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924阅读
  • 82回复

[都市]各國前三大都會區比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2-02-07
轻松一下!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2-02-07
回 49楼(東七區) 的帖子
深圳特区扩大到整个深圳市的范围以后,现在根本不需要什么证件。
一个从来都没有来过的或者很少来过的人话,你何必当真!
因为工作原因,珠三角到处跑,从来没感觉有什么无法自由流通迁徙!
每年从东莞,惠州到深圳,广州工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2-02-08
不要说中国,法国的所谓都会区还不是包含一大片区域?

巴黎都会区人口1207.6万,而整个法兰西岛大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上海),99年总人口1097万,还不到都会区人口,而巴黎城区位于法兰西岛大区中央。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2-02-08
回 38楼(有的没的) 的帖子
赞成这个说法。
当“农民”在大陆成为一种身份象征而非职业时,基于这个基础上的所有统计都是混淆不清和自相矛盾的。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2-02-08
回 44楼(keating) 的帖子
台湾的市县合并升级跟大陆是两码事,与其说是合并,还不如说是精简机构。台湾也根本无需以此来“提高”城市化水平来自我标榜。
在“五都”中,除了台南市完全涵盖了台南都会区以外,其他如台中、高雄都没有完全涵盖整个都会区,台北与新北就更不用说了。
看看原台北、台中、高雄、台南县,除了台南,哪一个生活和住居在实际中心城市都会区的人口不超过半数?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2-02-08
Re:回 44楼(keating) 的帖子
引用第54楼境由心造于2012-02-08 10:03发表的 回 44楼(keating) 的帖子 :
在“五都”中,除了台南市完全涵盖了台南都会区以外,其他如台中、高雄都没有完全涵盖整个都会区,台北与新北就更不用说了。


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处定义的各都会区范围和你认为的不一样啊。。。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2-02-08
中国的行政实力比起其他地区来要强大的多,所以都会区这样的概念,还很难突破行政区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2-02-08
一个不是普遍理解的名词术语如果在阐述之前没有准确的定义的话,一切都是空谈;而如果这种定义不切实际的话,推出来的结论一样毫无意义。我们在这里谈论的这个都会区,显然没有给他下一个准确的和切实的定义,所以得出来的结论不会有太大意义。

至于有的没的的的确是拿台湾的标准当作是普世的都会区的标准了,而且更错误的是拿台湾都会区定义中一些本不该是都会区所具有的内涵当作评判标准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2-02-08
都會區的區分標準應是:
經濟緊密聯繫;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交通與社會生活、都市計畫和基礎設施建設相互影響

依此標準,深圳東莞和香港當然是一個都會區。香港所有工業超過九成都是在深圳尤其在東莞的。而港商在珠三角非常龐大的工業投資,又倒過來支撐了在香港本土的第三產業,否則香港那80%第三產業怎樣來的?

建成區是否連在一起,那倒真的不太重要。透過鐵路運輸,現在由香港市區去深圳市區也不過半小時多一點。未來通了高鐵,去深圳車程只是14分鐘。這心理距離已經非常短的了。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2-02-08
我觉得过于夸大或缩小中国大陆的都市区人口是不对的。
就拿我比较熟悉的北京为例,北京市常住人口2010年为1961万(2011年突破2000万),其中怀柔、平谷、密云、延庆都属于远郊区县,与都市区不连,这些县城和乡镇村共计150余万常住人口,应该排除在外。大兴、昌平、顺义、通州、房山等近郊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铁沿线的首都居住区、与市中心紧密联系的卫星城区,居住在与主城区不相连的镇、村人口已经很少。其他各区都是无可争议的北京都市区范围。另外,北京的居住区还包括河北省的燕郊,常住人口35万。因此,北京都市区的常住人口约1800万左右。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2-02-08
第三大都市区个人认为是广州-佛山都市区,广州主城区已经与广州市番禺区、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顺德区无缝相连。广州主城区与番禺区的人口为1000万,佛山市南海、顺德、禅城三区的人口为600万。而广州市花都区、南沙区,佛山市三水区、高明区因与主城区距离较远并且有非建成区阻隔,因此暂不纳入都市区统计。所以广州都市区人口约1600万。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2-02-08
这样,上海2000+北京1800+广佛1600=5400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4.1%。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2-02-09
不过就统计来说,我觉得最容易进行数字化的操作的,就是通勤通学率。因为统计一定是建立在精确数字基础上的。通勤通学则是衡量两地经济、社会是否紧密联系的重要标志。

