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63阅读
  • 25回复

[安徽]江淮城市群艰难融入“泛长三角时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6-24
江淮城市群艰难融入“泛长三角时代”


2008-06-21 来源:中国商报 

江淮城市群是安徽省的工业密集区,也是制造业密集区。沿江、沿淮城市已涌现出奇瑞、马钢、江淮汽车、丰原等著名的自主创新型大企业。 

安徽是江浙沿海经济向西辐射的最接近区域,有人说,传统的“长三角”已经进入“泛长三角”时代。

然而,现实情况与安徽实现“长三角”企业群落无缝对接的愿望还有相当差距。

圈、带、群同时存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力,也弱化了和周边省份城市群的竞争力。实践表明,现阶段我国的一个省区、特别是中部地区的省区只能突出一个省级城市群。

一个在民间呼声很高的、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正式出世了,面对同样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迅速发展,这次江淮城市群承担起安徽崛起中部的压力显然并不一般。一场江淮城市群与“泛长三角时代”的较量开始了。

“城间县”长丰的破茧

长丰县是安徽第一个省会城市管辖的县,即所谓的“市管县”。它位于合肥与淮南两市之间,又是城间县,这是城市发展最好的区位了,可惜的是它没能用好自己的区位优势,40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摇摇晃晃地拖着安徽经济的后腿。

一直以来,长丰被定位为农业县,由于靠近淮河,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靠天吃饭的日子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每次水灾过后,县里的经济几乎又从零开始,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北边的淮南市一直有向南携手长丰县发展的意愿,可南边的合肥市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长丰又不愿撒手相让,由于区划和体制壁垒,长丰隶属省会城市却未享受到其经济辐射,也无法响应另一个相邻城市淮南携手发展的意愿。

江淮城市群民间呼声很高

长丰的历史可以看作安徽发展过程中体制障碍的一个典型。和长丰一样,安徽也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却一直没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安徽城市数量较多,但城市规模偏小,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空间战略支点,这被安徽人认为是在区域布局上导致安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直以来,安徽苦于寻找自己的定位。

其实,江淮城市群之前,安徽存在着省会经济圈、两淮一蚌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群、圈、带之间各自发展,一度达到省内城市利益的平衡。而此前安徽发展战略一直在合肥和皖江之间游移不定。

省会经济圈目前仍处于竞争力培育阶段,虽然具有较旺的发展势头,但空间范围又太小,忽视了合肥与沿江、沿淮7市的经济联系。

皖江城市带与周边省份城市群相比,是安徽省内发展基础条件最好的区域,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仍然较薄弱。

沿淮城市群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但目前经济基础薄弱,且受水资源制约,为空间管制型城市群。

三个城市群分居中、北、南,一个省范围内“中心城市”过多,分散在皖中、皖江、皖北、皖西、皖南五个板块。三个城市群的经济实力也不太强,显然,面对周边区域的竞争,分散的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相对薄弱。当地人认为,安徽省这种城市群布局“分散化”的现状,很难改变其在中东部接壤地区处于城市化“凹地”的局面。

“圈、带、群同时存在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力,也弱化了和周边省份城市群的竞争力。实践表明,现阶段我国的一个省区、特别是中部地区的省区只能突出一个省级城市群,如湖北省突出‘1+8’武汉城市群,河南省突出‘1+9’中原城市群,湖南省突出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省突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山西省突出太原城市群,都是比较恰当的。惟独安徽三个群、圈、带各自发展,分散经营,形不成合力,没有一个是省级城市群。”程必定说。

一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在一份《2008年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中,皖江淮城市群先天竞争力位居第13位,可现实竞争力却排在第21名。这不得不让原本应该底气十足的安徽颇感无奈。

中国历史上安徽多次以敢为天下先为人熟知,惟独在这次拯救“中部塌陷”的富民强省的经济赛跑中落了后。面对同样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迅速发展,这次江淮城市群承担起安徽崛起中部的压力显然并不一般。

从地理位置来看,安徽靠近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理应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腾笼换鸟”的首选之地。

更有人提出,理论上讲,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工资低廉,在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安徽是首先接受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按照梯度发展的理论,下一步加速崛起的就是安徽。

然而事实并不那么乐观。

是自然资源贫乏吗?显然不是,皖南地区有著名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和厚重的徽州文化,是很有特色、品质很高的旅游区,皖北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淮南、淮北煤田以及江淮流域的商品粮基和便利的淮河水运。

安徽的经济一直有“四低三不平衡”的特点。所谓的“四低”就是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外向度低,还有一个是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低;三个不平衡,就是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随着这几年安徽的铁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的完善,有人说,安徽想不发展都难,有人推着它发展,2007年安徽经济将会出现一个发展的“井喷现象”。

