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21阅读
  • 14回复

[特殊区划]请教:西藏没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16
请教:西藏没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什么?
— 本帖被 keating 从 西部 移动到本区(2015-08-23) —
     好友在新疆工作,这次去西藏旅游打电话回来说,对比一下西藏,感觉新疆的治安要强多了。
   如题请教:西藏没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原因是什么?高寒荒地不适合垦殖?宗教势力过于强盛对政治渗透很深?亦或者是另有别因?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16
好像曾经有过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16
引用第1楼john4649于2011-06-16 12:42发表的  :
好像曾经有过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16
引用第1楼john4649于2011-06-16 12:42发表的  :
好像曾经有过

   难道是林芝地委八一的那个?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16
转载:屯垦戍边·雪域高原的记忆 -----揭谜曾经存在的西藏生产建设兵团
最近,拉萨、甘南、阿坝……出现暴力骚乱行动,达赖集团策划的所谓的“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 让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了世界屋脊似的大西藏。其实早在40年前,在196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之前,毛泽东、周恩来等共和国的决策者们面对达赖叛乱、藏独意识浓厚、中印争端不绝早已思谋探索着西藏长治久安的良策,就是借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的经验,组建西藏生产建设兵团,“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帮助西藏人民摆脱政教合一极其野蛮的农奴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上幸福生活。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西藏生产建设兵团的雏形---易贡农垦团存在了短短4年时间就流产了,成为了共和国历史的天空中一道永感遗憾的记忆。

    最近记者走访了一大批老同志,即1966年新疆兵团大援藏的亲历者,揭开了曾经存在4年之久的西藏生产建设兵团为西藏工业、农业发展和保卫西藏保卫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的历史贡献。说起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汗水的岁月,年已花甲逼近古稀的老人们都唏嘘感叹不已。



                    屯垦戍边·雪域高原的记忆

         -----揭谜曾经存在的西藏生产建设兵团



     作    者:罗仰虎  

  
  1.周总理指示:组团到西藏去

  
     春天的故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天内组团援藏



都市消费晨报北疆新闻中心记者  晏凤利 、王建隆 、江 涛、刘煜夏、胡静、罗仰虎、孙虹杰

  



    一群刚刚从地窝子搬进新房的军垦战士,一个个生产前线最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一对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一个个已经进如学校大门和准备进学校的孩子们,在祖国需要的关头,他们爬雪山过草原,经历了怎样的一场大迁移。

  40年前,他们在雪域高原上铸剑为犁,垦荒造田,荒芜的土地上飘起了果茶香。40年弹指一挥间,经历了当年大迁徙的近2000多名将士,如今又是怎样回顾那段难忘历史的,关于那次大迁移,又是在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呢……。

  走进难忘历史揭示40年前组建的支援西藏军垦生产建设团

  又是一个4月,虽然天山北坡的山峦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可山下的平原已经春意盎然,犁铧翻出了道道泥浪,闹春的柳枝绽放出朵朵新芽。

  40年前的那个春天,对于曾经有过一段难忘历史的人来说,显得异常遥远而又近在咫尺。当年,他们是热血沸腾、风华正茂。现在,他们儿孙满堂,各自在颐养天年。

  当回忆再次将这些仍然健在的老战士拉回到1966年春天,那个令他们心潮澎湃,意气风发的岁月时,一幕幕使他们永生难忘的事件,又重现在他们的脑海间,挥之不去。

  夕日援藏的将士们,您们是那段鲜为人知事件的见证人,您们可曾记得那个春天……

  

    贺龙最早提出援藏构想

  

    说起最早提出援藏一事,还要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元帅谈起。

  3月中旬, 在石河子宾馆院内一座毫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记者见到了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坐在沙发上谈话的他,双手抖动的很厉害,老人的穿着整洁、干净,从他雪白的衬衣上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回忆起40年前的事件时,他的思路清晰而敏捷,话语简洁、干脆。

