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益州(含云南贵州)
蜀汉:分益州北部(今汉中、陇南等地区)设梁州
西晋:分益州南部(今云南贵州)设宁州
成汉:分巴郡(今重庆)、巴东郡(今万州)设荆州
东晋:巴郡、巴东郡回归益州
谯蜀:
南齐:分益州东部(今重庆万州恩施等地)设巴州,旋废回归益州
南梁:分益州东北部(今万州恩施等地)设信州、分益州东南部(今重庆涪陵)设楚州;之后设州泛滥
唐初:设剑南道、山南道
唐中后期:剑南道分设剑南西川(成都)、剑南东川(梓州),山南道分设山南西道(汉中安康达州万州等地;另有山南东道不涉及四川),均设节度使,合称三川
前蜀:统一三川
后蜀:
宋朝:以原后蜀统治区域设西川路(成都),分西川路东部(梓州、夔州等)设置峡西路(奉节);随即西川路分设益州路(成都)、利州路(汉中),峡西路分设梓州路(三台)、夔州路(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之后益州路、梓州路分别更名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分设为利州西路(治利州即今广元)、利州东路(治兴元府即今汉中),且设置四川制置使统管。
元朝:设置四川行省,汉中陇南一带脱离划归陕西
明朝:改置四川布政使司,恩施脱离划归湖广;云南行省建昌(今西昌,改设四川行都司)、乌蒙(今昭通)、乌撒(今威宁)等地来属。
清朝:乌蒙府改昭通府回属云南,乌撒府改威宁府与遵义府改属贵州,原朵甘都司南部来属。
民国:以建昌道(今凉山州)、川边道(今甘孜州、昌都地区)、原雅州府(今雅安市)分设西康省
本朝:撤销西康省(不含昌都地区)回归四川省,分设重庆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