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51阅读
  • 15回复

[地名探讨]南方周末:60年“襄樊”,让位2000年“襄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2-11
60年“襄樊”,让位2000年“襄阳”
2010-12-10 18:00:24 来源: 南方周末 (广州)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实习生 王钟的 发自湖北襄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一些地名更改,“相当随意”。
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认为,地名要保持严肃性、延续性,除非是影响到民族尊严,有损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
湖北省襄樊市的市长,最近在网上被网友们涮了一把。因为襄樊更名为“襄阳”, 网友建议他改名为金庸小说里的“郭靖”。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襄阳“大名鼎鼎”,许多人都记得郭靖大战襄阳城的情节。
12月2日,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顾兆农发布了一条不到60字的消息,称国务院已批准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一夜之间,湖北第二大城市襄樊的近600万人口,全成为“襄阳”居民。
“襄阳”重现,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说,襄樊官员和市民都有相同的苦恼——当他们介绍“襄樊”时,外界往往听成“湘潭”,必须补充解释“就是古代的襄阳”,对方才明白。
“这是历史的回归。”参与更名申请论证的襄樊市社科联原副主席刘克勤说,这几年国内城市改名成风,但襄樊改襄阳有“质的不同”。襄樊市政协委员曹建东认为,此次更名,是“正本清源”之举。
自西汉置县,“襄阳”就已诞生,而从南宋到民国时期,无论是作为府、路、道、县,“襄阳”沿用近千年几无间断。襄阳区一位官员说,海外侨胞几乎只认襄阳不认襄樊。
襄阳“生”襄樊,襄樊“吃”襄阳
襄樊“吃掉”襄阳,主要来自1949年之后的重大调整——1950年5月,隔着汉水相望的襄阳、樊城两镇合并为襄樊市,为县级市,由襄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襄樊为何抛弃两千年的名字,至今没有具体说法。襄樊市原政协常委、襄樊五中退休历史教师李治和说,1950年襄阳城区另组襄樊市时,因为襄阳地区仍然存在,并管辖该市,本地人并没太多感觉。
1983年8月,襄阳地区撤销,行政区并入襄樊市。当地著名历史学者刘克勤认为,一方面当时决策程序简单,“几个领导就定下名字”;另一方面,当时的襄樊是与苏锡常齐名的国内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因素是当时政府决策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的声音当时就有,不过,“那时候没有议论的空间。”襄樊市原政协常委李治和说,从1986年襄樊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始,恢复襄阳的声音一直不断。
同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荆州更名风波,对襄樊人造成剧烈刺激。1994年10月,荆州与沙市合并为荆沙市,人民日报文艺部记者李辉发表《可惜从此失荆州》。两年后,荆州市恢复。
2001年10月,在襄樊参加“诸葛亮文化节”的李辉,在《人民日报》发表《襄樊何不称襄阳》,使得襄樊更名首次成为全国性议题,陈礼荣、袁鹰、冯骥才、刘德鸿等国内知名学者陆续加入论战。
不过,这次“规格不俗”的文艺界论战,并未演化为政府行为。
担任政协常委达15年之久的李治和说,二十多年里,相关提案基本上不被立案。不止一位政协委员透露,有委员曾因提出相关提案,居然被叫到民政局进行教育。
不过,2006年12月,风向突变。一份由襄樊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的民政局文件透露,“从2007年开始启动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调研论证工作。”
尽管只有短短半句话,敏感的政协委员很快从2007年起开始发起提案。2008年1月,政协委员曹建东更联合177人,建议“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民政局文件还被传到天涯、猫扑等国内知名网站的襄樊版,更名议题开始在民间热议。
“市里要名气,区里要大气”
襄樊更名如何成为政府行为,至今未有官方解释。有当地官员认为,这与2009年襄樊市委确立“工业兴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有关。有本地网友认为,改名是因应襄樊的发展困境,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其经济总量已被宜昌超过。
不过,参与调研论证的襄樊市社科联原副主席刘克勤说,经济发展并非申请更名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改个名字,经济就发展了,这是无稽之谈”。论证时,首要考虑是,“相当多数”襄樊人希望“襄阳”回归,以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襄樊市规划局原工程师陈家驹说,唐朝大诗人王维留下“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句,在当地大型庆典活动中常被引用,不过要改作“襄樊好风日”。“‘襄阳好风日’只是宣传襄阳区而已,改成‘襄樊好风日’,王维如果知道,一定要气个半死。”
他说,诞生才60年的“襄樊”,影响仅限于国内,“一般只有省内人知道”,而“襄阳全世界人都知道”。
建制两千多年的襄阳,因各种历史人物典故和金庸小说而闻名于世。李治和说,襄樊历史资源丰富,仅历史名人便有三国名相诸葛亮、唐朝诗人“孟襄阳”孟浩然和被称为“米襄阳”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等。
2002年,襄樊在汉江边竖起一座巨大的诸葛亮雕像,这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当地多次举办“诸葛亮文化节”。不过,举办“诸葛亮文化节”的还有陕西汉中、河南南阳。其中襄樊和南阳,因诸葛亮“躬耕地”已争议多年。
一位文史专家表示,恢复“襄阳”的名字之后,当地在诸葛亮之争中,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2008年襄樊市政府正式向湖北省政府提出申请,当年10月,省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此案,并获湖北省委支持,呈报民政部。很快,来自北京的消息称:民政部同意,分管副总理签字。
2009年1月,乾隆《襄阳府志》简体横排精装点校本正式出版。经济学出身的市委书记唐良智为此书作序,被刊登在《湖北日报》理论版和《襄樊日报》头版头条。5月,一档8集高清电视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名为“襄阳好风日”而非“襄樊好风日”。
