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43阅读
  • 20回复

[湖南]2020年,道县规划改道州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5-17
— 本帖被 坤舆任我行 执行合并操作(2016-05-18) —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的通知显示,到2020年,预计澧县、津市将合并为澧州市,攸县、道县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改名为攸州市、道州市。 预计长沙县、株洲县、新邵县、中方县到2020年将改县设区。【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道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制史有2200多年,其中1500多年为州府郡所在地,曾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大州。民国2年降为道县,俗话说:千年道州,百年道县。


       道县,别名道州,雅称“莲城”。位于湖南西南部、湘粤桂三省交界,位于潇水中游,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北连双牌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南北长77千米,东西宽62.6千米,国土面积2448平方千米,总人口83万人。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镇、3个农林场。县政府驻地濂溪街道办事处。


       道县是宋代大思想家、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及近代革命家何宝珍的故乡、被称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
2020年,道县将改名为道州市(来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西洲街道

名称来历: 因街道辖区潇水河中风景秀丽的“西洲公园”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4′37″~111°35′29″,北纬25°29′51″~25°31′38″。地处县城中心濂溪河以南,东与上关街道隔河相望,南与万家庄街道毗连,西抵营江街道,北靠濂溪街道。办事处驻大坪子社区小江口路161号,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政府4.6千米。


政区沿革西洲街道原属道江镇。2010年8月,撤销道江镇,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431124002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西洲、石厨头、狮子岭、城中、小江口、大坪子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37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339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421人,城镇化率96.44%。另有流动人口9265人。总人口中,男性45498人,占54.56%;女性37893人,占45.44%。14岁以下18763人,占22.5%,15~64岁54621人,占65.5%,65岁以上10007人,占12%。人口以汉族为主,达80589人,占96.64%,另有瑶族2802人,占3.36%。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9.56‰,死亡率为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2千米,总面积13.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1.3平方千米,占85%;水域 2平方千米,占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干米627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处盆地中心,潇水河、濂溪河交汇处,地势平坦,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75~190米,最高点狮子岭海拔194.0米,最低点潇水河海拔168米。
       水文潇水河自小江口社区南入境,由南而北,境内河道长4千米;濂溪河自石厨头社区西入境,由西而东,进入潇水河,境内河道长3千米。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洪灾每年一遇,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灾是2008年6月13日,全天普降暴雨,降水量达350毫米,城内40%以上房屋被淹。冰冻、雪灾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1月10日~2月14日,时间长达35天,疏菜等农作物全部被冻坏,沿途电线、电杆被冻断,县城供电中断达15天。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2241亩,多为旱地。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主要品种有韭菜、黄瓜、辣子等。
       工业以皮革制品、塑料制品、机械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拥有工业企业20家,职工529人。
       商业外贸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共有商业网点469个,职工5820人;大型购物超市6个,有22条商业街,门面7000余间;城市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6亿元。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1.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150万元,增值税5012万元,企业所得税838万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处,各类文化娱乐队伍20支,各类图书室6处,藏书4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业余人员136人。有市、县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3处。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5836人,专任教师410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7636人,专任教师272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5745人,专任教师319人。高中1所,在校学生3012人,专任教师2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略)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民营医疗卫生机构5个、个体医疗卫生机构14个、社区卫生室2个,床位7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31.03张;固定资产总值10280.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08名,其中执业医师265人,执业助理医师42人,注册护士390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8.42万人次。6个社区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8个,有群众体育广场1处,安装了健身器材社区(西洲社区、大坪子社区)2处,有偿健身场地2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广播电视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入户率8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678户,人数4122人,支出824.25万元,月人平166.6元。医疗救助43人次,救助金额15.3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89人次,共支出41.68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7.42万元。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81人,参保率91%,累计享受待遇人数259人,发放养老金16.2万元;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981人。    


交通运输洛湛铁路、G207国道、省道S323线在境内交汇贯通,潇水河常年通航。有发往境内各乡镇道县交通车站。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邮政网点5处,电信局1处,电信服务网点6个。报刊、杂志累计发行1亿份。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74万门,固电电话用户9231户;移动服务网点25个,移动电话用户5.2 万户;联通网点17个,用户2.7万户。


名胜旅游旅游业概况境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关桥头红军墙、石厨头红军标语墙和潇水河畔陈树湘烈士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濂溪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街道因“濂溪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5′01″~111°36′10″,北纬25°31′39″~25°33′42″。地处县城中心濂溪河以北,东与上关街道、东门街道相邻,南与西洲街道毗连,西与营江街道接壤,北与富塘街道交界。办事处驻道州北路199号,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 距县政府1.5千米。


