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建制沿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涿州归义县瓦桥关(注:瓦桥即瓦子济桥;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合称三关),置雄州及归义县(原涿州归义县治仍陷),雄州治归义县,领原涿州归义县、易州容城县。并侨置容城县于雄州城(即瓦桥关)。时辽属涿州归义县、易州容城县侨置涿州新城县。
后周 雄州 治归义县,领归义县、容城县;容城县侨置归义县。
辽 涿州 领归义县;易州 领容城县;二县皆侨置涿州新城县。
寻,(后周)废雄州之容城县,当省入归义县。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北宋复置容城县,隶雄州,治今容城县治。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雄州归义县为归信县。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收复原辽属涿州归义县,仍属涿州。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雄州归信县、容城县及涿州归义县,陷于金境。后,废涿州归义县,省入雄州归信县。
金大定六年(1166年,注一说为大定七年),析雄州容城县北境置定兴县,隶涿州。
金泰和四年(1208年),析雄州容城县南境置渥城县,隶安州。
金泰和八年(1212年),雄州容城县改隶安州。(贞祐三年,容城县又改属安肃州)
后,安肃州容城县仍属雄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安州及所领葛城、渥城二县,其中渥城县省入雄州归信县,为新安镇。至元四年(1267年),雄州归信县原渥城县地改属雄州容城县。
元至元九年(1272年),复置安州,析雄州容城县旧渥城县置新安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归信县入雄州。容城县直隶保定府。
明洪武七年(1374年),废雄州,改为雄县,省容城县入雄县,隶保定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一说十三年),析雄县复置容城县。
1958年6月,废容城县,东境省入雄县,西境省入定兴县。是年10月,复析雄县、定兴县原容城县地入徐水县。
1962年,析徐水县原容城县地复置容城县。
安州建制沿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莫州唐兴县,废唐兴县,省入莫州莫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于莫州莫县置唐兴寨。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升唐兴寨为顺安军。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顺安军移治高阳县。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高阳县入顺安军。十年(1077年),复置高阳县,为顺安军治。
金天会七年(1129年),顺安军陷入金境,升为安州,治高阳县。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析高阳县置葛城县,安州徙治葛城(今安新县安州镇)。
金泰和四年(1204年),以雄州容城县南境置渥城县,治浑埿城(今安新县安新镇)。
金泰和八年(1208年),高阳县改隶易州。安州移治渥城县,称新安州。
元,(新)安州还治葛城,仍领葛城、渥城县。至元二年(1265年),废安州及所领葛城、渥城二县,葛城县省入易州高阳县,为葛城镇;渥城县省入雄州归信县,为新安镇。(四年,渥城县地入雄州容城县) 九年(1272年),复置安州,析雄州容城县旧渥城县置新安县,析易州高阳县旧葛城县地复置葛城县。安州领葛城、新安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葛城县入安州,新安县直隶保定府。
明洪武七年(1374年),废安州,改为安县,新安县省入安县。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州,废安县;析安县原新安县地复置新安县。新安县仍直隶保定府。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省新安县入安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安州,置安县。
民国三年(1914年),改安县为安新县(取安州、新安县首字)。
1950年,安新县移治新安镇(原新安县治)。
1958年,安新县省入徐水县。
1961年,析徐水县原安新县地复置安新县。
雄安新区: 2017年4月,以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地设立雄安新区,盖故雄州、安州之地也。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19-06-13 15: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