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6楼lwf3368于2009-03-20 15:09发表的 :
阿勒泰不适合生存,没有发展空间吗?
阿勒泰市境,公元前3世纪-清同治年间一直为塞人、匈奴、鲜卑、高车、柔然、突厥(西突厥)、哈萨克、蒙古等部落和民族的游牧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阿勒泰市克兰河畔修建喇嘛庙,名“承化寺”,居民居住地称“成岩镇”,此为阿勒泰地区聚落之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布多(今蒙古国)与阿勒泰分治后属新成立的阿勒泰办事大臣(辖阿尔泰乌梁海、新吐尔扈特部、新和硕特部,直属于清廷理蕃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
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勒泰办事大臣为阿山道并改由新疆省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在喇嘛庙承化寺置承化县(先后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三区革命时为阿山专署)。
1950年承化县属阿山专区,1953年承化县改为阿泰县,1954年阿泰县改为阿勒泰县,1984年撤阿勒泰县设阿勒泰市。
今阿勒泰市区坐落于阿尔泰山南麓的一个长约余10公里、宽约2-3公里的狭长断陷谷地内,克兰河纵贯市区,四周被干燥剥蚀的低山丘陵包围。
一、交通:
(一)公路。阿勒泰市区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有3条道路:
1,国道216线(在市区称交通路)为最便捷的出城公路,从市区西偏南行低矮山丘约5公里后,继续沿216国道南走50公里到北屯镇,后经准噶尔盆地到乌鲁木齐市;(走216国道出低山丘陵约5公里后)接217国道,西走95公里到布尔津县及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
2,市区---(西北行至)萨尔胡松乡库尔特村(乡道)---(东南行)接217国道。
3,市区---(东北、东南行至)汗德尕特蒙古乡(乡道)--(接)216国道。
(二)航空:
阿勒泰市有民航机场,在市区西南约12公里的阿苇滩镇境,始建于1956年,机场飞行区等级为3C,起降波音737-700型以下客机。机场有进场公路与国道216线相接,再接市区。空中距乌鲁木齐450公里。
(三)铁路:
目前修建的奎(屯)北(屯)铁路,终点为北屯镇,距离阿勒泰市区有约55公里。
二、市区气候与地质灾害:
由于阿勒泰市区地处阿勒泰山低矮山间盆地、围绕克兰河,属干旱荒漠与干旱草原带,是山地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最为敏感地带,其自然环境特点为生态平衡脆弱而易发山地灾害,深受山洪、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等山地灾害影响,很多建筑依山而建,给市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山地灾害成为制约阿勒泰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屏障。
但因无工业,阿勒泰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很好,全年95%以上天数为1级(优)。2006年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三、地理位置
阿勒泰市区北、东、西三面连接阿勒泰山,仅有2条乡间公里通行至乡村,南面有低矮丘陵约5公里后为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北岸地带(约50公里距离),其间并有多处丘陵,额尔齐斯河及克兰河之间约30公里形成了很多湖泊、沼泽和湿地,为自治区级科克苏湿地保护区。由于市区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克兰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阿勒泰市区已无发展空间,必须搬迁。
四、人口
2005年,阿勒泰市全市人口为22.78万,非农业人口14.62万人,大多集中于市区内。
五、经济发展:
2008年上半年,阿勒泰市全市生产总值9.03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市区内无大中型工业企业。无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仅有小东沟森林公园、桦林公园。商业贸易零散。
六、现状及前景:
“随着阿勒泰地委、行署往北屯搬迁,我市(按:指阿勒泰市)在做好现有建成区的新建和扩建改造的同时,根据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逐渐向红墩镇、阿苇滩镇和切木尔切克乡扩张和延伸。”(注:此段,见《新疆建设网》“7.30行风热线有关问题”答复,网址为
http://alt.xjjs.gov.cn/Sub/mod4/DetailsNews.aspx?id=19777&SiteID=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