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62阅读
  • 39回复

[浙江]龙港建城即将2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9-19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提前操作(2019-09-02) —
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龙港,2002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
目前龙港镇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万。全镇下辖9个办事处和130个村居。2003年全镇实现GDP 47.29亿,工农业总产值108.23亿,其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市场成交额44.53亿,人均收入6667元,成为苍南县的经济中心

摘自《温州都市报》
[ 此帖被长白游侠在2011-11-10 23:11重新编辑 ]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9-19
十来年没有去过了.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hjj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9-19
跟一个县差不多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9-19
是够升级市的资格了
做爱做的事  交配交的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9-19
是建镇啦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9-20
镇应该是村一级的,龙港当然应该成为县辖市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9-20
恐怕建市还需要10年。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9-20
不会10年,最多到2009年就可以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9-21
以下是引用有印品在2004-9-19 7:30:13的发言:
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龙港,2002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
目前龙港镇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万。全镇下辖9个办事处和130个村居。2003年全镇实现GDP 47.29亿,工农业总产值108.23亿,其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市场成交额44.53亿,人均收入6667元,成为苍南县的经济中心。
摘自《温州都市报》


龍港如果建城20週年。那柳市就有1千多年了。
分省并縣,改省為郡,郡下設縣。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9-21
是啊,某个村还建成上万年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9-21
是啊,真奇怪這個村怎麽不申明義一下呢?
分省并縣,改省為郡,郡下設縣。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9-22
楼主的本意不是谈历史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9-22
再现行的区划体制下,龙港设市恐怕还要等好几年,尽管不够格的县级市已经有很多了。
主張①省province府metropolis※(道region)-②郡city county縣county-③市city鎮township鄉municipality區borough※(坊precinct-社區commune村莊village)三級政府六級區劃■衆議院參議院聯合立法-地方自治-司法獨立......
wrr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9-22
龙港二十年
(1984——2004)

 作者:cnlg.cn
概 况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的温福铁路。

建镇之初,龙港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和股份合作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02年和2003年,龙港先后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和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

经过20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龙港已经由过去人口仅有6000多人的5个小渔村发展成为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23.5万的大镇,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8.2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财政收入4.02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4.12亿元,居民人均收入6667元,成为苍南县的经济中心,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教育强镇和省级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纵观龙港20年,既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20年,也是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不断向前的20年。作为温州改革风口浪尖涌现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龙港人以其不断创造出来的一份份不平凡业绩,时刻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造 城

龙港最先由5个小渔村组成,有一条老街、若干农舍和一片滩涂,其核心村庄原名方岩下。二十多年前,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方岩下、方岩下,只见人走过,不见人留下”。直到1982年4月苍南县在这里建立龙江港区建设指挥部开发这里的港口资源之后,这里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1983年10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1983〕148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为县直属镇,辖江口、金钗河、下埠、方岩、河底高5个大队。

1984年,陈定模带着一批人来到方岩下,着手建设龙港镇,并提出“人不分东西,地不分南北,欢迎大家进龙港”的口号。建镇之初,龙港在全国率先突破两个“禁区”,推出土地有偿使用和户籍制度改革。为了鼓励农民进城,龙港镇简化了进城手续,8颗大印捆在一起盖,使申请进城的农民能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

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城市文明,更企盼良好的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环境,以便充分释放他们的经济活动能量。在龙港建镇,正符合了周边农民的意愿。为此,龙港渔民画家张帆为龙港手工绘制了第一张城市规划图。

没有了户籍制度的羁绊,渴望打破城乡二元分治状态的周边农民集聚到了这里,他们自带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

短短4个月时间, 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的农民就有5000多户。

土地有偿使用,则使龙港在建镇当年就筹集到1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基本解决了当时龙港的通水、通电、通电话和道路平整等“三通一平”问题。

陈定模,这位龙港建镇初期的镇委书记,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一班人,不仅改变了龙港的命运,也点燃了很多农民的城市梦。

1985年1月2日,《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报道龙港发动农民集资建城,方针正确,思想解放,措施有力,肯定集资建镇是个新创举。新华社第一次为龙港冠以“农民城”的称号。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就这样梦幻般地从地平线上拔地而起。

截止1986年底,已经有浙闽两省六县市的两万多农民迁徙至此,龙港迅速集聚了人口规模。一年多时间,龙港全镇城建投资总额达1.9亿元,建成公用、民用房屋102万平方米,道路27条,全镇建成区总面积扩展到4.2平方公里。

