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75阅读
  • 20回复

[云南]红河南四县未来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2-05
金平,红河,元阳,绿春 交通上是死角,地质灾害频发,有中国地质灾害最高发的县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2-05
  它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只有短短54年的建城史;它是一座不堪重负的城市,1.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5万人;它还是一座危险的城市,城内有307个滑坡点、157条泥石流冲沟,灾害不断。它是红河州绿春县,一座“本地人想离开,外地人不愿来”的城市。
  2009年4月,时任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对红河州南部4县进行专题调研时,做出“对县体育馆对面山体进行削峰,填平附近山谷,作为绿春县城提质扩容的建设用地,结束绿春境内无一平方公里平地的历史”的指示。绿春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2010年11月底,投资5亿元的绿春县“削峰填谷”工程正式启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绿春的地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春地质灾害大事记
    都市时报记者查阅了绿春县志,发现绿春历史上一直灾害不断。
  2006年7月2日,绿春戈兰滩电站施工处发生山体滑坡,3人身亡。
  2006年10月5日至11日, 因暴雨带来的泥石流,民房倒塌1820间,县乡公路中断。
  2007年7月6日至8日,暴雨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540亩,民房倒塌9间,死亡2人。
  2007年7月13日至15日,因暴雨,民房倒塌102间,砸伤1人,河水冲走1人,冲毁驿道桥8座,损坏沟渠42条。
  2007年7月16日至28日,暴雨造成泥石流,民房倒塌砸伤3人,冲走耕牛5条。
  3.5万人挤在1.18平方公里内
  绿春县城地处一座山梁之上,建筑沿山而建,没有平地,“连建个足球场的地方都没有”。
 
  6月15日,红河州绿春县。
  “在绿春境内,没有一块达到一平方公里的平地,说白了就是连建个足球场的地方都没有。县城里面能看到的稍微平一点的地方,都是填出来的。体育馆、客运站所在的地方,都是填出来的,绿春最大的酒店——东仰酒店所在的地方,是在一个山包上挖出来的。”绿春县住建局副局长普电祥说,“如果说绿春有点经验,就是善于把边坡填平。”
  绿春以前叫做六村,分属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等县,1958年建县。周恩来总理查阅资料后,给这个年轻的县城取名为“绿春”。县城所在地大兴镇位于一座海拔1700米的山梁子上,两边都是25至50度的边坡。北坡底下是规洞河,南坡底下是松东河。河谷与县城的高差达到400米。
  地势高到什么程度?普电祥举了一个例子:县职中的篮球场旁边就是边坡,学生打篮球时若不小心把球掉到坡下,干脆就不用去捡了,因为捡一次球,下坡再上坡,可能要耗费1个多小时。
  绿春县城呈长条形,只有一条街,街长3.5公里左右,房子都集中在街道两边。没有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县城最窄的地方45米,最宽也才450米。整个县城仅占地1.18平方公里。
  县城虽小,人口却不少。绿春县城内有常住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5000人。3.5万人挤在1.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已经相当大了”。
  “我是住建部门的,我清楚。城区已经没有一块平地可以建房子了,有单位想建一栋办公楼,但批下来了也没地方建。县城已经没有拓展的余地了。”普电祥说,到了2011年,绿春县第一个房地产项目才出现,房子都是建在山坡上。
  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应受到影响。一些外地老板想来投资,但到了绿春一看,顿时热情大减,“吃一顿饭就走了。”很多绿春人去外面读书或做生意,就再也不回来了,外地人也不愿来绿春工作。有一次绿春县教育系统招老师,计划招100人,结果只有80人报名,最后留下的仅五六十人,而且几乎都是本地的。
  频发的滑坡和泥石流
  小小的绿春县城,集中了307个滑坡点、157条泥石流冲沟。
 
