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180阅读
  • 291回复

[浙江]浙江黄岩撤市设区之争:一个地方人大的十年之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4-07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朱雨晨、实习记者郑焰/浙江台州、杭州报道
http://news.sina.com.cn/c/2004-04-07/15273105890.shtml

  在浙江省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一个区域的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的手段,反抗上级机关不符合他们利益的行政决定。经过8年争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上级的行政决定

  2004年3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两会”顺利闭幕,这是整整10年来,黄岩区最正常的一次“两会”,整个台州好像都松了一口气。

  但时至今日,谈起黄岩问题,台州市委、市政府仍然讳莫如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王同元曾于2003年黄岩区人大休会期间率工作组赴黄岩调研。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王表示:“黄岩人大的事情,解决了就好了。你们要采访还是找当地。”

  撤市设区初起纷争

  “其实,现在的台州市区,就是当年的黄岩县。”一位离休干部对比着过去的黄岩县和现在的台州地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台州市成立于1994年,由原来的台州地区改建而成,其辖区包括椒江、路桥、黄岩三区,以及周围的仙居、临海、温岭等六县(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从临海迁至椒江。

  台州市区的两个区椒江和路桥,上世纪80年代初都属于黄岩县。随后,海门镇从黄岩独立出来,成为县级椒江市。1989年,黄岩也升格为县级市。1994年,黄岩市最富裕的路桥镇被分割出来,成为台州市的路桥区,黄岩市也撤市设区。

  撤市设区之前,黄岩市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浙江省十强,是台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县。黄岩一直以工业为支柱,发展势头极其强劲。

  “当时的黄岩市正在向中等城市靠拢,掌握的是县一级的独立财政和事权,并有部分地级事权。”一位老干部回忆说。

  1994年,台州地委行署上报撤销地委设立台州市,并且市中心从原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海市搬到椒江区。消息传来,立即在黄岩激起强烈反弹。

  报告刺激黄岩市最深的有三点,第一,“黄岩市”从此不复存在,成为“黄岩区”;第二,作为黄岩市一部分的路桥镇将升格为路桥区,与黄岩区并列,财政完全独立;第三,黄岩作为县级市的独立财权、事权将完全丧失。

  黄岩区政协委员喻允堂回忆说:“按照法律,撤市设区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市人大审议通过,可是根本没有,连黄岩市政府、市长办公室都没有研究过。只在台州地委研究通过,然后就上报了。”

  于是,在1994年4月,黄岩市人大会议期间,160名人大代表(占总数的70%)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要求撤销台州地委撤地设市的报告。

  此举使台州地委大惊。

  黄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接到命令:一定要在黄岩人大通过一封信,以人大的名义说明,之前的上书只是少部分人大代表的无理取闹,不是民意的体现,以此保证台州建市的顺利进行。

  但是这封信无法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获得通过,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也拒绝签字。

  郭海荣以黄岩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在信上签字盖章。这封信否定了160位代表的决议,说:“少数人大代表……”

  1994年8月,台州撤地设市,市中心从临海搬到椒江,黄岩撤市设区。

  罢会、罢官、罢选

  时隔一年,1995年3月,“黄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顺延易名为“黄岩区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台州建市之后的第一届市人代会将于4月召开,本次人大还要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台州市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在黄岩做工作,一定要把黄岩人大开成“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走向未来的大会”。

  但是人代会开幕当天,全体代表站在会场门口拒绝进场,抗议一年前郭海荣强奸民意的做法。

  罢会时间长达一天。区、市领导反复做工作,人大代表们回答可以开会,不过首先要罢免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恳求道:“能不能先不罢免,由省委成立一个调查组调查一下?”

