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最新方案已经把梅州涵盖在内,则:
五大经济圈=广东省全域
五大都市圈=
珠三角+粤东西北
地级市市区 ——事实上,未来人口更可观的内生纯增量(也就是外省外市流入的人口不去计较、只看本地纯增长量),本人认为应该要重点关注地级市的市区以下,也就是在县域这一块,前提是:
1、五大经济圈对圈内的各个县域,实实在在有产业辐射、带动、助推作用,避免、或扭转空心化的危险境况(最简单就是比如在某个地级市范围内,看各县域常住人口的总和与地级市市区常住人口的比例关系是怎么变化,各县域常住人口总增长量超过地级市市区人口的增长量,那就说明县域还有前途)
2、大力提升县域交通区位条件,特别是要对标长三角的县域交通区位条件,实现粤东西北多数县域与珠三角之间的便捷往来
3、继续提升省域内转移支付规模、落实省域内珠三角对粤东西北的生态补偿(比如粤东西北未曾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县域,起码反过来贡献了生态价值、保留了生态本底、让渡了工业发展权、让渡了污染排放权)
——只要经济(产业)、交通、收入都有奔头,则五大经济圈的各个县域,必然生产生活压力都较小、起码一、二代人以内,会比五大经济圈内的都市区具有强得多的生育意愿。
——本人身在珠三角,至今未婚未育,反而在粤北老家的几个年龄相近的甚至年龄更小的堂/表兄弟姐妹,都已经生了三个、四个娃,完全没有只生一个的;基本上同样有车有房有事做,无非就是车款低端一丁点、房产便宜四分之一、工资收入低一些
——但生活质量,基本上没多大区别甚至更好:因为有高铁,一两个月就可以下广州玩;寒暑假,也能带着小孩下广州或者省内、省外旅游;网络经济发达,不存在信息、节奏的代差;社会交往方面,身在老家的堂表亲戚,显得更会做人更加圆滑世故、不会有矫情或者不适应(也就是说,他们显得更加城、乡两栖,进能到珠三角打工做事跑业务、退能够回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反而我本人,还没他们过得轻松幸福)
——至于说到教育资源这事儿,本人赞同前段时间的新闻:县域初高中正在没落,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出路就一个,参照珠三角的生均标准去投入教育设施、师资,就能改变没落情况;目前粤东西北县域一级体制内,近五年来已经到位大量的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本科以上更是已经普遍,这已经是一种发展资源的反哺、或者是溢出;同样的,教育资源也该到了反哺、溢出的时候了。
[ 此帖被classic在2021-05-14 00: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