南方周末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2009年秋季,当地原本准备举办“诸葛亮文化节”,并计划借此宣布更名消息。不过,因为当年没有等到国务院签字,文化节也被延至2010年。
此次国务院除批复襄樊市改襄阳市外,亦决定襄阳区改成襄州区。一位襄阳区政府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8年,民政局曾向该区征求意见,区领导放弃了“鹿门区”、“浩然区”等名字,选择了“襄州区”。
“市里要名气,区里要大气。”上述官员说,“现在很多县都改成‘州’,实在很粗糙很俗气。”襄州是襄阳在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地名。
参与论证的刘克勤坦言,“这个帽子有点大了。”襄阳区改襄州区不太理想,缺乏严密论证。据了解,襄阳区的最大愿望是能保留原名,而目前国务院不允许地名重叠。
支持改名没机会,反对改名更没机会
当地人除了可以从互联网、口耳相传知晓此信息之外,只能从1路和14路公交车的电子滚动屏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午时段的天气预报发现更名的迹象。“你现在到襄樊来,看不到这个城市更名的迹象。”一位市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不过,记者访问的出租车司机、商铺老板,都表示“听说有此事”,但并未知道此前当地正在申请更名。
有政府人士称,12月9日,市里将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预计将会宣布相关工作安排。这一天,当地的报纸也将同时更名。
自2007年申请复名启动以来,襄樊当地媒体对此只字不提。12月6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襄樊市委书记、市民政局,对方均以“还没下发文件”婉拒采访。“现在我们还没看到上面转发的红头文件,不知道跟你说什么。”襄樊市民政局分管地名规划工作的副局长朱成珍说。
官方的神秘和低调,令一些网民反感。当地知名网友“襄樊少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是不是被襄阳了?”他在武汉“东湖论坛”“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非民主决策”。“我很想问问,作为决策是否有科学、全面的评估?”
事实上,襄樊换名后,注定会给所有居民带来一些都无法避免的麻烦,首先一个是二代身份证要换了。
更多的麻烦还在后头。一家地产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做一块售楼部招牌,原本只需要4.5万元,现在已涨到6.1万元,而襄樊城里的一些刻章店也在酝酿涨价。
刘克勤说,申请工作一直低调进行,原因是“对申请成功没有完全的把握”。他说,若发动群众讨论,炒得沸沸扬扬,可能给上级部门带来压力。
刘克勤说,此次申请充分听取各部门特别是专家学者意见,在呈送民政部地名司之前,民政部下属的地名研究所专家全票通过了襄樊改名申请。此前,襄樊和武汉的专家亦参加了讨论。
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更名,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而地县两级地名更名,由国务院批准,县级以下更名,权在省级政府。相关条文并未要求必须征求公众意见。
刘克勤对网上的担心和批评表示理解。他建议,政府应该承担改名所带来的换证换牌等成本。
还有多少地名会改回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更改地名的风潮一直未断。李辉发现,一些地名更改“相当随意”。
因为更名反复折腾的著名城市不止荆州,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由于旅游的兴起,从地名到机场、车站,“黄山”的名字遍地开花。
在李辉看来,这很可惜,徽州的文化地位甚至要高于襄、荆。1998年,李辉又在《人民日报》撰文《可惜从此无徽州》,呼吁“但愿名山大川吃掉历史文化的事情不再发生!”
而黄山模式,却被不断复制,因景点吃掉地名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1988年,四川撤灌县设都江堰市;1994年,湖南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1997年,四川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2001年,海南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云南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张家界的更名被认为是成功的典范,但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振鹤却认为,“这个风景区既然可以打出品牌,为什么要把大庸改成张家界?”
周振鹤认为,地名要保持严肃性、延续性,除非是影响到民族尊严,有损政治文化的名字,才需要改。
有的地方甚至抢起了名字。1998年,与嘉鱼县争夺古赤壁所在的原蒲圻市,抢先一步,更名为赤壁市。云南与四川为“香格里拉”争夺多年。江苏省淮阴市则看上了其所辖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的名字,更名为淮安市。
李辉说,“其实一看淮阴就能联想到韩信,不知为何要丢掉?”韩信是淮阴人,被封作“淮阴侯”。
而县以下的乡镇村落更名,更为频繁和密集。襄阳区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王力明曾经整理原襄阳县档案中的地名资料,发现自1949年起,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曾换过名字,比如“跃进人民公社”,新名字和全国各地一样,与各种政治运动有关。
2003年,“古隆中”景区所在的襄樊市泥嘴镇,更名为卧龙镇。当地官员认为,“泥嘴”之名文化品位较低,给人一种贫穷落后、卫生状况差且交通不便的小集镇印象,影响了该镇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
2007年,苏州市西山镇更名为金庭镇,当地官员以思茅改普洱、屯溪改黄山为例,称发展旅游需要响亮的名字,“金庭就是金色的庭院或者金色的大家庭。”而之前的“西山”不好,理由是客商因此会联想到“日落西山”。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2-11
1、60年“襄樊”?襄樊名字古之有之!
2、李辉说,“其实一看淮阴就能联想到韩信,不知为何要丢掉?”韩信是淮阴人,被封作“淮阴侯”。江苏省淮阴市则看上了其所辖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的名字,更名为淮安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2-11
类似的还有黄山市和徽州。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2-11
还是叫襄阳好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2-11
引用楼主远行于2010-12-11 11:32发表的 南方周末:60年“襄樊”,让位2000年“襄阳” :
刘克勤说,此次申请充分听取各部门特别是专家学者意见,在呈送民政部地名司之前,民政部下属的地名研究所专家全票通过了襄樊改名申请。此前,襄樊和武汉的专家亦参加了讨论。
.......