  一位人大常委马上反驳说:“还有必要调查吗?去年的人大代表都在现场,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很清楚。”

  不得已,领导只得同意人大复会之后的第一项程序,就是无记名决议对郭海荣的罢免案。

  投票结果为赞成169票,反对22票,弃权21票(当天会议应到代表228名,实到212名),罢免案当即在一片掌声中通过。

  根据《法制与新闻》杂志1995年的报道:“晚9时许,参加人代会的200多名代表列队走出了会场。尽管下着小雨,但仍有上千名群众聚集在区政府的大门口,冒雨欢迎人民代表,有的还放起了鞭炮。不少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年的人大代表邱福生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回忆说:“罢免郭海荣以后,我记得天已经很晚了,有饭店给我们免费送来馒头。老百姓的喊声此起彼伏:‘人民代表好’,‘人民代表万岁’……”

  罢免郭海荣并没有解决问题,代表们出于对黄岩撤市设区的抵触心理,在选举出席台州市首届人大的54名代表时纷纷弃权,结果无一候选人超过半数。选举宣告失败。

  相反,黄岩“两会”以绝对多数票分别通过了“要求恢复黄岩市”的人大决议案和政协建议案。

  黄岩人大的“罢会、罢官、罢选”惊动了浙江省委。

  1995年3月下旬。省委书记办公会议对黄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1995年3号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该纪要明确指示:“黄岩撤市设区后,财政体制相应改为区级财政体制,但考虑到该地实际情况,原县一级财政的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原则上保留县一级事权。”

  虽然没能恢复黄岩市,但是财权、事权下放已经意味着黄岩的半独立。于是,在4月再次召开的黄岩区人大会议上,代表们一次性选足了台州市首届人大代表。

  遗憾的是,浙江省委的《纪要》在台州并没有被执行。

  财权事权争夺八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只有中央、省、县三级行政机构,地区行署作为省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管理本地区的县。1982年,经过在江苏省的“地改市”、“市管县”试点以后,“市管县”体制在中国迅速普及。台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4年撤地设市。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省、地(市)、县(市)三级管理体系不同,浙江省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党政一把手以及财政都直接由省管理,实行省、县两级管理。中国只有浙江和海南实行这样的管理体制。

  近10年来,浙江省的县权进一步下放。1992年,浙江先对省内13个经济强县下放了审批权;1997年,又在萧山、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文件,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将313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上述17个县,内容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这次权限的下放,后来被归结为四个字——“能放都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财政直接上交到省,而地级市所能够获得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仅限于所辖各个城区。而对于并入市区的县级区而言,在按规定向省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之外,还要再向市级财政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

  当地的研究者分析说,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地级市发展受到限制,但却让县域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原来财政独立的县级黄岩市,每年只需要向浙江省上缴基数已定的预算内财政(1994年划定基数为2058万元),和超基数财政收入的20%。1994年台州建市方案甫定,黄岩一方面失去了财政收入大户——商业发达的路桥镇,另一方面还要多缴纳超基数财政收入的30%给台州市,一进一出,损失颇大。

  而事权方面,究其实质也是利益。黄岩由市改区之后,丧失了绝大部分独立审批权、人事任免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银行业务中,外地汇入黄岩的款项,凡收款人地点填写台州市黄岩区的,均通过电子联行汇到台州(椒江)再转入黄岩区人民银行,时间上比直汇黄岩要迟2天。

  一位企业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个事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其他的先别说,我几乎每天要到13公里外的椒江(台州市政府所在地)跑两趟,光是汽油就浪费了多少?”

  人大代表、黄岩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建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黄岩撤市设区之后,大一点的土地审批都要经过台州市。黄岩现在68%是山区,发展的还是工业。要建一个3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上报到市里,台州市得把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市区的用地指标里一起考虑,就是不能批。结果黄岩只能搞一个1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根本不够用。”

  这位企业家在名片上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写成“浙江省黄岩……”,而不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他告诉记者,好多黄岩企业家的名片上都没有“台州”二字。这一点也在记者后来的采访中得到证实。

  台州市也有自己的难处,由于浙江实行的是省、县二级管理,地市一级相对虚弱。从表面上看,台州市下辖三区六县,事实上临海、玉环等六个县(含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只是虚账,直接上缴到浙江省,台州市掌握的财政只来自椒江、路桥和黄岩三区。

