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46阅读
  • 68回复

[标准/幅度/规模]我根据人口面积计算各省规模,欢迎指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7-08-17
警察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和他交流简直是一种痛苦!
坚持走自已的路让它咧吧!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7-08-17
引用第45楼牛牛于2007-08-17 12:05发表的  :
警察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和他交流简直是一种痛苦!
坚持走自已的路让它咧吧! [表情]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7-08-20
经典物理学范围内,不符合牛顿力学物理定律的都只有废除一条路。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7-08-20
      没这么夸张吧!我只是对人口、面积规模的一种测算,还没有上升到物理学的范畴吧。难道你认为我是在制造物理公式?你的加法公式也算不上物理公式吧?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7-08-20
自然规律均脱不了物理、数学两大范畴。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7-08-21
1*10000=10000*1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7-08-21
省县规模仅可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实际分省的依据!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7-08-22
引用第51楼Erein于2007-08-21 20:23发表的  :
省县规模仅可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实际分省的依据!

那你认为以什么做依据比较好?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7-08-27
引用第50楼Erein于2007-08-21 12:12发表的  :
1*10000=10000*1

可以这样理解。虽然不是非常合理,但也可以接受。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9-01-22
引用第19楼仙峰俊俏于2007-08-06 09:34发表的  :
3、面积、人口、经济三个要素间,经济指标是最容易浮动的,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而区划调整要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稳定,如果加上经济指标,数年以后,各行政区间就会又出现新的较大的不均衡。
这是引用阿蚌批驳本人的话。经济指标容易变化,难道人口指标就不容易变化?看看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幅度就知道结果了!

请看2008下半年各省经济变化情况,应该证明我的观点不虚吧?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9-01-23
引用第54楼阿蚌于2009-01-22 19:51发表的 :
请看2008下半年各省经济变化情况,应该证明我的观点不虚吧?


没有恒久不变的事情,行政区划也如此。

现在有问题了,调整!

过几十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再调整!

就是这么简单
分省 撤地 并县 虚乡 革新市制 村社自治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9-01-23
分省还得有个公式?
我算是长见识了
中央直辖要谨慎,民族自治需调整;特别行政要改变,省县直辖是根本。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1-08-15
    个人认为所有公式还要加上土地利用类型加以修正,那样才能考虑环境人口承载力。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1-08-15
均衡分省论:削山川河流之“足”,适均衡切块之“履”!

中国古代有一个削足适履的故事,听起来是笑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的事情却不少见。
在大量的分省方案中,追求面积和人口的均衡是一个普遍的目标,我们可以称之为“均衡分省论” 。他们的做法就是“均衡”分省,削山川河流之“足”,适均衡切块之“履” !
本文要对“均衡分省论” 探讨剖析。

(1)均衡分省论的历史和现状
均衡分省论由来已久。例如:1931年2月16日 民国内政部改划省区各提案 提出:          

境界区划必以下列五者为标准:
(一)土地之面积;
(二)户口之现著与生齿之预测;
(三)财赋之现额与增加之推定;
(四)实业之现况与发展之设计;
(五)交通、教育之适中、建设与人、物之集中。

此中:(一)为固定性,应就其分配下均数,以定疆域大小且属县之多寡;(三)(四)(五)非固定性,应就其现额、现状,以(一)、(二)共同平均之,以定出治之所宜,而以所预期者,为将来设施缓急之准。
(资料来源:方舆论坛坛友:大野叟 )

可见早在民国时期,就相当具体的提出了“共同平均之”的理念。近年来,学术理论界秉承近代以来的主流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均衡分省”的理论。谭其骧、周振鹤、葛剑雄、戴均良、浦善新等都提出了均衡分省的观点和方案。
均衡分省论者一致认为:中国省级太大,应该划小行省,而分省就要“均衡”。
那么,怎样才算均衡呢?把学者们提出的均衡标准归纳一下就是:
1、各个省的人口总量、国土面积相对均衡;
2、各个省会的地理位置相对均衡分布; 
3、省会城市应该力求位于几何中心,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要均衡;
4、各个省辖县的数目相近(葛剑雄提出:每省平均管辖40至50个县。);
5、地图均衡美观。


