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47阅读
  • 23回复

[一般]woodhome新修明代布按都司对照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11-14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11-14
明朝中后期,乌斯藏和奴儿干还画在版图里的意义是什么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11-14
明代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要早于中央官制。起初是沿袭元制,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到洪武九年(1376年)即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作为新型的高层政区,但民间俗称甚至官方公文往来还是叫省。明代的常制是设南北二京与十三布政使司。然究其实,明代的地方高层行政组织并非只布政使司而已,严格地说,是由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即俗称的都布按三司——联合组成。三司之长官分别为都指挥使,正二品;布政使,从二品;提刑按察使,正三品。都指挥使掌兵,下辖卫所;布政使掌民政、财政;按察使掌刑法和监察。明代高层政区的三司分立是综合宋、元制度的结果。明太祖歆羡宋代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事事模仿,甚至曾计划把首都定在开封而未果。他认为宋代的路制将事权分散在诸监司的手中是良好的办法,因而也照此办理,并且明代习惯上也把布政司与按察司称为监司。至于三司的长官却是从元朝学来,其中都指挥使本是元代枢密院下设的侍卫亲军中各卫的长官,正三品;布政使则由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一职演变而来;按察使则相当于肃政廉访使。

都、布、按三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都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司则受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使都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被派到地方,从严格意义上说来,明代甚至不存在省一级的政区,有的只是都、布、按三使的施政范围。承宣布政使之名称就说明他们是承宣皇帝之命,布行中央之政,而不是一般的地方官。故明人朱健对当时的这一地方制度曾评论道:“内设六部九卿以统治天下,而外又设十三布政以分治郡邑。内设都察院以整肃朝廷,而外又设十三按察以分寄考劾。兵部、帅府以相维于内,而布、按、都司以相制于外,则名实当而防检为加密矣。”可见明代对地方的控制是大大地加强了。

在三司互相牵制以外,布政使亦不专权于一人,而是分设左右两使。其下属有参政,从三品;参议,从四品。俗称大参小参。布政使的职责是通一省民情、考察官吏、掌握田土户口、征收贡赋,并督理一省礼仪、祭祀、灾情赈恤之事有重要政务与都、按二使共同商议。布政使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承六部政令,下转知府知州执行。布政使司又称藩司,布政使称藩台。《明史•职官志》说:“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宣德、正统间犹然,自后无之。”说明明前期布政使地位很高。明后期,在布司之上又设总督、巡抚,布、按二司须受其节制。布政使就只管经理钱粮等事,布司也就被谑称为钱粮衙门了。

布政使的下属参政与参议,其职务是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分守道是设于府州之上的布司的派出机构,与元代的宣慰司道相似,但地域范围小得多。起于成祖永乐间,有的驻守省城,有的驻守各府,前后发展为60道。南北二京因不设布政使及其属官,故有时即以分守道(亦称分司)掌管京畿地区。

提刑按察使俗称按台或臬台,与中央御史台称内台相对应,按察使又称外台。因为是从元代的肃政廉访使转化而来,又被称为廉使。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其属官有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俱无定员。一是专职巡察,如兵备、提学、巡海、抚民、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其他政事则不过问。二是分地区巡察,称分巡道,有明一代前后共置69道。明中期,始设由按察副使、佥事专职的提学道和兵备道。提学道置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专职负责管理各府学政和考试生员,兵备道即整饬兵备或兵备副使,又叫兵宪,其职责是监督军事,并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此职设于孝宗弘治间,初设于边远地区,后中原亦多设之。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11-14
五军都督府,明代官署名。创设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起初为大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自此之后成为定制直到明亡。

从其职能上看,由最初的掌天下兵马大权,主导国家军事建设的实权机构逐渐虚有其名;从任职人员上看,由功勋宿将位列其中,到掌府官员尸位素餐;从其与兵部的关系看,由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

明末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00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11-14
回 tabgach 的帖子
tabgach:明朝中后期,乌斯藏和奴儿干还画在版图里的意义是什么 (2019-11-14 10:16) 

从庚子之乱到日俄战争,东北不还是画在大清版图。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11-14
都指挥司——省军区

布政使司——省政府

按察使司——省纪委

巡抚——省委书记

总督——大区局书记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11-14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都指挥司——省军区
布政使司——省政府
按察使司——省纪委
....... (2019-11-14 19:46) 

臬司是省高院+省监委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11-16
把奴兒干烏斯藏劃入卻漏了安南都統使司, 這邏輯也很奇怪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11-17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臬司是省高院+省监委 (2019-11-14 22:40) 

巡按应为中央巡视组?
后来乾隆彻底废除了巡按制度后,大清国地方上的贪腐问题算是救不回来了……某种程度上也为后来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督抚专权乃至同朝廷叫板,提供了不小的便利条件?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11-17
回 tabgach 的帖子
tabgach:明朝中后期,乌斯藏和奴儿干还画在版图里的意义是什么 (2019-11-14 10:16) 

明朝中后期,乌斯藏和奴儿干还是接受明朝的册封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11-18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明朝中后期,乌斯藏和奴儿干还是接受明朝的册封 (2019-11-17 19:40) 

朝鲜和交趾也接受明朝的册封,琉球好像也是吧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11-18
回 yudewvi 的帖子
yudewvi:巡按应为中央巡视组?
后来乾隆彻底废除了巡按制度后,大清国地方上的贪腐问题算是救不回来了……某种程度上也为后来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被镇压后,督抚专权乃至同朝廷叫板,提供了不小的便利条件? (2019-11-17 02:41) 