  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的林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台州市属的一些县财政都是不错的。我两年前在玉环县做财政局长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现在到了台州市就得过穷日子了。台州财政收入少,只有黄岩、椒江、路桥三个区。”

  以2003年为例,根据台州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台州市的财政收入为108.68亿元。但实际台州市可支配财政收入远远低于此数字。当年黄岩区上缴了1.45亿元,占整个台州市可支配财政13.4%。从中可以计算出,台州市真正可支配财政约为10亿元。

  如果失去了黄岩的财政贡献,本来就不宽裕的台州财政将更为紧张。

  尽管有省委的《纪要》,但台州市并未执行,而黄岩对于独立财权和事权的主张成为每年人大的重要内容。在一年一度的黄岩两会上,对于撤市设区的抗议,成为两会的主轴。结果黄岩“两会”被称为“年年难开年年开”,黄岩区历任区委书记、区长都把开好“两会”列为任内的头等任务。

  从1996年开始,每年黄岩区“两会”上都会通过人大决议案和政协建议案,要求黄岩恢复县级市建制和落实省委1995年3号《纪要》,后来还通过决议案要求黄岩区政府向台州市政府申报。

  1995年之后8年内,黄岩区委书记已经换了5个,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8年内,关于落实财权事权的提案年年出现,而由于迟迟无法落实,多次出现“两会”休会,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屡屡上访。

  从2001年开始,黄岩区政府在每年“两会”上,还必须向大会专项报告财权事权的落实情况,和区政府在过去一年中为落实黄岩县级财权事权所做的工作。

  2000年“两会”期间,当时的区委书记曾指责人大代表搞“非组织活动”,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恰逢当年是台州市人大的换届选举,黄岩区仅有4位代表得到超过半数的选票,8位市下派的候选人和这位区委书记,全部落选。

  一位人大代表总结这8年说:“一开始我们主要想把台州市搬回到临海去。因为撤销黄岩市是违背有关程序的,那时候椒江的台州市行政中心正在建造过程中,我们以为台州市搬回去的话,黄岩市就保住了。1997年以后,台州市搬回临海是不可能了,我们就退而要求黄岩撤区设市,并落实1995年的省委《纪要》收回财权事权。再到2000年,看到萧山、余杭成了杭州的区,鄞县成为宁波的区,但是财权事权独立,我们从现实考虑,就先要求落实财权事权了。”

  “留守政府”以及最终妥协

  截至2002年,黄岩区上缴台州市财政近8亿元,而且每年的数字都在增长。随之一同增长的是黄岩“两会”代表、委员的不满。

  2003年黄岩区“两会”召开之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议之前都要求先落实黄岩财权事权再开会,使预备会一直无法顺利进行。僵持3天之后,3月19日,台州市委书记史久武与代表、委员对话,要求先把会开起来,在会中再与代表、委员协商。

  3月20日区人大会议正式开幕,仅隔2天,即3月23日就因无法顺利进行而休会。

  3月25日,7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杭州上访,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要求督促台州市尽快落实黄岩县一级财权事权。恰逢此后SARS肆虐,一切工作停顿。SARS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下派工作组专项调查。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性进展,黄岩两会持续休会长达8个月。这一届人代会恰逢换届选举,按照法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未成立,又未选举产生新政府和任命法院、检察院领导,因此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黄岩区出现了全国罕见的“留守”政府。

  2003年9月4日上午9点半,130多位黄岩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乘58辆轿车开赴台州市委市政府,要求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话。记者从当时的录像片中看到,近60辆轿车排成一列,每辆轿车前窗上贴有红色号码,打着双黄灯缓缓前进,秩序井然。

  到达市府大楼后,代表委员们列队进入会场,然后顺序发言,没有出现争抢话筒的混乱场面。除了少数人略有激动,大部分发言都很克制。发言内容主要还是集中于吁请财权事权的尽快落实。