农民可以进城,也可以出城,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最终将成为一座空城。为此,龙港镇领导通过鼓励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利用挂户经营、浮动利率、股份制等政策支持发展当地的工商业,使原先工业几乎空白的“农民城”迅速有了自己的加工业。建镇不到两年时间,龙港镇新创办企业计300多家。到1986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747万元,是1984年的9倍。

龙港的迅速崛起,在全国引起上下轰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宋平、乔石、李瑞环、谷牧、田纪云、李铁映、曾培炎、刘云山、张德江等先后前来龙港视察并指导工作。20年来, 共有2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前来龙港视察,各地来参观访问的人数多达20多万人次。

到了1990年,龙港镇再生腈纶毛毯业异军突起,织毯机迅速增至1000余台,日产毛毯5万条。销售毛毯864万条,销售额达1.0368亿元,龙港成为全国毛毯生产基地。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32亿元,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两亿元乡镇。

1991年的7月23日,龙港青年农民王均瑶向湖南民航局承包飞机,开通长沙至温州的民航班机航线,标志着中国第一条私人出资开辟的国内空中航线正式开通,由此,他被媒体誉为“胆大包天”的人。

1994年3月1日,龙港镇在北京举办建镇10周年成就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以及台湾《中央日报》先后报道了龙港建镇十年的丰硕成果。
龙港农民城再次备受世人瞩目。




改 革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两次的撤并,到1995年,龙港镇域面积已达50多平方公里,人口已达15万人,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镇。然而,这座农民自己建造的城市尽管在规模和经济实力上早已超过许多内地城市,但是在名分上,还是一个县辖镇,并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镇级行政管理体制、镇级经济管理权限、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等与龙港的城市化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当时新华社记者为此专门采写了一篇内参,称龙港镇的管理体制为“小马拉大车”,已经成为制约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篇内参发表后引起了中央一些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派人前往龙港做专项调研,引发了龙港小城镇综合改革。

1995年6月,龙港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获得了行使计划、财政、工业经济、城镇管理、教育和干部人事等7个方面的县级管理权限,龙港镇机构也由20多个减少为13个,工业管理由多头管理改为辖地管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1996年底,龙港镇户籍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城区的农民全部转为城镇居民。

1997年1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龙港召开。来自国家11个部、委、局,各省、市、自治区体改委及56个国家级试点镇领导共400多人参加大会。

龙港镇委书记王晓峰、镇长黄宗克向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全国13家新闻单位、50多位新闻记者介绍了龙港镇建设的简要历程,并就建镇中如何解决人口与体制矛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龙港镇抓住小城镇改革综合试点的契机,对城镇建设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运用市场机制,走出了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经营城市”道路。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龙港镇把土地有偿出让作为"经营城市"的主要载体,采取政府垄断、市场运作的方法,对城区非工业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1992年,最好地块每平方米出让价格为15000元;1997年,最好地块每平方米出让价格为53750元,可和国内黄金地段的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地价不相上下;2000年,占地32亩的地块出让价格达1.86亿元。通过经营城市土地,筹资十几亿元,保证了龙港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

龙港还对建成区18条主要街道和厕所实行保洁权拍卖,对全镇的11条公交线路营运权进行招投标,使政府没贴一分钱,就能做到路面保持清洁,交通保持顺畅。由护士医生入股建设的高17层的龙港医院病房综合楼,是全市最好的住院大楼。

新体制框架的确定,使当时的龙港暂时摆脱了原先“小马拉大车”的束缚,实现了龙港镇的第二次腾飞。此间,一批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崛起:金田电缆、新雅印刷、曙光印刷、富康包装等等,成为拉动龙港工业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

到了1998年,龙港镇印刷包装业生产总值达14.52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

在这一年,龙港镇名列全国经济百强镇前50名。

1999年,是农民城建城15周年,龙港举办了首届龙港国际纸张、纸制品、印刷材料展销会,德国海德堡、日本小森等国内外200多家著名厂商前来参展,4天展销交易额超4亿元。

同时,在江滨外滩广场 ,由农民城子弟创造的一项新的中国电视吉尼斯纪录诞生了。一场二百架钢琴演奏会的进行,奏响了象征现代城市文明的音符。

1999年9月9日,龙港镇被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

11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经济日报》、《华侨报》等60家报纸载文介绍"中国首座农民城"——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15年来的巨大建设成就,并刊登了温州第一大镇《农民城风貌》照片。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乡村走向城市。岁月如歌,琴声激荡着历史的风云,跳跃着时代的脉博,在第二次创业阶段,龙港人以他们的创造力书写了又一次辉煌,实现了由农民向城镇居民的历史性转变。





