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欧洲部分从伏尔加河流域到高加索山民族共和国众多,但越往南越穷,如果高加索山地穆斯林没有强烈的宗教传统和扩张主义倾向,俄大概也不反对从联邦把高加索山区踢出去。高加索山区十次俄土战争的主要战利品。但是北高加索和南方联邦管区是所有联邦管区中最穷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相对不发达,城市化较低。
当然,高加索穆斯林主体不是突厥人,而是高加索语系民族,历史上和俄土波斯都有深仇大恨。但是,土鸡和波斯去攻击大鹅柔软的下腹部,没有多大的可能性。
北高加索包括一个边疆区和6个民族共和国,其中以奥塞梯(现名北奥塞梯—阿兰)为界分成东西两组,奥塞梯人属于印欧语系,奥塞梯人和亚美尼亚人都是俄在高加索地区重要的盟友,从里海到奥塞梯,自东而西有,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三个共和国,主要属于高加索语系的东北语支,其中达吉斯坦共和国自治民族众多,有一部分属于突厥族,主要有阿瓦尔人、达尔金人,列兹金人等民族,列兹金也是阿塞拜疆的少数民族,从达吉斯坦到印古时共和国有500万人,主要是穆斯林。达吉斯坦以北还有属于南方边疆区的卡尔梅克共和国(蒙古族)。
奥塞梯以西还有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自治民族是高加索人卡巴尔达人和突厥巴尔卡尔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原为自治州,1992年自我升格,自治民族是突厥语言的卡拉恰伊人和高加索语系的切尔克斯人)以及属于南方联邦管区的阿迪格共和国(高加索语系,原为自治州,1992年自我升格)。上述八个共和国,从卡尔梅克到卡-切七个联成一体,阿迪格则为克拉依诺达尔边疆区包围,而且大小不一。达吉斯坦和卡尔梅克面积达,而且达吉斯坦是全俄人口最多的民族共和国之一,但卡尔梅克地广人稀,人口只有达吉斯坦的十分之一,而印古时、奥塞梯、阿迪格共和国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几十万,仅仅是中国一个县的规模,也属于俄规模最小的联邦主体。
北高和南方联邦区八个共和国,少数民族人口约700万,大多数是穆斯林,而且增长迅速。北高联邦管区其实是继承了苏俄早期的第二代北高加索边疆区。苏俄早期废除了沙俄时代的省,行政区划采取大州(边疆区)体制。第一代北高加索边疆区于1924年成立,实际控制面积更大,相当于现在的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不含达吉斯坦)和南方联邦管区的大部分(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阿迪格共和国、罗斯托夫州)。中心在罗斯托夫。达吉斯坦实际上直接继承了苏俄革命时期的山地苏维埃共和国,也是苏俄第一批自治共和国。
1934年,从北高加索边疆区分出亚速-黑海边疆区(后→分出罗斯托夫州,边疆区首府迁驻克拉斯诺达尔,即今天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北高加索边疆区首府驻地搬到了皮亚季戈尔斯克,这是第二代北高加索边疆区,也是现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直接前身,再加上达吉斯坦就是现在的整个北高加索联邦管区。1936年1月,边疆区首府搬迁到奥尔忠尼启泽(就是现在的北奥塞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同年边疆区南部一堆民族政区升格为自治共和国,边疆区首府就搬迁到现在的斯塔夫罗波尔;到1943年,边疆区名字也最终改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但是卡拉恰伊-切尔克斯一直是自治州属于边疆区。直到苏联解体后,也升格为共和国。
再往前说,十月革命后苏联内战期间,从伏尔加顿河到高加索山的南俄地区一直很乱,既有反布尔什维克的白卫军和哥萨克的顿河国、库班人民共和国和高加索山地民族的自治当局,也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顿河、黑海-库班、山地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南方的乌克兰、顿河、伏尔加河流域、高加索地区不仅是苏联内战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期间伟大卫国战争的焦点地区。苏联内战期间,在南线与布尔什维克作战的除了德奥英土等干涉军外,还有德国支持的彼得留拉领导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反布尔什维克的哥萨克顿河国、库板人民共和国等,特别是沙皇将领的白卫军三次反攻中,邓尼金和弗兰格尔将军都是由南向北攻打乌克兰和伏尔加、顿河流域。在外高加索还有资产阶级建立的三个民主共和国。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则是打破白卫军第一次反攻(高尔察克)的主战场,高尔察克从西伯利亚一直反攻到喀山。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2-04-21 11: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