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08阅读
  • 16回复

[香港]胡紅玉:香港政制 不倫不類 —有權無票 vs 有票無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3-08
胡紅玉:香港政制 不倫不類 —有權無票 vs 有票無權
— 本帖被 keating 从 互动交流 移动到本区(2017-03-08) —


胡紅玉:香港政制 不倫不類
——有權無票 vs 有票無權






但凡選舉,都是候選人先有政綱,再去拉票。港式選舉相反,政綱未出爐,特首參選人就獲選委傾巢支持了。「大家看到,候選人去拉票,是看每個利益團體有何訴求,大家做交易。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有獨立完整的政綱,隨時隨地改!」1200人的小圈子遊戲,胡紅玉看得不是味兒。
撰文:李澄欣 本刊記者
她在政界打滾數十年,卻與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在這場選戰中處於「核心外圍」。「當然沒參選人會找我啦,我都沒票,找我沒用!」
「一國兩制」劇本變
在香港政治歷史中,66歲的胡紅玉卻一直在「核心內圍」。港英年代曾任立法局議員,回歸後歷任消委會、平機會、積金局、競委會等法定機構的主席,亦是行政會議成員,卻刻意保持獨立。「我坐每個位,心態都是隨時走人,不用買你帳。」2014年佔中,14位行會非官守議員中,僅兩位拒參與反佔中大聯盟的簽名運動,她是其中一人,另一位是行會召集人林煥光。



律師出身的胡紅玉,七十年代在港大求學時,已加入論政團體「觀察社」,爭取民主人權。1983年,她與社員上京會見時任港澳辦主任姬鵬飛,要求《中英聯合聲明》保障人權、法治及推行民主政制。
訪京前,該社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詳細民調。「當時主流意見是香港獨立,但調查後我們作出了一個清晰立場:香港最好自治,而不是獨立。所以對於『一國兩制』,由頭到尾我都接受,只是如何演繹出了些問題。」
「一國兩制」實施20年,她感慨當年天真。「可能老了,經驗多了。當年比較理想化,而且未有特別事情發生,英國政府和香港大眾都相信對中國有信心,制度和價值觀會愈來愈近香港。」她唏噓道。「今日回看,劇本有點轉變,經濟政治環境亦轉了,沒人預料到一個強國的崛起可以如此快、如此強。」
議員守住否決權 落力拉布
最失望是回歸20年仍未實現普選,長年政不通、人不和。「特首不是普選出來,未試過要和大眾做engagement(定約),沒這種訓練。而立法會議員不論直選、間選,都是選舉出來,背負着幾萬票,他們自覺mandate(民意授權)強過你,說權在於我,我代表民意。所以整個立法會變成反對黨,有時拆散來反對你,有時聯合反對你。」



特首「有權無票」,立法會議員則「有票無權」。《基本法》的原設計延續殖民地的「行政主導」,第74條限制議員的提案權,私人草案不得涉及公共開支、政治體制或政府運作,若涉及政府政策須獲特首同意。這變相削弱立法會權力,議員只能守住否決權,更落力拉布,加劇行政立法的撕裂。「這是在為自己製造敵人。」胡紅玉說。
九七前的法規比《基本法》寬鬆,議員的提案只有「不涉及公共開支」一項限制。胡紅玉1993年至1995年擔任立法局議員,自資百多萬元草擬《人權及平等機會委員會條例草案》,議案被否決,卻間接促使政府成立平機會,並推動法案防止歧視。「我採取主動要求立法,擺得上枱,你政府就一定要做事,要回應,這樣才能把議價能力倒轉頭。現在立法會議員沒這種主動性,撼政府的能力就低了。」
港英父親制失效 須普選
回顧港英時代,港督並非普選產生,卻能施政順暢。「它是委任制的政府,我們叫它父親制(paternal),父母官心態。第二是arbitrage(仲裁),平衡各方利益。麥理浩做得很好,起公屋、搞廉署,當時這些父母官有政治決心做就做到,沒人說他的政策不對。」