  地质灾害频发,也是导致绿春县城没有建设用地的原因之一。
  “地表70%是泥土,30%是原岩。原岩是一种风化石,下雨天会变软,用手都可以捏碎,发生泥石流的时候会随泥石流一起滑下来。到了晴天就变得坚硬无比,用锄头挖都挖不动。”县城所在地地质条件特殊,加上人口越来越多,负荷越来越大。再加上城市规划不到位,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县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不断发生。小小的绿春县城,集中了307个滑坡点、157条泥石流冲沟。
  “这个数字,我背都能背出来。”普电祥说,所有的灾害点中,较严重的有11个,都是应急抢险点。“气象局、交通局、县一中、县职中、工人新村……很多滑坡点都在学校和住宅区。”
  普电祥指着墙上的几张纸逐一介绍:“2007年4月16日晚,县城突降暴雨,县职中大门下沉了1.7米,学校里面的实习工厂也下沉了。篮球场上到处是滑坡造成的裂痕,四分五裂。篮球场旁边是一个食堂,也垮塌了……这个是县一中的宿舍旁边,也是下雨滑坡。这里是东仰酒店,下面就是滑坡点。县公安小区后面是大型冲沟。”
  绿春县职中校长王伟山介绍,2007年4月16日发生滑坡、塌陷后,学校被迫搬到县一中和县委党校进行教学。过了两年,等路基稳定后才重新搬回来。
  每一次县城滑坡,都伴随着群众财产的损失。虽然民政部门会对受灾群众给予一定的补助,但那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时候,群众都是以互助共渡难关。
  “绿春的降雨量很大,年降雨量达到24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到3000毫米。一到下雨天,县城就灾害频发,很多房子变成危房,不能继续住了。防滑部门会在县一中的空地上支起救灾帐篷,供紧急撤离的人员暂时躲避。为避免人员伤亡,防滑部门会通过监测,提前发现问题,通知处于险境的人员撤离。有一次下雨,我们要求一家人撤离,人刚出来,房子就倒了。县领导给我们防滑办的任务是,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不能出现人员伤亡。”现在,普电祥已经习惯了手机24小时开机,但他一到下雨,还是会神经紧张。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绿春县自2005年以来就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随时有预警、预测、监测。虽然灾害频发,有房子倒塌和财产损失,但因为我们提前预警,没有发生一起因灾伤亡事故。为什么县职中大面积塌方,那么多的学生却无一人伤亡?是因为我们在县职中搞过两次撤离演练。学生都知道,灾害发生时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不断发生的地质灾害,也让绿春县城的老百姓感到恐慌。很多人问:“滑坡这么严重,以后怎么居住?”治理滑坡和泥石流,给全城百姓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成为摆在绿春面前的最迫切问题。
  当地拥有全国唯一的“防滑办”
  “最不安全县城”、“因灾损失最严重”、“地质灾害密度最高”……
 
  2005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地质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对绿春县城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后,得出“三个最、一个唯一”的结论。“三个最”是:灾害严重,是全国所有县级城市中最不安全的县城;环境急剧恶化,是云南省因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县城;而且,还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点最多、分布最广、密度最高、灾害最频繁、最集中的县城。“一个唯一”是:“由于绿春县地形特殊,县城境内没有一块足一平方公里的平地。县城搬迁避让方案不可取,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是唯一的选择。”、
  红河州南部的5个县(元阳、绿春、红河、金平、河口),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县。红河县的地质灾害严重程度排全省第三(第一和第二分别为绿春和德钦),它也在苦苦挣扎之中;元阳县则在10多年前整体搬迁。从新街到南沙,新老县城相距30多公里。
  “(搬迁)也曾经考虑。但绿春不像元阳那样有地方可搬。绿春找不到一块平地,能往哪儿搬呢?县城3万多人口该如何安置?还有,搬迁投入太大了,远高于治理成本。而且绿春县城虽小,但全县国土面积不少,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普电祥开玩笑,“要搬,就只能搬到越南去了。那边有平地。”   
  除了县住建局副局长,普电祥还有一个身份:绿春县城区滑坡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自2005年开始,他参与治理县城防滑已有6个年头,经历过无数次灾害事件,看到过老百姓失去家园的痛苦,也体会过县城防滑工作取得成效之后的高兴。
  “6年前我是搞教育工作的,当时
  县里地质灾害已经非常严重,县上就把我们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成立绿春县城区滑坡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防滑办’,治理县城滑坡。后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人跟我们说,绿春县的‘防滑办’是全国唯一的,其他地方没有这种部门。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保护整个县城,我们都感觉到压力巨大、任务很重。”普电祥说。
  县城的26个滑坡点,都是防滑办的重点监测对象。“用油漆在建筑物上画一条线,每天去量一下,看房子是不是下沉了、裂缝是不是扩大了。每天进行对比,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要马上解决。监测人员都是在单位、社区和村里发展。比如有个自然村叫坡头村,村小组长就是我们的监测员。”普电祥介绍,还有一个监测方式是用仪器监测,把仪器摆在应急点看动静。如地表移动或下沉,仪器就会马上报警。现在26个应急灾害点都有这个仪器。“仪器监测比人工监测好得多,是近两年才搞的。”
  地质灾害有个特点,如果发现、治理及时,灾害就不会扩大;如果发现后置之不理,一般的灾害就会变成大的滑坡体。绿春县城的很多滑坡点,都是以前没钱治理,积累而成的。
  522棵抗滑桩固定一座城
  522棵抗滑桩总长1万多米,这个长度足以绕县城一周。
 
