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承载的历史
“瑷珲”之所以被铭记,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惨痛的历史。
到了19世纪中叶,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指挥下,大批沙俄哥萨克再次入侵黑龙江流域。
“《清史稿》里记载,旗兵每年六至八月间训练驻兵,够年龄的上前线打仗,后来打没了以后,连十三四岁的预备兵也被派遣到前线,到《瑷珲条约》签订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像样的武器和充足的兵源支持作战了。”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城告诉澎湃新闻(
www.thepaper.cn)。
1858年5月28日,在俄军火炮的威胁下,黑龙江将军奕山同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了前所未有的丧权辱国条约——《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
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沙俄通过这一条约不仅强迫清廷承认《瑷珲条约》规定的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割让,而且还将《瑷珲条约》规定的中俄共管之地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据为己有。
《瑷珲条约》并不是俄国侵略的终点。
1900年1月末,清朝9位瑷珲籍将军之一——寿山署理黑龙江将军。
同年5月,义和团运动爆发,沙俄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调集十数万大军欲出兵我国东北,寿山调动部队,积极布置战守。
7月9日,沙皇发布了入侵我国东北的命令。7月17日至21日,沙俄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起惨案。
据史料记载,7月16日,沙俄封锁黑龙江。17日,沙俄突然出动大批军队洗劫中国在海兰泡居民的住宅和商店。次日,又将数千名中国居民赶到江边,刀砍斧劈,血腥屠杀。绝多大数中国同胞遇难,仅数十人游至对岸瑷珲获救。
海兰泡大屠杀同时,沙俄又派出军队扑向江东六十四屯。俄军“驱各屯居民聚于一大屋中”举火焚烧,毁尽房屋,枪杀村民。
最后俄军将“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妇老幼,农夫工匠,负贩商贾及民间各行各业人等一同逼入江中,其余均被逼溺死江中,浮尸蔽江者数日不绝”。
面对沙俄侵略,寿山认为“我愈退而人愈进,我愈畏而人愈欺”,决心率军抗战。
因沙俄不断增兵,清军后继无援,8月5日俄军占领瑷珲。
在瑷珲,遭到坚守清军和瑷珲人民全力抵抗的俄军“四向焚烧,满城烟火,鸡犬飞嚎,数千余房毁尽为墟”。瑷珲城化作废墟。
8月27日,俄军陆续侵入省城齐齐哈尔,28日俄将要求面晤寿山谈议降之事,寿山抱誓死不降决心,拒绝会见俄将,并致书俄将勿杀百姓,书毕即令人抬出早已准备好的棺木,仰卧于棺中,以手枪自杀殉国……
直至1907年,瑷珲城才得以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