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区改革设想
本文所讲的县级,是传统理念上的县,包括省、直辖市、副省级市、普通地级市管辖的市辖区、县级市、县。
本改革设想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1.直辖市的市辖区
行政级别高达正厅级,市辖区官员和其他省的地级市官员平级,这个级别太高了,跨省调任和升迁时比较离谱,不够理据服。直辖市的下属县高配副厅级,副省级市的市辖区级别为副厅级,也有点问题,不过他们得到调任地市级领导的机会远比直辖市市辖区官员来的少,一般是先在市内升职到正厅级,倒是问题没那么大。更离谱的是区下面的镇和街道办都是正处级,大
城市的有些郊区镇刚开发起来还没有拆分的时候,
人口爆炸增长到超过三十万,政府工作量也很大,作为正处级倒是合理;而老城区的很多街道办其实和全国大多数街道办都差不多,只有几万人口,辖区内的公共资源只有小学、卫生服务中心、一两家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不一定有初中,不一定有公园。
2.受制于市辖区实际上弱势的地位,某些直辖市核心城区的公共资源包括大学、医院、公园、博物馆等方面、基层政府
管理资源包括区级局下属事业单位和部分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配置是不如省会城市的,仅仅是非省会城市的水平。比如重庆主城区不如长沙市。长沙市的市区有省政府和市政府两级配置的资源,虽然本身只是普通地级市,但是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真的相当给力的。再比如说,上海市浦东新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基层治理暴露出很大的问题,很多街区几近瘫痪。
3.工商业强县(县级市)发展受限于地级市的问题,如果是昆山市这种距离地级市市区、隔壁市市区都比较近,周边的区县
经济实力普遍都比较强的情况,也没什么,而如果是距离地级市市区有一定距离,且处于
交通要道上,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的县,改变隶属关系,提升行政级别是很有必要的。
4.工商业强镇晋级的问题。现在的例子是,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直接升级为县级市,理论上县级市地位是要比县高的。这就有点离谱了。虽说是该升级改制吧,但是其综合规模还是比周边的一个县要小得多的,直接晋级成为县级市,又有必要在那搞小政府大部制,压缩县级编制,很麻烦。
5.人口小县和经济弱县的政府编制压缩和撤并问题。
解决理念:
1.控制财政支出和编制增加,在可控范围内把强县升格做了。
2.县是不可以轻易撤并掉的。
①大多数县域有着几百上千年
历史,可能有改名和县城迁移,但是区域因地理形势而定,一直保持大致稳定,孕育出特有的文化。
②很多偏远小县得以建立的原因是其县城所在镇坐拥一块山水宝地,人口规模不比周边的县城小。你可能以为小县撤并,是把一个县域人口8万的小县撤并进旁边一个人口30万的县,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可能是,把一个县城所在镇拥有5万人口的小县撤并归旁边一个8万人口的县城管,而且两个县城相距一个多小时车程,根本就不合理。
③一个山区县面积一般超过两千平方公里,县城距离最远的行政村可能超过2小时车程,撤并到更大面积很难管理好的。
3.使用现在已有的政策工具来执行。
①仅有几十年历史,辖区面积很小的市辖区是可以大量撤并的,近年来例子很多。
②拥有副地级市(省内计划单列市)地位的县级市。陕西省的韩城市有这样的地位,各项统计数据在省内都是单列的,和各地级市并立,经济部门直接和省级对接。
③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的正厅级管理区。例如河南省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④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正处级行政区。例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大柴旦。这种行政委员会好啊,最适合作为小县的缩减版平替,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搞大部制改革,压缩到十几个业务局几十个编制,再设置独立的公检法学校医院就可以了,不用设置独立的人大政协,不用设置独立的县级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不用设置一大堆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和其他县搞区别待遇,不去同等对接市政府各局业务。
改革
方案:
1.强化直辖市核心市辖区的地位,坐实正厅级,与普通地级市对等。大规模合并,人口规模至少搞到200万左右。由于直辖市的核心市辖区几乎都是连片的城市建成区,有着发达的工商业,这200万几乎都是城市人口,这个实力是可以对等于普通地级市的。至少2个区合并,获得了大量的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富裕,可以对等建立地级市才有的完整一套的政府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并给予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这样子发展起来,在管理体系的任何方面都不会输给省会城市。例如,重庆市的传统主城九区可以按山河分割成西、北、中、东南四个区,原九区中有渝中、渝北、江北、南岸、巴南这多大五区的取名仅仅源于其位置,毫无历史渊源,改名没啥负担,适应几年就行,另外四区的名称历史渊源也不深,丢了也问题不大,社会影响力不比朝天门、大坪、磁器口等
地名大,可以作为街道办地名使用。
2.参考上一条,适当强化副省级市的市辖区地位,和实际的副厅级行政级别对等。
3.镇和街道办一律定为正科级的基层治理单位,直辖市和副省级市不能搞特殊化。直辖市老城区的街道办也就管着几万人口,主要业务也就是民政、社保、城管等,顺便应付其他部门摊派的工作,相当于区民政局和人社局的派出机构,定级为正科级很合理,明确一下只干民政局和人社局的活,城管工作量大可以独立出来作为正科级的城管所。街道办的党工委书记要协调街道办和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所、司法所之间的工作,全部高配副处级。作为厅级的区和科级的街道办之间的过度,可以在商圈、工业园区、景区、大学城、人口暴增的新城区设几个正处级的派出机构,这些派出机构和当地街道办或镇政府合并,强化级别,管理好重点地区。
4.有发展前途的工商业强县升级为副地级市(省内计划单列市),同时以省级经开区或者其他什么名义挂牌一个正厅级管理区。适用于距离地级市市区有一定距离,且处于交通要道上,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的县。升级后,名义上还是县级市,只拥有县级市的整套政府机构,不至于膨胀,市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兼任开发区管委会职务,解决正厅级和副厅级的级别,其他市领导还是正处级。
5.人口10万以下的小县全部改制为市政府派出的行政委员会,人口10-30万且毫无工商业发展前景的县酌情改制。因为级别和隶属关系不变,所以当地人依旧可以自称为XX县。
6.人口30万以上的镇全部改制为市政府派出的行政委员会。其实强镇不需要直接拔高为县级市,阻力也大,社会成本也高;只需要独立于母县,直接对接市政府,就不会阻碍其发展了。可以等进一步发展以后再改县级市。
7.洗白部分省市政府以各种开发区名义私设的黑区,改制成市政府派出的正处级的行政委员会,由国务院认可。有的黑区的设立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地方政府又没权限直接增设市辖区,搞成现在这样。我觉得广泛增设正处级行政委员会这样一种中间层级的行政单位挺合适
[ 此帖被沈朱李在2024-06-02 18:13重新编辑 ]