可惜的是,中国大陆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并没有关于通勤通学的统计。

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中国大陆统计都会区,那么其基本统计单位,显然应该是乡镇,而不是县市。
所以理论上,要统计通勤通学率,就必须知道在长沙城区上班的人,有多少住在郎梨镇,多少住在暮云镇,多少住在株洲城区,多少住在湘潭城区,多少住在开慧镇。然后根据一定百分比的下限标准,判断长沙都会区的边界。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居住在开慧镇的劳动者和学生中,有2%是在长沙城区工作或读书的,那么就应该归到长沙都会区的范围,否则就不是。也许有人觉得2%很低,其实不低的。要知道日本才1.5%。

现在的问题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数据公布出来。统计部门也没有这项数据汇总。所以,中国大陆并没有关于“都会区”这一概念的统计。的确有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都会区进行阐述,但都是研究。

如果有些人拿这些研究来说中国政府对都会区统计的不当,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政府并没有做这件事,自然谈不上对与错。

比如讲,上海郊区的九亭,外来人口多,于是被认为属于上海都会区。但是另一方面,即使一个地方哪怕是没有一个外来人口,同样也可以被划入某个都会区中,因为剩下的本地劳动者,可能也有2%通勤。

实际上还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都会圈在统计上是否可以重叠?地理上相邻的都会圈是否要合并计算?这些问题也不一定都有标准答案的。比如美国有好几种合并的算法,但是台湾好象可以不合并计算(原来台北-基隆大都会区、桃园-中枥大都市区、新竹次都会区地理上是接壤的,但是还是分3笔计算,当然最近的人口普查时,是否有调整计算我就不清楚了)

顺回“境由心造”,台湾正式公布的台北大都会区,原包括台北市、基隆市全部,新北市(除坪石乡、莺歌镇),莺歌镇属于桃园大都会区。现在不知道有无更改。

至于深圳,在惠州买房如果不自住,那不能使惠州成为深圳都会区的一部分,要使一个都会区,必须有一批人每天开车来回。

问题是,深圳东莞的很多工人,都是住在工厂宿舍,这一定会影响通勤率的。通学方面,住宿舍和陪读,也会降低通学率。

像上海都会区,根据一些资料估计,西北到安亭(也就是沪苏界)是一定的,住在安亭到普陀区上班的大有人在,昆山的花桥好象也算,昆山城区算不算我不敢乱说。
西南到松江肯定没有问题,松江人有坐火车到市区上班。那能不能到枫泾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区域,按照六普来推算,怎么说1900万也是不会少的。

珠三角我了解太少,就不拿数字说了。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2-02-09
都会区确实很难界定的,既不能以建成区为唯一标准,也不能以交通的时间为唯一标准。一些主城周边未与主城建成区相连的乡镇村庄,尤其是外来人口集中的村庄,与主城的实际通勤率要远高于2%。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情况不同,在岛内,台北人和桃园人不互称老乡,在大陆,重庆同乡会上你会看到来自万州的朋友。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2-02-09
引用第62楼keating于2012-02-09 00:07发表的  :
不过就统计来说,我觉得最容易进行数字化的操作的,就是通勤通学率。因为统计一定是建立在精确数字基础上的。通勤通学则是衡量两地经济、社会是否紧密联系的重要标志。
可惜的是,中国大陆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并没有关于通勤通学的统计。
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中国大陆统计都会区,那么其基本统计单位,显然应该是乡镇,而不是县市。
.......

所以说,上海在2000万左右,北京在1800万左右,都是靠谱的。而珠三角地区就复杂一些,因为中心不止1个。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2-02-10
台灣都會區,原本有一個官方定義的,

