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50阅读
  • 40回复

[宏观区划体系]【转】机关是这样长大的(作者孟锦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4-26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山西某地区行署人事局工作的我,因“市管县”,把地区行署撤销分为A和B二个地级市,所有的机关也一分为二,规定稍年轻一点的都要“南下”到B市。于是,我和另外5名同事由新任命的一名局长和两名副局长带一部212北京吉普车,到B市组建这个新建市的人事局,8位同志留下由原局长和副局长重新组建A市人事局。

当时,两个新组建的市都把自己管辖的市区拆分为城区和郊区两个县级机构;原地区管辖的14个市县分家后,A市管辖城区、郊区和原地区分给A市的9个县共11个(区)县;B市管辖城区、郊区和原地区分给B市的4个县共6个(区)县。这么一分,两市加起来比原地区多出3个县(区)级机构;这样一来,原来1个地委书记、1个行署专员变成了同级别的2个市委书记、2个市长和2个配套的市级班子,并比原来地区多出了3个县(区)委书记、3个县(区)长和配套的副职及下属部委局班子。机构增加了,班子搭好了,干部自然就该增加了。

过了一段日子,新的机构正常运转后,书记、市长先走马灯似的换,哪一位到任后,都有几个老上级、熟人、朋友什么的找上门来要求安排的,不然就是“当了官六亲不认”。人毕竟是有感情的,没办法,安排几个吧。县(区)级机构当然不在真空生活,也参照着市里领导办。有些特殊情况还得安排个职务,职务满了的,只好再另外设一个名堂,比如增加个办事处或科室什么的,这样一些人又进了机关。下面干工作的干部也得照顾照顾一下情绪吧,“近水楼台先得月”,配偶、子女、七姑八姨等等,就这样,慢慢地进入机关的人就多了。后来上头有指示,因机构膨胀,人浮于事,要精简机构。为了加大控制机关人员超编力度,人事局的编制办公室规格为正处级,并从政府部门划拨到市委口。这一来,我们人事局一下子就又分成了两个正处级单位,一把手和副职就自然又增加了差不多一倍。新建单位自然也得有车有科室,人员自然也得进上一批。类似的情况不可能单单只是人事局,比如为了加强矿产安全生产力度,建设矿难惨剧频繁发生,煤炭局就分出一个同级别的安监局。

