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蝈蝈
:你这话不对。
减少层级,就是有利缩小公务员队伍,即缩小供养公务员压力,此为一。
去除地级政权和实体,利于将资源留存县域经济,让当地百姓受益,此为二。
停止撤县扩区,利于将资源留存县域经济,让当地百姓受益,此为三。
停止“城市化”战略,真正实行“城镇化”,让农民就近入城,离土不离乡,不让农民进入异乡大城市受到盘剥,走上一条离乡的无奈的不归路走,此为四。
别的不多举,光这四点,是不是区划设计问题?
(2015-01-15 02:52)
官吏多寡取决于事务繁简,而不是层级。不转变衙门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转变当局控制社会的目的,衙门的规模就必然庞大,它浪费的资源也就必然如此巨大。
与地级市类似,县和县级市也不是城市区划,而是广域区划。真正的城市区划是主城区、(非主城区)街道和建制镇。城市化应该是指农民搬入几里之遥的邻近的市镇,成为市镇的市民,而不是背井离乡,搬入离家几十里的县城。你能想象这种景象么?一县之内只有一个集中了几十万、甚至百余万人口的县城,其它地方都停留在古代甚至倒退回原生态;一边是严重的城市病,一边是浪费了大片的国土。反正我是理解不能。
县的独立性和县域经济,既不符合传统中国政治经验和习惯,又不符合现代国际潮流,不仅无先例可循,也无法实现产业升级,根本毫无意义。
最晚自唐开始,至晚晴的千余年间,县只是州、府的分理处。县级不是当时的分税制的主体之一。县衙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开支都算在州、府的名义之下。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与传统的县最接近的恰恰是市辖区,而不是现在的县。
从现实来说,大多数国家的广域自治体、地方当局的辖境,其个体规模,普遍都在人口百万至千余万之间,面积近万至几万。其它一些国家则是正在向着这个方向改革,如法、意两国最近的改革。这个规模,特别是人口规模,都是与府、州的规模相当,而不是与县相当。
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要想支撑起全国的经济,就应该尽可能涉及所处时代的全部产业门类的全产业链。否则单一产品产量太大,太容易遭遇贸易壁垒。同时现代经济产业门类的分化,早已不是19世纪那么简单。面对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产业门类,早已不可能由一个中央政府制定全部门类的产业政策。此外,在现在的国际经济合作中,中等国家和规模与之相当的地方当局(在中国,就是传统的府、州,或现在的地级市)也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一般性的产业政策交给地方政府制定、扶持,才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地方大学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是贯彻产业政策的学术基础。以一般的地级市或府州的规模来说,一年的大学本科招生量怎么也可以维持在万余人的规模,且能维持本科与专科的合理比例。在正常体制下,扣除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招生量以后,这个规模也足够形成一个有足够综合性的、包括若干所大学和十几个主力二级学院的府立大学系统。这个大学系统可以普遍达到正规二本水平,少数重点专业可以达到一本二批甚至一批,完全可以充当地方经济的引擎。
县则不然。县办大学的结果,要么是规模不够,无法形成研究性的综合大学,只能“生产”一批螺丝钉,或者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扩招,勉强卖卖文凭纸,“制造”一大堆不合格“产品”,并且彻底破坏本科和专科的合理比例。以这样的(姑且称之为)“大学”为基础的经济产业,有产业升级的可能么?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1-15 09: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