行政院主計處定義

1.都會區係指在同一區域內,由一個或一個以上之中心都市為核心,連結與此中心都市在社會、經濟上合為一體之市、鎮、鄉(稱為衛星市鎮 )所共同組成之地區,且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
  (1)中心都市:都會區內之中心都市,須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①人口數達二十萬人以上。
      ②居民百分之七十以上居住在都市化地區內。
      ③就業居民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本市、鎮、鄉工作。
  (2)衛星市鎮:在一個區域內,中心都市界限以外的市、鎮、鄉,合於下列條件之一者,劃定為衛星市鎮,但不與中心
      都市或其所屬之衛星市鎮相毗鄰者,應不視為衛星市鎮。
      ①該市鎮鄉內之就業居民,至少有百分之十通勤至中心都市工作者。
      ②該市鎮鄉內之就業居民,通勤至中心都市未達百分之十,但在百分之五以上;且其居民有百分之四十以上是住在與其中心都市屬同一個都市化地區者。
      ③均未達①、②兩項之標準,但其四面皆被衛星市鎮包圍者。
      ④若一市、鎮、鄉依其就業居民通勤比率,同時可劃入兩個相異都會區時,則以通勤比率較高者為準,若比率相同時,則以距離中心都市較近者為準。

2.都會區以其人口數之多寡分為大都會區與次都會區:
  (1)大都會區: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一百萬人以上者。
  (2)次都會區: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一百萬人以下者。

3.都會區之名稱以區內人口數最多之中心都市名稱命名。

4.兩個或兩個以上都會區,若其最大中心都市相距在?公里以內或相毗鄰連接面達一公里以上,且在就業通勤上有緊密之聯繫者,得合併成一個都會區,都會區之名稱則須以兩個較大都會區之最大中心都市之名稱同時命名,其名稱之先後以中心都市人口數多寡為序。

而最後一次分類定出來結果也是1993年公佈的,距今快20年了也沒有訂正,所以可能不一定符合目前的分佈。
當時公佈的結果如下

臺北基隆大都會區:臺北市、板橋市、三重市、中和市、永和市、新莊市、新店市、樹林市、三峽鎮、淡水鎮、汐止市、土城市、蘆洲市、五股鄉、泰山鄉、林口鄉、深坑鄉、石碇鄉、三芝鄉、石門鄉、八里鄉、平溪鄉、雙溪鄉、貢寮鄉、金山鄉、烏來鄉、基隆市、瑞芳鎮、萬里鄉。

中壢桃園大都會區:中壢市、楊梅鎮、龍潭鄉、平鎮市、新屋鄉、觀音鄉、桃園市、鶯歌鎮、大溪鎮、蘆竹鄉、龜山鄉、八德市。

臺中彰化大都會區:臺中市、潭子鄉、大雅鄉、烏日鄉、大肚鄉、龍井鄉、霧峰鄉、太平鄉、大里市、彰化市、和美鎮、花壇鄉。

高雄大都會區: 高雄市、鳳山市、林園鄉、大寮鄉、大樹鄉、大社鄉、仁武鄉、鳥松鄉、岡山鎮、橋頭鄉、燕巢鄉、彌陀鄉、梓官鄉、旗山鎮、美濃鎮、杉林鄉、屏東市、麟洛鄉。

臺南大都會區: 臺南市、七股鄉、安定鄉、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永康市、湖內鄉、茄萣鄉。

新竹次都會區: 新竹市、竹北市、竹東鎮、新埔鎮、穹林鄉、橫山鄉、北埔鄉、寶山鄉。

嘉義次都會區: 嘉義市、水上鄉、中埔鄉。

**都會區、非都會區之分類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八十二年七月頒訂「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第一次修正)」報告


但依據主計處在2010年5月18日發布的新聞稿,上述定義範圍連同全台灣各種統計地區的分類定義,將在當年12月25日停止適用。

理由如下

一、「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於民國 74 年訂頒,目的在於統一政府統計之地區分類,內容包括聚居地分類、都市化地區分類、都會區分類及區域分類等 4 項,自 82 年 7 月第一次修訂迄今近 17 年,各項分類已不合時宜。
二、鑑於國際上並無通用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且各機關習慣以行政區域發布統計資料,加以編修作業不符成本效益,故自本(99)年 12 月 25日起停止適用本分類。

所以目前台灣都會區沒有官方定義。


但就算在接近20年前,台灣都會區的範圍也是跨越行政區的。就算用現在的行政區來看,當時的台北基隆大都會區就跨越台北,新北,基隆三個行政區。中壢桃園大都會區雖然主要在桃園縣,但也包涵了新北市的鶯歌區。台中彰化大都會區也跨越了台中和彰化兩地。台南都會區跨越了台南和高雄,高雄大都會區跨越了高雄與屏東。新竹次都會區跨越新竹縣市,嘉義次都會區跨越嘉義縣市。