  市委书记史久武发言时,会场内非常安静。略有些不和谐的是会场内烟雾缭绕,并且时有手机铃响。

  当天的对话没有形成决议,下午1点代表委员们离开会场。

  2003年10月10日,台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终于讨论通过了调整市与黄岩区收入分配及事权的决定。在收入分配上,黄岩的区级财政体制维持不变,但是上缴市级财政数目调整为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原为30%),黄岩区原则上保留县一级事权。

  根据目前的预算,妥协方案使2004年台州市财政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个多亿。“台州的财政一直都不宽裕。除掉2004年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预计2004年可支配收入与2003年基本持平。”台州市财政局的王局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休会8个月之后,黄岩区“两会”分别于2003年11月3日(人大)和6日(政协)复会,顺利选出新一届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三套班子,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地方留守政府。

  黄岩问题终以双方的妥协告一段落。

  事权的解释和落实

  “黄岩叫好,我们肯定叫穷。”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的林处长苦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台州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公职人员有8000多,每个人一年就要五六万。台州市开发区是行政中心搬过来之后才兴建的,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所以台州市自己没有钱,靠儿子养。何况儿子也不多,只有三个,现在还少了一个。除了自己节省之外,我们只能打报告向父亲(浙江省)要钱,也不知道能要多少钱。”

  对于妥协方案,黄岩方面也并不只是“叫好”。

  记者问道:“黄岩的财权、事权解决,能不能说黄岩问题就解决了呢?”

  政协委员喻允堂回答道:“还差得远,即使是财权事权完全落实,黄岩的损失也非常大。1300多年的知名度没有了,还丧失了路桥等乡镇。财权上有一个5%的尾巴,大概每年还要上缴3000万到5000万元给台州市。黄岩从1993年开始向中等城市发展,如果没有撤市设区这么一折腾,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是一个中等城市了。本来是整个台州地区的龙头,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

  《瞭望东方周刊》得到的资料显示,2003年黄岩GDP增长13.2%,而椒江和路桥则分别为15%和15.1%,黄岩也低于整个台州市平均的14.9%。

  另外,1994年撤市设区前,黄岩(含未划分的路桥)市的GDP远高于台州地区的温岭,而2003年,现在的黄岩区加上路桥区还比不上温岭。

  台州市经济委员会政策调研处、法规处副处长王若嘉也承认:“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黄岩这几年发展是不如以前了。”

  人大代表邱福生则强调:“黄岩的事权落实情况具体如何,今年只是一个开始。黄岩人大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负责监督落实。”

  今年两会开始,黄岩区人大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铁路设站问题和水资源使用问题。

  正在确定设计方案的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究竟如何经过台州,能否在黄岩设立一个车站,是今年黄岩两会上的热门议题。和此前的财权、事权问题一样,黄岩两会代表委员又通过合法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163名人大代表和120名政协委员已经正式向铁道部、浙江省政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而水资源问题则是黄岩区和台州市之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整个台州市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来自黄岩境内的长潭水库。随着整个台州市的经济发展,用水需求日益高涨。今年,长潭水库的二期供水工程将开始动工。

  1月28日,黄岩两会代表、委员通过一封致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信,认为二期工程立项不符合法律程序。根据代表们的解释,水库的管理和监督权是标准的“县一级”事权。但是二期工程立项时,却避开了黄岩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由台州市确定了方案。更加重要的是,黄岩区本身用水就非常困难,能否大规模支持整个台州市区还有待商榷。

  代表们认为,事权的解释和落实的确只是刚刚开始。

  行政争议应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

  事实上,当黄岩的十年之痒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意识到,争论背后是两种利益、两种发展思路的分歧。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台州撤地设市是有好处的。台州从当年一个分散的地区变成一个地级市,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区域竞争力,都有惊人的改观。”王若嘉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根据台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3-2003年间,台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83.51亿元增至922.7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524元增至18000元,年均增长率为14.3%。

  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台州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医药化工、汽摩配件、服装机械、塑料模具、水泵阀门、家用电器、工艺礼品、服装鞋帽以及水产水果食品生产出口基地,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78亿元。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70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王若嘉指出:“省管县的体制,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好处。但是对于大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建设是有弊端的。特别是像台州这样刚刚升格的地级市。”