  2007年8月23日,云南省政府召开绿春县城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专题工作会议,要求3年内基本完成绿春县城地质灾害治理任务。2007年10月24日,红河州政府在绿春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先期安排4000万元资金,启动绿春县地质灾害治理。2008年,绿春县正式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地质灾害治理,包含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
  生物治理,主要是作物的更换。原来绿春县城周边是水田,防滑办通过大力宣传,发动村民退田还林,在退出来的土地上种植八角、核桃、茶叶等树种,既可以保持水土,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增加村民收入。这项举措得到了村民的积极配合。
  工程治理也在2010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地投入1.4亿元,实施了11个应急抢险工程。完成抗滑桩522棵,修建排水沟1万米,建设拦挡坝10座、锚索(固定滑坡体的钢索)22棵。
  正是这522棵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2-05
抗滑桩,固定了绿春县城。站在城外,能看到抗滑桩整齐地排列在城市边上,像长城一样。一棵抗滑桩的长度按20米算的话,522棵的总长就是1万多米,相当于10公里左右,这足以绕县城一周了。
  每个抗滑桩断面是2×2.5米,要往地下开挖22米,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县城的地质情况特殊,随便挖一两米下去,就会有水冒出来,需要一边挖一边抽水。这对抗滑桩的建设者来说十分危险。为保证施工安全,防滑办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522棵抗滑桩建成了,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事件。
  “可以说,绿春县的防滑治理已经宣传到位了。只要是滑坡治理需要的征地,群众都很支持。至今没有出现群众上访。以前群众认识不到位,以为治理滑坡要征用他家的房子,我们去做工作时,还把我们撵出来。经过长时间宣传,现在群众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工作了。比如防滑办要修一条排水沟,要占用谁家的土地,群众都会支持。”
  双管齐下,滑坡治理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一些被列入重点监测的滑坡点,现在也很少滑坡了。但因为资金紧缺,还有很多滑坡点没有治理好。
  绿春县一中党委书记白友红介绍,6月初的一场大雨,导致县一中围墙垮塌,砸到了坡下方的民房。学校被迫做出赔偿。
  一条“不三不四”的公路
  绿春与外界的联系,靠一条上世纪50年代修筑的路。居民们盼望能修一条不会经常中断的公路。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这是《天路》里面的一段歌词。其实如果你去过绿春,你会发现,这段歌词写的仿佛就是绿春的情景。只不过,绿春人盼望的不是铁路,而是一条二级公路。为一条公路,他们已经盼望了很长时间。
  从蒙自出发,向西南行驶80多公里,到达元阳县。从元阳往西北方向行驶,沿晋(宁)思(茅)公路一路前行,160公里以外就是绿春。
  出元阳没多久,公路就一直在爬坡。从山脚下抬头仰望,山头高耸入云,云遮雾绕。公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惊为“天路”,同伴指着远处苍茫的山头说:“爬到山顶,就到绿春了。”但车爬了60多公里,才远远地看到山梁上的绿春县城。
  按照绿春人的说法,这条路是一条“不三不四(指公路级别)”的公路。这条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公路,直到2004年才全线铺上柏油。即使是熟悉路况的绿春人开车,走完这条路也需要四五个小时。因此,绿春人去蒙自不能“早出晚归”。而是需要在蒙自过夜,两天一晚才能回来。
  这条“不三不四”的路一下雨就塌方,每年雨季都要塌方。抢通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10来天。每次道路塌方,县城的物价都要大涨。2007年的一个雨天,这条公路塌方了七八处,堵了10来天时间。同时绿春通往其他地方的公路也塌方了,绿春几乎成为孤城。“超市的东西都卖光了,全城的鸡蛋都被吃完了。猪肉也没有卖的。”
  运输条件不便,造成绿春县城的物价奇高。白菜卖到4元/公斤,肉最贵时卖到50元/公斤。房屋建设成本也远远高于红河州的其他地区。
  所有的绿春人都在等待、盼望,希望能有一条更好、更快捷的公路修到绿春,拉近绿春与外界的距离。
  2009年9月,投资42亿元、全长132.6公里的元(阳)绿(春)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云南省58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中,工程施工最艰难、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绿春县交通局局长杨福德称,这条二级公路是绿春建县以来的梦想,是一条致富大道。“公路建成通车后,将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机关人员的办事效率,拉动绿春县的经济建设。绿春人出得去,外面的人进得来。”
  今年4月27日,元绿二级公路建成试通车。然而,二级公路与老公路一样,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试通车没几天,就出现多处塌方,交通被迫中断。现在,绿春县正按照红河州政府“6月30日通车”的要求,组织抢修。但6月30日能不能通车,谁也说不清楚。6月中旬都市时报记者在绿春采访,行走这条二级公路期间,一路上碰到10多处塌方地段。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2-05
高山、白云、夕阳、朝霞、森林、梯田,当许多外来人迷恋于哈尼梯田的绝妙美景,并将其称为“神仙在的地方”的时候,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却说——选择梯田其实很无奈。
无奈:用锄头挖出“奇迹”
一种声音得到当地很多群众的认同,哈尼人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其实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
作为一个吃梯田红米、喝哈尼森林泉水长大的哈尼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张红榛局长对哈尼梯田倾注了全心的真情。她告诉记者,哈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仅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超过了1300年,她是从北方古老的羝羌部落迁徙来的,迁徙到大山深处、高山峡谷之中,为的是躲避战争和瘟疫。在这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地方,先民们为了生存,硬是用锄头挖出了一个世界,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内心的追求。在与大自然千余年的搏斗中,无意中却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水系四度同构的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被人类学家赞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典范。
可是,在哈尼梯田分布的红河南部4县去年的生产总值71.9亿元,仅占全州13个市县的14%。南部地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工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发育程度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至5年,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红河州南北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最大的州情,严重制约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艰苦:盖房砖要一块一块背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元阳县攀枝花乡的哈尼传统民居日益减少,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老式的房屋了,而是希望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的楼房。
再过半个月左右,撒在哈尼梯田中的稻谷种就将长成秧苗,也就该栽秧了。在栽秧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可是好日子,天气好,农活少,因此,居住在红河哈尼山寨中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们都选择在这个期间盖新房。
