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该法案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黄河水利委员会西部调水查勘的基础上缩小而成的。首先从黄河上游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江河源头分别位于巴颜喀拉山南北两侧,但巴颜喀拉山南麓要低于北侧50-400米,因此为了实现南水北调,必须要在长江干支流上游建坝壅水,或建提水站,并开凿分水岭隧洞,但是不管是自流引水还是提水,都需要建水库,以抬高水位、调节水量,由于每条引水河流上都有不同的坝址,每处坝址都有自流或提水两种调水方案,以及不同河流单独或联合引水的组合,因此西线南水北调提出的线路不下几十条。20世纪80年代西线工程重新启动后长期推荐的方案,是从通天河3900米以上河段,雅砻江3600米以上河段向黄河上游联合或分别自流引水,入黄口海拔3700-4000米,并在大渡河斜尔尕建立抽水站向黄河支流贾曲提水,调水总量约190-200亿立方米。进入新世纪以来调水规划开始向“靠下、自流、联合”的方向调整,自从3700米海拔开始,用隧洞沟通通天河,雅砻江及其支流和大渡河的四条支流,在贾曲入黄河,通天河和雅砻江的取水点下移,大渡河取水点上移,因此各河调水量也发生了变化,从保护下游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调水规模有所缩小,总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工程共分三期,第一期从大渡河及雅砻江支流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二期开凿第二条引水隧洞,从雅砻江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三期开凿通-雅隧洞和新的雅-贾隧洞,实现通天河调水,调水量,线路长。在通雅大联合调水的基础上工程还可以现西南延伸,沟通怒江和澜沧江支流,实现调怒江水,澜沧江水。由西南调入黄河的水量可增加黄河上已建电站的发电量,并同黄河水一道通过已建引水工程向城市和乡村供水。
另外,甘肃省计划打通分水岭,从嘉陵江上游的白水江流域提水或自流引水10亿立方米进入洮河,再入黄河,或向渭河、祖厉河流域调水,这似乎也可能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一条支线。
4长委林一山“大西线”方案
林一山同志是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第一代水利工作者,长期担任长江规划办公室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主持了长江堤防、荆江分洪、葛洲坝等一大批长江治理工程,晚年仍然关心祖国的水利事业,不顾年高体弱、手疾眼残,数上青藏高原,查勘调水线路,1995年提出了《西部调水构想》,长委会于1998年正式公布《中国西部调水初步研究》,设想从怒江上游海拔3940米处筑坝截流,通过明渠和隧洞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由西向东,采用库渠结合的方式贯穿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利用西南地区西高东低的有利地形克服北高南低的不利条件,通过西水东调、引水上山,最后开凿27公里分水岭隧洞进入黄河,来实现南水北调的目的。调水路线全长约1200公里,隧洞长180公里,沿途建坝24座,水坝高200—300米。年调水量可达800亿立方米,其中自流526亿立方米,从调水线路以南水坝提水274亿立方米。2000年后黄委西线规划方案的调整,明显可以看到林方案的影子。本方案不是向黄河中下游供水,而是向大西北供水,首先从龙羊峡水库向西向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供水,经黄河大柳树水库调节后于坝上和坝下建立高(南)、低(北)两干渠,分别穿过河西走廊和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向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北麓地区供水。
5陈传友、关志华“藏水北调”方案
陈传友、关志华先生长期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曾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数次险些掉入雅鲁藏布江,摔成零件,漂到印度洋中,对西藏有很深的感情,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的问题,他们长期在西藏工作,熟悉西藏的山川,提出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藏水北调”的核心思想是“以当地水能提当地水源,水电互动,借水发电”,包括高线和低线两个方案。高线方案从雅鲁藏布江上游开始,把青藏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头的部分水量,通过提引结合的方式,调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调蓄后,沿黄河送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调水量约435亿立方米。提水动力计划在河源两湖建电站,对黄河第一湾裁弯取直,使黄河水直泻龙羊峡水库的河,获得900-1000米的落差,通过预泄部分两湖湖水获得电力提水翻越巴颜喀拉山的,并即时归还两湖水量。低线方案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建大电站,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提水进入怒江,并进一步沟通金、澜、怒三江,实现蔵水东调进入长江流域,统一参与长江水资源的调配,间接达到蔵水北调的目的。
6、郭开、袁嘉祖“大西线调水(朔天运河)”方案