  面前的这位老人叫刘丙正, 今年82岁。他16岁就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过农八师副政委,农八师代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等职务。谈起42年前贺龙副

  总理来石河子视察,年已8旬的刘丙正依然记忆尤新。

  刘丙正回忆说,1965年10月,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来石河子慰问视察。

  贺龙元帅的这次到来,不仅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一周年的祝贺,还有更为深远的打算---借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经验,开发建设才成立不久的西藏自治区。

  金秋十月,经过兵团战士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石河子垦区已经由昔日的戈壁荒野,变成了喜看“稻黍千重浪”的塞外江南。石河子到处绿树成阴,果实累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观完团场后,贺龙元帅为兵团的巨变深感欣慰,他没想到,短短十年里,军垦战士竟然能昔日的不毛之地上,创造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贺龙元帅在视察中每到一处,赞会不绝口地说:“了不得,真是了不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才短短10年,不仅解决了兵团自己的吃饭穿衣,而且还为国家上交了大量粮食棉花,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有力地保卫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观看了军垦战士最早的居住环境---地窝子后, 贺龙元帅感受良久说,没想到大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创造如此美丽的石河子,这种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也应该让全国学习兵团经验.

  当夜, 贺龙元帅贺老总把兵团负责人召集到他的房间,那是一次国家领导人和戍边将军彻夜长谈。在这次谈话中, 贺龙元帅详细了解了生产建设兵团成功经验,并再次提出,他回北京后,一定要把兵团的经验向中央汇报,争取把兵团经验推广到全国。

  同时, 贺龙元帅谈到西藏建设问题。贺龙元帅说;西藏自治区成立不久,百费待兴,发展和戍边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可以借鉴。

  刘丙正老人还回忆说;贺龙元帅回北京后,西藏军区就派了一名生产部长,带领一个考察组来到石河子,全面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生产等各方面的情况。

  后来,西藏军区考察组还在有些师团作了报告,介绍了西藏情况,号召有志青年到西藏为祖国作贡献,为西藏开发建设事业做贡献。

  刘丙正说,从这些方面看,中央那时就决定在西藏推行屯垦,一方面可以为西藏地区发展生产,一方面也为了戍边保国。

  

    周恩来总理指示组团援藏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转向40年前。1966年春天,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的张仲瀚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援助西藏建设示范团开赴西藏。

  这支由三个建制营、一个勘察设计队、一个汽车运输维修队、一个基建队、一个面粉加工厂组成的建制团,在团长胡晋升的率领下,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了西藏易贡湖畔,开始了他们对西藏屯垦戍边的示范作用。然而,援建并不顺利。在四年的援建过程中,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

  也是40年前的这个春天,150名军垦战士从石河子出发,踏上了援助西藏的道路。如今,他们大多已是耄爹之年,在家颐养千年。40年后的今天,在同样的季节,我们去寻找这些当年的援藏战士,试图通过他们,去触摸那段年轻一代并不熟悉的历史的脉搏。

  家住石河子总场修配厂家属院的原援藏团(习惯称易贡农垦团)副团长张发喜老人,回忆当年的情景说,1966年,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加强战备,巩固国防,加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决定在西藏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当年2月2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召见在北京参加农垦工作会议的直属垦区负责人座谈,座谈前,指定要张仲瀚参加。在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20天内,组织一个1500人的建制团,到西藏长期从事农垦建设事业。

  座谈会后,张仲瀚立刻将总理指示传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命令落实总理指示。兵团党委接到张仲瀚的电话指示后,立即召开党委会,作出《关于支援西藏发展军垦生产的决定》,确定了由农业二、六、七、八师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援藏团。

  76岁的张发喜老人还说,当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团入藏,总理主要的目的,是要让这个团起到榜样作用。并结合西藏特点,运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发展西藏的农垦事业,以便西藏在农垦事业中少走弯路,同时,为今后从内地逐步地、更多地调动支边青年开发西藏创造条件。

  乌鲁木齐八楼动员援藏

  随着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走红全国,八楼,这个位于乌鲁木齐市繁华友好路的一家宾馆,也成了许多内地人认识乌鲁木齐、甚至认识新疆的符号。

  乌鲁木齐能有“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八楼楼顶竟然能停靠公共汽车?!乌市的建筑竟有如此功能?!

