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缘化”和“两难”困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目前似乎走进困境。困境之一是“双边缘化”。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自有产权和自有品牌,所以在国内产业分工当中它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在全球分工当中,由于东莞处于制造业的低端,也就是加工装配这部分,所以实际上在国际分工上东莞也处于边缘化。
困境之二是两个“两难”,一个两难针对地方政府。当前,在资源、发展空间、社会容量和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下,继续走过去的路子必定很难。如果按照一些领导提出的“腾笼换鸟”,即把过去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出去,然后再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等手段,把技术含量更高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企业扶持起来。
从思路上说,“腾笼换鸟”好像过得去,但是这也很难,因为对现有经济影响太大,对社会经济稳定影响也太大。这批企业尽管附加价值低,但它是整个产业链条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对现在农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一个两难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继续在东莞发展加工贸易会面临困难,并且预计难度会越来越大。搬到别的地方去有风险,比如到越南,感觉上某些方面的成本要低一些,但是目前的产业配套关系,产业氛围成熟程度,一系列的问题,还不足以支撑现有制造业的发展。所以面临两难选择。
眼下,尽管很多媒体形容东莞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或者正面临发展上的困境和尴尬局面,江凌保持乐观:“换个角度来看,这就预示着东莞首先面临这样的困境,就意味着东莞有可能率先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可能继续在发展上率先,就是比其他地区先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
从2007年1月,在中共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了东莞的经济和社会”双转型“战略,刘指出,”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而社会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
看起来,这一战略确实抓住了东莞模式的要害,但在实操层面,选择何种转型工具,其实至关重要。东莞,怎样实现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