政区沿革: 原属道江镇,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湘南重镇。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以来,历为县及州、郡、路、府治所。民国24年(1935)以舂陵山定镇名,置舂陵镇。民国36年(1947)改文安镇。1950年9月改名道江镇,为县辖乡级镇。1952年6月,升为区级镇。1956年6月撤区并乡,道江镇改为乡级镇。1960年7月,改为道江人民公社。1962年11月,复为道江镇。2010年8月,撤道江镇,设2个街道。以濂溪河为界,北岸为濂溪街道,南岸为西洲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31124001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濂溪、寇公楼、东阳、良田、荷叶塘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4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826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685人,城镇化率93.28%。另有流动人口11920人。总人口中,男性37057人,占54.28%;女性31212人,占45.72%;14岁以下12337人,占18.07%;15~64岁51577人,占75.55%;65岁以上4355人,占6.38%。人口以汉族为主,达67443人,占98.79%,另有少数民族人口826人,占1.21%。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3‰,人口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6.65‰。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总面积18.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6.7平方千米,占91.76%;水域1.5平方千米,占8.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5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处盆地中心,潇水、濂溪河汇合处,形如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175~190米,最高点县政府办海拔 193米 ,最低点潇水河海拔168米。
       水文属湘江水系,主要有潇水河和濂溪河。潇水古称深水,由南到北贯穿全境,境内长 0.8千米 。濂溪河古称营水,由西而东汇入潇水河,境内长2.1千米。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冰雹、冰冻等。洪灾每年一遇,发生在5~7月,最严重的一次洪灾是 2008年 6月 13日 ,全天普降暴雨,降水量达 240毫米 ,这次短期中强降雨,致使沿河街道商铺损失严重,低洼地段的工业企业、农林渔业、基础设施大部分被淹。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面积2315.3亩,以种植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9%。2011年蔬菜种植174亩,产量312吨,主要品种有大苦瓜、青皮黄瓜、辣椒。
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91万头,年末存栏275万头;家禽饲养量2.2万羽。2011年,水产品产量118.9吨。      
       工业以陶瓷、冶炼、针织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8.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拥有工业企业30家,职工920人。
       商业外贸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共有商业网点420个,职工5760人;有20条商业街,门面6800余间;城市集贸市场2个,商贸城1个,年成交额3亿元。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处,各类民间文艺活动队伍20支,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1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45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2095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4所,在校学生5003人,专任教师2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1286人,专任教师46人。高中1所,在校学生3440人,专任教师2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个、社区卫生室4个,床位3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27.22张;固定资产总值176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7名,其执业医师53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13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6.93万人次。5个社区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8个,体育广场1处,安装了健身器材社区(西洲、大坪子)2处,有偿健身场地2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6%。
广播电视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入户率75%。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2户,人数1956人,支出375.48万元,月人均16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138人,覆盖率10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3户,人数542人,月支出3.78万元,月人均69.97元;大病救助123人次。救助金额36.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13人次,共支出3.07万元,比上年增长0.5%。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0人,抚恤事业费季度支出10.26万元。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15人,参保率88%,累计享受待遇人数528人,发放养老金31.4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850人,参保率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街道就业率95%以上。    
  
交通运输: 境内G207国道和S323省道、洛湛铁路穿境而过,潇水常年通航。道州北路有长途客运站道州汽车北站。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代办网点1处,固电电话用户760户,报刊、杂志累计发行9000万份;移动服务网点20个,移动电话用户2.2万户;联通网点13个,用户0.9万户。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境内有寇公楼、状元山摩崖石刻、五龙图石雕、荣恩进士坊、道州古城墙等名胜古迹。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上关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位于“上关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5′15′~111°41′40′,北纬25°25′49′~25°32′40′。地处县城东部,东临白马渡镇、白芒铺镇,南接蚣坝镇、祥霖铺镇,西靠西洲街道、万家庄街道,北抵濂溪街道、东门街道。办事处驻上关,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政府2.1千米。


政区沿革: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属道州营道乡。民国二年(1913年)属道县第一区水南乡。1950年9月为道县第一区水南乡、东源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为七里岗乡。1958年10月,属红旗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5月设上关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蚣坝区上关乡。2011年12月改上关街道。2011年12月撤乡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31124003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关、水南、湘源、虎子岩、宝塔、郑家、向阳、莲塘、丁塘、龙江桥、东方、白石岩、东源、七里岗、车岗、石门、坝子塘、董家冲、鹿家等1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725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27人,城镇化率39.50%。另有流动人口5502人。总人口中,男性14768人,占54.18%;女性12490人,占45.82%;14岁以下5648人,占20.72%;15~64岁19665人,占72.15%;65岁以上1945人,占7.13%。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6888人,占98.64%,另有少数民族人口370人,占1.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6‰,人口死亡率4.02‰,人口自然增长率9.24‰。辖区东西宽10.7千米,南北长12千米,总面积61.40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4.799平方千米,占89.2%;水域6.61平方千米,占1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4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属平岗区,东南高,西北低,地势低平,土质肥沃,多为红壤。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78米,最高点车岗村岭海拔225米,最低点潇水河海拔163米。
       水文境内属湘江水系,双牌水库水淹区。潇水、龙江河、红旗水渠流经12个村。潇水境内河道长25.3千米,龙江河境内河道长5.3千米,红旗水渠始建于1968年,境内长18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矿、河沙等。动物主要有野猪、獐子、野兔、山鸡、蛇类等50余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类有6类、国家二级保护种类的有12类。。
       自然灾害由于地处潇水东岸,水淹区水淹村12个。最严重的一次洪灾是2008年6月13日,境内15个村1.2万人受灾,水淹农田达0.9万亩,绝收的0.6万亩,冲走牲畜32头,鱼36万尾、鱼苗71万尾,毁坏各种水利设施36处,决提2处120米,机埠15处17台,倒塌房屋75间,2所学校停课,直接经济损失513万元。


农业:
       耕地面积中水田约15441亩,人均0.57亩;旱地6956亩,以种植水稻、脐橙等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1亿元。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油茶及蔬菜。
       2011年生猪饲养量5.7万头,年末存栏2.9万头;家禽饲养量71.6万羽。    
       2011年,脐橙、葡萄、梨等水果种植1.62万亩;其中脐橙1万余亩,葡萄2300余亩,梨1100余亩,杨梅及其他水果2800余亩。
       2011年,水产品养殖979亩,水产品起水总量253余吨。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10元,比上年增长18.9%。    


工业: 2011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有木材加工、机砖、河道采砂业等乡镇企业。


商业外贸: 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共有超市和零售点192个,职工2100人;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4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乡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17个,藏书17万余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920人,专任教师53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学生1675人,专任教师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410人,专任教师5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略)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街道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5个,床位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73张;固定资产总值9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010人次。19个村95%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14%。


