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城,又名襄国城、邢州城、顺德府城,别称“卧牛城”。历史悠久,据可靠的史书记载和文物依据,该城至迟建造于周朝时期的邢侯,春秋时期齐桓公率曹卫重筑,后经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扩建,又经宋朝时期郭进在原址重修,以及明清朝时期历次修补。现存遗迹为明代整修,城池坚固,东、西,南,北门都是有三道城门的“牛头门”, 每个城门有两道瓮城,城墙外是两道护城河。护城河宽十米以上,城墙高大宽阔, 高3丈6尺,石基一丈,内城周十三里20丈(不包含外城)。(1460年)郡守杨浩重修四门,东名朝阳,西曰阜安,南名通远,北曰拱辰。
“顺德府,好城墙”,这一古谚流传甚广。明代《
顺德府修城记》记载:”楼橹竣丽,雉堞崇严,敌台警铺布鳞次,畿内六郡莫之逾也”,被誉为“京南第一城”闻名遐迩。据考证,邢台古城最早建于春秋,古城的西墙和西南隅可能年代更早,甚至与商祖乙和邢侯有关,但有待文物专家进一步考证。邢台古城绵延两千年的历史岁月,春秋时期齐桓公率曹卫重筑,后经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扩建,又经宋朝时期
邢州刺史郭进在原址重修,以及明万历年间
顺德府知府王守诚扩修,到清代咸丰年间修筑了南关城。现存古城墙遗迹为明代整修外貌,城墙高3丈6尺,厚六丈,城池坚固,“陡类肖铁、坚不容锥,深池环保,势拟天堑”,(《顺德府修城记》明代)雅号
卧牛城,内城城墙周十三里20丈(不包含外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各四重,另有小北门一座,南关城墙周长7里,高2丈2尺,厚3丈有余,北接大城墙,于西、南、东3面设6个寨门。南关是
邢台城的商业中心,号称“
顺德府好南关”,城墙外有双道护城河,每道宽十米以上,护城河间布有
鹿寨叉丫,明碉暗堡。
根据记载:明万历九年(1582年),工部拨付
顺德府修城经费49090两白银,限期三年完成城池整修,1583年正月,在顺德府知府王守诚住持下,开始大规模整修,此次修城,计佣结墉之砖15329000余块,竖基之石高一丈,厚半长,佣石灰153296石,麻缕40000斤,贯注之木25092根,工程进展迅速,一时集城下者数万人”,于次年四月即告竣工,比工部限时省2年零2个月,新顺德府城周十三里20丈。有东西南北四门各四重,另有小北门一座,城墙上建有城门楼4座,其中南城门上建的“
南天门”城楼最为壮丽,城墙上有箭楼14座,角楼4座,城墙之上总计城门楼、魁星楼、箭楼、角楼27座,其中魁星楼为城墙制高点,今邢台火神庙城墙、历史文化公园等处的城墙遗迹外貌就源于这次修城。
外城(小城)依内城,周7里,高2丈二尺,厚3丈有余,北接大城墙,于西、南、东3面设6个寨门。小城商业繁荣,皮毛业昌盛,银号林立,店铺如星;邢台城以府衙、清风楼为中心,东西对称,南近北远。往东有府前东街、东门里通东门、东关,往西有府前西街、西门里通西门、西关,往南有府前南街通南门、南关,北街称长街,在府衙偏东处,往北通北门、北关。府衙、县衙,府、县文庙、贡院均在南部。较大寺观如开元寺、天宁寺、龙兴观位居北部。城内市场多交易贵重物品如金银、珍珠、首饰等,沿街尤多坊表。
邢台城历史悠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邢州城内,如祖乙迁邢、邢侯封国、李存孝困邢州,郭守敬邢州治水、王本固治理小黄河,冉魏襄国大战、石勒会猎襄国、石虎大造太武殿、佛图澄龙岗咒水、汉钟离访开元寺、冉闵火烧襄国宫,,刘显襄国称帝、宋太宗驻跸邢州,周太祖邢州大阅兵,唐明宗镇邢台,忽必烈驻跸邢州、大元开元寺资戒坛大会、木华黎建都元帅府、杨存中(杨家将中爵位最高的)投兵信德府,康熙乾隆光绪慈禧三帝一后留宿百泉行宫、刘秉忠回他、豫让行刺五里桥(豫让桥)、赵歇建都襄国、张耳两称常山王、赵成侯在此建信都、赵武灵王于此会诸侯、南关皮毛通天下、昭义一军控河北、什翼犍(十六国代国国君)质子襄国宫、安史之乱九镇节度使大战安庆绪于邢州城,宇文化及被斩邢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