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圈打造“一心四带”格局
重庆市政府2007年原则通过了《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划分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三个五年的发展阶段,规划至2020年。据悉,《规划》中的相关发展目标和经济指标还将进行调整,另行公布。
《规划》称,“一圈”将按经济区原则,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整合和减少区县行政单元。此外,重庆市还将合理整合市、区县两级政府的综合管理部门,打破阻碍城乡统筹的行政管理体制。
23个区县各有分工
据悉,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区、潼南区、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23个区县。
《规划》把“一圈”内23个区县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特大城市,即主城9区,也是“一圈”的核心区域。
第二层次:大城市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主,包括:涪陵区,辐射带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江津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上游和沿成渝高速公路的重要承接点;永川区,成渝经济区沿成渝高速公路的重要承接点;合川区,成渝经济区沿渝武高速公路和遂渝铁路的重要承接点;长寿区,辐射带动渝东北地区和沿渝宜高速公路的重要承接点,逐步融入主城发展。
第三层次:铜梁、南川、綦江、荣昌、璧山、大足、双桥、万盛、潼南等9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将努力壮大城市规模。铜梁、潼南、大足、荣昌将建成川渝合作的重要“门户”,万盛、綦江、南川建成连接贵昆经济区的“桥头堡”,双桥、璧山则更多参与和融入主城特大城市发展,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规划》还鼓励各个大中城市协作发展,加强合川和铜梁、江津和永川、长寿和涪陵、南川和綦江等的联系和合作,构筑特色经济板块。
“一心四带”产业布局
“一小时经济圈”是一个经济区的概念。在“一圈”内部,又根据区位、产业分工,划分了若干小经济区。按产业布局划分,我市将形成“一心四带”的格局。
“一心”即都市核心产业区,构建五大产业布局区:
极核产业区,高速公路内环线以内的区域,打造金融、商贸中心核高技术产业基地,限制发展一般加工业核低附加值产业,提升产业内在质量;
北部产业区,包括北部新区、渝北区核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建成都市区的核心增长极核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
东部产业区,以茶园为核心的区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消费类电子、会展业;
南部产业区,以巴南鱼洞为核心,重点发展汽摩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等;
西部产业区,包括沙坪坝西永、九龙坡西彭、北碚城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铝加工、仪器仪表等。
“四带”则是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建成的四大产业密集带:
渝涪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依托长寿、涪陵等城市,发展化工、冶金、医药、机械、建材等产业;
成渝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依托江津区、永川区、大足县、双桥区、荣昌县、璧山县等城市,重点发展机械加工、造纸、食品、制鞋、饲料兽药产业等;
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依托合川区、铜梁县、潼南县等城市,发展新型建材、能源、现代农业等;
渝黔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依托綦江县、南川区、万盛区等城市核巴南区、南岸区部分区域,发展能源工业、煤化工、有色冶金、生态旅游等。
以此为基础,重庆市将建成一批产出规模超千亿的重大产业集群,包括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综合性轻纺食品等。
调整减少行政单元
《规划》称,将按经济区原则,在“一圈”内适时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适当整合和减少区县行政单元。
同时,重庆市还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市、区县两级政府在经济调节、农业、商贸、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管理部门,将进行合理整合,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改组行业主管部门,在竞争性领域逐步由行政主管转为行业协会,履行中介职责;公共服务领域则由行业主管转为服务监管企业,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
对“一圈”内跨行政区域综合性的重大经济活动和产业布局,将实行统筹实施、统一调节,统一规划和统筹建设。
欢迎大家就重庆市整合和减少区县行政单元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