殖民地政府也善於「行政吸納政治」。七十年代觀察社爭取華人參政權,被當局列為反殖民地主義顛覆分子。八十年代初,麥理浩卻邀請胡紅玉加入交通諮詢委員會等政府架構,八十年代末更有港府高層邀請她做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但胡以律師生涯剛起步為由婉拒。「英國人有政治智慧,人們在出面嘈,不如捉入來,利用你的好處。」
然而,父親制和行政吸納政治模式已不合時宜。「那時我們基本上沒反對能力,但現在已變得由下而上有聲音、有政治選舉權,個個都是反對者,所以特首一定要普選。」香港政制,既非直接委任,又非民主普選,胡紅玉直稱「不倫不類」,重申:「如果想特首和利益團體的交易做得最低,他的mandate一定要高,即是代表整體利益。」
解開死結的另一關鍵是政黨政治。「若有政黨執政,特首可以向功能組別的人講,背負着我的是黨,政黨立場由始至終一樣,你們一入來和我傾,已經看到我代表什麼,這會令我的政綱更貫徹——因為政黨不可以背負我的過錯,錯了第二屆就選不到票。」
政黨政治也能解決特首孤家寡人的問題。「政黨成員愈來愈多,政治能量愈來愈大,除了立法會有票,也是人才培育基地,特首組閣時,可找到同聲同氣黨友加入。」
比例代表制 不利政黨政治
然而,目前的立法會選舉辦法窒礙政黨發展。本港1991年於立法會引入直選議席,奉行「雙議席雙票制」,1995改用類似英美的「單議席單票制」,這容易產生兩黨制,小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會依附理念接近的大黨,大黨為增強實力,也會盡可能吸收小黨。
在八九後的恐共氣氛下,民主黨橫掃千軍,1995年取得42%選票、60%直選議席,為第一大黨。北京為制約民主黨、扶持民建聯,回歸後在立法會直選議席改用「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當選門檻低對小黨有利,變相鼓勵政黨瓦解或分拆名單搏餘額。



民主黨在1998年直選議席比例立時下跌15%,隨着支持度和地區資源萎縮,內鬥和退黨潮四起,演變成整個民主陣營的碎片化,激進力量冒起。港獨代表今屆躋身立法會,實拜港式比例代表制所賜。建制派同樣分裂,民建聯和自由黨分裂為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等。〔見圖〕小黨林立,不利發展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的政黨政治,也令政府更難「箍票」,拖低效率,行政立法關係愈見緊張。
法例規定特首不能是政黨成員,胡紅玉揣測,當時英方是擔心香港變成國共鬥爭的基地。「如果有政黨競選,共產黨可以來,為何國民黨不能來?」
北京不用慌 港共不妨公開



中方則怕和平演變,香港政黨政治影響國內,亦擔心會增加特首的議價能力,但她直言北京不必慌張。「即使特首有政黨背景,他的議價能力也不會高到不能接受,因為不能超越憲制去工作,在這框架下怎會反對中央的指令呢?是很難的,除非特首威脅辭職。」
她甚至建議北京在港成立共產黨。「中共肯定對香港政治局勢有影響力,只是現時暗中從事,給我揀,我寧願它公開做,大家看得到!」但前提是要立政黨法。「首先要統一遊戲規則,例如籌款應如何做,樣樣要透明,這要求不過分。」
但此建議,北京顯然不受落。「我和北京的朋友傾過,說生意要競爭,政黨都要。他們會聽你講,但內地是不可能有contested politics的,永遠共產黨做領導,憲法上也有很多規定,政黨政治對他們來說是外星,且估計不到對自己的影響,所以有戒心。」
不過她強調,這並非不可撼動。「特首是否政黨的人,理論上可以本地立法修改,不需要去到人大常委。」化不可能為可能,曾任積金局主席的胡紅玉認為第一步是引起社會討論。「是否願意領導潮流一齊講?像我推動取消強基金對沖,當時財政司和勞福局推來推去,但我要求是很低的,你們兩個局願意開始講已經好好,講講下就有些承諾,意識形態開始改變。」
——節錄2017年3月號《信報財經月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3-08
香港连政党这个名词都是模糊的。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3-08
胡紅玉在上文點出了幾個制度結構導致的問題,其實過去日子不少政治學者都點出過,甚至已經係政治學ABC,但在局人再老調重彈一次就更能將現實例子扣連其中。

她清晰點出了:

一、制度使然的立法行政矛盾,每議員各自簇擁過萬選票的民意授權,面對缺乏民眾以選票直接授權的政府,卻無法節制政府所為(上文提及的只剩下拉布一招),更無法有效推動任何政策倡議(上文提及她任立法局議員時推動平等權利立法的過程);

二、進入政黨政治的必要,沒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孤家寡人缺乏班子,而且遊說成本提高,政黨政治就是讓民眾基於「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提升對政治人物的信心,政治人物若輕諾寡信,民眾他日就算不能用選票懲罰他本人,也能懲罰其政黨。