按照学者们的论述,均衡分省的好处是:如果各省的面积和人口均衡,那么各省政府的“工作量”就均衡。同时,编制均衡、经费均衡、官员级别均衡、经济社会活动的均衡,城市的辐射范围均衡等等。

现在可以说:经过诸多学者的阐述论证,均衡分省论已经是学术理论界的主要理念。成为分省论者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在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中已经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均衡分省论的误导下,大量的学者和数不清的业余爱好者研究了大批分省方案。几乎所有的分省方案中,都把追求面积和人口的均衡作为第一标准。至于对“均衡标准”的理解和解释就千差万别了。


(2)“均衡切块”就管理方便吗?
均衡分省论者认为现在行政区幅度过大,管理不便。那么划小了就管理方便吗?
请问:哪位能够证明一下:除了那些地广人稀的边疆省区以外,哪个省的面积过大?哪个省管理不便?地方政府唯恐地盘太小,哪有面积过大之说?如果说管理不便的话,那是因为跨山跨河、犬牙相入,而不是面积过大。西部确实存在管理不便的问题,那是因为自然条件,即使划小仍然管理不便!
更何况,省级政府是管衙之衙,管官不管民。省市二级政府的施政方式主要是逐级下达文件指示,有事开个会,必要时跑一跑,需要省级政府“亲自”处理的事情并不多。大量的亲民政务是由县一级实施的。根本谈不上省级面积过大!

省制自元代形成、虽有“划小”之声,而无“划小”之举。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合省而不是分省:辽东辽西合为辽宁,目的是发展工业。西康入四川,是为了民族地区团结安定。察哈尔热河拆分是为了内蒙。
再举一个实例:有不少人主张秦巴省,东川省,这个省在地图设计上看似均衡,而实际上中间隔着大巴山,二侧在经济生态也没有互相依存关系,能够管理方便吗?


(3)均衡分省无标准: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互相否定!
在均衡论的误导下,出现了大量的均衡切块的分省方案。这些方案看似均衡,其实仅仅是数量上的、形式上的、地图上的均衡,而在 实际上却极不均衡。
细看一下这些分省的方案就会发现:均衡分省的方案本身就不均衡!如果面积均衡了,那么人口就不均衡,反之亦然,如果再看经济那么就更不均衡。城市乡村也不均衡。按照公式计算均衡了,布局又不均衡……。
其实,即使真正实现了面积和人口的匀衡,那么,在其他领域也不会匀衡。我们再来看东部沿海那些面积和人口和相对位置基本匀衡的城市,他们的经济、文化、科技、生态是多么不匀衡!即使在大家认为最理想的浙江,虽然城市布局十分接近蜂窝状区划结构,但是经济水平差异明显,人口分布也不均衡,

可以说:任何分省方案都不能满足均衡论者提出的所有均衡条件,不用说绝对均衡,就是相对均衡也达不到。到头来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均衡分省论者自相矛盾!

另外,每个人对“均衡”的理解也完全不同,在方舆论坛上有上百个分省方案,每个方案都有理由。细看一下:网友评论的内容几乎都是某地应该划入某地之类,实际是否定意见,可见,对“均衡”分省的理解可以无限解读。
如果你的方案是“均衡”的,那么他的方案就是不“均衡”的,总不能上百个分省方案都“均衡”吧!
均衡分省论者的困境就在于不可能在“均衡标准”上形成共识。
所以,均衡分省论者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互相否定!

(4)削“山川河流”之足,适“均衡切块”之履
如果我们请方舆论坛里面的做图高手,把“均衡切块”的分省图和地形图、水系图重合一下,你再看看是什么样!
山不一般高,水不一般长!你要“均衡切块”就必然切割山川!
这样分省比原来的犬牙相入还犬牙相入!

百年以来,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毫无例外的严厉批评“犬牙相入” 。可是,均衡分省论者明明知道犬牙相入“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还要削“山川地形”之足,适“均衡切块”之履呢!
如果真的实施这些“均衡”分省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那么,中国的山川、河流、湖泊都将面临新一轮的切割,更加支离破碎!旧的矛盾没有解决,又产生更多的新矛盾,制造巨大的内耗。中国将重蹈“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覆辙!