体育: 2011年有学校体育场2个和村篮球场1个(郑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


社会保障:
       2011年未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7户,人数360人,月支出5.72万元,月人均159元,比上年增长3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8户,人数1867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27人次。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5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3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8人。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639人,参保率70.1%,累计享受待遇人数3405人,发放养老金225.7万元。    


交通运输: 境内省道S323线、夏蓉高速、道县至蚣坝县道贯穿全境,有潇水一、二桥与县城中心连接,建有城东上关客运站。


邮政电信: 2011年12月挂牌邮政分局1处。报纸、杂志发行1万份。电信企业3家,固定电话用户325户,移动电话用户5000户,互联网用户2000户。


名胜旅游: 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塔村雁塔山的文塔、古道州八景之一的含晖岩、水南村渡口红军渡及红军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富塘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地位于“富塘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2′40″~111°37′32″,北纬25°32′30″~25°36′12″。地处县城北部,东与东门街道相接,南与濂溪街道、营江街道相邻,西与寿雁镇接壤,北与梅花镇交界。街道办事处驻濂溪街道荷叶塘社区富塘路,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人民政府3千米,县属道州工业园在其境内。


政区沿革: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营道乡。民国属道县一区。1956年6月为李家园乡。1958年10月属红旗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5月设富塘人民公社,属第一区。1984年4月改富塘乡。2013年8月撤乡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31124200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五侯、鸟梨树、李家园、五里牌、富塘、旦家塘、石板冲、春秋塘、上莫、立埠、塘背、曹家等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7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083人,其中城镇人口7928人,城镇化率65.61%。另有常住人口10205人。总人口中,男性6403人,占53.0%;女性5680人,占47.0%;14岁以下2586人,占21.4%;15~64岁8724人,占72.2%;65岁以上773人,占6.4%。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1948人,占98.88%;少数民族135人,占1.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6.9‰。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2千米,总面积24.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1.11平方千米,占87.23%;水域3.09平方千米,占12.7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9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为平岗区,除东岭、五马归槽等小山丘外,大部分地势平坦开阔,以红壤为多。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92~196米,最高点针塘岭(富塘、旦家塘交界)海拔227米,最低点春秋塘海拔173米。
       水文潇水河自塘背村南入境,由南而北,洑水河自石板冲村西入境,由西而东,与潇水河交汇后入双牌水库,境内河道长18.6千米。
       自然灾害雹灾平均5年3遇。雪灾最严重是2008年1月10日~2月14日持续降雪,百年一遇,涉及境内五侯庙、鸟梨树、李家园等12个村,受灾农田面积达1000余公顷,造成400余公顷森林大面积折技、断腰、倒伏。


农业: 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均0.97亩;多为旱地,以种植稻谷、红薯、油菜为主,为全县最大的辣椒市场。2011年农业总产值1.05亿元。粮食作物以稻谷、红薯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0.67万吨,人均552.8千克;其中稻谷0.58万吨,红薯0.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0.72万亩,产量1.27万吨,主要品种有辣椒、大豆等;其中辣椒1.1万吨,大豆0.02万吨。


畜牧业: 以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13万头,年末存栏1.93万头;牛饲养量1.16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36.8万羽。    


工业: 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6.05亿元。拥有1个水泥厂,1个碎石厂,7个砖厂;职工465人。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2783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乡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0户,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1万余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014人,专任教师65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2353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2487人,专任教师152人境内有绍基学校、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3个,床位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9.14张;固定资产总值12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6000人次。12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户,人数19人,支出3.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2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82人次,共支出29.4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3户,人数881人,支出68.7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31%。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0人。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002人,参保率99.8%,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317人,发放养老金85.11万元。    


交通运输: 境内有国道G207线、省道323线等2条公路干线交汇,洛湛铁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40.5千米,实现村村通。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320户,电话普及率10.8%;移动电话用户2900户,互联网用户300户。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营江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位于“营江大洞”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30′52″~111°35′3″,北纬25°25′33″~25°29′29″。地处县城西郊,东邻县城西洲、濂溪街道,南接万家庄乡、新车镇,西靠清塘镇,北与寿雁镇、富塘乡交界。办事处驻白地头村,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人民政府3千米。


政区沿革: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营道乡。民国2年(1913年)属道县一区关西乡。1950年9月属道县一区,以驻地命名为白地头乡。1958年8月改为国营道县农场。1964年3月改营江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营江乡,属清塘区。1995年6月撤区,为县属营江乡。 2013年1月撤乡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431124203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区白地头、小洞、曾家、上源头、芒头寨、阳家、唐家、岗下、双桥、正岗头、社头、阳尹、阳乐田、车边等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682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50人,城镇化率43.68%,另有流动人口4142人。总人口中男性9079人,占53.96%;女性7747人,占46.04%;14周岁以下2877人,占17.1%,15到64岁12031人,占71.5%,65周岁1918人,占11.4%。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6713人,占99.33%;少数民族113人,占总人口的0.67%。2011年人口出生率14.4‰,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8.4‰。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4千米,总面积27.3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5.788平方千米,占94.35%,水域1.542平方千米,占5.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6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坡,地势略为东低西高。地面高程平均在海拔276.5米,最高点北面东岭海拔385米,最低点濂溪河海拔168米。
       水文濂溪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河道长8.1千米。有桂花树、天鹅塘2座小型水库。
       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89年7、8、9月,连续干旱170天,百年未遇,涉及到15个村,造成1.1万亩晚稻减产,减产20万公斤。最严重一次洪灾发生在2008年6月13日涉及15村,早稻全部淹没,造成9000亩早稻受灾,减产14万公斤。


农业: 耕地面积1.24万亩,人均0.74亩,全部为水浇田。2011年农业总产值1.96亿元。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0.796万吨,人均47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西瓜469亩,产量807吨。