胡紅玉在文中提及過「行政吸納政治」、麥理浩治績等;其實也不少人反反覆覆提及,但往往得到的回擊,就是「戀殖」之類的帽子,沒有正視問題核心。港英政府的不民主殖民架構,所以能相對較有效管治,係透過許多修正主義式制度、架構,去緩解甚至反吸收反對聲音或施政礙力,保持最終獨裁權並非沒有成本的用犟就可以。

其中,「行政吸納政治」的邏輯,就是廣設「諮詢委員會」,將具專業知識的潛在意見領袖或初階意見領袖吸納:一來,將他們的專業意見收為己用,豐富自己的智囊;二來,若知識份子在諮詢架構能感受到意見獲充分尊重,他們就缺乏在民間聚集力量的動力;三來,當政府接納或部份接納其意見,推動一些政策時,他們會有動力去為政府遊說公眾。

「行政吸納政治」在80年代末推行各級議會代議政制,其影子仍一直影響至今,但箇中存在緩慢的轉變,政府係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應對透過選舉而產生的新興意見領袖,或政治領袖。然而,97後歷屆政府既沒有承襲「行政吸納政治」的功能(諮詢機構在97後,沒有沿襲將能士成為對手之前收為己用之效,反而成為政治分贓充斥庸才,尤其是當社會平均知識水平一直上升,孰庸才或孰能士就越不能裝),更沒有產生出一套新套路去吸納新興領袖或搶奪其背後的民意;反而,好鬥,越鬥越高興,擁抱「外國勢力論」建構「敵我關係」。上文提及政府普選,就是為了讓政府在新情勢下可以有制度透過民意產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3-08
再舉一個港英政府的處理意見領袖之例;在港英時期,有一位政治人物杜葉錫恩,杜葉錫恩係一個頗為敵視港英政府的來自英國的白人女人(在後過渡期,她在中英雙方之間亦明明白白公開地投奔中方),她長期投入基層社會服務,也說得流利粵語和國語,所以在那個年代很受基層擁戴;她曾長期當選市政局議員(那個年代唯一開放選舉的機構)。她在任市政局的時期,政府對之的手法,不是鬥到底,當然港英不是大善人,在小處的刁難少不免,但總督反而會不時親自與杜葉錫恩這個反對派直接通電話保持聯繫。因為政府對杜葉錫恩所脅持著兩項東西有所忌憚:一、她獲得大量民眾信任,她的號召力龐大;二、她作為意見領袖,而本身係英籍白人,她說話的份量足夠在本地或倫敦的英文傳媒對政府製造輿論壓力。政府在預料某些可能出現嚴重民意反彈、波動之處,會在公眾得悉之前,花耗大量唇舌由布政司甚至總督親自遊說杜葉錫恩,請求她協助撫民。這就是如何正視敵對於自己的意見領袖存在的事實,並如何有效安撫之、吸納之或利用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3-08
发这个文章,到底想干嘛呢?!!!
一级政区:省\都\自治省
二级政区:副省级市\市\城\盟\郡\县(都不管县以上政区,直管副县级区\副县级市\镇\乡)
三级政区:副县级区\副县级市(人口5-20万)\镇\乡,下管副镇级街道办\里\坊\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3-09
有三问:
第一,97以前,港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
第二,以前和现在,香港是有主领土,还是无主领土?
第三,基本法和中国宪法是弟兄,还是父子?
公务员(官员)配置:
乡科级(包括副职)每82平方公里一名,每5800人设一名;
县处级(常委、副职)每2788平方公里一名,每20万人一名;
省部级(常委、副职)每9.5万平方公里一名,每668万人一名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3-09
杜叶锡恩曾被考虑出任首任特首。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3-09
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港共,最多也就是中共香港特区工委,做些全面性的指导工作,因为党领导一切,才不屑于跟一些社会上的政治团体进行什么所谓的“选举”
既要反对五毛,更要反对美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3-09
港英后期,立法局已经开放选举了。1991年开放直选,这个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的问题不是立法局,而是特首选举。80年代制定的基本法,当时的中国人,在一个殖民地政府的框架上改造,然后设定出的东西不够民主,这是太正常了,也没什么丢人的,现在改就是了。1990年以后,我国宪法都改了3次。