  神了。

  内地人听完这首歌的第一反映,是惊异和疑惑 .不怪他们。毕竟,他们离乌鲁木齐、离新疆实在是太远了。

  八楼,这座仿苏式、带有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饭店,与北京前门饭店用的是同一张设计图纸,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是当时新疆最高的建筑,1959年开始,八楼就是接待贵宾的地方,在新疆的知名度决不亚于艾菲尔铁塔在法国的知名度。许多年前,新疆人能到“八楼”开一次会、吃一次饭,绝对是一件是很体面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年的八楼,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政治待遇。

  1966年初春,江南大地已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而祖国西北的乌鲁木齐,仍然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3月的一天,援藏团的团级领导接到命令,政委张仲瀚要在八楼接见他们。大家无不感到激动---那可是八楼啊。

  张政委在八楼接见,预示着这个援藏团的意义必定非同寻常。随后的接见表明,此次组团援助西藏,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与会的人更加感到,此次接见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张发喜回忆,在这次接见会上,张仲瀚政委给他们讲了全国形势,讲了西藏的基本情况,讲了之所以组团援助西藏,是应西藏军区政委张国华要求,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

  “在这次会议上,张仲瀚政委向我们讲了毛主席、周总理对组建西藏建设兵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张发喜老人的回忆,向我们展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时间还得从1966年2月说起,一天,农垦部突然打电话通知当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张仲瀚,告诉他说,周恩来总理要他立即赶到北京。总理是要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和他谈话。

  总理一行准时到达机场,陪同总理的还有陈毅副总理和其他领导人。飞机起飞后,总理径直来到张仲瀚跟前,和他隔桌相坐,总理详细地询问兵团各方面的情况。

  总理听了很高兴,对张仲瀚说:“兵团是个大企业,又是个先进的企业,要把经济核算搞好,给地方国营企业带个好头。”

  在三个小时的航程中,总理向张仲瀚详细询问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方方面面。最后,总理对张仲瀚说:

  “主席和我有个想法,想把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改为生产建设部队。”

  1966年2月,中央决定支援西藏发展军垦生产,同时,总理亲自点名 ,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一个建制团,支援西藏、起先锋榜样作用,号召更多内地青年开发、建设西藏。

  对此,记者在作家丰收写《镇边将军张仲瀚》一书中也得到了求证。丰收在《镇边将军张仲瀚》一书写道:

  1966年2月22日的会上,周恩来总理还传达了中央决定在西藏成立建设兵团的决定。总理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一个建制团支援西藏,起先锋、榜样作用,号召更多的内地青年开发、建设西藏。动员后,短短几天四万多人报名。最后,批准了二千零三十五人援藏。

  张发喜老人在沉思一阵后说,当时,所有团领导到感到责任重大,下决心要把援藏工作作好,让张仲瀚政委放心,让西藏人民放心。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和最早进疆部队不同的是,他们此去的地方在世界屋脊,他们将配备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在那里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创造共和国垦荒戍边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紧急集结:一切都在春暖花开时进行在当年众多支援西藏人员中,现在居住在石河子总场的白莲塘老人,就是最好的历史解读人和见证人之一。

  古稀之年的白莲塘老人,诉说起40年前去西藏前后的故事时,表情中溢放出与他年龄不相仿的激情。

  那时,30岁的白莲塘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这位1956年从河南荥阳来支边的青年,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经过十年的锻炼,已经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军垦汉子,敦实,坚毅。

  “3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尚户地公社进行土地勘察规划,突然接到团部打来的紧急电话,让我立即赶到团部接受紧急任务。”白莲塘老人的脑海中,40年前的情景霍然出现在眼前。