  “关于行政体制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论。但是既然台州市已经存在,就要好好搞下去。”台州市财政局王局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黄岩人大的这种情况,全国没有第二家。”曾就此事到当地调研的浙江大学政治学教授余逊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与黄岩人大代表的构成状况有关。”

  从2003年黄岩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名单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发现:人大代表总人数260人,其中企业家超过了35%,公职人员近51%。农民身份的代表3人,以教师和医生等独立身份参加的代表9人。

  “公职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也是经济独立的。这样党政的约束力就小了。这首先是一群经济上独立的团体。他们有着相当的地位与意识。”余逊达表示。

  “黄岩人大之争有一个正当和民主的载体。但是我认为对于行政争议,应该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如果人大不开会的话,就不能保证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像出现留守政府,这不是个正常现象。”余逊达表示。

  但问题在于,黄岩区普通百姓对这长达8年的争议究竟有多少热情?

  黄岩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童宁江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从我平时接触的人来看,我感觉黄岩的百姓对于这个问题是赞成的。”

  一位出租车司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个事情闹了很久。我们一直在告。是老百姓告政府。但是渐渐地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了。现在想通了,那是官员的事情。”

  离开黄岩之前,记者曾和某报亭报贩闲聊。关于财权和事权,他说:“能有多少用到老百姓身上是关键。我觉得政府不是没钱,而是浪费得太厉害。往往一个市政工程刚开工没多久,就因为领导变更而完全推翻重来。”

  总结8年历程后,原黄岩区政协副主席邬烈恩对《瞭望东方周刊》强调说:“8年来,黄岩的意见一直是通过正当的合法途径向上反应,有今天的结果,应该说是民主的进步,也是台州市委领导顺应民意的结果。都说发展是硬道理,我还感觉‘民主也是硬道理’。”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4-07
台州市政府当年就放在临海好了。。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后遗症了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4-07
民意最重要,谁本事大谁发展,凭什么要牺牲县级的利益让地级发展?
黄岩人民做的很好,自己的幸福自己把握,不要指望地级先建设你再建设它,现实情况是连一碗水端平都不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9 12:26:14编辑过]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4-07
全国人民都应该向黄岩人民看齐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4-07
以下是引用hechengzi在2004-4-7 17:40:16的发言:
台州市政府当年就放在临海好了。。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后遗症了

台州市政府放在临海的话,
强大的黄岩\温岭绝对不服临海!

地级市的存在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而起反作用!
是到了该撤消的时候了!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4-07
黄岩这8年的“斗争”就是一场对“市吃县”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斗争。像台州这个特例全国其他地方真的还不多,拿黄岩的“钱”来建设椒江的现象从94年开始延续至今,从黄岩人大代表取得“斗争”的阶段胜利可以看出,县的利益是否应该得以保证也再明确不过了。但愿此事件能引起社会对目前盛行的“市吃县”这一不正常现象的警醒!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4-07
以下是引用实在在2004-4-7 18:59:39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hechengzi在2004-4-7 17:40:16的发言:
台州市政府当年就放在临海好了。。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后遗症了

台州市政府放在临海的话,
强大的黄岩\温岭绝对不服临海!