这几天,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的李万勇也在和全家人一起忙着盖新房。今年25岁的李万勇初中毕业就到个旧的锡矿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个村中,出外打工的人将近一半,他们出外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吃饭,因为梯田的产量并不高。而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了钱后回来盖楼房。
因为山势陡峭,适合建房的平地几乎没有,因此,村民家的房屋都很窄,屋顶上搭上木头,再铺上层层的茅草。这里的房子是干栏式结构,下面关牛,人住在牛圈上面,而屋顶的茅草就像蘑菇一样,由此被人们称为了蘑菇房。
不过,如今的年轻人们再也不愿意住蘑菇房了,他们也希望住上他们见过的像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可是在大山里盖楼房得花比外面更多的钱,因为砖要从建水买了拉来,2角多一块的砖拉到这里,已经快达到5角钱了,还有钢筋、水泥等,汽车拉来后再背到家,要的钱就更多了,因此,李万勇家4年前盖的楼房只盖了底层。今年,李万勇家要盖第二层了,他的活计是拌砂灰,请来的两个师傅砌墙,而爹妈的任务就是用背篓将砖一块块地背上来。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2-05
笑言:有袋金子也背不上来
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每来回梯田一次,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游客把梯田当做一幅美景欣赏的时候,他们有着自己对梯田的理解和价值判断。
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从山脚到山顶断断续续,蜿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有的地方级数高达3000多级被文人骚客们称为“神仙在的地方”。
身处大山深处的哈尼人家,每天要侍弄好梯田,让梯田生产出食物,得来来回回地攀爬这登天的梯子,从家中到梯田回来有的就要两个多小时,更不要说将梯田中产出的粮食一袋一袋地背到家中了。
可不少游客在对梯田发出赞叹的同时,还会指责当地的哈尼人家:那里的景色应该咋样,那里的梯田不应该让它受到破坏等等。记者得知,一位外来的摄影者这样说时,当地的哈尼人对着这位连相机包都要雇人背的摄影家说:“我在最下面的梯田中放一袋50公斤、白花花的大米,只要你自己能把它拿上来,我就免费送给你。”听到这,这位摄影家一句话都说不出了,因为他知道,别说背米,就算什么都不拿,他也很难从最下级梯田爬上来。
攀枝花乡的一位干部笑言:“过去我也经常爬,可现在就是放一袋金子在下面,我都没有本事把它背上来。只有勇敢勤劳的哈尼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
愿望:年轻人想飞出大山
每当太阳落山劳累而归,李学东拖着疲惫之躯爬梯田的时候,心早已飞出大山,他不断对儿时同伴说:好好读书就能飞出大山。斗转星移中,哈尼梯田的守护者们不再视梯田为生存根基。
李学东家在元阳县马街乡丫多村,这是一个近300户人家的哈尼族村寨。小时候,每天在梯田埂上跑来跑去,李学东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当他到乡上的中学读书后,他就发现自己所在的家乡跟外面的差距实在太远,于是发誓,即使考不上学校,初中毕业后也要到外面打工。
1995年他考入了建水民族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到邻乡中学当了3年的老师,又到县电视台当了4年的记者,然后回到家乡当副乡长。从大山中的孩子变成了当地的父母官,让李学东在人们的心中名声大震,因为村中外出工作的17人中只有他是领导,于是,家长们都拿他当榜样:学习好就能参加工作,拿着国家发的工资,再也不用在梯田上爬上爬下了。
去年,李学东又被调到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他的名声在周围的多个村寨中就更响了。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当干部、拿工资,但村里的小伙子觉得能出去打工也是好事,因为打工可以增长见识,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外面打工所付出的体力远比在家中来回爬梯田要少得多。
记者印象
背出来的世界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们搬运货物、收获庄稼时,扁担往往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比起其他的人工搬运工具,用扁担挑东西可以省力又能多担一些,而且挑着东西可以走得更快。但是,深处大山的哈尼人却几乎不用扁担。
当地人告诉记者,两级梯田的高差,少则30多厘米,高则一米多,用扁担挑东西,爬梯田时两端的挑头很难爬得上梯田,下梯田时也很不稳定,如果所挑的东西掉了,一下子就会滚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当地人形成了用背篓背东西的习惯,这样稳稳当当。爬梯田时,实在爬不动了,还可以双手抓着田埂边的草根、树根借力。久而久之,当地人几乎不再用扁担。
记者发现,就是到外地打工时,从哈尼梯田里出来的人们还是用背篓,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用一个简单的背篓,他们背矿、背挖地基的土,背建筑工地上的砖、水泥,背收获的粮食,甚至让自己的孩子在背篓里长大。最终,他们的脊背背出了哈尼人的世界。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2-05
  绿春县城只有一条街穿城而过,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县城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安全隐患非常大。2009年4月,时任云南省省长的秦光荣来到红河州绿春县调研时,实地察看了一些地质灾害点,做出了“对县体育馆对面山体进行削峰,填平附近山谷,作为绿春县城提质扩容的建设用地,结束绿春境内无一平方公里平地的历史”的指示。
  秦光荣的批示,让绿春县上下欣喜不已。为县城减负降压、拓展新区,是绿春县长久以来的愿望。
  两个月后,绿春县编制完成了《削峰填谷项目可行性报告》。2009年年底,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这一报告。2010年7月14日,“削峰填谷”项目工程完成设计招标。红河州齐星集团中标,成为“削峰填谷”工程施工方。2010年11月30日,工程正式奠基,施工人员开始进场施工。
  时间到了2012年6月,似乎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
  削平山顶填充沟壑,造出平地
  “削峰填谷”,就是把两条山梁削平,填到下方河流的三条沟里面,形成1.5平方公里平地。
  “削峰填谷”,是绿春县城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中“减负降压、拓展新区”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仅可以有效遏制城区的地质灾害蔓延,缓解老城区不断增大的压力,还将为绿春县的加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在工地现场,大型机械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挖山、开凿等各种作业,施工人员忙碌着,运土卡车排成长龙,井然有序地来回穿行;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多台压路机、推土机来回夯实填土场地。”这是施工方齐星集团工作人员描述的“削峰填谷”工程的热闹场景。
  不过,都市时报记者6月15日上午来到绿春县“削峰填谷”施工现场时,并没看到这个热闹场面。头天晚上的一场大雨,让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挖填方工程被迫停下。数十辆挖掘机和运土车停在一块填出来的平地上。施工人员也躲进了工棚里。
  “削峰填谷”工程由绿春县城区滑坡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监督。指挥部的临时办公室位于县体育馆旁边,与体育馆处于同一高度。指挥部的下方是一个几百米深的河沟,对面是一座叫做“把不粗”的山头。山上竖着标语,上书:“手拉手打造哈尼圣地,心连心构建和谐绿春。”这个山头未来将被削平,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所谓的‘削峰填谷’,就是把体育馆旁边的俄批梁子和对面的把不粗梁子削下来,填到下方松东河的3条支沟里面,形成一个1.5平方公里的平地。简单点说,就是削两个峰、填三条沟。”指挥部负责人普电祥介绍,俄批梁子的部分已经削掉了,把不粗梁子还没有动工。
  把不粗梁子要开挖,首先需要把松东河水从县城周边引开。不引水就填土的话,会有安全隐患。因此引水是“削峰填谷”的最关键的问题。
  引水,需要修筑3条总长1650米的排洪隧道。现在两个隧道已经全线贯通,一个隧道还剩下30多米就能贯通。目前正以平均每天2米的速度推进。根据水文观测数据,松东河的最高径流量为37立方米,即水每秒钟通过这个断面的流量为37立方米。
  “引水工程会在县城周边以后形成一个景观湖,能够提升城市的品位。”普电祥说。
  进入雨季后,挖填土方施工暂停。目前施工方主要的工作是隧道工程和边坡治理工程。从“削峰填谷”的效果图来看,体育馆所在的位置不变,两座山梁被削下来,填进河沟里面,一直填到与体育馆所在的位置一样高——这显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施工人员介绍,削峰的最高处海拔1630米,最低处海拔1520米,高差达110米。总挖方量为2300万方,现已完成600万方,填方量2200万方。多出来的100万方土将被集中到一个弃土场。
  资金短缺影响工程进度
  “省里和州里补助以后,还有两三亿元的缺口,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绿春的最大问题。”
 
