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省档案局在省会太行国宾馆举行省档案“资政惠民”丛书首发仪式,并向社会各界代表、农家书屋代表赠书。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资政惠民”的作用,并将档案文化开发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省档案局自2007年起制订并实施了“资政惠民”丛书的编写出版计划,至今,《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1949-1966历史的名词》等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全书45.9万字,所选大事1786条,选用省档案馆和保存在台湾的档案约计5330件,刊发首次披露的照片和档案原件157件。《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一书,对河北省省会几经变迁做了翔实的揭示,选用省档案馆和全国各地档案约800余件,首次披露有关档案史料和照片等163件。《1949-1966历史的名词》选取25个历史名词,每个词均以档案和相关权威资料为凭落笔,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浓郁的时代韵味。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毛福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长瑞,省政协副主席曹素华出席首发式。(记者 崔立秋)
日前,由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编纂的河北省档案资政惠民丛书前三部《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19491966历史的名词》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一出版,吸引了社会有关方面关注的目光,“可信、可读、可用”,是许多看过“丛书”的人的普遍反映。随着丛书的陆续出版,必将大大拓宽河北省国家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的通道。
六年精心打磨
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母资源,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更好地将优秀的档案资源转换为服务社会的文化产品,档案编研无疑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近年来,河北省档案局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服务政府、惠及社会为目标,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将档案文化开发纳入河北省文化强省建设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以我为主,动员、借助社会的力量,出一批档案编研精品成果,创新档案资政惠民方式”的档案编研工作方针。在编研工作中,河北省档案局十分重视选题的规划和研究,以期能够通过编研工作,以档案为媒,联通历史与现实,从档案中寻求历史对现实的启迪和契合,真正体现档案的资政、明史、教益和惠民作用,并明确将“资政惠民”作为今后一个时期
研工作的重大工程项目,河北省档案局从2007年起制定了编写资政惠民系列从书的出版计划,从书包括:《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1958--1962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抗渡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历史警示》、《1949---1966历史的名词》等共五部。与传统的档案资料汇编式的编研作品不同,这套从书定位于用档案解读河北历史上的重大疑难问题甚至是历史迷案,力求从档案中去寻找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解答,比如《1952--1968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一书,定位于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省会多次迁移办公地的历史疑云,还原这一奇特历史现象出现的本来面目,以及对河北省后来发展造成的影响。从书的较高定位,决定了编研的难度也会较大。题目确定以后,局领导班子从局馆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资政惠民丛书编委会”,下设五本书各自的编写办公室,目标就是要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打造精品,难在搜材、选材,难在创新编纂思路,难在将档案资料与历史、现实结合。为了广泛搜取档案素材,各个编写组分别查阅了保存在河北省各级档案馆内相关题材的档案资料,先后北上南下,造访了北京市、天津市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解放军档案馆,北京军区档案馆,河北省图书馆。为印证档案资料的记载,采访当时历史时期的当事人、见证人,为撰写好丛书积累了丰厚的档案素材和口述资料。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撰写,
变迁始末》、《1949--1966历史的名词》已经达到出版要求的三部书先期公开出版,其他三部书也已经进人最后审定程序,该丛书的陆续出版,成为河北省档案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编写资政惠民丛书,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怀。2008年,河北省档案局向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付志方汇报后,付志方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欣然同意担任《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顾问;2009年,向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的聂辰席汇报,聂辰席表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10年11月,原常务副省长赵勇对从书的编写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一个盐务的历史,多少心酸!多少苛政!开滦的历史,多少故事,你们都可以变成线索…去搞文学创作,写小说,写脚本,可以把它拍成电视剧,拍成电影,就是创新”:2012年11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听汇报后,给予了很大的关心与支持,指示省委宣传部拨专款,用于新增丛书《兰台秘光》、《兰台耕言录:触摸河北几道疤》的编写出版。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使丛书顺利出版。
三年争取获准,经一年多建设投资2300多亿(旧币)下马,又历三年争取获准进驻天津8年,至1966年再回保定,旋即搬迁至石家庄,却仍意犹未尽,再次提出回保定,直至被周恩来总理所制止,可以说是举国罕见。河北在省会选择上究竟怎么了?围绕着这些“事事非非”,《1952--1966河北省省会变迁始末》作了详实的揭示。该书的问世对解开河北省省会变迁迷云提供了一个导读,也提出了一个恐怕难免争议的话题。全书共22.1万字,分七章四十二个小题,利用保存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和国内其他档案馆的档案,共计800余卷,首次披露有关档案史料和照片等163件。通编全书中,可以沉重地感到,反思河北在省会问题上的选择,“起跑线"上的跑偏,其代价是巨大而影响深远的,河北省会是有了,但靠搬迁不会轻而易举地搬出中心城市,河北要强起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
“历史意味着过去”。每个历史名词的产生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时代的韵味。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党章里就写有“解放”这个词。到1949年,“解放”、“进城”才成为中共执政的标志性用语。《1949-1966历史的名词》-书,共19.8万字,所选历史名词,从“解放”(1949年)说起到“文革”止,共计25个。每个历史名词均以档案和相关资料为凭落笔,力求“一滴水见太阳”,既能引人深思,又能催人上进。
纵观人类发展史,天灾与人祸往往是并行的。正在修炼待出版的《1958-1962河北省撤县并县复县史鉴》、《1959-1962河非必坊游三尔昝士白赫市家的厉由数
就应从1928年说起。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将直隶改为河北?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而凸显时而粘合的错综复杂的21年里,河北发生过哪些震惊全国乃至影响了世界的大事?《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编述的正是这段历史。全书45.9万字,所选大事1786条,利用河北省档案馆和保存在台湾的档案约计5330件,首次披露照片和档案原件157件。概括所选大事涵盖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928-1937年,军阀混战的河北,1937--1945年,与日寇殊死搏斗的河北1945-1949年,随着中共的强大和执政与全国人民一起站立起来的河北。内容涉及六个方面:一是关于由直隶改河北;二是关于中共政权及武装力量与河北;三是关于民国河北省政府治河北;四是关于日伪政权祸河北;五是关于热、察、京、津与河北:六是知往大话鉴河北。在“关于中共政权及武装力量与河北”中,所选大事主要反映的是: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到“新中国从这里(西柏坡)走来”,中共始终与河北人民在一起。
在“关于民国河北政府治河北"中,所选大事主要反映的是:应肯定河北省政府成立后办了大量的事,但事实上它却只能是一个“维持会”;全民抗日战争起于河北,而河北省政府却选择了弃掉河北等历史事实。在“关于日伪政权祸河北”中,所选大事主要反映了日伪政权控制河北时期祸害人民的不堪记忆。
省会是一省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从1949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恢复,紧
对于资政惠民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在书面讲话中给予丛书这样的评语:资政惠民丛书深人挖掘档案资源,记录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反映河北省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大局,是省档案文化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毛福民认为,资政惠民丛书的出版一定会在档案昭示规律,教育后人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不仅对河北如此,这几个题实际上对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曹素华指出,这几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自“河北”成立至1968年间,发生在河北大地的大事、要事及其发展历程,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成功之作,也是河北省文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资政惠民丛书“地方戏”特点鲜明,档案信史特色浓厚,堪称档案文化精品。
知名学者、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洪升从学术角度对《1928-1949河北省大事记》进行了点评,认为其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料,内容翔实,读后,河北在华北、在全国的重要位置和作用一目了然。该书突破传统的大事记简单记事的模式,综合运用编年和纪事本末,扬长避短,堪称体例臻备。圏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局 05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