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87阅读
  • 42回复

[地名探讨]本末倒置的市辖(州)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1-04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5-08-05) —
有多少地级市将原来广域的州划成自己的市辖区,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对历史的无知。
北京市通州区
南通市通州区
城市宣州区
连云港市海州区
阜新市海州区
铁岭市银州区
广元市利州区
襄阳市襄州区
大连市金州区
镇江市润州区
宁波市鄞州区(历史上并无鄞州,只有鄞县)
黄山市徽州区
阜阳市颍州区
吉安市吉州区
宜春市袁州区
上饶市信州区
荆州市荆州区(这个。。)
黄冈市黄州区
肇庆市端州区
重庆市万州区
巴中市巴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
酒泉市肃州区
固原市原州区

我觉得把上述“州”全部改成“城”字,既体现历史名称,又体现区的城市特色。
如果非要有历史底蕴,可参考唐州郡双名,比如肃州酒泉市,肃州、酒泉市都是官方通名,为避免改名浪费资源,行政可只使用酒泉市。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1-04
北京的通州,清朝就是散州,顺天府通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1-04
很多地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历史上都没有。
楼主才是最大的无知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11-04
哈哈,泱泱中华竟然在这个贴找到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1-04
回 积水空明 的帖子
积水空明:很多地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历史上都没有。
楼主才是最大的无知
 (2014-11-04 12:31) 

很多地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历史上都没有。
不知所云?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1-04
回 源垣 的帖子
源垣:北京的通州,清朝就是散州,顺天府通州。 (2014-11-04 12:29)

也仅清是散州,金、元、明呢?
况且府辖州名正言顺。
市辖州,感觉怪怪的。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4-11-04 13:13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1-04
济宁市兖州区
及时更新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1-04
回 f77917 的帖子
f77917:哈哈,泱泱中华竟然在这个贴找到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啊。 (2014-11-04 12:31)

挖苦了。。。
州是古代区划名,最好不要直接用做地名。
虽然很多地级市也用州,如苏州市、扬州市,当它们基本上与历史区域是传承关系。但区作为低级别区划套个大名头,不太合适。
况且古代的州域很大,而且在其属县至今有归属感,如黄山市徽州区,让古徽州属县情何以堪,同时徽州的徽是安徽省名的来历,把这样一个大的地名放在一个市辖区。同样的道理还有酒泉市肃州区,甘肃即来源于此。
而且我觉得“州”应该作为地级的区划名称,“市”“区”都应该是狭域的范畴。

我另外一个反对的理由是,我一向主张州县二级区划的,对于这样的设区没有给州县体制留下空间。
还有在与历史上的州郡造成极大的混乱,因为古代是广域,虽然治所有所变化,但辖境一般不变,而现在的区是狭域,与原来的概念相去甚远,可能会造成观念上的误解。


[ 此帖被杜春明在2014-11-04 13:27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11-04
回 杜春明 的帖子
杜春明:也仅清是散州,金、元、明呢?
况且府辖州名正言顺。
市辖州,感觉怪怪的。
 (2014-11-04 13:02) 

主要是“市”怪,而不是“辖州”怪,若是将地级市改称“府”呢,还怪不怪了?
既要反对五毛,更要反对美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11-04
现代和古代意义已经变化,可不做考虑。当然,也可把这些情况看做古地名的有限复活。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11-04
聊城市东昌府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11-04
聊城有“东昌府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11-04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聊城有“东昌府区”?? (2014-11-04 14:30) 

国内不明问百度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11-04
XX州区有何不可?俺有点想不明白。现在州除了民族自治州外没有作为一级行政区出现,只是作为地名通用字。
相反,有些地方用“市”“县”“镇”等通用的表行政区划等级的作为地名就不可取了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11-04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聊城有“东昌府区”?? (2014-11-04 14:30) 