  “削峰填谷”工程奠基日,是2010年11月30日。施工单位进场的这天,也是绿春县哈尼族的传统习俗“长街古宴”开宴的日子。
  2011年7月29日,开始开挖排洪隧道;2011年12月15日,开始挖填土方。
  “原来设计的工期是5年。现在我们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600万方。如果资金到位的话,整个工程应该可以提前完成。”普电祥说,由于绿春降雨量较大,一年时间内只有半年可以施工。施工方做了一些应对雨季的准备,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又不影响进度。雨季当中,隧道工程继续作业。边坡防护采取篷布遮盖脚手架的方式继续施工,挖填土方时,所有可能构成威胁的流水都排进临时排水沟。“排洪隧道打通后,我们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开挖把不粗梁子了。”
  据地质勘探的结果,绿春的土层当中70%是土,30%是石头。“这个土石比例很关键。对回填土的碾压次数有技术上的要求。土石比例不一样,碾压遍数不一样;土石含水率不一样,碾压次数也不一样。现在我们按照每60厘米的高度,用22吨的压路机进行6个来回的碾压,让土地达到一定的负重能力,以后才可以在上面搞建设。”普电祥说,“削峰填谷”是为了下一步的城市建设,如果地基没有填好,以后可能又要发生滑坡。
  高峰期的时候,“削峰填谷”工程现场同时有500多人施工、70多辆渣土车运转。若是大面积开挖的话,运渣土的车将增至100多辆。
  “削峰填谷”填出来的1.56平方公里平地,对于地质灾害严重的绿春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城区的面积仅1.18平方公里,“削峰填谷”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县城,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期待。“全县人民都非常关注这项工程。县里专门成立了指挥部。涉及到的部门如国土、建设、水利、环保、公安等,都参与进来了。”绿春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城镇化建设比较快,绿春要结合当地实际,将一些工业园区布局到其他的区域。”据估计,1.56平方公里的土地,能解决绿春未来10到15年的城市发展需要。
  土地填平以后,3到5年内就可以在上面建房。目前,规划正在同步进行当中。“填出来的这片地,将是绿春县的绿东新区。以后新区建设不会把老城区丢掉,新老城区应该有机结合、资源整合。这样的话,城市建设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将为绿春提供建筑用地,还在于它将为红河州,乃至所有山区打破建筑用地的制约提供经验。它将是绿春县城市规划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施工方如是评价绿春“削峰填谷”的意义。
  大规模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绿春“削峰填谷”工程概算投资5亿元,省里补助2.1亿,州里给3000万元。补助不足的部分,由州、县两级实行市场运作。
  施工方介绍:“省里和州里补助以后,还有两三亿元的缺口,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绿春的最大问题。我们正多方面筹措。想去贷款,但要有抵押物才行。我们和施工单位协商,采取BT模式,他们先垫资建设,工程完工一年内,绿春对工程进行回购。施工方也可以对部分土地进行商业开发。但施工方只愿意垫资工程投资部分的50%,资金缺口还是很大。”
  红河:险峻地势困扰古老县城
  地处山坡上的县城有3.1万名居民,“地无三尺平”就是红河县地貌的真实写照。
 
