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合并则要“自力更生” 对于咸阳未来的发展之路,任何一种对策建议,似乎都跳不出“西咸是否合并”的命题框架——不合并是一种发展思路,合并又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
如果西咸不合并,咸阳维持现状,作为地级市持续存在,那么咸阳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独自自主,自力更生,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这种情况下,其经济发展对策无外乎是针对《咸阳二十年(上)》中分析咸阳落伍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举措: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工业经济增长,继续围绕电子、医药、纺织、装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二是精心谋划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以来,咸阳举办“百企进咸投资兴业”招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现场签约项目222个,总投资5629.3亿元。)
三是全力促进消费,培育发展城市商圈,把线上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
四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在咸阳主城区面临大西安虹吸以及“C形包围”的情况下,咸阳要立足本地的县域经济,把兴平的制造业,泾阳的临空经济,乾县的旅游业,永寿、淳化的农业,彬洲、长武的能源业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五是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挖掘劳动力供给潜能,完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才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咸阳。
如果西咸不合并,有一个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咸阳二十年(上)》提到的“咸阳逃不掉被西安虹吸的命运”。再者来说,即使咸阳不被西安虹吸或者说合并,那么也会被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区虹吸。
作为“单核”中心城市群的西安来说,“西咸一体化”若无实质性进展,西安的城市量级就难以做大做强。而不做强、做大西安的话,包括咸阳在内的陕西省内城市,就要被其他省份所虹吸。
这两年西安在全国的经济排位,已从2018年第21位落到2019年第24位,被东莞、福州、合肥超越。而咸阳的发展也日显颓势,从早年在陕西排名第二,落到2019年的第四。
也就是说,如果咸阳不合并到西安,西咸合力不足,双方的实力都难以快速提升。这不仅会影响到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陕西甚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城市化工作的要求:“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在陕西省内的城市中,除了西安,能够有实力、有底气培育中心城市的,目前来看只有榆林。
而就西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体量来说,在目前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无论是跟西部的重庆、成都相比,还是跟中部的郑州、武汉相比,西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体量都相对较小,GDP和人口数量处于最末位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当下咸阳而言,与西安的距离太近,避免不了被虹吸的命运。同时,就西安目前的经济总量、人口密度而言,还没有发展到控制规模的阶段。
与其如此,陕西还不如发展壮大西安,同步推进榆林的整体提升,培育出西安、榆林两个双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