畜牧业以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2.71万头,年末存栏1.16万头;牛饲养量2144头,年末存栏5054头;家禽饲养量43.6万羽。
  
工业: 主要有建材、机砖厂、碎石厂等乡镇企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2.8亿元。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收入1288万元,比去年增长4.7%。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4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


文化艺术2011年有乡文化站、广播电台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6户,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28万余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1094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239人,专任教师2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4%。


科技(略)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4个,床位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5.80张;固定资产总值127.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名,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600人次。14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6%。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有广播电视站1处,有线电视用户3451户,普及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6户,人数239人,支出45.72万元,比上年增长60%,月人均159元,比上年增长59%;医疗救助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29人次,共支出5.14万元,比上年增长6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1户,人数905人,支出72.43万元,比上年增长62.4%;月人均66.7元,比上年增长29.4%。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43万元,比上年增长12%;敬老院1家,床位30张,现有在院五保老人30人居住。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基金支出合计1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693人,参保率98.1%,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867人,发放养老金120.28万元。    


交通运输: 境内夏容高速、洛堪铁路、县道清塘公路贯穿全境。道州火车站设在境内。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总长46.1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15万元。固定电话300户,移动电话用户3451户,互联网800户。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境内的乌龙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东门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门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6′14″~111°40′31″,北纬25°36′2″~25°31′28″。位于县城东郊,东临白马渡镇,南与上关街道隔河相望,西与濂溪街道、富塘街道毗连,北与梅花镇接壤。办事处驻东门村,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人民政府1千米。
       政区沿革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营道乡。民国2年(1913年)属城一区。民国20年(1931年)属第一区。民国27年(1938年)属舂陵镇。民国36年(1947年)属文安镇。1950年9月设东门乡,属第一区。1956年改雷家洞乡。1958年10月为红旗人民公社雷家洞大队。1961年5月改东门人民公社,属第一区。1968年撤区,为东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东门乡,属清溪区。1995年6月撤区,为东门乡。 2013年1月撤乡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 代码431124209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东洲山、东门、乌家山、冯家、崔家、下关、北门、香元树、上塘、下塘、白泥塘、浦口、高车等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58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41人,城镇化率55.72%,另有流动人口3020人。总人口中,男性8273人,女性7591人。14岁以下1412人,15~64岁12943人,65岁以上1509人。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5718人,占99.18%;少数民族146人,占0.92%。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7‰,死亡率7.86‰,人口自然增长率6.3‰。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3千米,总面积31.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 25.41平方千米,占79.7%;水域6.49平方千米,占2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为平岗区,三面濒水,潇水、洑水从东、南、北部流过,地势略为四周低,中部高。地面高程平均在海拔176.5米,最高点七步岭海拔569.5米,最低点潇水河海拔163米。
       水文有湘江水系潇水河和洑水河;有友谊、猫仔冲小型水库2座,山塘80多口。
       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雪灾、洪涝、旱灾等。雹灾平均5年3遇。最严重一次冰雪灾害发生在2008年1月10日~2月14日,持续积雪冰冻,百年一遇,涉及境内东门、东洲山、白泥塘等13个村,受灾面积达900余公顷,森林资源大面积折枝、断腰、倒伏。


农业 耕地面积13262亩,人均0.84亩,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3亿元。2011年蔬菜种植2.6万亩,产量4.68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


畜牧 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6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家禽饲养量36.8万羽。  


林业: 水果种植以葡萄、杨梅、枇杷为主,2011年葡萄种植400亩,杨梅种植200亩,枇杷种植300亩。  


工业 以农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895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拥有工业企业19家,职工256人。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3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5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文化艺术: 2011年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个,各类图书室9个,美术创作组1个,书法村1个,文化专业户1个。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何绍基故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324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略)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3个,床位3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0.35张;固定资产总值11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000人次。13个村村民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户,人数38人,支出7.12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长6%。医疗救助46人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6户,人数1276人,支出119.1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77.8元,比上年增长1.5% 。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0万元,比上年增长6%。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50人。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814人,参保率103.4%,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689人,发放养老金109.24万元。  


交通运输: 省道S323线改道潇水二桥通过境内,乡村道从东门到白马渡河口,贯穿全境。道县工业园部分厂房在辖区内,交通发达。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长65.6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242户,电话普及率36%,移动电话用户3000户,互联网用户400户。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境内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故居“东洲草堂”和五如石、石鱼湖等名胜古迹。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万家庄街道

名称来历: 因街道办事处原驻地位于“万家庄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1°32′4″~111°37′45″。北纬25°30′33″~25°26′57″。地处县城南郊,东与上关街道隔河相望,南与祥霖铺镇交界,西与新车镇接壤,北与营江街道相邻。办事处驻西洲街道小江口社区小江口路,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0,距县人民政府4千米。


政区沿革: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登封乡,民国27年(1938年),属道县亲仁乡。1950年9月设万家庄乡,属第一区。1958年10月属红旗人民公社一部分。1959年4月属上关人民公社。1961年5月,万家庄人民公社属第一区。1968年撤区,为县辖万家庄人民公社。1969年恢复区,仍属第一区。1984年4月改为万家庄乡,属清塘区。1995年6月撤区,仍为万家庄乡。 2013年8月撤乡设为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31124204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五洲、五一、下六洲、下洞、上洞、幸福、七一、长兴、华岩、小清塘、青山、天堂福、万家庄、沿河等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8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62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03人,城镇化率49.37%。另有流动人口3751人。总人口中,男性8589人,占52.99%;女性7620人,占47.01%;14岁以下3720人,占22.95%;15~64岁11351人,占70.03%;65岁以上1138人,占7.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6.39‰,人口死亡率7.10‰,人口自然增长率9.2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190人,占99.88%;少数民族19人,占总人口的0.1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5千米,总面积37.0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3.4平方米,占90.12%;水域3.66平方千米,占9.8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43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境内有高岭头,山丘起伏,地势平坦,马尾松遍布山野,地势由东向西平缓升高。地面高程一般海拔183~185米。最高点长兴大通岭海拔329.4米,最低点沿河村海拔170米。
       水文潇水自下六洲村南入境,由南而东,境内河道长6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岩,地质储量1.2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8亿立方米,其中分布在西北部大通岭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76.8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最严重一次旱灾发生在1989年,夏、秋、冬连旱180天,乡境内普遍受灾,长兴、七一、华岩、幸福村人畜饮水困难,全乡6400亩晚稻无法插下。最严重一次水灾发生在1994年7月23日,暴雨,涨洪水,五洲村倒房103座,五一村倒房43座。同年秋,两村重建,香港、澳门捐款重建,一为香港新村,一为澳门新村。