地级市的存在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而起反作用!
是到了该撤消的时候了!
[/quote]
对于台州市政府留守临海的提法,虽然目前也之能猜测这一结果会给现在带来什么影响。我想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比你们应该更清楚一点。
有人说,台州市府如果不南迁,临海就会是第二个金华。对于这个说法似乎太过于绝对,临海和金华各自做府治年代久远,当然有共同点。但两地毕竟不能绝对的等同。94年台州撤地设市时,台州地区的经济总量就不高,黄岩那时是经济大县,但临海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况且94年正值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时,临海(台州)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都处于蓄势待发的发展高潮的起点,也就是那时临海和黄岩都失去了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现在断定强大的黄岩\温岭绝对不服临海是不妥的。
所以,台州目前发展的结果不能完全归功于异地建市的功劳,毕竟地级市都会动用自己的行政力量利用自己的儿子来给自己充血,当然如果不搬迁的话黄岩也不会改区,那就另当别论了,而作为台州附郭县的临海改区也就变得名正言顺,至少今天出现的黄岩一系列问题都不会出现了。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4-07
精彩!!!!!!!!!!!!!!
主張大陸應重劃為30省(包含兩個自治省)及20個廣域市(首都和滬、穗為特別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4-08
希望泗阳县人大能学习黄岩人大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洋河收回来!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4-09
人大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4-09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助推器!!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1-16
民意最重要,谁本事大谁发展,凭什么要牺牲县级的利益让地级发展?
黄岩人民做的很好,自己的幸福自己把握,不要指望地级先建设你再建设它,现实情况是连一碗水端平都不可能。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1-17
黄岩人太自私了,如果台州市政府放在黄岩,就不会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1-17
区作为市的一部分,理应要上缴部分钱给市里。原先黄岩上缴30%,现在降为5%。椒江和路桥两区要上缴60%,椒江和路桥两区仅2003年一年要上缴给台州市9亿多,相当于黄岩10年来上缴给台州市的总和。台州市对黄岩区已经很特殊照顾了。想想镇海和北仑要不要缴钱给宁波,瓯海和龙湾要不要缴钱给温州。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1-17
呵呵,黄岩吵什么啊?现在台州的三区不就当年的黄岩吗,把台州换成黄岩就解决了。把黄岩区换成台州区。
建议稳省分地撤县并乡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地级一分为二、三,称市或县(副厅级);原来的县拆分(大致按原来的县辖区大小),2、3个乡镇街合并,称区(街道)、乡、镇,为副处级。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1-17

上面3楼,不知道有没参加工作,即使没有参加工作,想必也应该都知道“朝三暮四”的故事吧。

如果你们老板去年年终发奖金发的是3万,今年是4万,各位想必很开心,好歹长了1/3,这个增加幅度可是很大的。
可如果老板去年发4万,今年发3万,各位会什么心情?我这种人是不可能有超人的觉悟的,我会很不爽,降低25%,这还了得。

地方行政的权限也是如此,如同社会福利一样,你可以不增加,但不能减少,尤其是不能把别人已经有的给剥夺,这是最忌讳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1-18
实际上刺激黄岩市最深的只有一点,路桥镇升格为路桥区,失去了财政收入大户——商业发达的路桥镇。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1-18
本人工作十多年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当然知道,说的是给猴子分栗子吃的事,猴子每天少分了一个栗子还不知被骗,以为跟以前一样。但和此事可比性不大,椒江市改区,镇海县、瓯海县改区,它们原来的权限也减少了,也没见它们的人大反对。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1-18
此一时,彼一时,甬台温三市自然有他们的不同。欧海开始连县城都没有,他的城市本来就和温州是合一的。镇海改区的时间,与台州改市有10年之差,这10年的差别你肯定比我还清楚吧,80年代中期的地方政府还是行政主导更强,人大的权威和实际行为能力,自然不能和10年后相提并论的。另一方面,宁波市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对下属各县的行政管理(就算是名义上)也是要比其他各县要强一点。而且,宁波在镇海和北仑地区的产业投资,开发区,保税区的建设统统在沿海地区,这些都是台州和黄岩望其项背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1-18
当时镇海还有人高兴地庆祝农村进入城市呢,现在骂市领导的越来越多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1-19
以下是引用keating在2005-1-18 16:57:56的发言:
此一时,彼一时,甬台温三市自然有他们的不同。欧海开始连县城都没有,他的城市本来就和温州是合一的。镇海改区的时间,与台州改市有10年之差,这10年的差别你肯定比我还清楚吧,80年代中期的地方政府还是行政主导更强,人大的权威和实际行为能力,自然不能和10年后相提并论的。另一方面,宁波市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对下属各县的行政管理(就算是名义上)也是要比其他各县要强一点。而且,宁波在镇海和北仑地区的产业投资,开发区,保税区的建设统统在沿海地区,这些都是台州和黄岩望其项背的。