事实是,2007年安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井喷”。不过,一个相关的数据是,2007年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企业产业转移、吸引省外资金60%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这也许能让安徽的努力多少得到些安慰。(刘晶晶)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6-24
以合肥中心.安徽领导又在干坏事了.合肥的城市规划投资超过自已的GDP总量.摆明在吸血.带动?太搞笑了
很2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6-25
安徽一分为三!!!!!!!
反对县辖市!反对省县直辖!支持省市县乡(镇)四级架构!凡事要符合中国国情,不可生搬硬套!形而上学!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6-25
压根不相信二胖能带动江淮。。
带好自己三个县就不错了
滁州 来安 全椒三地自古一体不容分割。。。淮河以北更与我市毫无干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6-25
这些我认为都是虚的。很多都是口头和纸上的空想。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6-25
不要在这里鼓吹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6-26
应该是政策差异导致经济发展的现状。
http://www.xzqh.org/bbs/read.php?tid=3829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6-26
引用第5楼风水师于2008-06-25 19:52发表的  :
说白了就是江淮与吴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苏北地区可是平原地区.而浙江却多山多丘陵,不管是交通还是城市建设所付出的成本要比苏北平原要多的多!可浙江还是发展起来了!
苏北地区的发展落后,这跟长江这条所谓的阻隔关系并不大,启东海门靖江等一些江北吴语地区为什么就能发展的很好.江阴大桥造好后,泰州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当然,苏通大桥通车后南通会有所发展.

文化差异,有点笼统。我以为,吴越人精明于做事,江淮人精明于做人。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6-26
长三角是富人俱乐部,类似G8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6-26
语言因素也有吧。没有自己的特色。如同河北环绕京津,却发展远落后之。有时靠近不一定好,资源被吸走了,自身的竞争力又比不过,差异就很明显。
省管县,撤销地级市,撤一般县级市为县,只保留原地级市市本区和有实力的县级市(如义乌)为市,归省管理。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6-27
引用第5楼乐乐于2008-06-25 22:59发表的  :
不要在这里鼓吹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讨论喜爱甚至偏爱家乡文化完全可以,鼓吹某文化至上论、某文化语言劣等言论删无赦,屡教不改者封号处理。

论坛明确规定不准挑起地域冲突,还有如果这种典型谬论也有道理的的话就没有什么没有道理了,多读点书或许会填补大脑,消除偏见。
[ 此贴被中华大帝在2008-06-27 09:40重新编辑 ]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6-27
历史上江南是蛮夷,是不是当时江南文化就比北方文化低贱?前一阵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得不错,是不是粤文化比其它文化优等?这种稍微动下脑筋就能分辨真相的谬论,硬要因为感情因素胡说八道,自己偏爱并不为过,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甚至挑起地域争端,有一点积极意义吗?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6-27
对于楼上几层的部分回答:
回7楼:我的文化差异论确实用的太笼统了!你的吴淮做事做人论似乎也不能算完全正确.理由我不敢说,原因怕被扣上个地域歧视的帽子.
回12,13楼:文化差异不代表地域歧视!本人指出的差异只是目前所显现的现象.当然历史总会改变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6-28
引用第6楼果冻于2008-06-26 00:50发表的  :
应该是政策差异导致经济发展的现状。

晕,我的回帖本来不是发在这个帖子的.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6-28
鄙人之见认为 不能形成泛长三角。。 太大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千万不要弄成像泛珠三角一样的不伦不类的东西 那样就不好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7-26
引用楼主QQme于2008-06-24 17:56发表的 江淮城市群艰难融入“泛长三角时代” :
长丰被定位为农业县,由于靠近淮河,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靠天吃饭的日子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


去翻翻地图吧
长丰在哪都不知道
还在这里丢人现眼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7-27
挑起地域争端没有必要,但是文化的差异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毋用置疑的,并不是什么都是政策导致的结果,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zcc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7-27
安徽应该重视起南部的发展,接轨长三角,快速摆脱人均GDP极度靠后的局面。
安徽的落后导致现在苏浙沪的安徽人很多。。而且看得出相当一部分是人才。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7-27
国家发改委推荐的是沿江城市融入长三角。到安徽手里就变成先试点芜湖合肥蚌埠,说有经验了再全省推广。安徽省你自己试点你的 沿江城市单干行不行啊。或者安徽省申请合肥直辖去,爱上哪上哪去,别一天到晚都霸占整个安徽的资源来发展合肥。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0-08
无聊的安徽一帮猪头,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中部地区规划的四大城市群,现在又搞什么江淮城市群,哪能搞得好?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10-14
路过
江淮什么时候变成皖北的自称了?
当苏北不存在么?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10-14
我记起来了 ,苏北和淮河没关系的
那叫苏北灌溉总渠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12-11
安徽内部的纷争实在是……好好的一篇文章……
快了,在领导的重视下,安徽翻身的日子快来了
不见最近安徽趴下的蛀虫的概率是全国最高的吗?
呵呵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8-12-12
沿江是安徽经济发展的未来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8-12-12
我地处于苏皖交界处,一线之分,差异很大。安徽人首先要更新观念,才能融入长三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