农业: 耕地面积1.46万亩,人均0.9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蔬菜、烤烟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45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0.086亿公斤,人均528.1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烤烟。2011年蔬菜种植1.08万亩,产量1.91万吨,主要品种有生姜、芋头、辣椒、白菜等。2011年烤烟种植0.05万亩,交售烟叶1500担。


畜牧业: 以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33万头,年末存栏3.33万头;牛饲养量1.41万头,年末存栏0.97万头;家禽饲养量77.91万羽。  

工业: 以纺织、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5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拥有工业企业30家,职工560人。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892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5万元。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乡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处,各类文化专业户15户,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8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2人,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143人,专任教师51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1763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初中在校学生2000人,专任教师1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8.15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0个,床位1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6.07张;固定资产总值86.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名,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200人次。14个村99%以上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98%。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篮球场5个。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保障户数3户,人数4人,支出7540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户,人数291人,支出24.64万元。医疗救助3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85人次,共支出2.93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70万元,社会福利费36.52万元。农村分散五保人员113人。    
       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594人,参保率94.1%,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746人,发放养老金113.18万元。    


交通运输: 境内有厦蓉、道贺高速、国道G207线3条公路干线交汇,道贺高速境内设有互通出口。距洛湛铁路道州站4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新建邮政代办所1处(现未开展业务);有固定电话用户466户,手机用户1.01万户。


名胜旅游: 旅游景点:华岩。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韭菜岭记 - 黄海

南方的山,大多似小家碧玉,清秀水灵。而韭菜岭绵延三省,摩天凌云,如沉睡之巨人,秀丽却不失雄伟,清纯又兼具野性。


       当年徐霞客钟爱山脚之月岩,徘徊数日,叹为观止,却因韭菜岭山高林密,虎狼横行,未能登顶。暮霭朝晖,山风流泉,沉寂千年。今人爱其幽蔽脱俗,原始本真,纷纷附草攀藤,涉溪越险,直抵云间,仰观星斗纵横,俯瞰旭日东升。


       今秋十月,我曾两次涉足其间,阴晴风雨皆经历。山高路远,神疲身倦。然青山悦目,流水含情,飞瀑幻虹,古树舞风,实在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忆相会之初,中秋后之八月十九,向导一人,朋友若干,天明启程,至千家峒宿营,日已西斜。


       登山之初,羊肠迂回,激流横道,翠林如盖,心情大好。渐至中途,步履蹒跚,喘气如牛,却一路高歌,惊落霜叶,非以歌喉自喜,只为脱尘网而返自然,似笼鸟化鲲鹏振翅翱翔。


       至四十八步山谷,已是海拔一千六百米之高处。谷中一片迷蒙,难辨雨雾,溪流平阔,曲折婀娜。 人在水畔行,水在石上流。十步一湾,百步一瀑,树攀绝壁,客入仙境。此时泉声在耳,羞于高歌。


       到营地后,新木生火,溪水作汤,鲜肉飘香,良友美酒,围火对饮,笑声朗朗,风寒而心暖。草间帐篷数顶,天上繁星万粒。夜深酒醒,起身忽见玉宇无尘,冰轮高悬,若吴刚一滴思乡酒,似嫦娥一颗相思泪。


       不到月余,公门事毕,又起登攀之意,连日秋雨,亦不足畏惧。相携相引,再向高处行。溪瀑暴涨,似白龙怒横,历险数次,却不改初心。雨虽刁蛮,山却有情。辛苦更甚,景致也越发动人。山果凝露,枯木烟润,彩叶浮溪,群瀑雷鸣。附岩崖而过怒流,踏冰泉而攀滑石,惜言语而省体力。苦行挣扎,于暮色中抵达栖身之处。清汤煮面,慰一天劳顿;细雨频敲,惊整宿寒梦。


       次日晨起,举步登顶。前次登顶时晴空万里,远山低伏,目极天际。而此刻,薄雾流云,吞吐山峦,变化万端。云海浮沉,山色如洗。红叶与白云相衬,目光随雾霭朦胧。无言伫立,宛在梦境。


       登山如参禅。两次登岭,虽只是管中窥豹,不敢自诩知其全貌,然而,每一缕艰辛,都有着丰厚的回报。念天地之厚,怎不令人慨然而歌;叹百年之短,怎不令人黯然惆怅;怜峰峦之美,怎不令人欣然神往!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5-17
道县郁郁葱葱的鬼崽岭 道州郁郁葱葱的鬼崽岭