      居然还有这个地名研究所,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专家怎么这么“高水平”地通过了淮安市这样的争议地名?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2-11
无知
襄阳2000年,樊城3000年~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2-11
引用第1楼我等天子于2010-12-11 14:26发表的  :
1、60年“襄樊”?襄樊名字古之有之!


“襄樊”作为地名确实只有60年。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国要深思。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2-11
宋明清一直是襄阳府襄阳县,元改襄阳府为襄阳路。民国时期废府留县设襄阳县。
[ 此帖被fenghua25在2010-12-11 22:20重新编辑 ]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12-11
襄樊市:
    
1951年由襄阳县城区与樊城合并设置襄樊市(驻樊城),由省直辖。
  
1958年襄樊市划归襄阳专署领导。  
  
1979年襄樊市改由省直辖。
    
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辖县划归襄樊市。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2-11
襄阳专区、襄阳地区

       1949年设襄阳专区,专署驻襄阳县。辖襄阳、枣阳、洪山(由随县、枣阳、宜城、钟祥4县析置,驻大洪)、宜城(旧自忠县恢复原名)、南漳、保康、谷城、光化(驻老河口镇)等8县。
 
  1951年由襄阳县城区与樊城合并设置襄樊市(驻樊城),由省直辖。襄阳专署驻襄樊市襄阳城,襄阳县驻襄樊市樊城。襄阳专区辖8县。
 
  1952年原郧阳专区所属郧县、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6县及孝感专区所属随县划入襄阳专区。辖15县。
 
  1955年撤销洪山县,并入钟祥、枣阳、随县、宜城4县。襄阳专区辖14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襄樊市划归襄阳专署领导。辖1市、14县。
 
  1960年撤销均县,并入光化县。光化县驻地迁丹江镇。襄阳专区辖1市、13县。
 
  1961年光化县由丹江镇迁驻老河口镇。
 
  1962年恢复均县(驻丹江镇)。襄阳专区辖1市、14县。
 
  1965年将郧县、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6县划归郧阳专区。襄阳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襄阳专区改称襄阳地区,地区驻襄樊市。辖襄樊市及襄阳(驻襄樊市)、随县、南漳、谷城、枣阳、宜城、保康、光化(驻老河口)等8县。
 
  1979年襄樊市改由省直辖。由光化县的城关老河口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老河口市;由随县的城关镇及城郊公社的部分地区设立随州市,2市均由襄阳地区领导。襄阳地区辖2市、8县。

       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属的襄阳、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6县划归襄樊市。撤销随县,其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撤销光化县,其行政区域并入老河口市。
[ 此帖被fenghua25在2010-12-11 22:16重新编辑 ]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2-12
改了确实是突出了襄阳的历史地位,但是,樊城呢?·····

当然,相对而言,叫襄阳市是更好的。你把襄阳和樊城合并成为襄樊,确实有点畸形····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12-12
1、当时的襄樊是与苏锡常齐名的国内重要工业城市。
(可见襄樊这个名字并不坏,而且也有知名度,甚至有很高的知名度)

2、改名是因应襄樊的发展困境,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其经济总量已被宜昌超过。
(这才是改名的真正原因,所谓文化,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3、“襄樊”“一般只有省内人知道”,而“襄阳全世界人都知道”。
(事实恰恰相反,由于大公司、大银行、火车站、机场等均以襄樊命名,外地人知道襄樊的反而比襄阳多,襄阳对于外地人而言只是小说里的一个地名,而襄樊才是实在的地方。至于外国人,那更不用说,由于东风汽车的缘故,外国人更是只知襄樊而未必知襄阳)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2-16
看来襄州区的名字有鹿门区和浩然区俩备选,结果选了个最不该选的名字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12-16
其实那个没法选的名字才是他们想要的,襄阳市襄阳区。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12-16
引用第6楼李导李导于2010-12-11 21:48发表的  :
“襄樊”作为地名确实只有60年。

傻了!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12-16
本来就不应该拉郎配
双子城多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