香港的特首选举,制度上就是不如内地的省市县长。省市县长是同级人大选的,县级人大是直选的,一人一票,省级人大间接选举,一人千分之一票,万分之一票,那也是大家都有,都一样。先不管选的到不到位,制度设计上就比香港合理。不合理的就改,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嘛。
以前我们城乡不同票,大家意见很大,然后现在我国就改了,城乡同票,这就好了。
香港现在就是选特首一人不同票,这样特首的民意基础就不够,特首也尴尬,他既不能说他是代表中央,选举制度也决定他代表不了大多数香港人。所以他确实比港英政府的总督难做。这个制度设计就使得特首伸展不开嘛。

守着一个80年代的东西不变,没必要。20年了,中央是可以考虑修改特首产生方式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4-24
回 a-gi 的帖子
a-gi: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港共,最多也就是中共香港特区工委,做些全面性的指导工作,因为党领导一切,才不屑于跟一些社会上的政治团体进行什么所谓的“选举” (2017-03-09 09:04) 

共产党是领导一切,其它政党也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怎么会和其它政党去竞选呢,共产党当裁判和终决者还差不多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4-25
TG到得法去直接参加选举,必败无疑。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4-25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TG到得法去直接参加选举,必败无疑。 (2018-04-25 18:43) 

如果共产党真打左灯向左走,肯定还是会赢的。只是目前共产党不会这么做。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4-28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TG到得法去直接参加选举,必败无疑。 (2018-04-25 18:43) 

kmt民选多少年了,前年才被清查党产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05-01
台湾人看大陆 与 大陆人看台湾。

民进党以现在的香港来说,假如统一会后如何如何,会变成第二个香港。。。
然后 TG 看台湾对待 KMT 如何如何,就目前的情况,如果真放开,那么它就是下一个 KMT 了。

反正都在看~

有时想想,中国几千年的王朝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起码你会心甘情愿的认为是他老爹老祖打下来的天下,天下都是他皇家的。
兴趣。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8-05-01
回 skiy 的帖子
skiy:台湾人看大陆 与 大陆人看台湾。
民进党以现在的香港来说,假如统一会后如何如何,会变成第二个香港。。。
然后 TG 看台湾对待 KMT 如何如何,就目前的情况,如果真放开,那么它就是下一个 KMT 了。
....... (2018-05-01 21:51) 

开放选举,民选的政府首长,也得听对应的党委书记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8-05-03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开放选举,民选的政府首长,也得听对应的党委书记的 (2018-05-01 23:59) 

中国不是美国这类国家.
几千年来都是中央集权制的.

如果说民选, 肯定会有 挟持民意 之举.对于本地区民众可能会是好事, 但可能也会对大局有冲击.
如果权力下放, 会不会成为唐末那样, 节度使把持, 最终结果就是一起  game over.

以前我也觉得有票会是好事, 但现在觉得也是两面性的了.
为了选票, 各种欺骗, 然后自己选上来的人,各种令人寒心的作为.
再有就是, 太过于受媒体影响了.
了解一个人,一件事. 都得从网络获取资讯, 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不被误导.
太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了.
兴趣。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8-05-04
回 skiy 的帖子
skiy:中国不是美国这类国家.
几千年来都是中央集权制的.
如果说民选, 肯定会有 挟持民意 之举.对于本地区民众可能会是好事, 但可能也会对大局有冲击.
....... (2018-05-03 16:09) 

过渡期乱象多点,过渡完平衡后就好很多了。很多时候人性都是相通的。
我们考虑问题,有时候得看更远点,看到几百年后是什么情形,而不是老是看后面的二三十年,甚至最近几年。皇帝被称成岁,但终究不是万岁,有的党也称万岁,但能不能万岁是个未知数。皇帝知道自己不能万岁,所以要立太子与辅政大臣,以防万一;同理,而我们现在也要防止在一党梦碎后发生大动乱或分裂,所有的政治布局都应该围绕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小一点的乱其实并没有什么,人们基本还可以承受得起,而大的动荡与分裂则是灾难。
在古代,皇权不下县,一个王朝虽然灭了,但基层的组织并没有乱,家族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绅士也非常重要的话语权,所以,中华文化保留并发扬光大。而现在,中国的家族制度没有了,儒家衰退了,马克思也不被多数人信奉了,80年代在政体上的一些安排现在也被打碎了,富者想着移民保财,等等,这都是极大的危机。稍微不慎,未来还可能会出现类似南北朝的大分裂。
就选举而言,宣传与揭露是必不可少的,台上的狗咬狗,台下的百姓坐收渔翁之利,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揭露不好的事的人,很难自保,从而进一步导致人们不敢揭露坏事儿,不敢说真话。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