跨 越

风生水起,潮涨潮落。

当龙港的创举逐渐被别的地方学习模仿,一些更具区位优势的城镇通过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而迅速发展时,龙港由于改革先发优势的弱化,发展脚步明显迟缓:当年来龙港学习取经的,一些已经超过了龙港。1993年以前,龙港镇综合实力名列温州30强之首。到了2001年,龙港镇在温州30经济强镇排名中退居第四,农民城的发展进入了 “瓶颈期”。

产业定位决定城市定位,产业发展决定全局发展,龙港人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之路。为此,他们集中精力建设工业园,降低投资门槛招商引资,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2001年底,面积达550亩的印刷示范工业园建成,19家成型企业入园生产,并从国外引进加拿大柔性印刷机,德国海德堡CP2000、CD102五色胶印机等世界先进印刷设备,第二年即新增产值9亿元,新增税收5000万元。2002年,尝到甜头的龙港人以50%按揭的办法加紧建设占地200多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的小包装印刷工业园,152家中小企业入园生产。产业集聚和社会化大协作的加强,使进入工业园的企业如虎添翼,迅速得到发展壮大,小包装工业园由此被誉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随着投资“洼地效应”的逐渐形成,从2002年到2003年的短短两年时间内,龙港共引进13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目前金田BOPP项目、瑞田不锈钢带材、康尔微晶器皿、黄河超细纤维等项目已相继竣工投产。这13个项目如果全部投产,每年可为龙港新增产值50亿元,新增税利5亿元。园区经济已逐渐成为龙港提升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通过4个工业园的建设,共有260多家企业入园生产,这使得龙港的印刷、礼品、纺织、塑编等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集聚和升级。尤其是印刷原材料、不锈钢带材、陶瓷等新兴产业的引进,有力地拉动了龙港印刷和礼品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龙港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目前,龙港印刷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百家。茅台、皮尔·卡丹、洁莱雅、奥康、报喜鸟等品牌的产品包装物均出自龙港。龙港的印刷产品还大量出口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10月,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授予龙港 “中国印刷城”称号。

继2001年总投资2.8亿元、占地96亩、拥有店铺上千个的温州礼品城竣工投入使用后,龙港镇又着手发展礼品产业,2003年,温州礼品城的成交额达20多亿元。在龙港举办的2003年中国国际轻工产品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分展会暨首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龙港“中国礼品城”称号,这是龙港继“中国印刷城”之后获得的又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从“农民城”到“印刷城”,从“印刷城”到“礼品城”,龙港打响了印刷和礼品的区域品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从此实现了向“产业城”的转变。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经验。龙港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7个超亿元房地产项目的引进,大大加快了龙港的城市化进程。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迈入新世纪的龙港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将龙港列为人口25万以上的中等城市,《温州市“十五”计划》和《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有条件逐步建成以龙港为中心的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温州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的副中心城市。

龙港经济总量位居鳌江流域各镇之首。随着沿海大通道的建设、港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这里有可能形成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成为浙东南、闽东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提高城市发展的承载力。为此,龙港于2001年通过国际招标,规划了占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同时加快世纪大道、站港路、通港路、白河路、海港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初步构筑起龙港“六纵六横”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瓯南大桥建设,密切与鳌江镇的道路交通联系。加快金瓯大厦、鼎盛大厦、置信名都等一批高楼建设和国家康居工程龙港锦绣名园、新湖绿都、德雅国际花苑、金湖小区等中高档住宅小区建设等,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

目前,龙港城区面积已扩大到12平方公里,相当于解放初期温州市区的面积,镇内已建成的高楼有21幢,在建的有十多幢,建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公寓式住宅小区10多处,老年人住上了老年公寓。2003年全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多平方米,比建镇时增加了一倍。

20年来,龙港建造街道160多条,总长130多公里,新建拆建桥梁110多座,道路纵横交错,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大街小巷互相连接,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捷。 拥有1300多辆汽车,其中出租车300多辆,公交车200多辆,200多辆高档长途大巴通往全国39个大中城市。全镇拥有9万门固定电话和9万台移动电话,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在建设过程中,龙港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利用靠近鳌江的有利条件,共投资一亿多元,先后建成江滨外滩公园、大桥公园、龙跃广场、龙翔广场、金河广场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城区绿化面积增加20多万平方米,使绿化总面积达到70多万平方米,昔日荒凉的滩涂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通过一系列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过程,龙港变绿了、变美了。