  红河县城,坐落于山顶。这个4.5平方公里的山城,居住着3万多人。县城区有滑坡点119个、泥石流冲沟7条、不稳定斜坡28个、崩塌1处。除了绿春县和德钦县,红河县也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频发的县城之一。这个山顶上的县城早已不堪重负。与绿春一样,红河也在变成一座“危城”。
  为了减轻灾害,保护居民安全,红河县提出了“减负降压、生物治理、搬迁避让”的城市发展思路,为老城减负,拓展新区。今年6月10日,投资3.3亿元的红河县“削峰填谷”工程正式开工。
  站在红河县县城的代表性建筑——东门楼下眺望,一排排中西合璧风格的晚清建筑布满山城。
  位于滇南的红河县,是一座马帮驮出来的县城。县政府所在地迤萨镇,100多年前就闻名于东南亚。县城里至今还保存着马帮“富翁”姚初居的故居。那一座座古代楼阁,讲述着一段段传奇的马帮故事。
  1853年,红河县迤萨镇的居民们迫于生计,召集一批有胆识的青年人,创建了一支骡马队,开赴勐野井。 “下坝子”(出国)、“走烟帮”(去边境)形成风气,又相继打通了去缅甸、泰国的商路。在近百年的岁月里,迤萨马帮一队队前赴后继,用赚来的财富建成了 “江外建筑大观园”的迤萨城。据老人们回忆,上世纪30年代,县城就初具规模,有了好几条街道。
  1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口在急剧增加,现在已经有3.1万人了,居住地全部挤在山顶上。“地无三尺平”,就是红河县地貌的真实写照。
  “县城最大的一块平地就是县一中的足球场,那还是人工平整出来的。”说起红河县城的地形,红河县住建局局长杨泽文如是说。
  红河县城依山而建,走势像个螺蛳壳,从山腰到山顶一路盘旋。有些民房就建在滑坡点上,从县城的同心酒店往下看,居民楼下,一条条泥石流形成的沟壑随处可见,每到雨季,都有随时垮塌的可能。
  从一份数据就可以看出红河老县城处于何种困境。根据监测,县城区有滑坡点119个、泥石流冲沟7条、不稳定斜坡28个、崩塌1处。红河县是云南省的28个地质灾害点之一。是云南省继绿春和德钦之后,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城。
  何文,红河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股股长。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县城周边滑坡点、泥石流的监测。红河县城降雨量少,常常干旱,但他并不喜欢下雨。因为一下雨,他就要与30名监测员冒雨去巡查。一有情况,就要去划线、在裂缝处贴纸条,安装滑坡报警仪,等等。
  2009年9月的一天,红河县城普降大雨,何文在滑坡点查看时,安装在观塘街米线厂片区的滑坡报警器突然响了。等他赶过去时发现,人倒是转移走了,但3户居民的房子却不见了。
  遍布县城的滑坡体上,有320户居民急需搬迁,但却没有地方供他们搬迁。“老城连一根电杆都没法插进去了。”红河县发改局许万成副局长这样形容。
  在老城区盖房子,最大的成本就是地基,50%的钱都要花在地基上。百姓居住成本高,不利于发展。几年前,在老城区下面,莲花新城区开工建设,但这个新城区面积很小,很快也就饱和了。
  老城已经老了。红河县必须扩容。
  新的县城将散布于山丘之上
  未来的红河县城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2-05
看起来会有点“散”,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只能建在山头上。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让红河县城不堪重负,有着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的县城面临着危机。保卫老城、拓展新区,成为红河县迫在眉睫的事情。
  2009年6月,《红河县城及规划区地质灾害与环境综合防治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是红河县城首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提出,投资3.2亿元,分三个阶段对红河县城实施地质灾害治理。
  2010年,红河县县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暨城市建设办公会上,州长杨福生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县城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得到有效遏制的目标。“对于老城区的建筑,只拆不建。”红河县住建局局长杨泽文说,红河县提出“旧城区实施减负降压”的决策,东门片区整体改造、东门广场建设、改扩建排水系统和农机厂片区规划开发等工程项目。东门广场工程,已完成东门片区拆迁7815平方米。
  同年6月,红河县全面启动了县城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人工造林等方式恢复县城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确保县城安全。现在在红河县老城区的周围,建起了很多防滑桩,新栽种的树木也逐渐长了起来。何文说,通过几年的治理,老城基本安全了。
  2012年6月10日, 红河县的喜庆日子。上午10点30分,县城7公里外,一个叫做红塘子的山坡上,汇聚了大量的人流、车流。红河州、红河县的很多干部来了,住在附近的村民也赶来了,空旷的小山丘上站满了人。他们是来见证红塘子片区“削峰填谷”项目开工的。
  爆竹声响起,挖掘机在轰鸣中动工。红河县副县长李玉福说,虽然这个项目涉及削峰填谷,但这个项目的准确名称叫做“避让老城区地质灾害搬迁及山地城镇建设项目”。政府提出了“一城带三区”(老城、红莲新、凹腰山新区、特色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削峰填谷”的红塘子片区,属于规划中的凹腰山新区。
  站在开工仪式现场,李玉福指着对面的老象山说,不久,这座山将被削掉40多米,削下来的泥土将被填到红河至元江公路下方的沟里。“眼前的沟壑将不复存在,面前的高山也将被削平。脚下这个叫红塘子的山包也将被削掉10多米。”一年以后,在大塘子片区,沿二级公路两边,将有两块0.8平方公里的平地出现。县城区一些居住在滑坡上的居民就可以搬迁到这里。
  从红塘子出发,不远处是一个叫做大塘子的山丘,被勐甸河环绕着。红河县《侨乡红河》负责人杨哈三指着山丘上一块已经平整的土地说:“那里将是红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山洼中还有一个民族产业园区,大塘子的无数个小山丘都将被平整成平地,很多单位将会搬到这里来。”
  “这里是一个坝塘、这里是一座桥,这里是个广场……”拿着规划图,红河县住建局局长杨泽文说,勐甸河旁拦起高坝,形成一个大水库,水库将环绕着大塘子片区,依山傍水,大塘子片区将来就是一个休闲、娱乐一体的山水田城。
  县发改局许万成局长说,县城不远处,有一个叫做勐龙的地方,将被打造成红河县的特色产业园区。红塘子、大塘子两个片区连在一起,就是红河县凹腰山新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就出现在红河南岸,加上老城区和莲花片区,红河县城将达到10平方公里。
  云南省提出“城镇上山”,红河县所有的城都在山上,这正迎合了省里的发展思路。杨泽文说,未来的红河县城看起来会有点“散”,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只能建在山头上。这也许就是红河县的特色。
  入夜,无数个山头上到处灯火点点。5至10年之内,那里将出现新的红河县城。
  元阳县的另一种避险:迁城
元阳老县城位于新街镇,距新县城南沙30公里,交通方便,是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核心区之一。那里的旅游基础设施等城镇功能齐全,终日云雾缭绕,有“云雾山城”的美称。
 