  一秒钟都不敢耽搁,白莲塘迅速赶往团部。组织科长赵建礼和白莲塘谈话。赵建礼告诉白莲塘,接到上级紧急任务,八师要组建一个由三个连组成的建制营,参加援助西藏的农垦示范团,每个连队由三个排组成,每个排辖三个班,每个班45名战士。

  组织科长赵建礼对还没落座的白莲塘说:“鉴于总场在农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上级决定,由总场独立组建一个连。经团部研究,决定由你担任这个连的连长。现在,团部命令你立即着手组建这个连队,具体要求是,干部战士年龄不能超过30岁,男女比例为3:1,党团员比例不能底于50%,而且,必须是思想觉悟高,历史清白,生产先进,各方面靠的住的。从现在起,你就开始到总场所属各分场、连队选拔战士,务必尽快将队伍组建起来。同时,为派合你的选拔,团部已经让各分场和连队进行了宣传动员,报名正在进行。”

  “那天,赵建礼的话中,我连一句都插不进去,看上去是商量的口气,他实际上就是在命令我。”已经习惯了兵团生活的白莲塘老人,现在仍然有着顾全大局的气度。

  白莲塘感到事情紧迫,便立即动身到各个连队,开始选拔符合上级要求的入藏战士:“我当时就想尽快把入藏的战士找齐,但心里也在打鼓,我当时心里真的没有底,到了连队后,我才知道自己的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各个连队的报名初选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向连队递交的援藏申请书让各个连队在初审时,都很难决定,究竟派谁去呢?每个报名的战士都符合条件,都很优秀,而且都坚决要求支援西藏建设。连队领导犯了难,白莲塘也犯了难。 “当时,要是不让谁去,谁都不乐意。最后,初选名单由连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上报总场,由总场决定,最终,135名政治条件良好、农业技术过硬,身体素质一流的战士,组成了第一批援藏团成员,等候上级命令,随时准备开赴西藏。”对于当时的连长白莲塘来说,那也可能是他一生最为风光的时刻。

  对当年支援西藏军垦生产之事,《兵团日报》的前身的《生产战线》报多次进行了报道,其中,分别在1966年4月14日和4月21日刊发了对援藏团长胡晋生等人的专访。

  胡晋生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说, “我们这次能光荣的被组织批准去支援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全连同志都非常高兴。这几天同志们在开会学习中,都一致表示: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希望,决不辜负兵团首长及各级首

  长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我们到西藏去,一定安下心,扎下根,为西藏人民服务一辈子。

  在新的条件下去工作,将会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各种困难。如何对待困难,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地精神准备,全连同志一致表示,到了西藏以后,一定要发扬南泥湾精神,要吃大苦耐大劳,要拿一辈子坎土曼,要开一辈子荒,到西藏以后要继承和发扬兵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遵守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西藏人民亲密团结,把西藏建设成攻不开,打不下的铜墙铁壁。”

  1965年受到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的上海支边青年代表亓毓纯,在支援西藏军垦生产时,在《生产战线》报上发表了《红在西藏专在西藏》的誓言。他说,“我向同志们保证:红在西藏,专在西藏!”



   兵团援藏人员齐聚乌鲁木齐

  

    1966年3月,石河子总场筛选的135名援藏战士最后确定时,全新疆产建设兵团的农二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等师及其他机构精心挑选的第一批援藏团官兵,也全部确定到位,一个拥有2035名官兵的建制团随时准备起程,支援新生的西藏自治区的开发建设,一切都在春暖花开时进行着。