城市的生活真精彩,精彩的生活在城市。现在的龙港,已经拥有23.5万人口。宽阔的六车道、齐整的门面街、林立的写字楼、变幻的流行色、飞扬的市民脸闪现在穿梭的人流车影里,一切关于农民城的臆想都被恍若都市的影像击碎,流散在龙港繁华的商业街上。

走出土地,走出传统,龙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通过大社会办大教育,建成中小学58所,其中民办中小学7所,私立幼儿园82所,私人办学投资总额达2亿元,使龙港形成了普教、幼教、成教、职教、特教五教一体的教育新格局,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龙港学子的高中升学率达到87.8%,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多达2000多人。龙港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摄影、学书画、学戏曲、学电脑、学健身,实现了终身教育。

龙港文联下辖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等11个协会,拥有1300多名会员,其中有7名是国家级会员,他们经常举办各种作品展览,开展各种各样的广场文化活动,送戏下村,送春联进农户,不断繁荣龙港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龙港还拥有100多位诗人,正式出版过十几本诗集,昔日泥腿子写的诗歌甚至刊登到了读者众多的《报刊文摘》上,这种农民城里出诗人的现象曾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龙港一镇拥有2000多台钢琴,总量超过了“钢琴之岛”厦门鼓浪屿。

随着一批广场的相继建成,龙港的广场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出现了广场戏曲角和广场舞蹈角,出现了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

龙港拥有全省独一无二的高23层的乡镇广电大楼,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31个有线电视频道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荧屏生活。

龙港还拥有民办的武术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美馆、游泳池等一批体育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体活动,并涌现出郑裕蒿、谢尚夫等一批国内著名的散打运动员。

20年来,龙港人自力更生,没花国家一分钱,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手段,成功地经营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一片荒涂上构筑起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镇。

20年来,龙港改地造田和围垦海涂1.25万亩,基本实现了建设用地和造地的总量动态平衡。即将全面动工的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围垦面积达4.37万亩,将能再造一个新龙港。

20年来,龙港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共就地安排和转移15万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了龙港的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回首20年,龙港沧桑巨变,她是一个由民间推动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发展的典型,是中国过去几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的深刻的社会变迁。

回首20年,龙港在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龙港精神。

昨天,龙港曾作为“温州模式”的试验场而大放异彩,吸引着上世纪80、90年代的无数目光。今天,它正在努力打造实力龙港、都市龙港、生态龙港、文化龙港、平安龙港和活力龙港,以独创的乐章谱写新世纪的辉煌,实现向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跨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9-28
龙港城区 12平方公里就有12万人?这个人口密度也太高了,接近大城市水平了.还有龙港全镇28万人才实现47亿GDP?人均太低了吧?所以我的结论是:龙港的人口数据有水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9-28
龙岗完全可以设立县辖市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wrr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9-28
以下是引用八佰伴在2004-9-28 14:31:18的发言:
龙港城区 12平方公里就有12万人?这个人口密度也太高了,接近大城市水平了.还有龙港全镇28万人才实现47亿GDP?人均太低了吧?所以我的结论是:龙港的人口数据有水分.


关于龙港的人口在龙港镇志是这样的:
自然变动 1991年至2000年,龙港仍属人口生育高峰期。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1984年至2000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年 度
年均人口
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长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1984
7565
123
16.26
26
3.34
97
12.82

