务招聘、劳务合作协调、走访慰问、检查指导、奖励扶持等协作管理制度,通过“订单、定点、定向”、“校企对接”、“培训机构和劳务组织对接”等合作模式,推动省内劳务区域协作的开展。
(三)全面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省际劳务对接机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要以建设农业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为载体,结合各地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继续培育和不断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劳务品牌,发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劳务协作和岗位对接,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劳务公司、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市场经济组织加强联合,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协作;另一方面,为适应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探索与中西部省份开展劳务合作,开拓劳务市场,建立劳务基地,多渠道引进我省急需的高技能熟练工人和劳动密集型操作工。
五、大力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
(一)落实和完善制定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中小企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意意愿的农民工均提供一次免费创意培训,强化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完善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不断增加县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投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激励和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担保能力和扶持效果。全面推行“你贷款,我贴息”小额贷款新模式,完善政策,简化手续,不断扩大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贷款发放和贴息规模。
(二)营造自主创业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市、县区、乡镇**联动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辅导队伍建设,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完善创业项目库建设,完善专家咨询、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转变ZF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定期到输入地举办恳谈会、推介会,及时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扶持创业的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设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小额贷款、劳动用工、社会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各地要加快建设第三批农民工创业园,确保2010年底完成300个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已建农民工创业园的(街),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建设标准,降低入园门槛,完善扶持政策,树立和推广一批示范园。
(四)树立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开展全省农民工自主创业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先进典型,深入宣传创业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敢闯敢试、艰苦创业、回报家乡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务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六、认真做好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基础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行目标考核,将目标任务落实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定期开展跟踪检查,并实行必要的奖惩制度,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完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政策。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和统计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全省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逐步把就业优惠政策拓展到农村、覆盖到农民。提高省内职业介绍补贴标准,对于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劳务中介机构或劳务经济人介绍劳动者在省内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为250元 (用工证明的150元/人),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150元/(用工证明的100元/人)。对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通过跟踪服务使转移农民工在省内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补贴100元/人。对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地就近就业服务专项招聘活动或组织省内劳务对接活动,根据人员规模、实际效果等情况,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补助。对省内企业招用本省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或4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给予企业一次性1000元岗位补贴。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对当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并与其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申请贷款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200万元以内、期限不超过2年的贷款贴息。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贴息资金事后拨付办法,简化程序以方便企业申报。
(三)健全面向农村基层的劳动保障平台。按照“城乡统一、县乡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乡镇和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部实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普遍建立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定期了解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输出输入和就地就近就业状况,做到基础台账明、动态数据清、就业状况准。
(四)发展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按照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要求,大力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整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市场。扶持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探索公共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集中经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思路。继续实施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星级评定”和“诚信推介”活动。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联网和数据录入工作,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劳务合作对....流视频网的有效链接,加强与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协作,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尽快形成联通全省、覆盖城乡、供求对接、反应灵敏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五)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坚持“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收入”的要求,努力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目标。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公共财政购买社会培训成果,支持各类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引导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促进培训和就业无缝对接,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培训费用直接补企业的培训办法,支持企业对新招收的农民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工培训主渠道作用,通过采用“定向培训、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实行培用结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进一步改善省内务工环境。以扩大就业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鼓励扶持创业、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工作为抓手,加快实现农民工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住宿有改善、**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的“十有”目标。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全面推广实施“简易劳动合同文本”。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及时制定和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合理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水平。建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和群体**件应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严厉欠薪行为。督促企业改善工作和食宿环境,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工资水平。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加大对劳务中介机构、用工单位的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健全举报投诉处理制度,畅通进城就业农民**渠道。完善劳动争议快速处理机制,加快案件调解、仲裁速度,妥善化解劳务纠纷。
(七)用足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用人企业、职业培训学校、劳务中介机构要及时兑现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就业奖励。
(八)开展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活动。根据工作成效、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能培训、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以及扶持政策落实等情况,创建8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县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推动各地创新思路举措,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02
皖江县都很弱小,寿县人口接近绩溪10倍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02
合作必要的,结对就是僵化思维。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2
回 2楼(乐乐) 的帖子
皖江示范区:长丰县
皖北地区:霍邱县
合肥哪里都想插一脚
笑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02
引用第5楼Zorro于2010-11-02 12:29发表的  :
苏皖之间应该做结对。江苏拿出盐城以南的县市区帮扶安徽长江以北的县市区。

苏南各市县都与苏北市县结对的,还要和新、藏、老区市县分别结对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02
小马拉大车,拉的动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1-02
友好县市?!呵呵

无为人口不算少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