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93阅读
  • 30回复

[县制]“县”是中国区划结构中的“原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7-23
中国的县作为世界上现存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区划建制单位似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走向终结:从国家的实际行政区划改革的层面上讲,大有被后起的“市”或“市辖区”取而代之的趋势;从区划改革的学术理论层面上讲,也是虚县或废县的提议占上风。
县就真的这样不招人待见乃至不登大雅之堂吗?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县作为最稳定的区划单位在历次行政区划改革中都是作为基本的单元被保留下来,变动的主要是以县为基本的组成单位重新组合成新的区划单位,有如化学反应中结构保持稳定的原子。就连现在风行的县改市或县改区,也是在基本保持县级区划单位区划完整的基础上“翻牌”而已。可见,我们在骨子里还认为“县”在区划调整中应保持稳定是最为稳妥的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县”在各国区划结构中也广泛存在甚至扮演着主要角色:比如印度和美国的“县”甚至还“管辖”着几乎所有的“市”,包括像洛杉矶、班加罗尔这样国际知名的大都市。虽然这里的“县”严格上讲只不过是语言翻译上的意译用词而已,但至少我们在主观上认定用“县”作为它们这一层级的区划名称比较合适。而日本甚至把“县”作为最高一级的区划名称,这就不是我们的“翻译”所带来的结果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在主观思维上把“县”认定为代表低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应该加以改造和摈弃,而实际上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如何,不妨让我们看看现实情况:目前建制市和市辖区中的大多数实际上属于乡村人口占多数的低城市化水平地区,也就是说依然是我们主管思维定式上的“县”,其实际城市规模也充其量不过“县辖”的规模。这其中还不乏一些建制时间已经二三十年甚至是所谓的“地区中心城市”地级市。
而实际上,中国目前区划体制上的问题更多的是由制度所造成的,没有体制上的根本改革,单纯区划名称上的“翻牌”,就如同近几十年来政区“城市”化现象一样,所带来的除了自欺欺人的虚假“城市化”现象外,更多更严重的是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比如机构臃肿和贪污腐败问题,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户籍二元化问题。
因此,“县”必将继续在中国的区划体制中扮演“原子”的角色,中国区划改革的大方向也必然是以“县”管“市”体制取代目前的“市管县”体制。
1条评分
曲径通幽 奖励 +5 深表赞同 2011-08-22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7-23
说得好,我不知道为什么目前国民对于“市”的热衷,而对于“县”的冷落和摒弃,我想这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的改变的缘故吧。我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7-23
引用楼主境由心造于2011-07-23 16:38发表的 “县”是中国区划结构中的“原子” :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县作为最稳定的区划单位在历次行政区划改革中都是作为基本的单元被保留下来,变动的主要是以县为基本的组成单位重新组合成新的区划单位,有如化学反应中结构保持稳定的原子。就连现在风行的县改市或县改区,也是在基本保持县级区划单位区划完整的基础上“翻牌”而已。可见,我们在骨子里还认为“县”在区划调整中应保持稳定是最为稳妥的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县”在各国区划结构中也广泛存在甚至扮演着主要角色:比如印度和美国的“县”甚至还“管辖”着几乎所有的“市”,包括像洛杉矶、班加罗尔这样国际知名的大都市。虽然这里的“县”严格上讲只不过是语言翻译上的意译用词而已,但至少我们在主观上认定用“县”作为它们这一层级的区划名称比较合适。而日本甚至把“县”作为最高一级的区划名称,这就不是我们的“翻译”所带来的结果了。
.......

红字部分有根据吗?先研究研究在说话好不好,别人云亦云的。“县”作为政区通名,有两千几百年了。真是“作为基本的单元被保留下来,变动的主要是以县为基本的组成单位重新组合成新的区划单位”吗?你查一下,汉代的县,无论县名,还是具体的管辖范围,绝大多数是与现在不一样的,而不是相反,看看唐朝的县,稳定到清末的多说也只有半数。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7-23
     通名只是个名字罢了,有必要对号入座吗?
   真想县管市,直接把地级市改称“郡”,乡镇改称“市”不就行了?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7-24
回 2楼(zhaohz) 的帖子
世界上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的稳定。正如楼上所说,唐以来的县,更确切一点,如果撇开行政区划废徙无常的五代动乱时期,从宋代开始,一多半的县保持稳定或基本稳定直到现在。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试问,中国还有哪一层级的区划单位,即便是把名称上的变换也包括在内,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维持如此程度的稳定?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7-24
楼主科学知识不过关。
什么叫‘原子’都不懂,就在这里胡扯。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7-24
回 4楼(幻象岭) 的帖子
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行政区划单位的设置包括现在的很多新设县,都是先确定行政区划范围和名称,再选定相对合适的一个行政中心,也就是说,行政区域的设置往往是出于实际上的需要,而行政中心是为行政区域服务的。而现在很多地级市的设置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先确定要培育的“中心城市”地级市市区,再为这个“中心”配备一定范围的管辖区域,所配备的行政区域都是这个“中心”的陪衬。如湖北随州地级市的设立,仅仅是为了在从武汉到襄樊之间的鄂北地区培育一个“中心”城市:先是拉来广水做铺垫,再分出一个新随县,凭空增加两套行政机构编制,这才勉强撑起一个地级市的“框架”。

