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长三角城市群有22个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舟山、扬州、泰州、台州;新加盟的合肥、马鞍山、金华、衢州、盐城、淮安。
长三角以1%的国土面积,不到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0%以上的GDP,吸引了占全国近50%的境外资金。
阳春三月,合肥虎年开春即显虎虎生机。记者昨天下午从市政府驻沪联络处获最新消息,合肥乃至全省上下期待多年的“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终于拨云见日——3月2日,经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群一致审定通过,正式接纳合肥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俱乐部成员。截至记者上午发稿时,合肥市正式加盟“长三角俱乐部”各项手续已在逐项推进之中。据介绍,本月下旬“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期间,将正式宣布合肥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圈。
省府“东向战略”打消犹豫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过改革开放至今30年的力量积蓄,早已被誉全球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圈城市群,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不仅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更是城市获取发展政策、人力、科技等要素资源关键“通行证”。
2005年初,国家吹响“中部崛起”的号角,在总结历年我省区域发展经验和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自此安徽才真正利用区位上的“无缝对接”优势,在基础设施、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正式全方位接轨长三角。
“东向战略”立竿见影。2006年12月18日,“长三角”城市群最多的江苏省率先与安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安徽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能源东送、劳务东输和产业承接等都日益密切起来。
而合肥作为安徽省会,不再徘徊,并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为契机,全方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尽快甩掉戴在头上的“观察员”帽子。
加盟“俱乐部”水到渠成
有经济学者曾直言不讳地说:承接“长三角”产业辐射,借以分享世界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一旦纳入长三角区域规划,地方就有可能在国家政策资源层面赢得更大发展空间。这才是外线城市挤破脑袋也要挤“长三角俱乐部”的真正原因。
2004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出台,人均GDP、GDP总量、城市化水平、经济联系强度系数等7项具体评价指标,成为合肥跨入长三角的一道门槛。
2005年开始,合肥开始迅速驶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三大推进”、“工业立市”和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引擎的“城市革命”让长三角俱乐部成员刮目相看。5年时间,合肥市GDP从878.41亿元蹿升至2009年的2102亿元,增速连年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去年增速更是位居省会城市第一。“合肥速度”已成加盟“长三角”城市群的最佳通行证。
市招商局、市发改委的权威消息显示,合肥与苏浙沪等“长三角”城市对接日益加快,仅目前在合肥经商的浙江商人数以万计、各种商会云集合肥;全市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外资金均引自长三角的苏浙沪地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合肥加盟“俱乐部”,也是这些在肥经商的老板的心愿。
如今,合宁高铁、合武高铁已通车;滨湖战舰“通江达海”已起航;新桥机场拉近了合肥与“俱乐部”成员之间的时空距离;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等蓝图已使我们增添了与俱乐部成员之间展开竞争的筹码……
加盟“长三角”才刚刚起步,不必沾沾自喜,还需加强自身修为方有大成。·本报记者宋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