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鄱阳湖控制工程的意见:(一)湖控工程意义不大,(二)鄱阳湖江湖分离是大势所趋。
建国以后,随着长江大堤体系的完善,长江沿岸的湖泊逐渐建闸控制,实现江湖分离。目前长江中下游没有闸坝控制的通江湖泊只有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等三座。当然长江下游通江湖泊江湖分离的历史其实很早,晚清名臣张之洞都鄂时候,就曾修筑武金堤、武清堤,使武昌东湖、南湖等湖泊与长江分离。江湖分离主要是为湖区围垦蓄洪服务,防止汛期长江洪水倒灌,增加圩堤的防洪压力。洞庭湖、鄱阳湖由于上游汛期来水量太多,难以抽排,所以一直未建闸坝控制,保留为通江湖泊。
但规划中的鄱阳湖湖控工程与一般的江湖分离工程不同,目的是调枯不调洪,维持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与水面。鄱阳湖本身就是一个吞吐型的湖泊,可以分为上、下(南、北)两部分,北鄱阳湖基本上类似为河道,每年水面积剧变主要在南鄱阳湖。每年动库容超过200亿立方米,对于吸纳长江汛期洪水,长江下游的防洪供水都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水位与湖区供水和候鸟越冬的关系不大。而湖控工程非汛期下闸拦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非汛期的低水位、低流量,加重长江口咸潮入侵。
鄱阳湖的历史水位比现在低得多,而且水面比现在靠北,鄱阳湖中心西汉时期还曾经有个枭阳县。以目前湖口最高洪水位,如果没有圩堤挡水,鄱阳湖汛期水面将淹没南昌,达到上万平方千米。鄱阳湖水面扩大,一方面与地质沉降有关;另外一方面也是长江和赣江泥沙在九江附近形成三角洲淤积,造成古彭泽解体,并抬高了水位。长江清水下泄,干流河床下切,连带湖口和鄱阳湖水位下降,从地质过程上讲,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
鄱阳湖越冬候鸟主要栖息地是消落带而不是水面,鄱阳湖冬季水位过高,反而不利于候鸟觅食,如97-98、07-08年的冬汛期间。因此,湖控工程对鄱阳湖湖区而江西全省的积极意义有限,反而可能影响长江下游沿江地带的供水。
赣江流经鄱阳湖区西部,并分为三支,形成鸟嘴状三角洲,其中北支是赣江主流,与修水汇合后,经北鄱阳湖注入长江。赣江三角洲沙嘴持续向东北发展,所形成的沙坝迟早会和对岸的都昌县相连,从而将鄱阳湖分为上、下(南、北)两部分,下(北)鄱阳湖成为赣江入江水道的一部分,鄱阳湖由过水湖泊,转变为与长江、赣江分离,就如同长江对岸的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江北湖群都曾经是古彭泽的一部分,现在已经与长江分离。实际上,上、下鄱阳湖之间已经存在松门山、吉山等沙山(沙岛),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上下鄱阳湖分离可能也会在几百年以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