另外说明一点,“县”管“市”中的“县”只不过是适度规模的广域型政区的代名词,不过个人认为还是用“县”命名比较适当,就如同我们在翻译一些国家某级政区的用词一样。“市”也是严格意义上的“市”,而非泛政区化的“市”。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1-07-24 09:31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7-24
回 6楼(東七區) 的帖子
我在上初中学化学时,只知道原子的结构是最稳定的。随着知识的增加,才知道原子结构的稳定也是相对的。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全部科学知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7-24
楼主就是个文盲。
府州县,在清末以前,只不过是司法区划+税收区划。
而真正有行政功能的,是中央派出单位(学政、织造、漕运总督等)和城、镇。

县从来没成为‘原子’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7-24
Re:回 6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8楼境由心造于2011-07-24 08:06发表的 回 6楼(東七區) 的帖子 :
我在上初中学化学时,只知道原子的结构是最稳定的。随着知识的增加,才知道原子结构的稳定也是相对的。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全部科学知识。


如果你念过初中的话,你应该知道,单一原子物质是不存在的(纯金属是单原子物质,但是依然是由大量原子组成;而且,自然界没有纯金属的存在)。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7-24
回 9楼(東七區) 的帖子
学习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7-24
变成上物理课了,哈哈!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7-24
Re:回 5楼的帖子
引用第5楼境由心造于2011-07-24 07:19发表的 回 2楼(zhaohz) 的帖子 :
世界上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的稳定。正如楼上所说,唐以来的县,更确切一点,如果撇开行政区划废徙无常的五代动乱时期,从宋代开始,一多半的县保持稳定或基本稳定直到现在。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试问,中国还有哪一层级的区划单位,即便是把名称上的变换也包括在内,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维持如此程度的稳定?

宋朝到清末,近一千年,县级政区相对稳定是不错。但是,要注意三点
1、宋朝到清末,这近一千年,省地两级稳定性也相当不错的。你最好去查阅一下资料。
元朝的道(而不是省)相对于-宋路、明清的省承上启下
特别是东南地区,府州比县级更稳定。
2、民国以来,府州被废,县级跳调整也很大,单论汉地的话,最稳定的是省,而不是县
3、县级安2000多年算,就算不上稳定的了,按1000年算,省地县三级的稳定性彼此彼此,差不多的。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7-24
回 13楼(zhaohz) 的帖子
宋代以来,相对于行政中心和名称,州府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变化还是比较频繁的。在这一点上县的稳定性要更高。
现在的地级市相对于其前身州府已经完全变味:明清市区的州府在管辖规模的适度上远比现在的地级市合理。可以这样讲,其存废完全出于实际行政管辖的需要。而现在的很多地级市的设置则是为了壮大“中心城市”,甚至不惜整出一个“畸形”的政区出来。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7-24
你说的是个事实。名称是叫县,还是叫其它,可以从容讨论,我觉得管辖范围是很关键的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7-24
回 15楼(zhaohz) 的帖子
中国区划层级的精简最大的可能也就集中在地县两级,如果撤地,相应县的行政管辖区域规模就要增加,同样,撤县,地级区划的规模就必须缩小。至于名称,只要不是像现在这样出于“与时俱进”的目的甚至是事关地方官员的“红顶子”,一切都是可以考虑的。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7-24
回 7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你这意思,县的管辖范围扩大到整个地级市不就行了吗?
  你直接把地级市与所辖县的通名“市”与“县”对调不就行了吗?
  你要知道古代的县比现在的偏小,个数也多,今湖北省随州市民国以前的县级数目经常保持在5个以上。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7-24
回 17楼(幻象岭) 的帖子
此“县”非彼县,此“市”非彼市。
中国历史上的县,如果从面积规模上讲,总的趋势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渐分小。极盛时期的清朝,县及相当于县的区划数量也从未超过两千。像今随州市域的县数量超过现在的也只仅见于“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的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这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中便可查阅。
就湖北省而言,明清时期的府州管辖区域范围是否比现在的地级市更合理?尤其是安陆(钟祥)、德安(安陆)二府?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7-24
看看西汉的县,人口数量只相当于现在稍大点的乡镇。后世的县其实都是偏大

将来行政区划的改革必然是地县乡三级压缩成二级。至于所谓的县级稳定性,则完全没有意义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7-24
Re:回 17楼(幻象岭)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境由心造于2011-07-24 20:34发表的 回 17楼(幻象岭) 的帖子 :
就湖北省而言,明清时期的府州管辖区域范围是否比现在的地级市更合理?尤其是安陆(钟祥)、德安(安陆)二府?

     不合理,安陆府旁边还有一个荆门直隶州(平级),真是犬牙交错、竟陵办事需要跑老远。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7-24
回 19楼(youyuan) 的帖子
如果考虑到乡镇的存在及其数量,以及行政管理所必须的交通与通讯条件的现代化,那么县的规模就偏小了一点,而地级市的规模则过大、过于畸形。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7-26
不过,县的文化向心力在所有层级中是最大的,省的文化向心力要次于县,而市的文化向心力又次于省。
文化向心力与行政层级没有正反比关系。如乡差不多谈不上文化向心力的问题。
所有这些层级中,唯有县具有明显的文化向心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sz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7-26
多数县其实并无文化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7-26
引用第22楼假平凹于2011-07-26 09:24发表的  :
不过,县的文化向心力在所有层级中是最大的,省的文化向心力要次于县,而市的文化向心力又次于省。
文化向心力与行政层级没有正反比关系。如乡差不多谈不上文化向心力的问题。
所有这些层级中,唯有县具有明显的文化向心力。

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化向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城市群的问题。通常一个县城是县域各种中心的重合,其他的乡镇等都在县城为核心的城市群内;然后县域城市群又基本上组成了地级市城市群;在然后就组成省域城市群等等。
当各级城市群和区划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发生离心现象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7-26
文化,从来都是超越行政区划的。

首都、省会、县城,都没有全域的文化向心力。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