道县县城往南约30公里的田广洞村有一个神奇的鬼崽岭,它距村1.5公里,后枕高山,前临鬼崽井,宽约150多亩。这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山上和附近池塘里散落着大大小小被当地人称之为“鬼崽崽”的几千尊石雕像。这些石雕像,千姿百态,不一而足。它们有的悠然地坐在树杈上,有的懒洋洋地斜躺在土里,有的害羞地裸露在地面,还有的半身埋在淤泥里……从身份看:有叱咤风云的将军,有指挥若定的军官,有冲锋陷阵的士卒,有手执玉笏文臣,有大腹便便的孕妇……从造型看:有的慈眉善目,貌若神仙;有的竖眉鼓腮,嫉恶如仇;有的两手叉腰,有的腿散开;有的蹲着,有的站立……但它们无论高矮胖瘦,无论大小长短,无论男女老少,均是由整块岩石雕琢而成,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充分体现了雕琢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纯朴的思想感情。它们最高的约一米,小的仅有4至9厘米。据估算,整座“鬼崽岭”的石雕人像不少于10000个。如此众多的石雕像集中散布在鬼崽岭上,给这座秀美的山岭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肃穆。引起了人们纷飞的遐想和无比的向往。

       一处神圣的祭祀遗址
       鬼崽岭上不仅有成千上万尊石像,山脚下还有一处神圣的祭祀遗址。庙已不存,残基尚在。逢年过节村民来此求福降悲,求神保佑,求降甘露。仔细揣摩祭坛及散落山上的石像,造型多样,大小不同,粗糙与精致并存,集线刻、圆雕、透雕、浅浮雕写雕刻表现手法于一体。有专家断言,它可能是战国神坛。那么如此多的石俑作随葬品是祭祀谁的呢?谁能享用如此豪华的排场呢?有专家学者推测,它可能是舜帝陵墓的真正所在地,这里是祭祀舜帝的遗址。猜测也并非无半点根据,因为《论衡•偶会》记载:“舜死后葬于苍梧之野,象为之耕”。上古时期,这里就属苍梧。田广洞陈氏家谱有他们是舜帝的后裔的记载。鬼崽岭附近有“迎圣祠”,“祠”是家族祭祖的建筑,“迎圣祠”证明这里曾迎接过圣人,这一圣人很可能是陈氏家族祖先舜帝。鬼崽岭附近偏偏又有“禹王庙”和“白象寺”,而禹和象是与舜帝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它们的存在是否说明点什么?“鬼崽岭”与“白象寺”、“禹王庙”构成神秘三角形,以及当地流传的种种与舜帝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这好像与舜帝有着一种神秘的关联,给人以万千猜想。

       一口神奇的鬼崽井
       鬼崽岭下有鬼崽井,鬼崽井有近10亩地宽,一年四季冒着泡泡,为南方少见的珍珠泉,四季常清。井里鱼儿畅游,水草招摇。夏天井水冰凉,冬天热雾笼罩。所有井水汇聚成一股洪流,冲下汇聚到下里水库里。全村1800亩田地靠鬼崽井的水浇灌,鬼崽井养育了田广洞的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特别奇怪的是:井水四季均衡,常年冒泡,而且一有喊动,水泡就源源不断冒出,喊声越大,水泡越多。水泡能与喊声呼应,是声呐反应,还是民间传说的天地有灵?不管怎样,它都更添了鬼崽岭的神秘。

       一个神妙的古村落
       依傍鬼崽岭有一个神妙的古村落—田广洞村。田广洞村是一个拥有近千年历史且极具舜帝德文化底蕴的大村落,大部分是明清建筑且基本保存完好,村外有二道护墙,一条青石板路贯通全村。村庄呈八卦形布置,村内里巷四通八达,道路纵横交错。人入其中,就如入八卦阵中,无人带领,很难走出村来。田广洞受舜帝德文化影响深远,民居上“历山世泽”等体现舜帝遗泽的文字随处可见,门楹上雕刻的花鸟虫鱼比比皆是,栩栩如生。有许多系雕刻者从生活中提取。它们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如此自然淳朴的艺术作品在其他地方的古民居中尚未发现。                                  
田广洞田宽地广、田地肥沃,这是盛产水稻、生姜、芋头等多种农作物。这是人民生活富足、民风淳朴、生活安乐。尚未开发的田广洞村犹如世外桃源,含蓄隽永,令人神往。

       亟待开发的奇山异水
       鬼崽岭石像群透露出浓重的神秘性、原始性和地域特色,对研究原始崇拜、宗教祭祀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吸引着媒体与专家的关注。2005年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公共频道相继报道了“道县鬼崽岭疑是舜帝坟”的新闻。一时间,海内外媒体纷至沓来,鬼崽岭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工作者接踵而至。北京市社科院、湖南省社科院、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经实地考证,肯定了该遗址的重大价值,并公布为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鬼崽岭这块神秘的处女地,静谧地等待学者来开发。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5-17
天下龙船看道州
  道县端午划龙舟始于宋代,是为祭祀屈原。新中国成立后,道县龙舟数量逐年增加,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道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 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道县龙舟赛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每艘龙舟都有固定的名称,船头雕刻也有龙、虎、凤、鹰、猫等不同标志。目前,道州龙舟赛这项民间活动已被道县纳为打造道县龙舟文化产业的重要活动之一。    道州龙舟在民间的影响深远,俗语道“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说明比赛的激烈和热闹气氛。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县端午节龙船竞赛,近年的道州龙舟规模是越来越大。清光绪三年修《道州志》记载:“(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龙舟竞渡于东西洲,鼓声喧震,观者如堵”。过去统治阶级讲讳忌,龙船的“龙”是“天子皇帝”的象征,道县人为避皇帝的讳忌,把龙船头改成了“虎头、凤头”等船头。    道州龙船道州龙舟有三类:金、黄、赤、白、青、乌龙头为一类;金、黄、红、白、黑虎头为第二类;粉红凤头(称金凤)龙船、猫头、鹰头龙船为第三类。道州龙舟每一个龙头的颜色都是有来历的。如道江镇东阳社区东阳坊村有15只金龙头道州龙舟。因东阳村有座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他们的龙船头是金色的。东门乡东门村有黄龙庙,营江乡阳乐田村有乌龙庙,西洲社区有白龙庙,所以有黄、乌、白龙头船。道州龙舟属道州型,造型奇特,与别的地方的龙船不同。道州龙舟船身长20米,宽1.2米,平头翘尾,头低于尾,船头的头属活动式的。竞赛时可装上龙头、凤头、虎头等。道州龙舟尾部装饰彩旗,船身头尾离水各0.60——0.80米不等。划船的人员即挠手,一般为20——30人。 1、龙船数量之最:全县民间自发打造龙船170余艘。2、参赛龙船之最:每年民间赛事参赛龙船在100艘以上。3、龙头造型之最:造型多,地方特色浓郁,龙、凤、虎、麒麟,根据形态颜色各分不同有几十余种。4、民俗内涵之最:龙头颜色各有讲究,根据各村特征颜色各异,传统礼仪讲究,随端午节的风药澡、药鸭蛋、雄黄酒、包粽子、道州情人节等多种多样。5、观者数量之最:近20万人观看道州龙船。6、民间运动员之最:来自乡村的运动员超过3000人。7、运动员年龄之最:上至最大者60余岁的老翁下至5、6岁的小童参与龙船竞渡。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5-17
道州赶闹子日期