春秋时为齐国西境聊、摄、清邑地。
战国为齐国聊城邑(今市区西北7.5公里,今聊古庙),聊城市名由来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说因春秋时期曾称聊国故名)。
秦置聊城县,属东郡(治濮阳)。
西汉于县西境置清、发干2县,与聊城县同属东郡。
东汉因之,章帝时改清县为乐平县。
三国魏聊城县属平原郡(汉高祖从齐郡分置),乐平县改属阳平郡。
西晋聊城县属平原国,乐平县仍属阳平郡。
北魏泰常七年(422),安平王镇平原,他于原聊城县城(聊古庙)东40里处(今东昌府区城东10千米许田庄南)筑新城,名曰平原镇,世称曰王城(聊城故城)。
太和十一年(487),罢平原镇,平原郡郡治迁往王城,聊城县治所也迁至此,聊城县始为郡治;此前聊城县治所在聊古庙时间约为1千余年。
南北朝北魏孝昌年间(525~527),从原聊城县中,分设西聊县,治所在原聊城县治,与聊城县同属平原郡,北齐时并入聊城县,乐平县、发干县俱废。
北魏泰武永安年间,葛荣于聊城县(王城)置冀州,寻废,魏孝武帝复置平原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平原郡,于聊城县西境分置堂邑县,沿其西北“汉代堂邑”之名故名。属东郡,故治在今堂邑镇西北5公里千户营村。
开皇十六年(596)置博州,仍治王城,聊城县为州治所。
大业二年(606)废博州。聊城县属武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重置博州,聊城县仍为州治。
天宝元年(742)改为博平郡,乾元六年(758)复为博州,而州、郡治所一直在聊城县(王城)。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因河决城圮,南迁州、县治所于巢陵(聊城故城)。“巢陵”因巢父之墓而得名,即今聊城以东10千米的许营大石槽村。此前聊城县治在王城的时间为446年。
宋代,博州改隶河北东路,治所仍为聊城县(巢陵)。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因黄河决堤,巢陵城毁,聊城县及博州移治孝武渡西(今聊城旧城),仍为博州治所。
宋堂邑县迁县治至今堂邑镇,仍属博州。
金聊城、堂邑2县仍属博州。
金代,博州改属山东西路,州辖聊城、堂邑、博平、茌平、高唐5县。
元初聊城县属东平路,至元四年(1267年)由东平路析置博州,治聊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博州为东昌路总管府,聊城县为路治所。东昌作为境内建制名称,始见于此。
明洪武元年(1368),改东昌路为东昌府。
明、清聊城县均为东昌府治,其县西境仍为堂邑县。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1914年改为东临道,聊城县均为治所。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
1937年1月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并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3年,堂邑县改名为武训县。1949年复名堂邑县,属聊城专区。
1949年8月20日,聊城专区成立,属新设的平原省,专署驻聊城县。辖聊城、阳谷、东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县、莘县、高唐、寿张等11县及聊城城关区(县级)。

1951年3月撤销聊城城关区,改设为镇,划归聊城县。
1952年濮县、范县、观城、朝城4县由原平原省濮阳专区划归聊城专区。
1952年7月,观城县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县治在朝城镇。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区还属山东省,临清县、临清镇、馆陶县由河北邯郸专区划归山东德州专区。
1952年12月,馆陶县,临清县,临清镇由德州专区划归聊城专区。
1954年撤销临清镇设县级临清市。
1956年2月德州专区撤销, 德州市及夏津、武城、德县、平原、禹城、齐河、恩县七县划入聊城专区;同年撤销博平、濮县、恩县、观朝、堂邑、清平六县。
1958年东平、平阴、肥城、乐陵、临邑、商河、济阳七县划入;同年撤销武城、乐陵、济阳、平阴、临清、馆陶、阳谷、莘县、东阿、禹城、德县、聊城等县,临清县与临清市合并为临清市(县级),聊城县改置聊城市(县级),德县并入平原县、德州市。
1960年撤销东平县;肥城县划归济南市,商河县改名乐陵县并与临邑县划归淄博专区。
1961年9月恢复德州专区,德州市及夏津、平原、齐河三县划归德州专区,恢复馆陶、阳谷、东阿、莘县四县;
1963年撤聊城市设聊城县,撤临清市设临清县。
1964年撤销寿张县;范县划归河南省。
1965年馆陶县划归河北省。
1967年改置聊城地区。
1983年再度置聊城市,临清市,由聊城地区代管。
1997年8月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被撤销,设立地级聊城市,原县级聊城市改置为东昌府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11-04
北京市通州区        這個不算的,順天府轄通州的。。。。
南通市通州区       這個不太好說,,指得是一回事。。南通來源於南面的通州。
宣城市宣州区       這原是寧國府宣城縣
连云港市海州区   海州直隸州連雲縣
阜新市海州区       這個不好改。。。建議廢止海州區名字
铁岭市银州区       同上,建議廢止銀州區名字
广元市利州区      保寧府廣元縣,利州是衛,順治十五年裁。
襄阳市襄州区      剛起的,惡俗起名方式。。。襄陽府襄陽縣。
大连市金州区    
镇江市润州区      潤州是鎮江府之前的稱呼,平級名字。。
宁波市鄞州区      寧波府鄞縣,單字縣該區的惡俗起名方式,X州區。。。。
黄山市徽州区      徽州府,不表,最失敗的行政區劃。
阜阳市颍州区      潁州府阜陽縣
吉安市吉州区      吉安府吉安縣,就不能好好吉安市吉安區麼,非得整出個吉州。。。
宜春市袁州区      袁州府宜春縣
上饶市信州区      廣信府上饒縣,
荆州市荆州区      荊州府江陵縣,府治遷移了,這個區名也是醉了。。。
黄冈市黄州区      黃州府黃岡縣
肇庆市端州区      端州和肇慶是平級名字,,,
重庆市万州区      這個奇葩的直轄市。。。。。。
巴中市巴州区      後起之地,也是X州區的惡俗起名方式
铜川市耀州区      耀州直隸州,由散昇而後降,在成縣,,現在。。呵呵。。。
商洛市商州区      商州直隸州
酒泉市肃州区      肅州直隸州
固原市原州区      這一直是固原州。。。。
還有顛倒的:
武威市涼州區      涼州府武威縣
張掖市甘州區      甘州府張掖縣
南平市延平區      延平府南屏縣
南充市順慶區      順慶府南充縣
晋城市澤州縣      澤州府晋城縣
暫時想不到了。。。
還有縣,各種原因頂著府名的,不列了。