  1988年,元阳新街老县城发生滑坡,造成3人死亡。
  1989年,云南省地矿局向元阳提交了《元阳城区滑坡地质勘探报告》。报告指出,元阳5.7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内存在75个滑坡区,滑坡面积52.16万平方米。
  1990年初,完成《元阳县城滑坡综合治理方案》,报国家计委。
  1990年4月1日,国家计委批复,提出“控制老城、重点治理、开辟新区、逐步转移”的滑坡治理方针。
  1991年7月,国家计委批准滑坡灾害防治补助经费2000万元,对元阳县的滑坡进行治理。
  1992年,老县城新街镇因大面积滑坡,经国务院批准,县城整体搬迁至现址。
  1995年,元阳县行政中心转移到南沙。目前县城总人口2万余人。经济社会呈良性发展。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2-05
全移民到安全地方 原地做原始森林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2-05
应该用红河州南四县。。我都差点没明白啥意思。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2-05
回 灯火澜栅 的帖子
灯火澜栅:应该用红河州南四县。。我都差点没明白啥意思。 (2013-02-05 09:14) 

这四个县在红河之南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2-05
干脆移民算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2-05
全部下山即可,搬到最近的坝子最好。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2-05
为什么要弄出一个绿春县呢?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2-05
回 QQme 的帖子
QQme:
为什么要弄出一个绿春县呢?

