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麒麟台考
巨野县城东七公里处,济菏公路北,夏官屯乡冯桥村后、傅庄村前,有一高大古老的土堆——“麒麟台”。民国10年知县郁濬生诗云:“生为圣人见,卒为圣人显,至今冢上草,离披不忍剪。”
巨野是《春秋》获麟之地,有诸多史料作证:
孔子删修鲁史,定名为《春秋》,其末句云:“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故亦名麟经。”
《左传》卷十二载:“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东周列国志》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一兽,麇(其异体字,禾外加口)身,牛尾,马蹄,头上一角有肉。怪而杀之。孔子叹曰:‘仁兽麟也,熟为来哉!’使弟子埋之。今巨野故城东十里有土台,广轮四十余步,俗呼炎麒麟堆,即麟葬处。”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云:“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正义》中又注:“大野,藪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巨野是也。”“获麟堆在郓州巨野县东十二里。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经云‘西狩获麟’。”“巨野故城东十里泽中有土台,广轮四五十步,俗云获麟堆,去鲁城可三百余里。”
《历朝纲鉴会篆》卷二《周纪•周敬王》:“庚申三十有九年春,西狩获麟。鲁人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见其麇而角,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熟为来哉!熟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
《曹南文献录•附录•古迹考》云:“春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在巨野县城东十里,一名获麟堆。”
他如《兖州府志》、《曹州府志》等,皆有在巨野“获麟”和“麟台”的记载。
晋朝袁宏《北征赋》咏“获麟于此野”。
唐武德四年,巨野曾一度改称为“麟州”。翰林学士韦表微有《麟台碑铭》行世。
后周显德二年立、现存巨野北关的《济州刺史屏盗碑》碑文中说:“降娄鲁之发,济河惟兖州,大野既荒,西狩获麟之地……”
巨野县八景之一的“麟渡古流”,明朝王稚登曾作《获麟渡诗》;嘉靖十四年,进士张九叙书斗大“麒麟冢”三字,刻石于麒麟台前,现仍存一“冢”字;天启年间,安徽人方时化为巨野知县时,支持修盖了两座庙宇,名为“瑞麟寺”。
在麒麟台东南二里许的夏官屯乡原张唐村,张、唐两姓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民来巨,不久便更名为“获麟集”。
据《大义书院碑记》载:“至圣五十三代孙孔浩字世德……迁巨野尹,至正甲赴任,经过麒麟台拜祖庙,感获麟绝笔之意,念泣泪沾襟之情,谓先圣灵爽必栖于是尔。……在任三年,致仕不归,具呈请祀,即果如,遂留以奉祀事,初家麟台之南少西。”后因受水患,搬到城南德化乡吉星滩建庙,曰“春秋书院”。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修《巨野县志•建置》记载:“距城十五里,在获麟集后洙水河架有‘麟游桥’。”明崇祯十二年春正月立碑以记。
清末的巨野行政区划,在头乡十保中,设有获麟保。
1928年(民国17年),广东军阀陈炯明部下13军在麒麟台西一里许的陈胡庄驻扎时,军长刘志陆曾撰文,并勒石立于台上。碑文首句是:“一部《春秋》惧乱臣,获麟从此了。”是碑现存傅庄。
1940年,日伪时期,张中阳盖修了“麒麟冢碑楼”。
1979年,巨野县人民政府把麒麟台定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5年,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准教授佐佐木卫,来巨野考察,曾登麒麟台,拍照留念。
注:文中“巨野”多为“钜野”。此为巨野旧称。
==============================
我手头有全本的《巨野县志》(1996年6月第1版,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并录入了一少部分。该网站有关巨野的资料就是我提供的。如果需要请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7 19:51: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