1985
11552
221
15.4
42
2.9
179
12.5

1986
19367
233
12.03
53
2.74
180
9.30

1987
28018
236
8.43
50
1.79
186
6.64

1988
37126
317
8.5
50
1.35
267
7.19

1989
42194
276
6.54
84
1.99
192
4.55

1990
43632
327
7.5
91
2.1
236
5.40

1991
46488
415
8.92
118
2.50
297
6.4

1992
118119
1474
12.5
364
3.1
1110
9.4

1993
125489
1714
12
313
2.5
1201
9.5

1994
130490
1784
13.7
376
2.9
1408
10.8

1995
135095
1317
9.7
356
2.6
961
7.1

1996
138156
1478
10.7
379
2.8
1099
7.9

1997
141288
1745
12.3
626
4.4
1119
7.9

1998
144577
1115
7.7
371
2.6
744
5.1

1999
146506
1457
9.9
348
2.4
1190
7.5

2000
228378
2032
8.90
782
3.4
1250
5.5


注:1992年人口统计含沿江乡、龙江乡、白沙乡和海城乡;
2000年人口统计含湖前镇、江山乡、平等乡;其中出生、死亡人数来源龙港镇计生管理局。

  机械变动 人口迁入。建镇之初,龙港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政策,大批农民涌进城镇。从1984年到1991年,龙港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迁入自理口粮常住人口有8294户,35080人;1991年至2000年镇外净迁入16103人。
90年代后行政区划有2次调整,而每次调整后镇域扩大了,人口都随之增加。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原龙港区所属沿江、龙江、白沙、海城等4个乡并入龙港,人口增加75238人; 2000年湖前、江山、平等3个乡镇并入,人口又增加84646人。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共增加人口159884人。此外,1998年至1999年,珊溪水库泰顺库区包?乡、洪口乡移民迁入625人,安置刘南、象南、方南、西桥、东河等村。
  人口外迁与流动。除婚嫁、参军、干部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及出国谋职经商等正常人口流动外,较大的人口流动是外出、外来经商务工。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镇外出384人,其中外出本省290人,省外94人;外来人口1400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镇外出镇以外人口为10839人,其中外出县外其他乡(镇、街道)人口为3636人,外出省外其他县(市、市区)人口3596人,外出省外人口为3607人。全镇来自镇外人口为50842人,其中来自县内其他乡(镇、街道)人口为32860人,来自省内其他县(市、市区)人口为5901人,来自省外人口为12081人。



1991年-2000年龙港镇人口迁移变动统计表

年 份
迁入
迁出
总 迁 移
净 迁 移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1991
1994
41.2
224
4.6
2218
45.8
1770
36.5

1992
1014
81.7
770
6.2
1784
87.9
9334
75.5

1993
2590
20.3
678
5.3
3268
25.6
1912
15

1994
6528
48.8
1572
11.7
8100
60.5
4956
37.1

1995
2423
17.7
1127
8.2
3550
25.9
1296
3.5

1996
3343
23.9
1171
8.3
4514
32.2
2172
15.6

1997
2953
20.6
1545
10.8
4498
31.5
1408
9.8

1998
2458
16.8
1435
9.8
3891
26.6
1023
7

1999
1525
10.4
1337
9.1
2862
19.5
188
1.3

2000
4967
21.5
3923
16.9
8890
38.4
1044
4.6

合 计
29795
13782
43577
16013


                  注:资料来源镇统计站。
http://cnlg.host002.cn4e.com:8080/lgzw/renkbd.ht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10-13
找了好久才找到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10-13

"全镇下辖9个办事处和130个村居"为何不并大村

"人均收入6667元"不过如此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10-13

专家座诊,有事就问

1.人口没有问题,全部实数,不包括流动人口。

2.GTP。因为没有什么公有制企业,全部的民企,所以GTP上报会少点。

3.28万分为130个村居,每个大约是2000多人,已经不小了再并会超过有些乡镇;计划城区的10多个村要撤。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10-14
以下是引用75167在2005-10-13 16:07:10的发言:

专家座诊,有事就问


1.人口没有问题,全部实数,不包括流动人口。


2.GTP。因为没有什么公有制企业,全部的民企,所以GTP上报会少点。


3.28万分为130个村居,每个大约是2000多人,已经不小了再并会超过有些乡镇;计划城区的10多个村要撤。



2004年底苍南县与龙港、灵溪的面积、人口,建成区面积、人口(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主要经济指标(GDP、工业产值、人均GDP、财政收入、进出口额等)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10-14

浙南几个县市在浙江百强镇排名中,大镇即强镇的现象非常明显:

苍南在百强中有两个:龙港和灵溪(2大镇)

平阳在百强中有两个:鳌江和昆阳(2大镇)

乐清在百强中有四个,前三个分别是柳市、乐成和虹桥(3大镇)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10-14
行政级别太低了,估计影响龙港进一步发展了.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10-14
怪不得有些人老抱着行政级别死不放.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10-14
以下是引用太子在2004-9-21 16:22:47的发言:
龍港如果建城20週年。那柳市就有1千多年了。


柳市是宋元丰年间形成的农村集市而已,不是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