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2000年撤地建市时,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宜春市成为全省唯一没有上收各县市辖区内中央企业(如国有银行)税收的设区市,这直接导致了宜春市本级可控财力的大幅弱化。当然,袁州区作为市辖区也没有享受到该待遇。
有网友还进行了自己的分析,觉得宜春市本级还在此基础上,仍透支市辖区的财政支持各县市建设。比如,在市辖区各级干群的努力下,2017年宜春市辖区2532平方公里土地上贡献的财政收入是73.44亿元。如果不考虑省属国企算入地方的财政收入,宜春市辖区的财政收入在赣西算得前列了。然而,与丰城市2017年70亿元财政总收入,有49.72亿元直接归丰城市支配不同,直接用于中心城区建设的袁州区可控财力只有18.18亿元,而且,财政收入的其他部分,不仅覆盖了宜春市本级可控的财政收入(即如果穿透财政收支,这意味着宜春市本级可控财力可全部来自市辖区),还有13.47亿元溢出,用于支持宜春市以外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考虑市本级财政统筹用于10个县市区的各项建设,按照宜春市直单位优先支持县市发展的惯例,中心城区近80亿的财政收入,用于中心城区建设的部分极可能不足一半,意味着几十年来宜春中心城区一直处于“放血”状态。
有网友感觉,宜春市本级在财力上,打破常规地长期支持所辖县市发展,但对县市来说,这慢慢成为了理所应当的“本分”,并没有换来一些县市领导干部的尊重和理解。有网友感觉到,对宜春所辖县市的这些领导干部来说,宜春市本级任何财力支持的减弱,都是不道德的;任何形式的触碰县级财政,即使会被再转移支付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这就不难理解为啥一些县市干部很自然地就会挑战体现一级党政权威的财权和人事权,在省里一些单位来调研时,直言宜春市本级在“吸血”、“抢钱”,自然而然也有网友在网络“端碗吃肉、放碗骂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