机关多了,人也多了,10多层的办公楼放不下了,财政局、计委、煤炭、审计等大单位自建办公楼,另起炉灶选地自建。办公楼建起来了,后勤服务总得有人,编制多多少少也得给几个吧?就这样,别的单位咱不提,我们人事局现在就“鸟枪换炮”,空前的壮大发展起来,领导也由1正2副变成了1正10,工作人员也由刚建市时的十来个人在“严格控编”的情况下繁衍成另有几个下属事业单位(包括一个正处级的在内)共70多人的壮观队伍。目前,那辆212吉普早已废铁回炉,换来了11辆不算太豪华的轿车,副处级以上人均一辆,办公室主任再也不像笔者当年当办公室主任时,因“僧多粥少”发愁领导用车不均而受尽头儿们的白眼了。有车总得有司机吧,所以11辆车11个司机就进来了。每个司机工资不说,燃油、维修、保险等费用每年至少也得3至4 万吧,这费用当然是需要财政上解决实际由纳税人提供。就这样,分市20年来我们B市人事局已由A市下来的9名工作人员,蓬蓬勃勃发展成了一个拥有11辆轿车、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下属4个事业单位共19个科室的重量级单位。当年留在A市人事局的10名工作人员,现在发展成了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估计人家管辖的地方多、家大业大的也绝不会比我们B市骨架子少。至于我们B市除人事局蓬勃发展壮大了外,其他兄弟单位发展了多大?读者可想而知。只是已经退下来的老夫闲下来时偶尔会想到,我国这么多年来据说因计划生育搞得好,全国就少生了3亿多人,而我们由老百姓供养的机关工作人员却繁殖了好几倍,该不该也成立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节育办公室”一类的机构来“计划生育”一下呢?当然,这种事不是笔者所能想了说了就能办到的事。只不过是从小学到中学曾学过几天数学,成绩虽不好,但加减乘除还能及格。想起这事来怕荒废了,就这么比划着应用了一下。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26
回 楼主(境由心造) 的帖子
       文章说的A市、B市就是晋东南地区一分为二的长治市和晋城市。因为山西只有2个地区一分为二,80年代的晋东南地区和94年的雁门地区。
      大部制改革来自省里、兄弟城市施加的压力和下级市县的强烈抵触已经表明:在天朝,机构膨胀就是国情。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26
B市由普通县跃为地级市,而且增加了这多机关、这多人,想必城市面貌应较建市前大有改观。
只是苦了百姓。
有没有办法,既不令百姓太苦,又能改善城市面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4-26
还不如历史上的府-县制,那时机构还是比较精简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4-26
是国家没有设计好,让下面钻了很大的空子。想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都将每个朝代各种官职的任务和人员定制写得一清二楚了。如果中国也这样做,怎么可能超编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4-26
取消新的地级市,改成介于地和县之间的州,州府由几个县府联合组成,不增加机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4-26
晋东南的文化是浑然一体的,长治是无可争议的中心城市。
sz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楼主境由心造于2012-04-26 09:18发表的 【转】机关是这样长大的(作者孟锦中) :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山西某地区行署人事局工作的我,因“市管县”,把地区行署撤销分为A和B二个地级市,所有的机关也一分为二,规定稍年轻一点的都要“南下”到B市。于是,我和另外5名同事由新任命的一名局长和两名副局长带一部212北京吉普车,到B市组建这个新建市的人事局,8位同志留下由原局长和副局长重新组建A市人事局。
当时,两个新组建的市都把自己管辖的市区拆分为城区和郊区两个县级机构;原地区管辖的14个市县分家后,A市管辖城区、郊区和原地区分给A市的9个县共11个(区)县;B市管辖城区、郊区和原地区分给B市的4个县共6个(区)县。这么一分,两市加起来比原地区多出3个县(区)级机构;这样一来,原来1个地委书记、1个行署专员变成了同级别的2个市委书记、2个市长和2个配套的市级班子,并比原来地区多出了3个县(区)委书记、3个县(区)长和配套的副职及下属部委局班子。机构增加了,班子搭好了,干部自然就该增加了。
过了一段日子,新的机构正常运转后,书记、市长先走马灯似的换,哪一位到任后,都有几个老上级、熟人、朋友什么的找上门来要求安排的,不然就是“当了官六亲不认”。人毕竟是有感情的,没办法,安排几个吧。县(区)级机构当然不在真空生活,也参照着市里领导办。有些特殊情况还得安排个职务,职务满了的,只好再另外设一个名堂,比如增加个办事处或科室什么的,这样一些人又进了机关。下面干工作的干部也得照顾照顾一下情绪吧,“近水楼台先得月”,配偶、子女、七姑八姨等等,就这样,慢慢地进入机关的人就多了。后来上头有指示,因机构膨胀,人浮于事,要精简机构。为了加大控制机关人员超编力度,人事局的编制办公室规格为正处级,并从政府部门划拨到市委口。这一来,我们人事局一下子就又分成了两个正处级单位,一把手和副职就自然又增加了差不多一倍。新建单位自然也得有车有科室,人员自然也得进上一批。类似的情况不可能单单只是人事局,比如为了加强矿产安全生产力度,建设矿难惨剧频繁发生,煤炭局就分出一个同级别的安监局。
.......