如果你要均衡分省,你就必然切割山川河流,如果你承认犬牙相入有害,那么你就应该顺应自然,放弃均衡。
“均衡分省论”是完全错误的!他的最根本的错误就是以主观愿望去破坏自然规律,制造新的“犬牙相入”。


(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来就不匀衡
在各种公文、讲话、文章里,经常有人批评抱怨这不平衡,那不平衡,处处是不平衡,“不平衡”简直成了标准的八股语言。其实,不平衡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来就不匀衡。均衡分省论所追求 的“均衡”根本就不存在。
让我们放眼观察:
宏观宇宙:天体星系不一般大,九大行星也不一般大。
微观世界:分子、原子、各种基本粒子不一般大。
自然    界:山不一般高,水不一般长!山区平原,沙漠水乡,丰富多彩。
生物    界:动物有大小之分,林木有乔灌之别。
人类社会:国家有大小强弱之差,民族有文化之异。
家庭:有人口多少、日子有贫富。
人:人有高矮瘦胖,五个手指头不一般长,胳臂没有大腿粗壮,  头和脚各有各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社会领域:

军事方面:解放战争时期,如果没有大野战军就打不赢三大战役,没有小独立团不能剿灭土匪。今天,如果没有海陆空天多兵种协同配合的大集团军,就打不赢立体战争,没有特种兵就应付不了特殊紧急情况,对付不了恐怖分子!
经济领域:既有资产千亿的大企业集团,也有三五个人的小作坊。
如果没有生产飞机汽车的大产业,国家强大不起来;
而没有小作坊生产针头线脑,老百姓没法过日子。少了哪个也不行!

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特长,大大小小各有个的用处,何必均衡?

城市有大有小吧!房屋建筑有高有低吧!
农村、居民点有大有小吧,人口有差别吧!
机关衙门、企业事业单位也有大有小吧!
中国的三口之家够“均衡”吧!但是日子过得怎么样呢?有的有房有车,有的衣食艰难,怎么能够均衡呢?

可见: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国家还是个人;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体育,处处都不均衡!世界就是一个不均衡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怎么能够均衡呢?

如果人的五个手指一般长,那是痒痒挠!攥不成拳头!
如果胳臂大腿一般长,人就成了猪狗牛羊那样的四肢动物!
人类正是通过“不均衡发育”而进化到直立行走的,如果在当初人的四肢“平衡”发展,那么今天的人就还是四肢动物。和大猩猩一样!
可见, “均衡分省论”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想象。根本没有可行性。

(6)马克思和毛泽东论平衡和不平衡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平衡和不平衡的角度对许多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马克思研究了不同的生产部门、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各个资本集团之间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正是在分析各个领域中大量存在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概括。他说:“平衡总是以有什么东西要平衡为前提,就是说,协调始终只是消除现存不协调的那个运动的结果”。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平衡是以不平衡为前提的,不平衡是经常的,平衡是消除不平衡的结果。
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过程中从运动的角度对平衡与不平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相对静止即平衡,一切平衡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同时他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极为重视,并对此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极大地发展了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思想。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他指出:“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
在《矛盾论》一文中,毛泽东从哲学高度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作出了理论概括,系统地提出了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他指出:“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东西,人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是革命政党正确的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该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并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把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法应用于经济建设的研究
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
他指出:静是平衡,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经济的发展总是有进有退,平衡和不平衡不断转化,波浪式前进,不平衡发展。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揭示了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从而揭示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中前进。

可见,“均衡分省论”本质上是一种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违背辩证法的,是脱离实际的。二十年的分省争论的乱局证明了“均衡分省论”不可行。


(7)流域区划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我在《分省论者的现实困境和理论误区》一文提出:要分省,首先要有一个道理讲得通,感情能接受的标准和原则,然后确立一个区划模式,这样才能制定一个令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改革方案。这样才能上有动力下无阻力!这个方案就是流域区划

这里,仅强调三点:
1、流域区划可以根除犬牙相入的一切弊端,理顺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关系。
2、流域区划有刚性的可操作性:流域区划严格确切,没有解释余地,没有想象空间,一切都明明白白,分水岭就是分水岭,边界划分一目了然,没有讨价还价的争议理由,没有惹是生非的借口。只要把道理讲透,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3、一些多因素论者,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把流域和其它因素对立、割裂、孤立开来。其实,流域省可以最大限度的、最完美地融合政治、经济、国防、历史、文化、民族各个行政区划因素。按照流域原则划分的自然区、生态区、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是完全吻合的。和各种因素不对立、不抵触,没有矛盾。