每个地方的情况当然都会有点不同,不可能找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宁波、温州建市早,它们的中心城区早已建设的差不多了,而台州建市只有十年,中心城区还未建好,自然想集中财力先建设中心城区(位于椒江与路桥之间的台州经济开发区),把椒江与路桥两个城区先连接起来,以后再把黄岩与椒江城区、黄岩与路桥城区连起来。毕竟椒江到路桥的距离要比椒江到黄岩或黄岩到路桥距离要近,而且椒江到路桥之间是大片的平原,路桥到黄岩的公路边和黄岩到椒江的公路边山比较多。现在黄岩区只上缴5%的地方财政给台州市,这样台州经济开发区基本上要靠椒江与路桥两个区上缴的钱来建设了,不过总的影响并不大,对台州市来说只是少了10%多点的收入而已,椒江与路桥两区下一年所增长的收入就能补上。


当初如果单独让椒江成为台州市区的话,这个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只有280平方公里,在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市区中恐怕要排倒数第一了(现在浙江的地级市市区面积多数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发展空间太小。所以需要和语言风俗基本相似、1980年以前曾经为同一个县的黄岩一起组成台州市区。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1-19
楼上说笑了,椒江市区小是事实,需要大力建设。难道杭甬温市区大,就已经停止建设了吗?上海都没有停吧。所以黄岩要等椒江建设好,这是不可能,这是和无底洞。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1-19

我指的是杭甬温的原中心城区早已形成规模,而台州的中心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才刚开始建设才短短几年,与它们的规模无法相比,所以要集中财力加快建设。并不是要等椒江建设好了再去建设黄岩,有一点要搞清楚,现在台州市重点建设的是它直属的台州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椒江城区,台州市十年来对椒江城区和路桥城区的建设基本没有大的投入,根本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把黄岩的钱都拿去建设椒江了”。椒江、路桥两区每年上缴60%的地方财政收入给台州市建设台州经济开发区,只剩下40%来建设自己。而黄岩原先上缴30%的地方财政收入给台州市,剩余有70%的地方财政收入来建设自己,手头比椒江、路桥两区宽余的多,2003年以后只缴5%给台州市,95%用来建设自己。椒江和路桥两个区仅2003年一年要上缴给台州市的钱就相当于黄岩10年来上缴给台州市的总和。黄岩的这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不要告诉我说都被黄岩的官员给贪污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1-19
楼上说笑了,任何城市都要钱来搞建设,台州也好,椒江也罢,我看不出有什么特殊性。至于台州开发区是台州市直属的,难道椒江区就不是台州市直属的?开发区在什么地方自己知道,应该不是在黄岩吧?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1-20

椒江、黄岩、路桥、台州开发区都是台州市直属的,台州开发区虽然在地图上是属于椒江区的,但实际上椒江区政府管不到它,台州开发区管委会与椒江区政府级别是平级的,但它行使的是市级的一些管理权限。开发区内有自己的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税务分局、各银行的开发区支行等一套机构,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区,台州市政府设在开发区内,以后大部分市级单位也要搬到开发区内。估算了一下,假设椒江与路桥地方财政收入一样的话(实际椒江比路桥要多些),十年来椒江缴了20亿给台州市,黄岩缴了9亿给台州市,路桥缴了20亿给台州市,台州市共得到近50亿来建设台州开发区,椒江区剩余13亿建设自己,黄岩区剩余21亿建设自己,路桥区剩余13亿建设自己。黄岩怎么会没有钱搞建设,它剩余的钱比椒江与路桥两区多的多。


实际上黄岩人的想法主要是“自己过去的一个儿子现在变成了老子,另一个儿子现在跟自己平起平坐”,心里不舒服而已。我的父亲原本是黄岩城关人,六十年代迁居海门(椒江),父亲家的亲戚全部都是黄岩人,我怎会不知他们的想法。其实黄岩的“老子”应该是台州,并不是椒江,自从唐代设立黄岩县时,台州就是黄岩的“老子”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