以台灣的經驗,都會區跨越行政區是常態。


另外,回覆上面幾樓的幾個誤解

1.在“五都”中,除了台南市完全涵盖了台南都会区以外,其他如台中、高雄都没有完全涵盖整个都会区,台北与新北就更不用说了。-->這並不對,台灣五個直轄市,沒有一個直轄市的行政區是涵蓋整個都會區的。幾乎每一個都會區都有跨界。

2.台湾的建制市,就是面积比都市区还大-->這也有點不真實。理由如上一條。



[ 此帖被minimal在2012-02-11 00:09重新编辑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2-02-10
划定都市圈不能仅仅看城区建设是否无缝对接,一个健康发展的都市圈必然拥有在建设上不相连的卫星城,近几年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出现,比如政府在规划的同时,会在主城和卫星城之间建设绿带以隔离,但在城市生活上会形成一个总体,上海的嘉定、松江都是类似情况,但目前这些卫星城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卧城,不能起到真正卫星城的作用。所以划定都市圈应该以30公里为半径,囊括主城和外面的小城镇,也许这些小城镇以前会有级别很高的建制,可能在地域认同上与主城不同,但依然可以划分为一个大的都市圈,比如上海都市圈,很明显包括整个上海市(崇明除外)外加花桥镇,内部的松江依然在文化认同上和上海有一定的差别,松江人、松江话依然有别于上海人、上海话而存在,包括上海内部完全属于城区一部分的虹口、杨浦、徐汇等较为边缘的市中心区,依然有很多当地居民对虹口人、杨浦人之类的名词有认同感。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2-02-10
以台灣的舊規則來說,有一條

衛星市鎮:在一個區域內,中心都市界限以外的市、鎮、鄉,合於下列條件之一者,劃定為衛星市鎮,但不與中心都市或其所屬之衛星市鎮相毗鄰者,應不視為衛星市鎮。

中心都市,衛星市鎮組成都會區。

所以沒有地理上面的相鄰。就算通勤比例夠,仍然不會被認可為衛星市鎮。

不過這種標準也只是台灣當時的作法,不一定能推到適用於其他國家與地區。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2-02-11
引用第66楼凯尔盖朗于2012-02-10 17:26发表的  :
划定都市圈不能仅仅看城区建设是否无缝对接,一个健康发展的都市圈必然拥有在建设上不相连的卫星城,近几年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出现,比如政府在规划的同时,会在主城和卫星城之间建设绿带以隔离,但在城市生活上会形成一个总体,上海的嘉定、松江都是类似情况,但目前这些卫星城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卧城,不能起到真正卫星城的作用。所以划定都市圈应该以30公里为半径,囊括主城和外面的小城镇,也许这些小城镇以前会有级别很高的建制,可能在地域认同上与主城不同,但依然可以划分为一个大的都市圈,比如上海都市圈,很明显包括整个上海市(崇明除外)外加花桥镇,内部的松江依然在文化认同上和上海有一定的差别,松江人、松江话依然有别于上海人、上海话而存在,包括上海内部完全属于城区一部分的虹口、杨浦、徐汇等较为边缘的市中心区,依然有很多当地居民对虹口人、杨浦人之类的名词有认同感。


你没有必要把文化生活圈和都市圈混在一起,本来就是两码事,与提历史认同无关的,提都不要提。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2-02-11
回 65楼(minimal) 的帖子
我指的是市县合并后的新台南市,其他也一样。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基于你罗列出的这些规定。
另外,补充一点,大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区可以沿用台湾的桃园-中坜都会区双中心或多中心模式来划定。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2-02-11 13:22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12-02-11
Re:回 65楼(minimal) 的帖子
引用第69楼境由心造于2012-02-11 13:10发表的 回 65楼(minimal) 的帖子 :
我指的是市县合并后的新台南市,其他也一样。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基于你罗列出的这些规定。
另外,补充一点,大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区可以沿用台湾的桃园-中坜都会区双中心或多中心模式来划定。


就算是合併後的新台南市,也無法涵蓋二十多年前以當時的標準化定的台南都會區的範圍。

二十年前的標準化定的台南都會區的範圍,以現在的行政區來看,仍然是橫跨了台南市的一部份以及高雄市的一部份。

其他一樣,其他都會區沒有一個只分布在單一的行政區內。

所以你這句話"除了台南市完全涵盖了台南都会区以外,其他如台中、高雄都没有完全涵盖整个都会区,台北与新北就更不用说了"是不對的.