  “当时开了会,确定了要走的日期。4月6日,每个人就将衣服、被褥、装进木箱,打成包,便于在车上坐。

  我订了一个木箱,把被子、褥子、换洗衣服装进去,同时用一个网兜装牙膏、牙刷、脸盆、搪瓷饭碗等随身物品。”当时也在援藏队伍之列的王云说,。

  “我们4月4日早上从下三场(原农七师下野地三场)坐老解放出发,一车里装了10多人和大家的行李。大家把行李当坐垫,由于路况差,一路颠簸到了奎屯集中。”王云说。

  “我们从农七师21团(今农八师121团)一路颠簸到奎屯,用了一天时间,到的时候,天就黑了。”也是当年援藏队员的张雪英,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说,那路太难走了,浮土有10多公分: “我们在奎屯住了一个礼拜,在这里编队,按营、连、排、班编出来,告诉我是一营四连三排。然后师里首长又动员讲话,师长姓刘,政委史骥也讲话,然后照相、开拔,沿乌伊公路往乌鲁木齐兵团司令部进发。农七师为一营,有四连、五连,车队是10多辆老解放,一路上走了4个多小时。晚上,兵团文工团慰问演出,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唱了《边疆处处赛江南》。”

  王云说:“我现在还记得那首歌曲的旋律,太美了,那是对我们援藏工作的激励。”

  乔玉海当年也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员,时任援藏团人事助理员。今年65岁、一口地道东北口音的乔玉海回忆说,他进藏之前,是农八师劳资科科员。他还记得,农八师组建好援藏队伍出发的那天,师里组织了很热闹地欢送,连师部的文工团都为援藏队伍做了演出,然后就敲锣打鼓把他们送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卡车。

  1966年4月5日,是整个部队出发的日子,兵团领导等1000多人前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欢送,当时,兵团政委张

  仲瀚站在队伍面前给大家讲话。那天,张仲瀚感冒了,他的鼻子明显不通气,他风趣而严肃地说:“我今天感冒了,但不能不礼貌。”

  张仲瀚面对即将出发去西藏的首批将士近600人说;是西藏军区生产部副部长兼农建师师长安岳忠和自己在北京开会时,安岳忠提出学习新疆兵团的模式,屯垦戍边,发展生产。安岳忠问张仲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能

  否组建一个农垦示范团,帮助西藏建设。张仲瀚当时就答应了。

  “当时,周恩来总理在场,认为可行,总理批了,再报经毛主席,主席也签字同意了。”张仲瀚政委的一席话,让全体援藏将士们信心倍增。

  随着一声火车汽笛的长鸣,满载着中央领导关怀、兵团领导希望的援藏列车,缓缓驶出了乌鲁木齐火车站。



    这一段历史现在鲜为人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里,只有“支援西藏军垦生产人员和资重”的简单介绍,在各师志中,也记载得十分简单。其中兵团农六师志这样记载,“根据兵团党委《关于支援西藏发展军垦生产的决定》,2月27日,师选调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参加西藏建设,5月,到达西藏波密地区。”兵团农七师志的记载是,“2月27日,根据上级指示,农七师抽调团政委胡晋生、副政委王凤歧等90名干部,470名工人参加兵团组建的支援西藏建设团,于4月18日离开奎屯。1970年经中央批准,援藏团撤回。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16
回 4楼(lockon) 的帖子
      原来是文革中的新疆“援藏团”啊?怎么野史传说是进藏“闹革命”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6-16
野史的确给出了很多正史秘而不宣的真相,但也有不少不靠谱的东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6-17
对比一下西藏,感觉新疆的治安要强多了
——————
这是你想象的!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6-17
引用第7楼uenchimug于2011-06-17 00:00发表的  :
对比一下西藏,感觉新疆的治安要强多了
——————
这是你想象的!

   以前我也一直想象西藏的治安比新疆好,因为喇嘛教也属于佛教。而偏激的伊斯兰教跟温和的佛教很难共处,不过现在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6-22
这个帖子还是关闭的好,有些离题的倾向。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6-26
西藏现在可以恢复生产建设兵团嘛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6-27
拉萨有八一农场,不知是什么性质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6-27
新疆的治安哪里比西藏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6-28
根本原因还是高原太高,不利于外来移民的规模定居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6-28
西藏那气候能组建多少人的兵团?!
潜水累了,来冒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