(8)山川形便,顺应自然,当大则大,当小则小。            
山不一般高,水不一般长!山区平原,沙漠水乡,丰富多彩。正是无数的不平衡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大中华!
在确立了流域区划的原则后,由于各流域的面积不可能相同,那么同级行政区划的面积也就不可能相同。根据河流湖泊、水系流域、山川、地形,顺应自然规律,当大则大,当小则小,才是真正的匀衡!
在滦河人建议的的流域省区划中,塔里木河、淮河、珠江、汉江、辽河将成为新的大省;同时也有海南、宁夏这样的小省。在郡、市县(川)这三级也必然会有大有小,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这些大省必将发挥重大的骨干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他们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使周边地区受益。而那些相对较小的省也会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发展。

不论行政区域大小,只要是一个生态地理单元,符合流域原则、顺应地理生态规律,就有活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是合理的。
如果拘泥于历史沿革,或者凭主观设定均衡标准破坏自然切割山河,就不能根治传统体制的痼疾。



(9)不均衡发展新理论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不匀衡发展”的新理论。大意是: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例如:河流的左右二岸是对称的,应该匀衡发展,但是河流上游下游却是不对称的,功能是不同的,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国家划分国土功能区的决策就是根据这一 理论制定的。
2007年《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就是根据针对不同地区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模式。重点规划了各个流域的上游的生态功能区。而下游沿江沿海地区则是经济开发区、城市群和城市圈。  

据介绍,《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它对中国的生态空间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了中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据此方案,中国被划分为二百一十六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一百四十八个,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八;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四十六个,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一;人居保障功能区二十二个,占国土面积百分之一。

既要有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要有特色的中小城市。
既要有上游的生态水源区,也要有下游的高新经济区
中国地域广大,不平衡才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河流上游下游的不平衡,才能科学合理的划分国土功能区

      滦河人坚定地认为:在现在的“犬牙相入”的区划格局下,各省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根本解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可能成功实施。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需要体制创新。只有彻底摒弃以历史沿革维系的现行省市县行政区划,按江河湖泊海洋流域重新划分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形成“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的地方行政区划体系,才能根除横向切割的种种弊端。

参考文章:
“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广东省增城县域经济竞争力连续六年居广东首位
      -新农村商网  2008-07-21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三大功能圈,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

  广东省增城市是著名的荔枝之乡,也是工商生态新城。2000年以来,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平均年均增长38.98%,2007年达77.22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从1999年的58位跃升到今年的12位,连续六年居广东省之首。
    中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主任刘福刚介绍,目前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强县富民”和“科学发展环境”已经列入评价体系。今年位居12的增城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环境都被评为A级,地区相对富裕程度被评为A+,从数字统计分析看,增城近六年来的发展势头的确愈来愈猛。

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

        曾经有位在东莞投资办厂的台湾商人问:“增城?是广东的吗?”其实,增城与东莞仅一江之隔。据说,这事发生在8年前。当时的增城在投资商中的知名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粗放发展造成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现象使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原因之一。人们将过去这种发展方式形象地称之为“摊大饼”。
  从“摊大饼”到“切大饼”,是增城经济决策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走出的化解困境妙招。在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内,几乎都存在着经济发展的类型之分、快慢之别,也就是发展的不平衡。2002年开始,增城提出用“不平衡发展”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用“切大饼”的方法将全市划分为南北中三大功能圈,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
     增城市南部紧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好,
南部就被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兴工业化区;
中部是增城市区,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集聚效应强,这里就被定位为优化开发的创业安居与文化产业区;
北部是山区,青山碧水,四季如春,发展生态旅游和健康休闲产业前景广阔,这里就被定位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目标是营造国际化乡村生态大公园。
    
增城人对分区定位的理解是:“不平衡发展就是应该有刚有柔,不能平均用力。看似不平衡,实则能达到更高意义上的平衡。”实践证明,三区互动互补,推动了社会协调发展。南部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既发展了先进制造业,又带旺了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部抓城市环境建设,为南部营造了一流的生活环境,也为北部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载体;北部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中南部地区应在一流的生态环境,确保全市人民和上优质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保护也是一种发展

       人们常说,无工不富。南部发展工业富起来了,北部禁止发展工业,百姓能富起来吗?财政捉襟见肘怎么办?干部政绩如何考核?