普洱府和淮安府的名字給撥正過回來了,還有大批需要努力的。

亂象根源:
①民國廢府存縣,導致府名喪失。
②TG地區名起得太隨意,基本是駐地啥名,地區啥名。而駐地名基本是縣名。
③徹底設市,照本宣科的直接地區名爲市名,罔顧歷史。縣名就直接成市名了。
④原地區駐地(一般為縣級市),基本都改成與地區名不一樣的名字,大批盜用府名的現象發生。
⑤那些切塊設市用府名的,之後地市合併,順序正了;切塊用更小地名的,呵呵;沒切塊的,呵呵

實際當初撤地改市時,反正要用歷史名稱,直接府名做市名,維持縣級市名字不變就行了。誰想折騰成現在這個狗屁樣子。。。。
[ 此帖被夜靈在2014-11-04 18:38重新编辑 ]
黑龍江省德都縣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11-04
以村莊為名的市下設某州區那才帥氣呢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11-04
把市改成府 那就一切都理顺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11-04
回 nb_fx 的帖子
nb_fx:把市改成府 那就一切都理顺了 (2014-11-04 16:17) 

聊城府东昌府区?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11-04
回 杜春明 的帖子
而且我觉得“州”应该作为地级的区划名。。。。

州应该作为地级区划名?如果你要一味地坚持历史政区不肯放,那我问你,州最早作为政区名是什么级别的???
州无论是“九州”还是“十三刺史部”都是省级,甚至比现在省还更大的级别。那要按你说的,那隋唐废郡留州,让州完全变成二级区划本身就和你说的“#州区”一样是开历史的倒车,是大错特错。那州作为地级区划本身就是错的,又何必坚持呢?


“#州区”太多确实不好。但并不是凡是“#州区”就一定错,一定要改。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11-04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而且我觉得“州”应该作为地级的区划名。。。。
州应该作为地级区划名?如果你要一味地坚持历史政区不肯放,那我问你,州最早作为政区名是什么级别的???
州无论是“九州”还是“十三刺史部”都是省级,甚至比现在省还更大的级别。那要按你说的,那隋唐废郡留州,让州完全变成 .. (2014-11-04 17:03) 

有些东西,还真怕刨根问底啊~~~~~

有些州,比如徐州,给地级市做名称看来都不见得合适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11-04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
而且我觉得“州”应该作为地级的区划名。。。。
州应该作为地级区划名?如果你要一味地坚持历史政区不肯放,那我问你,州最早作为政区名是什么级别的???
州无论是“九州”还是“十三刺史部”都是省级,甚至比现在省还更大的级别。那要按你说的,那隋唐废郡留州,让州完全变成二级区划本身就和你说的“#州区”一样是开历史的倒车,是大错特错。那州作为地级区划本身就是错的,又何必坚持呢?
.......


其实中国行政区划总体上维持三级框架,不同时期新瓶装旧酒,一个道理。
除了最秦及汉初为郡县二级外,相当于地级市的有郡、州、府、路(元)、道(民国)、行署、专区等,名称上的不同。
古代区划的调整基本上都是析置和省入,扬州、徐州等十三刺史部越析越小,导致其与下一级区划合并,当然隋唐数经变迁,有的用郡名,有的用州名,但总的来说用州的多,虽然与十三刺史部地域上不同,但总的来说经过析出和省入,还是一脉相承的。后来的区划调整基本上以府州为单位大区划的调整,命名上也有章可循。另外我是隋唐粉,所以对州异常在乎。
但市辖区用州名确实不合适,现在的市辖区约等同于附郭县+警巡院、录事司、司侯司等,都是狭域区划。
不合理的地方当然不是一处,如省制是最大的不合理,最名不正言不顺。自明朝开始就没有中书省了,行省更是无从谈起。如确需保留这一级区划,我更倾向于道。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11-04
"州"不宜出現在地級以外各級政區名稱上。
"縣"不宜出現在縣級以外各級政區(含區)名稱上。
"鄉"不宜出現在鄉級以外各級政區名稱上,也不宜出現在狹域鄉級政區名稱上。
"城"、"市"、"鎮"、"莊"、"屯"、"府"、"家"、"店"等字眼,不宜出現在廣域政區名稱上。

地級中
ㄨ家莊、ㄨ店、ㄨ家ㄨ、ㄨ鄉、ㄨ鎮、ㄨ城都應該改。

縣級中
ㄨ州、ㄨ市、ㄨ鄉、ㄨ城都應該改。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11-04
古代是单名,现在是只是借用习惯称呼

想多了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11-04
地名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有些胡乱更改让人无法容忍。
行者无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