赶闹子 - 书面语就是赶集,是老百姓交易日常生活物资的主要场所。一般都是以农历为主,以下是向道州论坛网友收集的,请大家补充,谢谢!


1。4。7  的有新车审章塘乐福堂,清溪,白芒铺,兴桥,桥头四马桥,社湾,油湘,老岑江渡,审章塘
2。5。8  的有梅花仙子脚清塘白马渡蚣坝,东江脚,柑子园,新岑江渡,棠下,常青、桐岗
3。6。9     的有寿雁祥霖铺,广文铺,青口,新屋,小甲,后江桥,横岭 井塘
3。6。10 的有洪塘營(若该月无30,则赶29)


以上皆为农历日期


公历1 -4 -7赶上江圩闹子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05-17
“2020年城镇规模结构预测”
预测、预测、预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地图炒饭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05-17
文武道州

巍耸于湘南永州与道州的紫金山脉(单江岭),山高路险,曾是猛虎盘踞,瘴气迷蒙,更是道州学人士子乡试、朝考赶考的希望之途,惊险疲惫与旖旎风景同在。


       元结乘舟经潇水作《欸乃曲》,有“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之句,清同治《零陵县志》有“同治六年(1867年),麻江、单江多虎,伤二百余人”。在这险恶的盘山道上,已经叠加过历代先贤们赶路的履痕——唐德宗年间进士何坚,唐文宗状元宁远人李郃,五代诗人、进士何仲举,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南宋特科状元吴必达、宋理宗特科状元宁远人乐雷发等,直至清朝,嘉庆年间殿试探花何凌汉,大书法家何绍基,他们进京赶考、返乡探亲十数次往返的身影出没于山林间。


       大山是屏障,偏僻是障碍,古来只有读书、从军才能冲出大山的重围。在古代州城,有文以载道的文庙,也有弘扬忠义的武庙相对。耕读传家,习武保家。道州习武之风盛行,演练刀剑、棍耙凳及拳术之人,在城乡巷陌随处可见。乡间家族祠堂门口,显目的除了为进士的刻立石牌和下马石桩外,还有武科秀才、举子练武的粗重石锁、石凳等。


       秦王翦平定江南,修都庞之戍,又修灵渠,曾派十万秦兵到离道州百余公里的兴安修灵渠,士兵大多就地成家置业。西汉后期,中原战火不绝,北方人大量南迁,朝廷为掌控地方下派南方为官的北人——最早的“南下干部”日益增多,包括不断向这个偏远的小州贬谪官吏。北人在道州水土适应后,视土地丰腴、果蔬鲜美,世外桃源般的道州为乐土,落籍定居。于是,包括南六县的道州人的语言、脾性、饮食、风俗均与山北面的几县有别,却与广西桂林地区很是相近。从道州一些姓氏族谱来看,除了“江西填湖广”时祖上迁自江西外,竟不少都有迁徙自山东青州的清晰记载。道州何姓最多,素有“何半州”之说,何凌汉、何绍基之家谱就说“始祖山东青州人”,还有周、胡、黄、吴、李、廖等大姓家族都是世家青州。道州人的饮食相对“辣椒炒辣椒”的湘北人来说要清淡许多,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语言有赣方言的特征,更接近于西南官话,与湘方言浊音较多不同,四声多,语调重,话语听上去很冲人,性格粗犷豪迈。


       当代永州民间有“蛮不过道州,巧不过零陵,唱不过祁阳,打不过东安”之俚语。整个湖湘人性格被誉为“霸得蛮”,而居蛮夷之地南端、毗邻粤桂的道州人,是否也可以称是“霸得蛮”这种兼有褒贬之意的“蛮中之蛮”了?


