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8月21日电(记者李凤双、张建)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防川村,过去曾是偏僻的边关“飞地”,如今却成了旅游新热点。出国打工归来的村委会主任黄武吉说:“外出打工的村民会陆续回乡创业。”
防川村被誉为“东方第一村”,是个地道的朝鲜族村落,只有45户140人。近日,记者夜宿防川村看到: 政府补贴新建的民居整齐划一,家家夜不闭户;村里有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而在民房的旧址上,珲春市投资的朝鲜族民俗村正在兴建中。
土生土长的村党支部书记高春晃每天都感受着防川村的变化,他反复地念叨:“最近几年的变化得益于好政策,市委为村里派来‘第一书记’,实行局、企业、部队和村共建党支部,帮我们新建了村部,打深井让村民喝上好水,公路更畅通,孩子能到市里读书了。”
而在过去,图们江水曾一度冲毁了道路,使得防川村与珲春交通隔绝,被当地人称为“飞地”。上世纪60年代,共产党员姜泰原带领17户党员家庭住到防川,后来,逐渐打通了防川与珲春的通道。但地处边疆闭塞,村民收入单一。上世纪90年代,一些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只剩下40多人。
近年来,“一眼望三国,鸡鸣闻三疆”的防川村迎来了新机遇。2009年7月,防川风景区成功入选“吉林八景”,一下子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焦点,边关小村成了旅游热土,村里把闲置的民居办起了“家庭旅馆”。在建的朝鲜族民俗村有高档圆木屋、传统朝鲜族民宅、民俗展览、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专门用于接待游客。
2011年,高春晃又把100多公顷闲置的耕地流转起来,成立了专业农场,每年收入四五十万元。五年前辞去村党支部书记出国打工的黄武吉,回村后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从小酷爱打鱼的他,带领18名村民成立了捕鱼合作社,每人每年收入五六万元。
黄武吉女儿出国打工回乡后开办了果园,栽种了2000多株富硒苹果树,黄武吉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创业。珲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杰说:“如今,村民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多,今后,村民再也不用出国打工了,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防川村的发展变化,只是延边州边境村屯的一个缩影;正在实施的“强基固边富民”工程,正使一度“空寂”的许多边境村落开始“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