绿春县:1955年由红河、元阳2县析置六村办事处(县级),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专区级)派出机构;1958年改置绿春县(绿春,取“六村”谐音,因县城周围青山绿水、四季如春而命名),并将元阳、金平2县部分地区划入。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2-05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绿春县:1955年由红河、元阳2县析置六村办事处(县级),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专区级)派出机构;1958年改置绿春县(绿春,取“六村”谐音,因县城周围青山绿水、四季如春而命名),并将元阳、金平2县部分地区划入。 (2013-02-05 14:35) 

雲南話也是綠六同音?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2-05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绿春县:1955年由红河、元阳2县析置六村办事处(县级),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专区级)派出机构;1958年改置绿春县(绿春,取“六村”谐音,因县城周围青山绿水、四季如春而命名),并将元阳、金平2县部分地区划入。 (2013-02-05 14:35) 

这个木有解释why。。。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2-05
这四县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人口,密度比云南很多平地坝区还高
哈尼族人口超生极为严重,又重男轻女,性别比不平衡
外出务工人又少,而因为有矿山、边贸等原因,外来人口反而很多,人口净流入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2-05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这四县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人口,密度比云南很多平地坝区还高
哈尼族人口超生极为严重,又重男轻女,性别比不平衡
外出务工人又少,而因为有矿山、边贸等原因,外来人口反而很多,人口净流入
 (2013-02-05 20:21) 

江城,墨江那一带情况如何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2-05
有点像金秀县

西边俩乡还是交通飞地 要借道墨江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2-05
回 KINGSON 的帖子
KINGSON:有点像金秀县
西边俩乡还是交通飞地 要借道墨江 (2013-02-05 20:39) 

楚雄市也差不多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2-05
回 QQme 的帖子
QQme:这个木有解释why。。。 (2013-02-05 18:10)

从交通、物流角度讲 绿春县城 中分元阳、江城县城之间的省道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