       咸丰二年(1852)六月,洪秀全率太平军攻克道州,60日内募兵一万余众,短训组成一支精锐的“道州大旗营”,铸大小炮300余尊,配制红黄蓝三色齐膝军装,又经休整,实力大增。由数千道州及其周边县境挖煤工人组成的“土营”,专开地道工程,在后来太平军西征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同年,曾国藩的湘军也在道州招募民间丁壮,“年龄限20至25岁,臂力限举100斤以上,出身择朴实又农夫土气为主”。道州人以他们的勇猛与机巧、武功与蛮力,分别在太平军与湘军两支对垒的队伍中各事其主,一路追杀着过湘江、入长江,较量至南京城。在太平军“土营”的道州兵,挖通了南京的城墙,为太平军攻占南京立下汗马功劳;而在潇水河里泡大的道州兵,又在曾国藩的水军里如鱼得水,为湘军收复南京出了大力。


       《长征》电视剧中,有毛泽东在道州的镜头。红军攻下了道县,毛泽东更加焦急,决定由洛甫说服“三人团”千万不要过潇水,红军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准时渡过湘江。然而,桂系白崇禧为了保护广西地盘,在湘江南岸布置了专门攻击红军后卫部队的作战计划。数万红军的生命危在旦夕。李德、博古等一次又一次地否决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的正确建议,导致红军在湘江之战折兵数万……红军长征攻克道州后,滞兵数日,寻找强渡湘江的有利时机,最终错失良机,道州民众协助红军,出门板、木材,铺设潇水浮桥渡河,血管里流淌着祖先勇猛善武的道州奶崽(小伙子)加入了红军队伍。我的舅公,一个读过几年私塾的小商贩,当年就是弃商从军了,与他一同参加红军的同乡,解放后返乡时成了将军,我的舅公与一起参军数百的热血青年,再也渺无音讯,大都先后战死沙场。


       清朝在科举制度考试上实行“南北分闱”的改革,湖北与湖南两省分开举行乡试,是湖南人才兴起和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前,湖南与湖北因同属一省,科举考试的乡试是实行两湖合闱。湖南的士子要赶到武昌甚至更远的江宁去应试,其间不仅要经历旅途劳顿之苦与江湖风浪之险,而且还须不菲银两,非一般寒门子弟所能承受。加之湖南本属蛮荒,自身经济文化落后,士子见闻狭隘,根柢亦不深厚,南北合闱使得湖南的名额多被湖北占去。从初唐至光绪九年(1883)的1200多年科举考试中,共取进士101079人,湖南省共考取进士2305人,只占0.02283%


       道州人的蛮劲,也使在科考应试上了。紫金山群峰,也像当年横亘在两湖中波涛凶险的八百里洞庭湖一样,成为横亘在道州士子心中的物质和文化心理的双重障碍,无论是进省城乡试还是进京朝考的士子,赶考的路上更多了几重艰辛。霸得蛮的道州人,却以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在唐代夺得了第一个“开湘状元”,使得道州在元代以前就与永州一齐成为湖南人才的一个重要中心。《湖南通志· 选举志》载,从初唐至光绪九年(1883)的1200多年科举考试中,永州、道州的进士却名列湖南前茅。全省历年共考取进士2305人,永道二州487人,占21.3%;状元11人,永、道两州3人,占27.3%,而这3个状元全为道州人,永道二州举子曾20届囊括湖南全部进士名额。这显示,道州这个蛮荒小州,当时已与大山北面的永州一并成为湖湘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永州一起成为湖南人才中心,道州人才已经开始冲出大山,跨越湖湘,走向全国。


       在紫金山与南岭合抱的温室盆地里,且耕且读之风颇盛的道州人,向往山外的梦想历代绵延。“衣食自足者,皆推其余以督义方”,“耕读而外,他无所长”,能够自给的人家,均能教子读书,以应科举,故而有不少读书世家。道县人何友兰,官至大学士,宋理宗称其“三科七进士,两世四中丞”,一家三代7人中进士、4人为朝廷大员。江永人周尧卿,一家三代11人中进士;宁远人吴偕,世代习儒,北宋词人王安石诗赞其家“田园九世四百载,儒学一门三十人。”


       在古代社会,掌握了文化的人,往往就能成为掌握权力的人。科考应试,使得僻远的道州寒门弟子,以他们的蛮劲,借月燃松秉蜡,十数年地皓首穷经、应试赶考,一朝金榜题名成为“释褐者”,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丢弃草鞋,坐上八抬大轿,衣锦还乡。“圣朝耕化广搜贤,丹陛遥瞻穆穆天。历数万年垂正统,精微一理得心传。输忠敢罄刘贲胆,擢第应同李郃肩。四海尚期王德治,小臣稽首颂周篇。”这是吴必达在宋淳祜年间中特科状元后的激情赋诗《及第谢恩诗》。从乡野走出来的进士、状元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功名升格中,品味着成功的喜悦,这些科举及第后取得功名的荣耀,成为烛照历代读书人寒窗苦读时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亲淡菜盘。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以品德高尚、勤学深思为人敬仰的周敦颐,在《任所寄乡关故旧》一诗中,“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的诗句也透露出了道州人的坚硬、自持的脾性,而“官清赢得梦魂安”则与《爱莲说》中清廉高洁的意旨一脉相承。濂溪先生周敦颐,使得道州人才令北宋朝野刮目。特别是南宋年间,书院兴起,周敦颐被尊为“孔孟后第一人”,是上承孔孟、下启二程的硕儒,对当时及以后的思想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周子故里的道州,官学、私学更是无不推崇理学。周敦颐曾通判永州三年,还在相邻的郴县、桂阳、邵州为官数载,他常“与里中人言学,永、道间多亲炙其教”。在周敦颐逝世后,宋理宗为“道州濂溪书院”亲自题额,名闻天下,北宋以后,道州历代官学、私学塑立周敦颐像顶礼膜拜,州县书院所立书院多以“濂溪书院”命名。因此,道州在两宋年间中进士达79人,有理学造诣的儒生38人。另外,明清两代,进士26人,以何凌汉、何绍基父子最为著名。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05-18
道州是什么 街道是什么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05-18
道州会是放开县改市后,湖南第一个县改市吗?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6-05-18
一个县7个街道,跟开县一样了
做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向小平同志学习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05-18
太多街道办了!又不是什么发达高配县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5-18
改不改还是要看中央政府的意见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5-19
2020?呵呵,中国人喜欢搞什么五年规划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8-11
这些只是预测的e
谋而后动,国际时事,街拍!
百度搜索---裴凤曼新浪博客关注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