这个问题和区划毫无关系
完全是党领导一切,预算决算不透明,不对议会负责的结果
sz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4-27
不要说山西了

就是国务院也一样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4-27
我朋友那个村,去年才5个人,今年8个鸟。明年还不知道。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第7楼sz于2012-04-27 00:26发表的  :
这个问题和区划毫无关系
完全是党领导一切,预算决算不透明,不对议会负责的结果

和区划也有关系,不分设就只有一套地级市班子。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你说的这条。
sz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第10楼内政次长于2012-04-27 10:21发表的  :
和区划也有关系,不分设就只有一套地级市班子。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你说的这条。


问题不是分设
而是原来的地区面积往往远超明清府州,非分不可
sz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4-27
地区是农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转到工业为主的话,那种超大地区非分不可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第11楼sz于2012-04-27 11:37发表的  :
问题不是分设
而是原来的地区面积往往远超明清府州,非分不可

也不是非分不可,不分也能运转。明清州府的管辖幅度并不是标准,毕竟明清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时代不同了管理半径肯定也会不同。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第12楼sz于2012-04-27 11:38发表的  :
地区是农业为主的管理模式
转到工业为主的话,那种超大地区非分不可

这个无所谓以啥为主。辖区内工业比重高的自然以工业为主,农业比重高的以农业为主。并非地区改名叫地级市经济构成就因此而改变了。
sz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4-27
农业比重高的以农业为主
//工业化是一场有意为之的革命,绝非对现实低头
//大搞地级市初衷就是在组织上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以工业为中心,
sz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4-27
引用第14楼内政次长于2012-04-27 16:47发表的  :
这个无所谓以啥为主。辖区内工业比重高的自然以工业为主,农业比重高的以农业为主。并非地区改名叫地级市经济构成就因此而改变了。


明清多样化事情、多元化人物也有限





sz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4-27
你根本对于产业革命和社会变迁缺乏理解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4-27
回 17楼(sz) 的帖子
要按楼上的逻辑,日本的现代化也应该是建立在“东京市横滨区”和“大阪市神户区”这样的区划模式上了。可是人家基本上是从经济一穷二白到现在完全发达、半个多世纪没有变化。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4-28
Re:回 17楼(sz)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境由心造于2012-04-27 20:26发表的 回 17楼(sz) 的帖子 :
要按楼上的逻辑,日本的现代化也应该是建立在“东京市横滨区”和“大阪市神户区”这样的区划模式上了。可是人家基本上是从经济一穷二白到现在完全发达、半个多世纪没有变化。


幼稚,也不看看废藩置县把支离破碎的江湖封建土地关系集中了多少倍
sz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4-28
Re:回 17楼(sz)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境由心造于2012-04-27 20:26发表的 回 17楼(sz) 的帖子 :
要按楼上的逻辑,日本的现代化也应该是建立在“东京市横滨区”和“大阪市神户区”这样的区划模式上了。可是人家基本上是从经济一穷二白到现在完全发达、半个多世纪没有变化。


告诉你,现在东京都的区比东京府时代的东京市的区少多了

全日本市町合并还在进行中
sz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4-28
大阪府市合并建都的诉求已经造成了关西史上最特殊的政党——大阪维新会的崛起和府市全面执政

党魁断然放弃大阪府,角逐大阪市成功
sz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4-28
土地管理权的集中和政治管制粒度的凝聚是传统社会走向工业化的必然‘

寻找国家间类比需要事先掌握大量资料,找到恰当的可比性

不要抄持几个概念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4-28
Re:Re:回 17楼(sz) 的帖子
引用第20楼sz于2012-04-28 00:06发表的 Re:回 17楼(sz) 的帖子 :
告诉你,现在东京都的区比东京府时代的东京市的区少多了
全日本市町合并还在进行中
.......

所有这些都是相当于中国的乡镇街道的最基层的区划自治单位!
日本的市町村完全平等,应该没有类似所谓的市管“县”吧,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4-28
市管县,其实和都制是几乎一样的——两者皆是府市合一

东京都特别区部各区为准市,面积小而地位高

这和市管县下市辖区面积小地位高没有区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