此方案由原704厂郭开、北京林业大学袁嘉祖提出,与前面方案显赫的身世不同,系一项纯民间的方案,规模宏大,因而备受争议,有些人甚至因该方案的不成熟,否定整个大西线或西线南水北调,但本方案得到了多外政协委员和军政元老人物的支持。基本路线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引水,以桑日县溯马滩加查峡谷为起点,沿怒江夏里—澜沧江昌都—金沙江白玉—雅砻江甘孜—大渡河阿坝这一线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结合部的凹地过分水岭,到贾曲入黄河。引水线全长1671公里,可调水1600-2000亿立方米,约占西藏水资源量的1/3-1/2。本方案支渠将沟通国内大部分江河,形成四通八达的运河网络。向西由两条运河输水:从黄河拉加峡谷入柴达木盆地,过阿尔金山北,最终储于罗布泊;由黄河大柳树水库,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向东则通过黄河干流输水,并在黄河西北侧开凿平行运河,到达内蒙古岱海,以岱海为调节水库,开凿连通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滦河输水运河,实现晋煤由桑干河水运出海,滦河支渠进一步深入浑善达克沙地与西辽河相连,并建设有岱海向内蒙古北部二连浩特输水的渠道;另一部分水量由黄河进入洮河,引洮入渭,向黄土高原内部供水。这一调水体系配合京杭运河和东北北水南调工程,将形成连接除珠江和东南沿海诸河外我国所有主要江河的水利水运网络,华北、西北地区需水量将统一由调入黄河的西藏诸河水源保证。长江中下游仅向黄河以南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将大为缩小。本方案缺乏坚实的水文学、水力学根据,在青藏高原超大型水工建筑也困难重重,能否实现,疑点众多。但该方案爆破炸山筑坝开渠,开凿分水岭隧洞沟通江河、利用现有河道引水等思想却有闪光点,虽然无人承认,但是应该说该方案对黄委会西线方案“靠下、自流、联合”的调整起了促进作用。
3、4和6都属于大西线调水的中线方案,或雅-黄方案。特点是均在川北若尔盖草地入黄河,取水高程在3500-3900米,蓄引提相结合,用中国地势的西高东低克服南高北低,引水上山,通过水库与隧洞,翻越亚洲大分水岭,引水渠线走向由西南向东北。7、朱效斌“三江贯通”调水方案
海洋所朱效斌认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从长江流域调水600-800亿立方米,折合引水流量超过每秒超过2000立方米,枯水期将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必须对长江补水,方案是在滇西北迪庆州金、澜、怒三江并流处开凿隧洞,怒江澜沧江联合向长江补水。该方案是个旱涝兼治的方案,方法是开凿双向隧道,实现三江相互分洪,并沿青藏高原东侧绕山开渠打洞,将三江过多的水量引入黄河,达到“化害为利”的目的,其方案相当于早年提出的从怒江到黄河的南水北调“翁定线”。
8 徐修惠、杨永年“西水东调”和“西水北调”方案
为了解决黄河与长江争水的问题,缓解南水北调与长江水电开发的矛盾,在南水北调的同时或随即进行西(藏)水东调,用隧洞打通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间的分水岭——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康芒山,从雅鲁藏布江林芝水库引水入怒江,建水库在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至澜沧江规划中的古学水库,在古学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入金沙江规划中的王大龙水库,共从西藏三江向长江流域调水1000亿立方米,经调节后一部分沿金沙江南下,另一部分通过隧洞进入川西高原的雅砻江、大渡河上流域,实现西水东调,利用蔵水补充长江南水北调后的发电损失。余水经大渡河规划中的双江口水库调蓄后,沿川西高原东缘向东北穿过岷山由甘肃省岷县进入洮河,由洮河流入黄河上游,实现南水北调,参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进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量,最终进入长江,通过长江中下游的的调水工程实现南水北调。全线隧洞长1100余公里。
7、8与5的低线方案属于大西线调水的东线方案(低方案),特点是藏水东调,在川滇藏交界处通过东西向隧洞用最短距离沟通诸河,将藏水向东引入长江流域,参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方案入黄口门在陇南洮河,用大隧洞穿越川西平行岭谷地带,并建库渠结合水库,渠道埋深大、距离长,水库坝高,引水路线全长1000公里以上。9、张世禧“西藏大隧洞”方案
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提出在藏北高原开凿18条隧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注:该方案基本上是空谈,因为隧道取水口处雅江根本没有300亿的径流)
10、杨力行“南水西调”方案
此方案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力行提出,也是一项解决青海、甘肃、新疆干旱地区用水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60亿立方米,其中50亿给新疆,剩余10亿给柴达木盆地。二期工程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90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150亿立方米,沿一期路线入新疆,分流给敦煌地区10亿立方米。
11胡长顺“南水西调”方案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胡长顺提出从通天河4000米左右建坝抬高水位或提水,使水流翻过巴颜喀拉山自流进入扎陵湖与鄂陵湖,后引水东行,在青海省楠木塘北山,沿海拔4200米的山脊顺北坡直下,利用约800米的地面落差兴建电站,尾水沿3350米的等高线穿过大河坝河直抵海拔3300米的青海湖畔复东南行并逐渐转向北流,然后利用隧洞穿过钟梁岭、达坂山、乌鞘岭,入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兴建大型电站,尾水沿2300米进入河西走廊地区,如有必要可远去新疆。水源就近可从通天河取水40亿~50亿立方米,如需增加水量,取水口可向南可延伸到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6/7438.shtml最后3项都属于高海拔调水(西线)设想,特点是用南北西隧洞向新疆以及青海柴达木以及甘肃河西供水
方案4的高线也应该属于西线方案,但其是通过提水向黄河河源两湖调水,介于中与西(高)方案之间13.藏东大隧洞方案
网友提出的民间方案,其特点是以雅江支流——帕隆-易贡藏布、尼洋曲为水源,远景还可以从雅江干流提水。调水路线沿东经96度或214国道沿线附近向北开挖大埋深隧洞。调水目的地是拉加寺和龙羊峡之间的黄河上游与柴达木盆地,并可由柴达木盆地进一步延伸至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1&ppg=1&age=0#65588本构想从水源分析似乎为东(低)方案,但路线与目的地选择又接近西(高)方案,但我宁愿认为其为东(低)方案。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6-19 17: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