        让百姓富起来,并非只有发展工业一条路。增城北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及生态旅游,2007年共接待游客2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三成多,仅白水仙瀑景区即接待近60万人。上九陂村村主任温锦洲说,白水仙瀑旅游景区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3毛钱一斤的番薯现在能卖到3元,餐饮业也是顾客盈门,人均收入已经从2000元增加到5000元。
    正果镇镇长吴锦扬说,当地有一片沙滩,以前村民常常采砂去卖。政府为保护环境禁止采砂,当时农民还不理解。现在随着景区建设的推进,游客接踵而至,村民尝到了甜头:原来保护也是一种发展啊!
  营造绿水青山也是发展金山银山。增城成功打造了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了金叶子酒店、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等一批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项目。策划了登山旅游节、广州增城菜心节等活动,打响了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和一批增城名优农产品品牌。所有这一切,都为农民进一步走上致富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跟南部、中部比起来,差距还是存在的,这要靠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让南部工业区帮着为蓝天和绿水买单。从2002年起,增城每年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每年补贴各个山区镇250万元。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反哺北部三个镇,主要用于转移农民、教育、治安等社会事业,并且还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北部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按照2008年实行的对镇财政办法,今后每年增城市转移给北部三个山区镇的财力将达4415万元。
  因为GDP不再是镇街干部的绩效考核的惟一指标,干部保护生态、发展都市农业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增城制订了一套有针对性的考评办法,围绕三大主体功能区定位区分考评侧重点。在经济发展方面,南部镇侧重考核工业总产值,中部侧重考核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功能配套能力,北部镇只考核农业和服务业产值,不考核工业,避免了片面发展工业的冲动,避免了一讲发展就是搞工业的误区。

城乡统筹 事半功倍
划分三个主体功能区的思路决定了增城的社会经济更容易实现城乡统筹的和谐发展。
     增城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从客观上就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与就业,有利于城市化步伐加快。目前,中部的增城中心城区面积急剧扩大,置业安居聚居人口的效应增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2.47%,比199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而在北部生态旅游区的工作人员90%是增城农民,这些农民在景区内作保安、餐厅服务员、清洁人员等等,仅在白水寨景区就有约1700名村民就业。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汽车驾驶、电工、烹饪、美容美发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北部生态区还为南部工业区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据当地劳动部门统计,2002年以来,增城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4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近90%。
  当然从主观上,增城市也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近年来他们重点围绕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在增强城镇带动能力、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上下大功夫,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齐头并进,让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农民分享到了增城大发展的成果。去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到到6600多元,比上年提高了17%。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但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强大的财力作用下显得也非常强势。在采访中记者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等方面体现得很明显。近年来,市里投入近30亿元致力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国家级示范高中1所,引导社会投资办起了6所民办高校;投入近8亿元,修建了980公里的村级水泥路,铺设了960公里的有线电视光缆,又投入6亿多元实施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增城农民的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26%,每人每年只需交纳20元钱,就可以最高报销2.2万元的医疗费……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2-03-25
第一是四川就算了,第二新疆明星不对,广东这个公认的大省才第6,云南、内蒙、黑龙江都在其之上,不太合理,
我觉得人口*面积的开方,这才差不多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3-10-04
楼主想法很有意义!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5-02-11
回 f6f6 的帖子
f6f6:第一是四川就算了,第二新疆明星不对,广东这个公认的大省才第6,云南、内蒙、黑龙江都在其之上,不太合理,
我觉得人口*面积的开方,这才差不多 (2012-03-25 22:09) 

谢谢!修正后的公式是要开方的。
PS:鄙视某些一家独大的理念。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5-02-11
楼主这套理论对省一级的适用,对县一级来说则勉强,但对乡镇与村社的适用性就值得探讨了。
总的来说,还是支持楼主这套理论。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5-02-11
咳咳,帖子快十年了,有半点现实指导意义没有?没有利益作媒介进行利益交换,是美好的规划也是天方夜谭。

谁来分?谁主动分?谁有能力分?党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因为它也是由俗人组成,别以为它无所不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