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编辑】村落,又称为“村庄”,不同村落名字后缀各异,王家庄、李家屯、张家沟、北齐寨……威海的村落零星散布,很多村落建于明代。更有比较特别的村落后缀——夼,沿海一带惯用的“泊”,这些后缀可不是乱写,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威海,懂得看村落的后缀,通常能直观地了解村落的地势、产业、功能等多项信息。
山间谷
地名为“夼”。夼者,大川也,山间谷地称之为“夼”,旧时威海百姓选择山谷聚集建立村落,最重要的是山谷中气候适宜,外来的强风可以被
山峰挡住,带有湿气的海风爬过山顶进入山谷容易形成降雨,所以山谷之内往往四季如春,威海马蹄夼、黄家夼都是代表。以“大川”来分析“夼”,是因为俯瞰山地,山谷就像河川一样川流其中,所以山谷的村落用“夼”字后缀,也是威海的一大村庄特点。
“泊”,水边,所以水边村落以“泊”命名。威海大水泊、安子泊较为著名。
农业种植名为“庄”。庄者,草盛貌。这个字也很形象,村落百姓依靠种植业为生。
“村”是依靠种地后在寻找“寸土”种树的意思,也就是说除了田地还有果园,戚家庄、西钦村则是其中代表。
驻军要塞名为“寨”。寨者,依山而建,御敌难攻。这里通常曾有军事用途,寨中军属和提供补给的百姓聚集成村落,军事用途结束后形成的村落保留“寨”字,例如威海乳山寨。
手工制造名为“坊”。坊者,土方手工。旧时手工制造业种类不多,以砖窑、烧陶、打铁、纺织等较为实用,往往一个村都干这一行,他们的特点是要烧火,黄土垒砌成方形火炉则是家家必备,“土方”就成了标志,后来简化成“坊”作为村落后缀。例如文登仁和坊,就是以石灰窑闻名。
迁移生根名为“疃”。疃者,留童守田。疃的本意是“野兽践踏过的地方”,而在威海,过去外地人迁移至此,往往只有几户人家,例如九家疃、五家疃等,选择“疃”为村落后缀,据说是因为这些人祖上不是本地人,但生下的孩童都留在了这方田地上。后来这些外地人在威海生活互相扶持聚集,并以其中大户人家命名,威海夏家疃即是如此。
“屯”者,围而时建。“屯”字本身就有“围起来”的意思,战乱时期,据说用于屯粮、屯兵临时围建的村落以“屯”作为后缀,但战争过后,百姓更愿意找一处靠山靠水的地方居住,所以如今威海以“屯”后缀的村落相对较少。
[ 此帖被山川形便在2018-05-18 08: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