台南市"沒有"完全涵蓋台南都會區。

其他台中高雄新北台北自然也都沒有完全涵蓋各自的都會區。我們的都會區普遍是溢出行政區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五都中,大部分的都會區也沒有完全涵蓋行政區。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的轄區內各自有不少山區,農村,等尚未都市化的區域。

直轄台北市,省轄嘉義市,基隆市,新竹市是台灣僅存以前切塊設市的傳統下還存在的建制市。這些城市幾乎可以當成全市都被都會區所涵蓋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12-02-11
回keating:現在惠州的房子往往會掛著「深圳東」的名義來深圳開賣。

(例如:「深圳东。星河丹堤」樓盤,網上介紹的具體地址在:深圳惠州市惠阳区淡水淡澳河以西(亚公顶国家森林公园旁))

不過,由這個「深圳東」到深圳市中心上班,的確頗不便。因為深圳二線關外的交通系統本來就不好。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12-02-11
Re:回 65楼(minimal) 的帖子
引用第69楼境由心造于2012-02-11 13:10发表的 回 65楼(minimal) 的帖子 :
我指的是市县合并后的新台南市,其他也一样。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基于你罗列出的这些规定。
另外,补充一点,大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区可以沿用台湾的桃园-中坜都会区双中心或多中心模式来划定。


台湾的问题minimal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重复。
至于长三角或珠三角,自然是不能用桃园-中枥都会区来比照的。

非要比的话,应该是“台湾西海岸都会区域”(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是既有概念,google都goo的到),这个“都会区域”,用中国大陆更常用的名词,应该是“城市群”或“城市带”。

长三角的正确说法是长三角“城市群”,而不是长三角都会区。(这一点,也可以通过google出来的数量来印证)

这个问题,我去“城市与城市化”版单独开个帖子澄清一下好了。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12-02-12
划分都市圈的确是件麻烦的事,不同标准差别巨大,有的是城市连绵区,有的是紧密的城镇集群,就拿长三角来说,上海市可以算作一个大的都市圈,然而上海、昆山、苏州亦可成为一个大的都市圈,在不少国外的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排名中,把上海-苏州算作一个都市圈。然而根据城市人口的生活实际来看,上海都市圈按行政上的上海市更为恰当,偶尔可以囊括花桥。现在国家的很多都市圈规划都是城市群的划分,比如南京都市圈,只是将与南京一百、两百公里内的城镇划为一个都市圈。这是典型的城镇群,而不是都市圈。目前来看,最好的都市圈划分还是应该以通勤为标准划分,然而这个在中国操作性较小,日本对于通勤研究较为成熟,因此日本内务省所划定的都市圈较为合理。中国的都市圈研究还应该有待加强。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12-02-12
是的,珠三角,長三角如果要定義的話,比較類似城市群或者城市帶的概念,而不是都會區的概念。

可以比擬的觀念應該類似美國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的東北城市帶,芝加哥-匹茲堡城市帶,西岸加州從舊金山到聖地牙哥的城市帶。日本的太平洋帶(從茨城到福岡的沿太平洋岸的地區),台灣西岸,歐洲的藍蕉帶(blue banana: Leeds, Liverpool, Manchester, Birmingham, London, Amsterdam, The Hague, Rotterdam, Brussels, Antwerp, Eindhoven, the Ruhr, Düsseldorf, Cologne, Frankfurt am Main, Luxembourg, Stuttgart, Strasbourg, Zürich, Turin, Milan, Venice, and Genoa a),金蕉帶(golden banana:Genoa–Monaco–Nice–Marseille–Nîmes–Montpellier–Narbonne–Perpignan–Girona–Barcelona–Tarragona–Castelló–Valencia–Alicante–Murcia) )這種巨型的城市群。

這種巨型城市帶,人口動輒破上千萬。但很明顯的,不可能像都會區一樣完全都是城市化地區。這已經是另一種更大數量級的城市規模了。


[ 此帖被minimal在2012-02-12 01:54重新编辑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