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lu
:雨花台出雨花石,总不能叫雨花石区,雨花和南京无渊源。
雨花是佛教用语,南朝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也是成语天花乱坠的来源。说雨花和南京无渊源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1955年11月南京市各区更名,其中第十区更名为雨花台区,和第八区更名来的燕子矶区同是两个三字市辖区。同时南京市还有一个成立于1950年6月的中山陵园区(在1955年11月前是南京市唯一的一个不以序数命名的市辖区),是四字市辖区。1958年11月雨花台区、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全部撤销,划归新设立的南京市郊区。雨花台区这个名字实际存在三年。
1963年4月南京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恢复设立雨花区、燕子矶区、陵园区。其中雨花区、陵园区没有恢复原名,而是缩减成了双字。其时南京市12个市辖区中,只有燕子矶区是三字。
1963年7月,雨花区、陵园区复名为雨花台区、中山陵园区。雨花区这个名字实际存在不到半年。
至于雨花区为什么改雨花台区,除了这是一个曾用名(1955年至1958年)外,个人推测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理由如下:
第一,从当时更名的情况来看,1963年的政治环境无需多言。雨花原本是一个佛教用语,这种宗教词汇用在政区名称上,不入个别神经敏感者法眼是正常事。更重要的是雨花台这个全称的政治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远非雨花这个简称可比。
第二,从同时期陵园区复名为中山陵园区来看,雨花区复名为雨花台区,两者都强调了南京的革命历史内涵。
第三,1965年5月,中山陵园区也被撤销,并入雨花台区,此时已是十年动乱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山陵在“破四旧”风潮中也是损失惨重。
第四,1967年3月,南京市进行了市辖区更名。六个城区更名为要武、朝阳、遵义、红卫、延安、东方红。三个郊区栖霞、雨花台、浦口虽然没有更名,但至少可见雨花台这个红色地标是得到当时认可的安全的政区名称。
从现状来看,雨花台区的名字虽然在南京市11区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就历史而言,南京历史上还有燕子矶区、钟山特区、中山陵园区等,雨花台区并非特例,反而是历史孑遗,是南京市在建国后行政区划调整史的见证者。南京市民在口头称呼它时,往往径直称作雨花区,因此雨花台也好,雨花也罢,其实是殊途同归罢了。
但南京不要的雨花区名字,最后被长沙捡了。长沙的这个雨花区得名于雨花亭庙,今已不存,从历史记载来看,这不是个佛寺而是道观,或至少是佛道一体的宗教建筑。就长沙宗教建筑而言,雨花亭庙在道教系列并不算是最有名的,更何况今天还尸骨无存,拿来做区名其实有些矮子里头拔将军的意思。若说有什么妙处,就是和岳麓书院、开福寺一起,凑了个儒释道三教一体的三个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