这个比喻还真恰当。
巡按的品级低,在地方上没有固定任期,随时可转职到中央或其他类别的御史(如巡盐御史、五城御史等)。
清朝之所以裁撤巡按御史,主要与督抚有关系,因为早期督抚本身就是钦差,事实拥有部分御史职权;因此常与藩臬互讦。但督抚地方化后,尤其中后期不断侵夺藩臬职权,加重自身职权后,失控不可避免。
这也就是说有坛友说的,早期督抚相当于省委书记(当然不能完全等同),藩司相当于省长、臬司相当于纪委书记兼高院院长兼司法厅长。后期督抚相当于省委书记兼省长兼监委主任(纪委书记),藩司相当于民政厅厅长(略类似于负责民政农林等事务的副省长),臬司相当于高院院长兼司法厅长(副省级)。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9-11-18 13:00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11-18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这个比喻还真恰当。
巡按的品级低,在地方上没有固定任期,随时可转职到中央或其他类别的御史(如巡盐御史、五城御史等)。
清朝之所以裁撤巡按御史,主要与督抚有关系,因为早期督抚本身就是钦差,事实拥有部分御史职权;因此常与藩臬互讦。但督抚地方化后,尤其中后期不断侵夺 .. (2019-11-18 12:49) 

明清两代的督抚虽然在事实上拥有相当省委书记的权职权
但在名分上始终只是一个由都察院派出的常设钦差而已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11-19
回 谢幕 的帖子
谢幕:明清两代的督抚虽然在事实上拥有相当省委书记的权职权
但在名分上始终只是一个由都察院派出的常设钦差而已 (2019-11-18 22:18) 

清朝在雍乾之后督抚可不是钦差官。
钦差官必须有“钦差”“钦命”等词汇在内,否则不能行使钦差职权。
督抚通过加挂兵部尚书(侍郎)衔获得军事调用权,通过加挂都察院右(右副)都御史御获得监察权

都察院职只是督抚的加衔,不是正职;不然也可以说督抚都是兵部的钦差了。督抚也不由都察院派任。督抚都是特简的。

督抚列在《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外官》,明示是外官。而《明史·志四十九·职官二·都察院附总督巡抚》才是把督抚纳在都察院下,当然其实明朝的督抚也不由都察院派任。

明朝的督抚并没有给专职,介绍完都察院后直接就介绍某某总督、某某巡抚。清朝督抚则有专职:
总督: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覈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


不要把钦差官和实权官混淆了。可以了解下曾国藩当年攻打江西时,清廷没给江西巡抚实权职务,只给了兵部侍郎的纯加衔,曾氏在江西的窘境。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11-20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直隶总督的全称总督夕阳西下:清朝在雍乾之后督抚可不是钦差官。
钦差官必须有“钦差”“钦命”等词汇在内,否则不能行使钦差职权。
督抚通过加挂兵部尚书(侍郎)衔获得军事调用权,通过加挂都察院右(右副)都御史御获得监察权
....... (2019-11-19 13:49)

乾隆以来的督抚确实被正式授予了封疆大吏的实权,
但名分上如果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就没有必要加挂兵部和都察院的头衔了,没有正式官职的钦差,才需要挂衔
例如直隶总督的全称是“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这全称其实是个缺少主语的定语,“总督”指的是职务、差遣,而不是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那样可以充当主语的正式官衔
[ 此帖被谢幕在2019-11-20 17:5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11-20
回 tabgach 的帖子
tabgach:朝鲜和交趾也接受明朝的册封,琉球好像也是吧 (2019-11-18 01:42) 

朝鲜和交趾封的是国王,乌斯藏和奴儿干封的是卫所宣慰司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11-20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朝鲜和交趾封的是国王,乌斯藏和奴儿干封的是卫所宣慰司 (2019-11-20 11:12) 

明朝時安南絕大多數只給正二品都統使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9-11-28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都指挥司——省军区
布政使司——省政府
按察使司——省纪委
....... (2019-11-14 19:46) 

扯几八蛋!省委是什么?省委书记是什么?搞清楚在瞎扯。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9-11-29
桂貴湘之間的三不管地帶是甚麼概念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9-11-29
爲何有些省有都司又有行都司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9-11-29
回 kook 的帖子
kook:桂貴湘之間的三不管地帶是甚麼概念 (2019-11-29 19:04) 

古州蛮夷长官司,化外之地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9-11-30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古州蛮夷长官司,化外之地 (2019-11-29 19:45) 

當時的桂西也是土司地盤吧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9-11-30
回 谢幕 的帖子
谢幕:乾隆以来的督抚确实被正式授予了封疆大吏的实权,
但名分上如果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就没有必要加挂兵部和都察院的头衔了,没有正式官职的钦差,才需要挂衔
例如直隶总督的全称是“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这全称其实是个缺少主语的 .. (2019-11-20 00:14) 

话不能这么说。制台、抚台、提台、镇台、协台的头衔不过是仿宋朝的知某州事、知某军事。

格式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职权。直隶总督的紫花大印就是“直隶总督管巡抚事兼理河道关防”
就像浦东新区一样,91年到00年没有区政府,只有新区管委会,敢说浦东新区不是政区?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03-14
好图,👍,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